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ShL
-
2 # 主頁13
溼熱寒溼夾雜,是由於中焦、下焦不通引起的。由於中、下焦不通,血夜向上流得多向下流得少,致上熱下寒。中焦脾胃血液迴圈不好,運化水溼功能不佳,致水溼內停。處方當活血化瘀、引血下行、通利大小便。
-
3 # 走向成功12301981
記得以前本事好的民間中醫每年四月溼熱復發,三五貼下去就好了,後來老中醫不在了,去了醫院看了一個月沒有效果,氣的我拿著老中醫的收藏方照方抓了幾貼吃了就好,無語呀,有沒有本事看開的藥方就知道了,有本事的一般病症七貼都能治癒,嚴重的另說,七貼沒有效果這個中醫基本都是混飯吃的,看病只能開個蒙方。
-
4 # 竹林草堂王圓茗
溼熱寒溼夾雜,要看熱與寒的具體情況,比如是內熱外寒或是內寒外熱,是上熱下寒或是寒熱往來,還是其它情況的寒熱夾雜。用藥需根據寒熱的實際情況結合溼的輕重,再參照苔脈等情況綜合判斷,才能整體辨證組方用藥。中醫單憑“溼熱寒溼夾雜”一句話就確定用藥,好像有點偏離中醫思維。
-
5 # 中醫益腎
溼熱寒溼夾雜體質是屬於較為複雜的體制。寒溼夾雜,又有表裡上下之分。在治療時可以採取,先以健脾祛溼為主,可以服用健脾胃除溼的中成藥或是中藥,如加減五苓湯,可以有化溼理氣和中之功效。口服藥物治療的同時,也可以配合艾灸療法,需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能夠有明顯的效果。一般用藥為兩週以上為一個療程。日常的生活環境也應該要保持室內環境的乾燥通風,不要穿潮溼的衣服。夏天也不要空調或是風扇直吹身體,儘量不吃寒涼類的食物。
這句提問似有不清之處。寒化溼,溼化熱,則為溼熱;溼熱久成虛,虛則各異。部位不同,臟腑存其有之。那究竟在何髒何腑?,又不得知,誰又敢作建議?存在部位不同,給藥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