-
1 # 中考語文講堂
-
2 # 湖北成人考試
一,我不希望孩子在緊張的應試教育的氛圍里長大,好像學習就是孩子的一切,甚至整個家庭的一切。學校更應該關注孩子行為、性格的培養,讓他們成為一個高情商、容易溝通、心理健康的Sunny少年,而不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成績上。以前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呈現多元化發展,讀書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相反的即使你考上一本也未必能改變命運,不是每個孩子都去讀985,211。
二,我希望學校能給孩子更多源自於思想的自由,這種自由並不是放縱他們的行為,而是不要用更多的手段侷限孩子的思維發展,要多鼓勵他們有創造力,勇於嘗試,而不是用傳統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行為,還沒開始就被定義對與錯。孩子不能像長在花臺裡的綠化,非要拿剪刀把他們剪的一模一樣才好看,這些方面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們更有創造力,不讀死書。為什麼考高分的都是中國的學生,而能在某個領域技壓群雄的往往不是他們?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3 # 茜一隻穿雲箭
考試不是懲罰,學習也不是煎熬
在辛迪看來,目前很多人對中國應試教育的詬病,其實是過於片面的。在孩子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中,目前每一門課程的設定都是必要的,而不是像某些反對的聲音所說的,“學這麼難的數理化根本在社會上用不到”。
為孩子培養的各學科基礎,是旨在讓他們的未來人生多一些選擇,也是培養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和對世界更全面的認知。
但是,學習不應該變成孩子的煎熬。如何在同樣的教材內容中,讓孩子學得更有趣味性和成就感,這需要多方嘗試和創新。考試從來不應該是孩子的懲罰,學習也不必變成日復一日的煎熬痛苦。
辛迪認為,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人和他一樣,積極探索教育的新形態,“寓教於樂”這個詞將變得更有實際意義。
玩比天大,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身為90後的辛迪,也切身感受過壓力頗大的應試教育。這份感同身受,讓他認識到趣味學習的必要性。他創立的漫艨教育,旗下有少兒課後輔導機構品牌“歐小拉”和“玩比天大”,從“玩比天大”這個名字也代表了他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和理念。
在辛迪看來,“玩”不是指無意義、浪費時間的玩耍。而是更廣義的快樂、愉悅的生活態度。而把這種態度放進學習,才能讓學習的過程更高效、輕鬆。
把課程的學習設定成玩樂一般的探索和挑戰,才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例如學習數理知識,抽象的數字和字母是很難讓孩子提起興趣的。
通過場景式的應用,將抽象的知識融進真實有趣的生活內容,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這是辛迪對新時代應試教育的認識和理解。
為深化教育改革貢獻力量
深化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這是社會各界都不斷強調的一句話。然而如何讓這樣的理念得到深入的執行,卻並不容易。在這一程序中,需要多方力量的分工協作,需要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這一目標共同奮進。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像辛迪一樣,主動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一己之力的年輕人。他們有著更新穎獨到的認知,更國際化的廣闊視野,更積極進取的態度,是深化教育改革道路上十分重要的力量。
我們的青少年,是希望,是脊樑。青少年每前進一步,都會推動著國家和民族,以更快更好的姿態向前邁進。共建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推動中國青少年品牌的健康發展,樹立中國青少年品牌價值典範,是中國青少年品牌發展計劃的創立初心,也將是未來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
4 # 李勇8194
改革,是個硬道理。
因為社會在發展,歷史在進步,如果永遠停止在一個點上,永遠在這個點上默守成規,因循守舊,是終將會被滾滾向前的潮流吞沒的。
教育教學的方法也亦然。
但改革又和革命的含義截然不同的。
革命,是將原有的東西徹底推翻從頭再來。
而改革則是指不動原有的基礎和主體,僅是對原有的基礎和主體加強進一步的完善而已。
新中國建立以來,封建社會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己被徹底地推翻。
中國共產黨從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制定了黨的教育方針,頒佈了《教學大綱》,編寫了培養自已的知識分子的教科書。
並在經過多次地探索,實踐中進行了改革和完善。
但改革是無止境的。
但改革必定是改革,不是號召你來鬧革命!
比如:學生讀的那個教科書中的知識,全是古今中外的勞動人民在千百萬年通過實踐驗證總結出來的真理,學生只需去學習並通過動手、動腦加強記憶即可,是不需對學生打啞迷,再讓他們從新從千百次的實踐中去發現諸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這樣的定理的。
誠然,學生的記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有意記識,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強行識記。一種是無意記識,即在活動中通過動手動腦和操作的快樂中記識。
只有兩種方法並用,即應該讓學生進行有意記識的知識就採用有意記識的方法進行教學,應該採用無意記識方法教學的知識就用那個"快樂教學法"為佳。
-
5 # 高健高考
團結尊重,緊張有序,嚴肅有禮,活波輕鬆。
學生要尊師,老師要重教。學生懂感恩,老師似父母。
教育說到底是培養人,做到有人格,有尊嚴,有責任,有修養,有知識, 懂廉恥。
一個孩子從小受教育,懂得愛父母,愛老師,愛長輩,長大一定愛家,愛國!這個民族才有希望!
一個懂得愛父母,愛家,愛國的人,一定有責任,有擔當,一定肯學習,一定對社會有益。
教育改革一定要以人為本。教育人,激發人,培養人,塑造人,完善人。
-
6 # 佳寶兒的簡單生活
我覺得,教育改革很有必要。
舉個例子,現在孩子很多不知道小麥長什麼樣,我大學時一個同學問,菠蘿長在地裡還是樹上?
這是一個大課題。大問題。
試想,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我們八零後進入老年之後,還有沒有幾個瞭解作物的?雖然科技發達,但是這代替不了。
我最期待的和渴望的教育是——在有生存實踐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以組織和課題形式,深入農村,知道食物由來,知道植物動物農作物的自然法則,然後以此融入文化課和家國情懷。
深入科技館,深入到工廠和企業,好娃娃的好奇心,多樣性教育需要以時間和實踐做依託。
-
7 # 趣學地理
謝謝邀請。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孩子都是家中寶,捨不得孩子受一點苦和委屈。當然希望在快樂中學到最好!並且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有許多其他方面不計入考試得內容,比如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演講等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亮的星。
德才兼備,立德樹人也很關鍵。在學校中還要感受生活,有愛心,有責任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終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也能為自己家庭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回覆列表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心情是沉重的,又是充滿期待的,沉重的原因是,現在的孩子太辛苦了,資料堆成山,作業每天寫不完,體音美課形同虛設,師資力量薄弱,授課內容單一,常常被主課霸佔,再加上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結果是,厭學者居多,輟學者大有人在,近視現象普遍,逆反心理嚴重,校園、家庭氛圍壓抑,原來的書聲琅琅,歡聲笑語蕩然無存!手機遊戲,視訊成為了孩子們精神家園,這樣的教育,有何意義,有何價值,有何出路?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如果進行教育改革,我希望孩子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習:
一,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生命教育排在重中之重。
態度決定一切成敗,思想左右行動。
二,因材施教,開展第二課堂,成立興趣小組,舉行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外活動,真正的名副其實,讓不同的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之處。
三,要讓孩子覺得,老師就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人生中貴人,心目中的最崇拜偶像,而不是板起面孔的凶神惡煞,行同路人。
學生渴望的其實就是被認可,尊重!
四,讓孩子真正融入到課堂中,開放交流,平等對話,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而不是一潭死水。
要給每一個孩子表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