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寂滅之時
-
2 # 濟滄海291
我個人的認識
詩詞,絕大多數是短小的,並且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利於背誦。我們所接受的啟蒙詩詞教育,也是從最簡單易懂的開始,比如全體華人幾乎都知道的那隻“鵝”,出自駱賓王。還有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畫》。十分美好易懂。讀兩遍就記住了。現在還有許多音樂人給詩詞譜上曲,更便於傳唱。
慢慢地讀得多了,對詩詞的一些特點和規律有了認知,對詩詞中特有的“語碼”(例如東風、斜月、春花、柳枝等)有了感悟背詩詞就越來越容易。許多人對容易做的事兒或是對自己擅長做的事兒都會欣然接受的。
古文不同。由於古文的表述和我們現代漢語相去甚遠,很多相同的字所代表的意思都完成不一樣,再加上古文不象詩詞那樣短小精悍,也沒有押韻(韻文駢文除外)一說,所以一般人讀懂都很難,更別說要背誦了,除非在興趣的驅使下去“啃”。我想這是古文不如詩詞普及的一個原因。
從現在的學校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古詩詞和古文的教學力度大大加強了。我女兒現在六年級,她小學六年所背的詩詞,幾乎是我當年從小學到高中所學詩詞的總合了。作為華人,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絕對應該大力傳播和發揚。
古詩詞的韻律優美,朗朗上口,而文言文除賦以外,大多晦澀難懂,不易背誦。世人學習,先易後難,透過古詩詞對古漢語文化感興趣的人,自然也會去了解文言文,時間而已。比如,只要一提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大家就知道是什麼文章了,漢文化一定會興盛,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