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諾閱人生
-
2 # 鍾小嫻
在大部分人中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一生的,我也不例外。這其中就包括了父母的性格,脾氣,愛好,職業和父母之間的相處。通通這些無不對孩子有著密切的關聯和極大的影響。
對我自己而言,我的性格和母親極其相似,都是豪爽大氣,而且不拘小節,說話也是大大咧咧,然而唯一不同的就是母親沒有文化,而我上了十幾年學堂,但這並不代表母親對我影響就能消退了,只是說我可能懂得更多的書面表達[笑哭]
其實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可能當屬於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這個情況在自己成家立室之後就會特別明顯。兩個不同家庭出來的年輕人結合,肯定會有不同的習慣,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表達方式等,這些都是原生家庭自帶的,而我似乎有點明白為什麼從古至今會有那麼多人都對家庭矛盾趨於無解,例如: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媳關係等等!
所以說原生家庭的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個關係就擺在那裡。
-
3 # 80後的菠菜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那麼,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嗎?
我的親身經歷是,有。但基本沒有可能完全消除。
說巧不巧,我的家也是一個戰場,就算我現在工作很忙在家的時間很短,他們也會在那僅有的幾天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從小就是如此。
但微妙的是,這對我產生了一個相反的效果——我很獨立要強,並且一心想與這個家庭“斷裂”。少年時我拼命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就為了早點逃離。後來如願以償,我來到千里之外上大學,並看到了新的世界,但也漸漸發現了另一個悲哀的事實:家庭陰影對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
我無法控制習慣性對別人充滿敵意、對世界充滿悲觀,不願相信善良和愛,甚至會在一些時候使用父母的方式思考、攻擊,潛移默化地變成了自己發誓不會成為的人。尤其跟家庭和諧的朋友相比,我非常自卑,他們平和而完美,我卻激烈、暴戾,越是這樣,我就越對自己心生厭惡。
終於,我陷入了輕微抑鬱,看到高的地方就莫名有俯身一躍的衝動。直到一次,我恰好站在了那麼一個邊緣,風輕輕一吹,我忽然一身冷汗。
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我不能這樣。似乎是因為有了所謂生死邊緣的體會,我開始自救,因為我想活著。我強迫本不善社交的自己廣交朋友,磕磕絆絆中發現友誼的真諦,遇到了終生摯友;我拼命泡圖書館,在書中窺見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尤其是翻遍了各種歷史書後,我不再會斷章取義地看人看事看世界,想通了許多;我強迫自己走出去實踐,做高官家庭的家教、創業公司實習生、社團負責人...慢慢發現自己性格還算堅韌,思維也不狹窄,原來我沒那麼差,還算有救。
-
4 # 金娟v
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說影響70%的人生吧。原生家庭有時候可能影響到你就業,擇偶,婚姻觀價值觀。有的孩子有可能長大之後成為和父母很像的人,也可能成為和父母背道而馳的人。
如果家庭和睦,孩子肯定是幸福快樂的,
回覆列表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至深的影響。
不同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以及父母的教養方式,就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這種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個人性格和對外界的心理感應,將會陪伴人的一生。
比如:我的兩個妹妹,她們相差一歲。大妹出生時很健康,在整個幼年時期,幾乎沒有生過病,小妹就不一樣了,從出生就命運多舛。
出生後的第七天,小妹就生了一場大病,連醫生都束手無策了,最後救女心切的媽媽想出了最後一招,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請了當地有名的接生婆,給妹妹做鍼灸、拔罐治療。
已經70多歲的接生奶奶和媽媽就這樣連續照看了小妹五天五夜,才從死亡線上拉回了小妹。
大妹就這麼放養式的長大了,獨立、自信的她幾乎沒有讓家人操心就順利完成學業,並在大學剛畢業自己就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如今早已結婚成家的她日子過得風風火火。
小妹也在媽媽的庇護下長大了,不過,她成了我們家的“林妹妹”,敏感、膽怯稍有不順心就與人發生爭執,導致她都沒有較好的朋友。眼看著30歲的人了,還沒結婚成家,這成了爸爸媽媽的最大的心病。
原生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態度是決定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我的兩個妹妹就是很鮮明的例子,雖然兩人同在一個家成長,卻有著不同的命運,一大部分都源於父母的不同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