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有識介

    首先我認為作為家長老師必須自己有一定社會責任心,懂得感恩,支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支援祖國的統一,而不是像香港那些廢青。

    那麼你必須加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因為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他才會樂於助人,才會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沒個渺小的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才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心態才不會浮躁。

    那怎樣去讓他們懂得感恩呢,第一你得做好表率,做好生家務,孝敬爺爺奶奶奶,不出軌,愛自己的家,多跟你的孩子互動,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一起去做公益活動,例如舊衣回收,等等。

    有了這些基本教育,同時再來發展孩子的智力教育,往往效果非常不錯,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有困難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隨便依賴或者逃避。

    每個孩子都喜歡玩,那麼作為家長或者老師就得控制好一個度,不能老學習也不能老玩,要把握好度,適當的休息和玩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還有一點就是得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增強孩子的各種能力。

    最後,健康的思想和體魄是教育的前提,必須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習慣,讓他們知道要有一定的目標,要敢於去追求,要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學會與人交流,多交朋友,才不會變得那麼自私,才會分享快樂,分享自己的成果。

    要多去利用各種節日,讓他們多去執行感恩身邊的人,而不止是口頭說一說。

  • 2 # 薯片話梅

    對於每一位家長而言,最大的期盼莫過於自己的孩子能夠走上順利的成才之路。如果我們能夠找對教育方法的話,就能夠對孩子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無論是哪一種職業,如果想要得到好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人的情商以及智商。如果能夠擁有高情商的話,在進入社會以後,就能夠與身邊的同事或者是其他人進行更好的合作。考慮到這一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不僅要看中他們平時的學習成績,也得做好情商教育。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邁入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在這個階段中,他們不僅要承擔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同時還會面對其他方面的變化。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的情商變得更高呢?

    首先,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記住,在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他們的情商也是可以隨之不斷得到提高的。在我們的身邊,許多家長總是在孩子身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不僅手把手輔導功課,還為他們報名參加了許多教育機構。可是,最後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僅沒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反而還讓他們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教會他們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提高孩子們的情商,教他們怎樣去為人處事,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想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的話,那麼咱們家長就得從小抓起,當孩子處於童年時期,我們就得重視對於他們的教育培養了。那麼這也就意味著,要是想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的話,時間要儘可能早一些。大家是否知道,高情商的表現具體都有哪些呢?性格外向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在如今的社會中,許多家庭都只要一個孩子,那麼理所當然地,這些獨生子就會失去許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在這個時候,家長就得想辦法多找一些機會,讓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這樣他們才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並且擁有更高的社交能力。

    如果一個人的情商比較高的話,他不僅能夠更好地與他人交流溝通,對於自己的情緒也能有更加到位的把握。那麼這樣一來,他就能夠明白,當下要做好哪些事情。身為家長的我們,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指導孩子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況。比如說,在跟其他人產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學會的是處理自己當前的情緒,而不是隻知道找對方理論。咱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自己內心的情緒才能夠真正的困擾到自己,所以學會調節內心情緒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

    另外,因為家長的立場以及經歷與孩子不同,那麼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產生一些不同的觀點,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家長因此與孩子產生矛盾,甚至發展到衝突的話,那麼也就表明,家長也得提高自己的情商了。另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鼓勵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或者是健康的興趣,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些事情上面。

    對於自己比較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其他人向自己發起的攻擊時,往往也能夠做到冷靜的對待。那麼我們要怎樣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呢?實際上,對於孩子們來說,家長的評價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只知道大聲的指責他們,或者是一味地採取棍棒教育,而不給予適當的表揚,那麼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自己的身上沒有值得誇獎的地方。所以,家長不妨多給予孩子一些認可,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

    通過相關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個性比較樂觀,對待事情總是持有積極的態度,那麼這個孩子的情商就是比較高的。個性比較樂觀的話,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他們往往能夠進行更加積極正面的思考。比如說,在課上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有些學生會耿耿於懷,有些學生卻會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中也能夠看得出來,情商對於人們做事的影響。身為父母的我們,平時可以多采用正面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對事情能有更加積極的思考。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3 # 悅悅六六

    孩子 的教育究竟怎樣抓,抓什麼? 這是許多家長都希望解決的問題。

    作為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學習指導工作,其重點應放在解決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 只有激發孩子內心對於學習的情感需要,並具有頑強的意志,配合正確的方法,才能使其喜歡,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一、喚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使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他自身的需要,因為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 要做到這一點,家長應讓孩子多參加各種有益有趣的活動。 在活動中,孩子會發現他所不理解或從未遇到過的新奇的東西,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

