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波菲媽咪
-
2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無論父母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其最終目的都是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Sunny的性格,將來讓孩子成為素質高,本領強的孩子。
那我們不靠打罵,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健康?更Sunny的成長呢?
1:幫孩子養成每日鍛鍊和均衡的飲食習慣
毛主席曾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狀況跟鍛鍊和飲食關係極大,為了讓孩子保持充沛的體能,家長要向安排重要工作,一安排好孩子鍛鍊和飲食。
兒童專家指出,從小喜歡運動的孩子體格更健壯,更自信,更有精力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朋友會更多,對良好性格的養成也有好處。
天下父母愛孩子的心,不用懷疑愛孩子的方式,卻值得質疑,可可的要求嚴格的約束,無情的逼迫,而孩子的心情卻完全被忽視,這是許多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從中感受到愛嗎?
我們首先要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一個與自己一樣的大寫的人,能與孩子平等的交談,其次,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待,不完善不成熟,結局有成長的潛能。尊重本就是愛的基礎,沒有尊重把愛安置在什麼地方呢?有愛而無尊重,不過是一種封建君主制的愛,很難說這是真愛。
每個孩子都不是天然自信的,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自卑的理由,因為他們年齡還小,還屬於“弱勢群體”,他們還需要還多嚴才能變強大起來。孩子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我激勵,給自己鼓勁提氣,當孩子感到自卑時,父母有必要教給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學著自信起來。讓孩子學會用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學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問題。因為所有事情的好壞都取決於人們觀察的角度,如果從壞的一面看情況真的很壞,但是如果從好的一面看也能看出積極的意義來。等某天孩子學會了,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問題,那就沒有什麼能奪走他的自信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第一個要模仿物件,如果父母善於管理情緒,那麼孩子就比較容易學會情緒管理。
現實生活中,每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時,其父母往往西安沉不住氣,大驚小怪,好像天要塌下來一樣,父母對待事情小題大做,會讓孩子緊張不安,心浮氣躁,若父母保持冷靜,孩子就安心多了。
作為有責任的父母,我們在鼓勵孩子學知識,學技能的同時,還要交給孩子,怎樣抵禦人生中必然會有的挫折?
當孩子遇到錯挫折時,我們應當教會孩子,不要自怨自哀,怨天尤人,貨將過錯,全歸結於他人,讓孩子懂得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應當讓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從壞事中尋找最好的結果,若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麼孩子會因此增強處理壞事的能力,從而信心倍增。
-
3 # 育有道幼教
不靠打罵的孩子該怎樣更快更好成長?
一、有效溝通和孩子有效溝通可以化解很多問題,如果一味打罵,不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所傷害,也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當孩子犯錯,父母一定先要讓自己情緒平靜下來,然後再去和孩子溝通,瞭解一下孩子內心的想法,很多時候父母都會不分青紅皁白就把孩子給數落一頓,嚴重者還動手,這種父母情緒非常不穩定,這樣的影響,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也會變得情緒化。
當孩子有心事時,父母更應該和孩子溝通,不要以父母的姿態去命令孩子把事情說出來,而應該以孩子朋友的身份,去關心孩子,去傾聽孩子內心的委屈和情緒,並且要對孩子的情緒和委屈表示理解。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那麼小,能有什麼心事,能遇到什麼大不了的事,因而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
二、陪伴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從出生到6歲陪伴孩子能夠讓孩子建立安全感,6歲至15歲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獨立。
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親密穩定的親子關係有利於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孩子的成長需要有父母的引導,因此父母要善於觀察孩子的行為,如若有不好行為的出現,父母要及時糾正並加以正確的引導。
陪伴不只是滿足孩子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打罵孩子會讓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腳的,以此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因此父母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變得自信,富有活力和創造力。
三、尊重孩子語言被尊重,這樣孩子才能有更好的自我認知,孩子才會自尊、自愛,如果父母都不尊重孩子,那麼孩子也會自己否定自己,從而變得自卑,只有父母學會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需要被別人尊重的,當有人侵犯到自己時,也就會懂得要自我保護和拒絕。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朋友圈。如果孩子的一些行為和做法是不對的,那麼父母也不要直截了當的打擊和指責孩子,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靈活,巧妙應對孩子的不恰當行為和想法,最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
其實除了以上的三點以外,還有很多方面是需要家長注意的,不管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這個問題上,父母一定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能傷害孩子的心理。
-
4 # 寶寶抱抱不哭
孩子生來其實是一張白紙,我們給她灌輸什麼,她就學會了什麼,當然確實還有一部分遺傳方面的因素。
現在的孩子,大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現在的孩子都寶貝的不得了,哪裡捨得動手打,再說現在是文明社會,不提倡體罰。
不靠打罵怎麼能讓孩子好好的成長呢?
