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樹德
-
2 # 張秩強
家庭教育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應該是對家庭所有成員的教育,包括父母,子女等所有成員,對孩子的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
3 # 我有倆娃
保持教育的初心,家長到底想要什麼,這個很重要,你要保持做家長的初心,你的孩子就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粒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參天大樹。
-
4 # 中考政治劉老師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刻意的教育。
第一,現在很多人看上去很重視家庭教育,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戕害,是瞎教育。例如,家長的虛榮,拿孩子比較,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願望等都是把孩子當成了工具,在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真正的教育,是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之下的順勢而為。不一定所有的種子都會開花結果,因為有的種子壓根就不是花,可能是一棵樹木,如果家長非想讓它開花,這是永遠都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家長要順應孩子的個人的不同成長規律,不要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強迫孩子,讓孩子活出自己。
第三,家長如果想引導孩子,就必須加強學習,站在更高的地方,才有更廣闊的視角,才能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
總之,教育孩子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在家長的理念和認識,以及家長的心態。祝您教子成功!
-
5 # 慈誠一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主要注重這幾個方面:品德,習慣,興趣愛好的培養。怎麼做,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精彩!
-
6 # 教育資訊news
家庭教育要遵循言傳身教的原則。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父母的言行能夠完全的影響孩子的一生。第二,要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是一個能動的人,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獲得獨立思考。而不要過度的溺愛孩子。第三要學會和孩子溝通所謂的溝通也就是先了解孩子,瞭解他的需求。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去了解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從而能夠更好的去和孩子溝通,一旦孩子出現一些其他的不良問題,我們能夠很好的去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後作為現代家長,家長應該學會去自我提升去學習。不要出現家長的所見所聞以及知識都不如學生呢,那麼學生怎麼能夠去接受家長的建議呢?也就是那句話。活到老學到老。不要以家長自居,而要平等對話。
-
7 # 恐龍日語學習坊
首先這是個很巨集觀的話題,我從三個方面說明我自己成長中體會和我自己成為父母后的感受【家有家有一快六歲的公主】
1.家庭教育的分解理解
家=父母+孩子
庭=共同在一個屋簷下
教=相互表達自己感受和想法
育=提供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
以上核心是:家庭教育是一個所有成員共同完成和構建的過程
2.家庭教育的角色行為理解
父母:身教+言傳+陪伴+鼓勵+指點
孩子:模仿+表達+跟隨+堅持+改正
3.家庭教育的親子關係理解
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亦師亦友亦學生
以上,簡單整理本人對家庭教育的感悟
-
8 # 心靈的果實
在家庭教育方法的選擇上,父母並不一定要侷限在單一的方法上,可以在對待不同的事情的時候,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說,在培養孩子的價值觀、綜合素質的時候,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權威型”教育的方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比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孩子的創造力、職業規劃方面,就可以多采用“放任型”教育的一些方法,讓孩子自己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力,自己主導自己的人生方向。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大文豪盧梭,就曾經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
9 # 研學文化
家庭教育還是需要父母持之以恆的提升自己。我這裡有全網總結的《李玫瑾經典育兒語錄(高清音訊精華版)》,有要的找我,我發給你
-
10 # 銷售管理人生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什麼?
1.培養孩子的天性,及愛好!
2.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4.動手及生存意識。
5.溝通能力及正確的為人處世!
6.學以致用。
回覆列表
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多傾聽,多瞭解,多表達認同和理解,這是很多家長非常缺乏的。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為孩子安排各樣的學習生活計劃,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強行地讓孩子接受自己認為好的安排,這是很多家庭教育失敗的原因。
但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不意味著任其自然,徹底放養。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指路人,幫助孩子從小時開始,就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學習和考試,有清晰的人生規劃和學業目標,引導孩子不斷思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孩子才能自覺主動地學習,而不是填鴨式的無目的的學習。
另外,家長還應該教導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面對各樣的逆境,形成合理作息安排和飲食習慣,保持體育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