    其次,家長要從調動孩子內在誘因出發,幫助他明確學習目的,使他知道為解決某個問題需要學習什麼內容、選擇什麼材料、採用何種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對社會、對個人有什麼價值,如果孩子對一個問題有濃厚的興趣的話,為求得這個結果,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對待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了。

    其三,家長還要考慮孩子興趣和愛好的特點。 無論哪一類孩子,他們的興趣、愛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家長在指導時,切不能從表現上看與課堂學習無關就加以制止,應該辯證地看問題。 如孩子喜歡畫畫,就應讓他在這方面盡情發揮。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過來,又會促進孩子其他方面的學習。

    二、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品質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情緒和情感總是在孩子具體行動中表現出來,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 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於穩固孩子健康的情緒和情感。 同時,行為習慣穩定也有助於情感的穩定,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其次,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 要讓孩子知道並真正理解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方法得當,堅持不懈,絕大多數都會解決。 態度端正了,行動才能夠不受影響。

    其三,要著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 當孩子學習或寫作業時,家長要善於幫助孩子確立一個具體的目標,並適當鼓勵、督促孩子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採取行動。 家長給孩子的任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是他力所能及的。 要使孩子懂得,無論做何事都要有始有終,以培養孩子的堅韌性和耐久性。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態

    首先,家長要注意培養教育孩子有愛心,學會關懷他人,培養孩子自主能力

    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培養孩子學會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要培養孩子自信自強。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給自己解壓,胸懷開闊,目光遠大,努力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 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以減少衝突、降低壓力、轉移對抗,達到新的心理平衡。

    其三,引導孩子積極處理好與同學、老師、家長的關係。 與同學應努力做到互幫互助,但莫過於親密,對於老師的批評,要從積極的方面看,要教孩子善於和家長進行心靈溝通,要和孩子民主、平等、溝通、交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讓孩子瞭解家長的真實想法,消除與家長之間的隔閡,減少不理解和誤解的成分。

    總之,孩子是千差萬別的,不可能用一種模式來解決所有孩子的學習問題。但家長加強孩子的興趣、品質、心態教育,對孩子教育成敗起關鍵作用。

  • 4 # 安徒01607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感覺現在很多父母都存在誤區: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重點在“教”上,這一點從我們的父母身上其實也能看得出來。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去買學區房、進好學校、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可以說把能投入的絕大部分精力和財力都貢獻給孩子的“教育”。但我認為,一是,“教”與“受”是教育的兩個方面,只有兩個方面都做好了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可是現實中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以孩子不喜歡不願接受的方式在進行,那效果如何能好得了?二是,要注重“示範”效應,甚至可以說“示範”是一種無形但強大的力量,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是一種極具價效比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不用投入那麼多的金錢和時間,但能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與父母是互相印證的,如果父母不喜看書學習,那他們的孩子必定視看書學習為洪水猛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父母更應該是與孩子一同學習和進步的人。

  • 5 # 使用者1541701518639

    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學校的基礎教育之外,家長也應注重一下素質教育,包括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當今社會不缺少會幹活的技術員,而是缺少有想法的人,所以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是需要培養的,建議孩子可以選擇一些能充分發揮自己想法的課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品。程式設計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 6 # 至簡1

    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一)

    如何才能做合格的父母,這是一個問題。已經為人父母十多年了,也學習、積累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知識(還把孩子的成長過程濃縮成了一首詩《人生札記》),在這裡跟家長們分享幾點家庭教育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教育懵懂小屁孩的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不可以傷害到自己 (玩鬧時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二是,不可以傷害或者是影響到別人 (玩鬧時要注意別人的安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是,不可以傷害或者影響到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或自然環境(尊重規則,尊守秩序,如遵守課堂紀律、公共場所秩序、愛護環境)。

    真正的自由必須建立在規則和自律的基礎之上。

    二、父母是孩子從小學習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要努力做一個稱職的父母,當合格的一名老師。要隨時注意你自己的言行,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要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千萬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壞習慣其實也是慢慢積累起來,因此壞習慣不可能立馬就可以全都改掉。

    有一個寓言故事說得很好,農民想要除去地裡面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地裡面種下去莊稼。把莊稼種好了,雜草也就沒有生長空間了。

    記住,你播什麼種,就結什麼果。以下具體展開講:

    1.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做到——張弛有度。

    每當在學習日,孩子就必須按時作息,但到了週末和節假日則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可以靈活調整作息時間。畢竟,人不是機器,一直處於緊繃的思想和神經也需要適當地放鬆和調節一下,以避免“機器”發熱,頭腦發熱,以保證“人”這部機器能夠正常運轉。所謂“張弛有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學會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在學習或者做作業的時候,必須全力以赴地專注於學習,而在課餘休息時間則可以痛痛快快地玩;