帶孩子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難免有氣不順看不慣的時候,君子動口不動手,生氣的時候最好找到自己可以排解的方法。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沒有用,而且百害無一利。
教孩子肯定是要從小開始,俗話說,三歲看老,就是說教育要從小開始。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急性子孩子活潑好動要讓他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情,比如畫畫,做手工等,讓他慢下來;慢性子的孩子一般是內向的要給他個時間觀念,有些事情慢了就沒有,比如賽跑,比賽吃飯等等催著他快點的事情,帶他多出門活動交朋友,人多熱鬧的地方玩耍。立下規矩,賞罰分明,以身作則。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一定要有的,立下規矩就一定要遵守,有賞有罰,當然不能體罰,可以沒收零食,玩具,大點可以罰站牆角;父母要以身作則,也要遵守規矩,賞罰分明。不能溺愛,單獨拿出來作為一條,是因為確實有那種被慣壞的孩子,不管是爺爺奶奶慣的,還是爸爸媽媽慣的。社會上的各種熊孩子層出不窮。給他足夠的尊重,有些選擇性事情可以放手讓他自己作主的,我們要相信孩子,就算選擇錯了,下次他也會記住的,也是經驗教訓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愛的陪伴是孩子快樂和安全感的源泉,讓他感覺自己是被愛的,一個幸福感超強的孩子,自信的孩子,一般不會太差。以後的抗壓能力肯定槓槓的!一般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帶的孩子能明顯感覺出來是不一樣的。最後就是盡情的愛他!愛他!!愛他!!!給他足夠的愛,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樂觀自信Sunny。祝願孩子們搜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
5 # 是橙子呀cc
如果孩子從小被用暴力打大的,孩子可能會留下陰影,長大也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真的要關注孩子全方便的發展,如果把養孩子比喻成樣一棵樹,那麼家長做的是要給孩子澆水,施肥,但不要限制孩子長成什麼樹。
可能你會說,俗話說,小樹不修不直流,但我們看來很多森林的樹苗沒人修理也一樣成長很好,有的樹苗很彎,它長成了黃山上迎客鬆的樣子,也有他獨特的價值。
1:無條件的愛
不要總是說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我不聽話就不愛我了。害怕被拋棄是孩子最怕的事,只要有一次經歷就會給孩子留下媽媽不足夠愛我的印記,以後做錯了什麼事,都會怕媽媽不愛壞孩子而不敢跟你說。
無條件的愛,不管孩子考試如何,聽話是否,做錯了什麼事,都陪在他身旁愛他,給孩子留下媽媽很愛他,值得信任的樣子。
2,尊重孩子
例如遇到狀況(孩子跟同學起衝突,被老師批評了...)很多家長都是直接批評孩子,這相當於直接預設孩子有錯在先,會導致孩子認為父母不相信自己。
這種情況,首先給孩子機會說出事情經過,判斷是否是孩子有錯在先,如若不是孩子的錯那就教他遇到這種別人先有錯,要冷靜處理,不要自己犯錯,這樣就沒理了。若是是孩子的錯那就讓他了解自己錯在哪?你這樣做的後果,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問你問題的時候,不要直接給他答案,這樣會會孩子產生對你依賴,可以說,我也不知道呢,然後陪他一起去找答案。孩子越來越大就會遇到一些事情,一些抉擇,來詢問你,不要直接給他回答,但也不能啥也不問就讓他直接去做,這樣太獨立了,有事都不給你說了,試著跟他分析一下,支援他的選擇,最後出錯了,也可以讓孩子不會那麼失落,有父母的支援,錯了,重新再來。
-
6 # 淘淘媽媽嘮叨點育兒經
孩子的成長,不是靠打罵來實現的!
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不打罵,講道理沒有用,該怎麼辦? 其實,家長有這樣的困惑,往往都是因為太急於讓孩子改正錯誤,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是希望孩子認識錯誤並且下次不會再犯。 孩子成長中犯錯,最主要的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讓孩子認識錯誤主動改正,爸媽只需要做到這一件事!
