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以儒學為尊,科舉考試更是鉗制讀書人思想的利器,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文人難以突破儒家學說的思想牢籠。
儒家學說最有代表的思想就是家國思想,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代代文人,都是奔著“平天下”這個終極目標去奮鬥的。但是讀慣了五經四書的文人們對治國經邦的實務是缺乏足夠了解的,大多都是形而上的空談和臆想,眼高手低是常態,沒有經過實踐的鍛鍊,很難有真正的治理國家的才能,不被國家所用也是情有可原。然而大多人是不自知的,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私下裡哀怨悲憤,牢騷滿腹,於是寫出了無數的詩文。
這些詩文有沒有價值?有,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但也只至於此。我們現代人看多了這些詩文,再聯絡當時的社會,仔細分析,常會看到這些人的幼稚之處,回頭在看他們的詩文,就不免感到落差過大,失去原來同情之心了,也就是沒有感覺了。
當然,我這裡不是一概而論,也有具備真才實能的文人不被見用,有的是因為心繫百姓而違背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有的是被小人所阻、所害,這些不在我以上所說的範圍內。
最後閒扯一下,我讀多了古代詩文,總有一個感覺,文人們總是以“香草美人”自比,得到統治者寵幸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春鳳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旦不被賞識,就會像個棄婦一樣哭哭啼啼,哀哀切切,沒有一點獨立性。當然這是歷史侷限,不應埋怨個人,但作為現代人,需要看清這一點,這也是我對古詩文慢慢失去興趣的原因。
中國傳統社會,以儒學為尊,科舉考試更是鉗制讀書人思想的利器,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文人難以突破儒家學說的思想牢籠。
儒家學說最有代表的思想就是家國思想,古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代代文人,都是奔著“平天下”這個終極目標去奮鬥的。但是讀慣了五經四書的文人們對治國經邦的實務是缺乏足夠了解的,大多都是形而上的空談和臆想,眼高手低是常態,沒有經過實踐的鍛鍊,很難有真正的治理國家的才能,不被國家所用也是情有可原。然而大多人是不自知的,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私下裡哀怨悲憤,牢騷滿腹,於是寫出了無數的詩文。
這些詩文有沒有價值?有,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但也只至於此。我們現代人看多了這些詩文,再聯絡當時的社會,仔細分析,常會看到這些人的幼稚之處,回頭在看他們的詩文,就不免感到落差過大,失去原來同情之心了,也就是沒有感覺了。
當然,我這裡不是一概而論,也有具備真才實能的文人不被見用,有的是因為心繫百姓而違背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有的是被小人所阻、所害,這些不在我以上所說的範圍內。
最後閒扯一下,我讀多了古代詩文,總有一個感覺,文人們總是以“香草美人”自比,得到統治者寵幸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春鳳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一旦不被賞識,就會像個棄婦一樣哭哭啼啼,哀哀切切,沒有一點獨立性。當然這是歷史侷限,不應埋怨個人,但作為現代人,需要看清這一點,這也是我對古詩文慢慢失去興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