    3.幫助孩子養成自律、自控的能力。

    這可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個堅持的過程,而且可能是一個反覆、掙扎和痛苦的過程。關鍵在於堅持,家長在取得實際成效之前,不可以有絲毫懈怠。

    比如,規定到週末才可以玩遊戲,但要必須遵守時間,在上午、下午和晚上這三個時間段內都安排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到時開始,到點結束,孩子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能一開始這幾天需要家長監督和控制,等持續一段時間以後,孩子自己就形成習慣了。當孩子自己有自制力了,家長就不用太操心了。根據專家的研究,一個人若要培養成一個好習慣,至少需要堅持21天不間斷(有這麼一本書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家長和孩子都可以去讀一讀)。

    4.幫助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當然,最好還要養成自覺記筆記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或者寫日記都可以。從小養成寫作的這個習慣,不僅鍛鍊和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同時對孩子的思維和自我反省能力,情緒表達以及情緒排解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

    四、談一談人性“教化”的問題。

    所謂教化,分開來說就是教育與感化。如果只有純教育卻沒有感化,那只是在訓練一個動物,或者說你是在操控一架機器,按照你的指令或者既定的程式去運轉。所以,這裡再強調一遍——人不是一部機器,在“教育”的同時,“感化”也得一定要跟上。

    感化,具體要怎麼做,可能每位家長都有各自不同的辦法,但有一些東西是共通的,比如:

    ①家長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時光,一生只有一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無可取代,不可或缺。對於這個事,最後沒有後悔藥給你吃(李玫瑾教授曾為此專門做過一期講座,家長們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②家長對孩子的愛心、耐心和用心。家長要用這些東西來喚醒孩子內在的自我,喚醒他/她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部分。要悉心培植起一種做人的志氣和積極上進的“精氣神”,以及源自於內心深處的動力。而不至於讓那些人性之中的任性自大、虛偽自私、傲慢無知、消極惰性以及趨樂避苦的劣根在孩子們原本純淨潔白的頭腦裡面肆意生長。因為,人性中的善與惡,真與假,美與醜本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東西風 ” 之間的關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五、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你不知道,最後到底是哪個道理或者哪一句話發生了作用,觸發了那個“開關”。孩子開始懂事了,自律了,有責任心了,開始積極上進了,開始自覺行動起來了。這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即使孩子的數理化分數不是很高,但至少做人方面的分數已經很高了。

    六、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的“自以為是”和以愛之名去抹殺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甚至將孩子追求夢想的熱情瞬間澆滅。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樣的事實在太多而且仍在不停地發生。而家長大人們,似乎樂此不疲,不曾停歇,亦不自知。於是,相同版本的悲劇一直在上演。

    舉例說明,一個小朋友畫了一幅畫,興致勃勃拿給媽媽看,說畫了個月亮,可媽媽一看,竟然是藍色的月亮。於是,她很認真的糾正孩子說,不對呀,月亮的顏色不是這個呀……

    我甚至不敢去想這個孩子當時心裡的感受。因為,此時你很難簡簡單單用“難受”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那種“滿腔熱情被澆滅”之後的感覺,反而用“抹殺”更為精準!本來對畫畫很感興趣的一個孩子,但可能從此對於畫畫只會感到索然無味。只因為,本來還興致勃勃,準備用自己稚嫩的雙手去觸控這個世界,卻不曾想被成年人的種種“自以為是”牢牢捆綁,家長“以愛之名”套上了一把無形的枷鎖。

    所以,當孩子正在試圖展示自己的無限創造力時,請幫忙收起成年人的那些“自以為是”。

    第二例,從讀初中到高中,到填報高考志願,再到安排工作,全程由父母包辦(最後,可能還要報一個“非誠勿擾”班)。這種人生,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可細思極恐啊!因為,你好像成了一部被設定了預定程式的“機器”,上了發條的橙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第三例,一個孩子在大學期間玩音樂入迷,組建樂隊,搞得紅紅火火。可最後因父母反對,被迫妥協,返回老家,夢想熄滅……

    對於此類父母,建議看一部電影叫做《銀河補習班》或者是星爺的《新喜劇之王》。

    這些家長都常常會說一句口頭禪,孩子,我們多愛你啊,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啊!