懂得教育的父母,一定是“聽”孩子話的。 發生什麼事情了? 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決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關乎著事情能否順利解決。 遇到問題,家長總是習慣於用自己的想法去主導孩子。 認為這件事有危險,不能做,只有強硬的阻攔,卻不將不能這樣做的原因說出來,孩子不理解,下次好奇心作祟,依然會犯,這樣的次數多了,父母會覺得我家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說了不能碰,偏要去碰,不打一頓不長記性。
研究表明: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 有些家長一上來就跟孩子說對錯,孩子稍加反駁或者不按父母說的做,就會被冠以不聽話、不認錯的“罪名”,孩子能不委屈嗎? 所以說,要想孩子能夠聽得進去,前提是先讓孩子“任性抱怨”一下。這無關對錯,僅僅只是發洩而已;之後再說事,孩子會“聽話”很多。
你有什麼想法嗎? 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聽聽他的想法!家長不要急於給孩子出謀劃策,宣佈自己的決定,孩子也許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對於任何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也一樣。 這個時候,不管他說出來的是荒誕的、無濟於事的、可笑的還是切實可行的,家長都不需要過多評判,讓孩子暢所欲言即可。 如果孩子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適當引導,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一下,儘可能全面地羅列出來。
家長切忌“自以為是”,把自己認為對的、合理的解決方式強加給孩子,迫使孩子去接受。以平等的姿態去面對孩子的問題, 這樣孩子不會有牴觸情緒,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你希望我怎麼做? 家長除了幫孩子把關之外,還要及時給他提供幫助。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怎麼幫助他的時候,爸媽一定要積極支援! 也有的孩子膽子大,行動力強,他們更熱衷於自己去解決問題,不希望父母插手。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心,乖乖聽話就好,有助於孩子的獨立自主。 每一次出現問題,就是一次檢驗的機會。 孩子經過一次,就會積累一分經驗,爸爸媽媽不用每次都去幫助孩子,這樣反而不能讓孩子獨立,久而久之只會養成凡事都依賴父母的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時候,孩子明明自己可以解決,家長卻站出來擅自替孩子做出判斷和決定,孩子就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遇到難題不知所措,也就情有可原了! 當然,孩子出現偏差的時候,父母還是有責任及時拉一把,把孩子拉回正確的路上,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結果怎麼樣?是不是你想得那樣? 事情解決了,但家長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打鐵趁熱,趁孩子對事情的經過和結果還有印象,可以問問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會怎麼解決? 爸爸媽媽這麼問,一是可以檢驗孩子經過事件有沒有自己的認識,二也可以讓孩子明確此類事件的處理方法,下一次可以自己解決。 多給孩子機會,反覆幾次,孩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能夠自己獨立解決了。 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遇到事情找爸媽找老師很正常。 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運用一些方式方法解決問題了,比如有人拿了自己的玩具,那他就去玩別人的,這就是一種方法——通過交換來解決問題。 自己參與了整個過程,孩子會有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
7 # 輕聽樹下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種角度,很多種答案!也就是說,除了打罵,父母能做的還有很多。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教育家謝安,就曾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謝安此人風流韻致、能力卓越——歷史上著名的“以一敵十”的淝水之戰(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背後,就有謝安的身影。
著名詩仙李白也是謝安的粉絲,他專門為謝安寫過一首詩——安石(謝安字)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在教育上,謝安也頗有建樹:
他生命中的前40年都在家族中教育謝家子弟,其中非常卓越的有:
“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清談高手謝朗;北府名將謝玄;徐刺史謝琰。
他最為出名的教育理念就是——言傳身教。
一、言傳身教
《世說新語》裡有則故事: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譯文:謝安夫人正在教育兒子,但謝安沒有反應,於是謝夫人問:為什麼你不教育孩子呢?
謝安回答:“我常常以自身行為教育兒子。”
孩子在學習接觸這個世界的初期,會模仿身邊大人的行為,而父母無疑是他們的首要模仿物件。
你展示了什麼樣的行為,孩子就會學習什麼樣的行為。
謝安就是這樣要求自己,在平時的言行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子侄們。
謝玄,是謝安子侄中非常出色的一個,他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
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四年(379年),謝玄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淝水之戰中,更是取得了以一敵十的巨大戰果。
太元九年(384年),率兵為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
但他小時候卻並不是這樣的:
謝遏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燒之。——《世說新語之·假譎》謝玄小時候喜歡紫蘿香囊、喜歡華麗衣服,喜歡裝配首飾,手裡經常就拿一個紫羅香囊,還垂著一條手巾。
謝安就很憂心,想讓他改掉這個習慣。
但他並沒有採取最直接,看似最簡單的方法:讓謝玄扔掉他的香囊和手巾,而是採取了更婉轉但更有效的方法——成為謝玄心中厲害的人物,然後引導謝玄改掉這個習慣:
1、他首先與謝玄溝通交流了一番,在和平友好的氛圍中拉近了二人之間的關係(找共同話題,拉近關係)
2、然後介面放鬆娛樂,與他打賭,要求的賭注就是“紫羅香囊”。(用孩子接受喜歡的方式達成目的。)
3、謝安贏得香囊後,在裝作不經意的樣子把香囊丟進火盆裡燒掉。(用自己的行為表達對香囊的態度。)
孩子都有慕強的心理,當謝玄發現,自己崇拜的人原來不喜歡紫蘿香囊之後,也就漸漸的改掉了這個習慣。
這就是言傳身教的魅力,通過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以自身行為影響孩子,為孩子塑造一個好的榜樣。
二、照顧孩子的感受,在開放的氛圍中成長
謝安沒有選擇直接批評謝安,讓謝安扔掉香囊,而是選擇一個婉轉的方式讓謝玄自己認識到這樣做不好。
其實也是出於考慮謝玄自身感受的想法。
青少年情緒敏感,渴望認同。如果長輩沒有前期溝通鋪墊就否定他的行為,他反而會激起反叛之心,與長輩對著幹。
