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俺爹的親身經歷吧,父親是某遠洋運輸公司的,職務是電機員,上世紀末的時候,國內大型船舶公司取消了電機員和電報兩個崗位,但電機員還得有,畢竟你把電機員的活兒分攤給二軌,人家不願幹,也不一定乾的了。所以結果是父親轉考了船舶政委,但在船上還得捎帶乾電機員的活兒,雖然幹兩份活兒,但工資只有政委工資。
父親參加培訓並通過了考核,然後上船實習。當時是一條船安排兩個實習政委,船舶上的老政委帶這倆實習。另一位實習政委很會來事兒,把老政委伺候的不錯,老政委很滿意,承諾會向公司推薦他而不是我父親。
反觀我父親,他呀,是個技術派,溜鬚拍馬這種事兒是十竅通了九竅,光知道低頭幹活,兩下一對比,老政委更向著另一位了。要知道,遠洋船舶雖然都是幾萬噸的龐然大物,在大洋裡毛都不是,任何裝置出了故障都不是小事兒,必須認真對待,畢竟全船30幾號弟兄的命可真在一條船上,生死相依。
相處久了,弟兄們更認可父親,於是有人過來勸父親要識時務,畢竟考核期結束,只能留下一位實習政委,至於留下誰?老政委說話最有分量。奈何父親拍馬功夫差太多,老政委跟父親總是很客氣,這種客氣就是一種疏遠。後來,實習期滿,政委正式任命來了,結果是父親留下,另一位走人,當時那位直接懵了,老政委也鬧了個大紅臉,承諾沒給人兌現啊。底下弟兄們也是一片譁然,他們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內情是父親的好朋友在公司就負責這個,父親的好朋友我該叫他叔,叔之前是父親帶的徒弟,父親覺得船上工作不適合他,他文筆很好,學歷也有,勸他調回機關發展,叔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回到了上海,如今已是集團公司高層,今非昔比呀。
說說俺爹的親身經歷吧,父親是某遠洋運輸公司的,職務是電機員,上世紀末的時候,國內大型船舶公司取消了電機員和電報兩個崗位,但電機員還得有,畢竟你把電機員的活兒分攤給二軌,人家不願幹,也不一定乾的了。所以結果是父親轉考了船舶政委,但在船上還得捎帶乾電機員的活兒,雖然幹兩份活兒,但工資只有政委工資。
父親參加培訓並通過了考核,然後上船實習。當時是一條船安排兩個實習政委,船舶上的老政委帶這倆實習。另一位實習政委很會來事兒,把老政委伺候的不錯,老政委很滿意,承諾會向公司推薦他而不是我父親。
反觀我父親,他呀,是個技術派,溜鬚拍馬這種事兒是十竅通了九竅,光知道低頭幹活,兩下一對比,老政委更向著另一位了。要知道,遠洋船舶雖然都是幾萬噸的龐然大物,在大洋裡毛都不是,任何裝置出了故障都不是小事兒,必須認真對待,畢竟全船30幾號弟兄的命可真在一條船上,生死相依。
相處久了,弟兄們更認可父親,於是有人過來勸父親要識時務,畢竟考核期結束,只能留下一位實習政委,至於留下誰?老政委說話最有分量。奈何父親拍馬功夫差太多,老政委跟父親總是很客氣,這種客氣就是一種疏遠。後來,實習期滿,政委正式任命來了,結果是父親留下,另一位走人,當時那位直接懵了,老政委也鬧了個大紅臉,承諾沒給人兌現啊。底下弟兄們也是一片譁然,他們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內情是父親的好朋友在公司就負責這個,父親的好朋友我該叫他叔,叔之前是父親帶的徒弟,父親覺得船上工作不適合他,他文筆很好,學歷也有,勸他調回機關發展,叔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回到了上海,如今已是集團公司高層,今非昔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