    如果真的愛孩子,請立即放下你的自以為是,馬上解開你以愛之名套給孩子的那把“枷鎖”。

  • 7 # 小琴樂談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的父母只想工作掙錢,給孩優厚的物質條件就行,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就。這想就錯了,其實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人生導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首先父母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人格修養,處處為孩子做表率,這是父母身教。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一個家庭裡,只有父母能以身作則時,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薰陶。沒有父母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的教育都將變成空談。”

    其次要有目的教育。最重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五個習慣。

    一主動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學到老。這要從小培養孩愛讀書,喜歡讀書,孩子幾個月就可以給他看有圖的書,隨著年齡的增長買不同型別的書,在家隨手都可拿到書,家長有時間就給孩子讀,時間長了孩子喜歡讀書,上學自然愛學習,而且能主動學習。不管孩子現在多大都要培養他主動學習。

    二認真負責的習慣

    培養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負責。做事認真才能把事做好做細,小事認真,大事更認真。長大才有所作為。一個人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有責任心。這樣做什麼事都能做好,才能有所成就,對社會一定會做出巨大貢獻!

    三自我管理的習慣

    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父母千萬不要怕孩子累,怕孩子做不好,怕影響他學習或工作。孩子有自我管理的習慣能獨立,不依賴別人,自己的各方面都會安排有序。

    四有愛心

    以愛育愛,關心他人,心中有愛天地寬。

    五尊重

    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尊重資源。

    對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位父母不容推辭的神聖職責,是一種社會責任。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成長、成才!

  • 8 # 朱偉唐

    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會少了許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很多孩子可能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錢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據資料調查顯示,70%的小學生認為父母的付出是天經地義。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父母的工作現場,讓孩子一起參與,讓其親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

    父母對孩子付出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他學會接受愛心,懂得感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資訊。父母的一言一行,會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用自己的愛引導孩子、感染孩子。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關愛或幫助父母時,父母應敏銳體察,適當感謝和鼓勵孩子。父母的這種感恩方式,不僅言傳身教,使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也使孩子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因此,父母的表率行為,對引導孩子感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父母把每件事都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父母可以試著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

    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

    利用各種節日的機會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如春節時要教孩子在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時表示感謝,回到家裡要求孩子妥善保管,珍惜別人的情意。

    教師節,帶著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教育孩子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孩子經歷著、感受著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帶給他們的一切體驗。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契機,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識恩、知恩,培養他們的識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將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總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覺的,因此,父母可以藉此採用移情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識別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極行 為,從而引導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謙讓等積極行為。其次,作為父母,應儘可能在家中創設感恩的氛圍,並且為孩子提供多種實踐機會,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抓住時機,啟發、引導孩子對別人的利他行為進行識別和感受。另外,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講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或名人名家的傳記。

    父母們常常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

    教育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關心集體,培養孩子對集體、家庭的責任,進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對社會、國家的責任。總之,讓孩子懂得奉獻,懂得關心別人,他才能學會感恩。

    讓孩子從點滴小事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質、好行為是不斷培養出來的。父母要讓孩子從細微處人手,從小事做起。為了讓孩子懂得主動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從 “謝謝、晚安”開始培養孩子講禮貌的習慣。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務,而當別人有恩於自己時, 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學會感激親人給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長過程中支援和幫助過他的每個人。

    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並通過營造溫馨、充滿關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愛父母、愛家庭,並通過父母的“榜樣”,促發其感恩之心。如果不能良好地溝通,就無法讓孩子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無法讓孩子瞭解父母的付出與辛苦,就很難讓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 9 # 玉緣人生曉萍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於陪伴,陷於教育,忠於三觀。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的模樣,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每一個孩子,都在和父母的相處中,耳濡目染的被父母的為人處世所影響。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範。”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修煉自己,給孩子一個真正優秀的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消極時,以為批評、快速改正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愛的方式在孩子的心裡不斷強化,帶來的後果只會孩子不被父母愛的誤解。其實接受孩子的消極,也是父母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形式。

  • 10 # 奇悅無比

    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是學父母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自然要先從父母入手:

    首先提高父母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的態度,這是對孩子情商培養最為關鍵的。讓他能從父母言行舉止中獲得潛移默化的教育,父母待人是否熱情,處事是否心存感激之心,這些孩子也是能感知到的,如果父母遇事愛大吼大嚷,對人蠻橫刁難,孩子也會有類似的性格,反之亦然;

    第二是文化知識層面的教育,也可以稱之為學習力的培養,這個需要父母學會用啟發性的方法和溝通方式來激發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讓他們有探索答案的主動性,這一點培養出來了,孩子越大父母越省心;

