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引導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教育是老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和兄長】用自身的言行示範引導孩子成長、成才、成人的活動,是老師基於自身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對孩子開展行為教導的活動。老師對孩子成長教導活動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活動所傳授的是人類先賢們對社會生活經驗的總彙,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減少孩子在社會生活中成長摸索的時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

    1、生活即教育

    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具體教育的作用;

    ⑵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

    ⑶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的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⑷“生活即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批判。

    2、社會即學校

    ⑴為了改革與社會的辯證關係,即社會決定學校,學校為社會服務

    ⑵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為了改革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際的弊端,把學校辦成促進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⑶陶行知把整個社會、整個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範疇,從而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終身教育三者聯絡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教育體系即社會終生教育體系;

    3、教學做合一

    ⑴“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為了避免瞎做、瞎學、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勞力上勞心”,以期理論與實踐之統一;

    ⑵這一原理將 “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認識論思想的;

    ⑶陶行知提倡“教學做合一”的意圖之一,是改變傳統教育脫離實際的弊端,又是為了把學從視為“字紙簍,死讀書,讀死書”的教學轉到重培養學生能運用“活的知識”、具有“行動能力”、“生活能力”、“創造能力”的軌道上來。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長環境對孩子學習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那麼,決定教育環境優劣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人。

    1、人是智慧財富的締造者

    地球上的生命體何止千萬,人類能夠成為“萬靈之長”是必然也是偶然,那就是人類擁有比其他生命體更為發達的大腦。人類運用大腦從生活中締造了人類文明,創造出了自然生命體中唯一的系統性文明財富,並將這些智慧財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2、教育是人影響人的活動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老師以自身言行為榜樣,為下一代成長進步做表率的活動。人自帶具備學習能力,是天生的學習“專家”,成長就是模仿、借鑑老師對待生活行為處事的方式。簡單的說,教育就是能影響人的活動。

    3、人改造環境也因環境而改變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人是促進社會環境發展的重要推手,比如人類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馴養了家畜、改良了植物的種子、創作了各種滿足生活的用具.....人類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但是,能夠引領、改造社會的是人群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學習成長仍然是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引導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孩子的學習成長活動不是個人行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是社會性的,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都是家庭、學校、社會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組成家庭、學校、社會最基本的元素是人,人是社會生活的締造者,也是社會生活的最終受益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和諧安寧是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最高追求,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實現這一夢想的建設者,同時也是這一夢想的最終受益者。因此,每個人都有應從我做起,為社會助力、為孩子們學習成長注入正能量。

  • 2 # 冕悟

    1.校園環境的作用。理念,教育理念最重要的因素。2.教師的素質。上個世紀李叔同,做了音樂老師,影響了整個校園,學生們都喜歡上了音樂。3.家庭教育不可缺少。家庭教育的第一主推,如果家庭是文化的沙漠,怎麼成長參天大樹?4.社會的力量。四者不可缺少。

  • 3 # 沐風浴雨CL

    環境教育包括:

    一:家庭教育:身教勝於言教

    二:學校教育: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三:社會教育:正能量傳遞

  • 4 # 曾經傷

    環境是教育的硬體,決定環境的優劣在於環境內的人群質量。人是決定一切因素的根源,不管內在的,還是外部的因素,在這顆星球上,以知的種族中,人類就是這顆星球的主宰,一切以人為本。人群的質量決定了環境的優劣,古有孟母三遷,古人的智慧在幾千年前就以明白這道理了。但教育並不單單環境優劣就能決定好壞的,環境是硬體,但如果單單隻有硬體沒有軟體也不能成就一臺真真正正的電腦。

  • 5 # 閱臨偶感

    決定教育環境的關鍵因素是人。

    廣義的教育,是指事物間的相互影響。學校教育,僅是狹義的教育。審視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會發現人對自己的影響最大,除了人以外的事物,只是其次。說話主要是跟父母和家人學的,數理化、史地生、漢語外語,主要是跟教師學的,假使是自學各科知識,也是跟某人寫的書學的。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主要是受人的影響,從自然得到啟發,同樣是其次。

    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最大的除了自己以外,就是其他人。俗話說,“跟著什麼人,學什麼人。”

  • 6 # 吳振革

    決定我們環境優劣的主要因素,就是我們老師的愛心。愛心決定我們的行為,愛心決定我們的責任擔當。愛心更體現我們的素質修養。有愛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會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對我們的孩子們都會負起責任來。愛心能是我們的老師把我們的教學質量抓好,愛心能感化我們的學生,是我們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愛心力量之大,是無可估量的。

  • 7 # 超爸style

    環境問題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家庭環境,

    第二是學校環境,

    第三是社會環境。

    呃,在這三個環境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環境,家庭環境,不是物質層面的,家庭環境還包括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和婆媳關係。通常情況下,孩子心裡出現問題,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環境的不好。同樣的兩個孩子在班級裡聽課,有的學習比較好,專注力比較集中,而有的孩子學習不好,專注力不能夠集中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還有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反饋的結果也不一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多數原因是根源於我們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家庭環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的心理,面對同樣的問題那就得出不同的答案。要想改變家庭環境,那麼父母愛孩子是肯定的,但是會愛孩子卻不知道。

    所以會愛才是真愛,真愛是需要學習的,那我們作為父母,通過不斷的學習改變家庭的環境,從而去改變孩子的內心世界。

  • 8 # 趣扎堆程式設計

    家庭環境、家庭的氛圍,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句話就明確的說出了家庭的重要性,

    我們希望孩子怎麼樣,

    那麼我們就做到怎麼樣。

    我們想要孩子愛學習,

    那麼每天晚上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閱讀。

    我們想要孩子學英語,

    那麼我們就跟孩子一起學,

    一起對話。

    用我們的實際行為來陪伴孩子

  • 9 # homework

    相反,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父母首先會以身作則,去引導孩子,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居高臨下的教訓孩子;而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以父母為榜樣,在父母面前可以盡情的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嘗試自己想要嘗試的東西,儘管有些想法看起來特別幼稚,父母也不會嘲笑自己而是鼓勵嘗試,並從失敗中獲得經驗和教訓。

    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才能通暢。通則不痛,溝通順暢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才能彼此理解和尊重,有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教育就很從容了。

  • 10 # 張老師物理講堂

    二,控制接觸的環境。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平時經常聯絡的同學,要儘量選擇,學習優異,品學兼優的,至少能學點好習慣。去的處所,不要讓學生去,社會人等複雜,或者娛樂場所,之類的地方。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示範良好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畢竟家庭環境,才是孩子,最常接觸的。

    我是熱愛教育的物理張老師,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最近轉奶,從一段轉二段,拉粑粑有點多,是不是新奶粉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