謝安開放包容的態度在《詠雪》裡也有所體現: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譯文: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子侄輩們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大了,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差不多可以跟把鹽撒在空中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憑藉著風漫天飛舞。"謝太傅高興得大笑起來。
謝家的教育氛圍通過這一段描述躍然紙上。
三、總結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闡述教育的本質: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引導與包容,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言傳身教,一點一滴的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跟著長輩的引導,建立更細緻完善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
8 # Yoxi媽咪愛分享
孩子一出生都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是什麼,所以不要傳遞太多的戾氣和憤怒不滿給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給予他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民主的親子關係培養出來的是自信Sunny的孩子,不靠打罵,平等溝通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最好辦法。
當然,孩子很多時候是懵懂的,很多家長因為生活的壓力,或者性格原因很難做到無時無刻都心平氣和,有時候孩子太皮,家長真的會忍不住吼兩句。情緒失控的時候吼兩聲制止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之後,還是儘量使自己冷靜下來,蹲下來跟孩子平視,好好分析一下他的問題,這件事他自己錯在哪裡,後果怎樣,然後告訴他,道理爸爸媽媽都跟你講好了,你長大了,應該會懂。大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打罵的話,很多情況反而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明知道不對,非要跟你對著幹,這樣根本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打罵之能讓孩子因為害怕你而聽話,心理怎麼想的,你根本不知道。所以還不如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平等的好好溝通,效果會更好一些。
對於低幼的孩子,講道理不通的孩子更加不能打罵,因為他們不懂是正常的,需要家長引導,一開始就打罵,他們不明白原因都嚇到了,很多時候形成條件反射,會讓孩子變成唯唯諾諾的性格,或者相反變得叛逆暴躁。
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打罵教育不可取,要通過平等溝通的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
9 # 果果媽咪成長記錄
孩子犯錯,是成長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很多家長卻為此犯難:打罵怕傷害孩子,講道理孩子又不懂,該怎麼辦?
其實,家長有這樣的困惑,往往都是因為太急於讓孩子改正錯誤,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是希望孩子認識錯誤並且下次不會再犯。
孩子犯錯,最主要的不是懲罰,而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教育才能行之有效。讓孩子認識錯誤主動改正,爸媽只需要講這7句話!
懂得教育的父母,一定是“聽”孩子話的。我們長得的歷程總的來說在我們父母心目中還是不希望孩子們再重蹈覆轍,你孩童時候的夢想是不是也想有一個講道理的父母,那現在我們也可以做到。棍棒下出孝子已經不能緊跟時代潮流了
-
10 # 鑫源一家固始
孩子不打不成長,這是我們父輩常掛在嘴上的,現在的孩子光靠打罵是成不了才,孩子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接受不同的知識,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成為孩孑發展的媒介,為孩孑的發展提供各種助力,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應該自己在生活中積極向上,發揮榜樣的力量
回覆列表
我是不贊同也不會採取打罵這種教育方式的。在我看來,打罵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教育方式,透露出父母的無能為力。過多的打罵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也會導致孩子的一系列逆反心理或者懦弱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我們也是從小挨打受罵的,我們還是長得好好的,小孩子哪能那麼嬌氣呢?”的確,身為父母的我們成長過程中也許充滿了打罵,也許你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但是你小時候挨打受罵的時候,你就真的一點都不委屈難過嗎?也許你還非常憤怒,甚至想反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儘量放棄打罵這種教育方式,採取更加溫和的的教育方式開對待孩子。誰都想被世界溫柔以待,對吧?
那麼,放棄了打罵這種教育方式後,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呢?怎樣讓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長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可以著手培養親子關係了。父母應該儘量滿足不滿18個月的孩子的所有需求,多對孩子微笑,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和孩子進行互動。當孩子滿18個月後,要開始慢慢給孩子立規矩,不能過分溺愛和放縱,要逐漸讓孩子明白是非。但是18個月到3歲的孩子懵懵懂懂,所以家長也要對他們足夠寬容。當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應該多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與此同時,父母要正確地引導孩子,逐漸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引導和教育孩子的基礎,當你的孩子跟你沒感情,他不信任你的時候,你跟他說什麼都是徒勞的。
二、增加有效的親子陪伴,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三、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通常是通情達理的孩子。
四、不要過分注重孩子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家都懂。但是有些孩子真的貌似天生不愛學習,那就不要過分強求成績,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坦蕩,這也是一種幸福。
五、家長要平常心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多想辦法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多和其他家長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