    最後說一點就是創造力,孩子越小越有創造力,越需要鼓勵和培養,如果父母能夠積極引導,鼓勵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甚至對一些具有安全性的破壞行為,比如拆卸玩具,牆上塗鴉等等行為,能夠給予一定的自由度,對孩子提升創造力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些行為中就有他們創造力的影子。

  • 11 # 修行者路

    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作為家長,教育在孩子的一天天生活中,合理抓住教育契機,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巨大。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入手:

    1. 科學的教育理念。家長們只有理念正確,科學,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當我們面對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孩子做出他那個年齡階段的舉止時,家長不壓制,驚訝,不人為的過分干擾。

    2. 以身作則。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什麼樣,孩子是家長的複製貼上。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等等。

    3. 懂得真正的愛孩子。過分關注孩子的物質滿足,學業成績,有害無利。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4. 親子交流,及時溝通。當孩子出現你覺得所謂的不良行為時,先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當孩子的情緒被父母理解時,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你。

  • 12 # 幸福陪娃他很忙

    對孩子的教育,首先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1、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父母應該多跟孩子進行親子活動,有空的話儘量多帶孩子去公園走走。一邊呼吸新鮮的空氣,一邊看著外面美好的世界,你會發現嬰兒那雙純真無瑕的眼睛會好奇地東瞧瞧,西看看,烏溜溜的黑眼珠轉個不停,那種天真可愛的眼神讓人暖到心底了。當孩子一、二歲時,就可以念簡單的繪本給小孩子聽了,養成習慣,他就會喜歡書本了。

    2、當孩子五、六歲時,可以適當地叫他背點《唐詩三百首》,《三字經》之類的書了,你別懷疑孩子的能力,那時的他們,記憶力是非常強的,看著他們奶聲奶氣的朗讀,有時我們自己都會驚訝!

    3、當孩子再大點七、八歲時,就可以去學些才藝。剛開始時,面要鋪的廣一點兒,琴棋書畫,舞蹈,書法等最好都要涉及,讓孩子都學點基礎,最後再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重點學習一、二種即可。

    4、當孩子上初中後,要讓他要重視體育鍛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好了,有強壯的體魄,才可以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當然,在孩子的成長中,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始終貫穿其中的,只是不同時期的側重點不同罷了。相信為人父母只要用心去付出,嚴格要求自己,你的孩子在你的悉心培養下,肯定會優秀的。

  • 13 # 堂前老酒

    我是超超,我來回答。

    如何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水平的寬裕,父母教育的意識增強。現在很多父母都開始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費心報各種輔導班,目的想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但是我們讓孩子掌握各種技能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並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裡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後,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這個菜燒得不好吃,那個湯調得不鮮美,有時飯菜備得晚了還耍脾氣呢。可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後,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第二、制訂適當的家規

    家規作為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範和行為準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家規,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動是家規的內容之一。家規的條理應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後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規也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與困難的搏鬥中日益成熟起來。

    第三、及時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著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興趣。對孩子做的家務活,要及時肯定,並給予表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讚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並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後,可稱讚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麼幹淨。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第四、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曾有調查表明孩子不參加勞動並非他們不願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參加勞動,連拖個地也以為孩子拖不乾淨,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為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願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訣卻在於:使孩子的身體鍛鍊、思想鍛鍊、能力鍛鍊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鍊培養,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第五、家長學會引導孩子

    當代的大部分學生,抗壓能力較弱,面對各種困難不敢面對、不敢挑戰,受到挫折後表現出不知所措,自律、自控意識顯明不足,獨立意識差、生存能力弱,很難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也很難適應社會上的人際交往。如何改變學生的這些不良現象,讓學生變得堅強,經得住摔打,抗得住壓力,這其中,培養起良好的勞動觀念就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第六、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繫帶,自己鋪床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學一件,都要先由家長示範,爾後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

    一般說來,從二、三歲開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學做自己的事情,五、六歲,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和發展,使孩子(尤其獨生子女)能及早擺脫對大人的過分依賴,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第七、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例如,可讓他們幫助提東西,拿肥皂、條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開飯時可讓他們幫著搬凳子、擺碗、筷,飯後讓他們幫收拾碗、筷;可讓他們和家長一起打掃居室衛生,如掃地、擦桌椅、櫃櫥;可以讓他們幫家長一起刮土豆皮、擇菜、洗菜;還可以讓他們到不遠的超市去買調料、洗滌用品等。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幫助爸爸、媽媽幹事情了。

    第八、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終上所述,每個人都有惰性,但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想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合理有效的約束。要從小讓孩子有規則感,要明白遵守社會規則的重要性。作為父母也是身體力行,做出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胎十月很幸苦,體重暴增50多,如何把握黃金減脂期,六個月內逆襲9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