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來源於公婆不待見,老公不理解;2、沒有朋友,沒有過著三點一線生活, 菜場 廚房,家裡!沒有業餘生活3、沒有工作,感覺自己與社會脫軌,就算出去和朋友聚會,也沒有話題,產生自卑心裡,4、沒日沒夜的熬夜,導致睡眠不足,心理不平衡加油!全職寶媽們!一定要有自己生活方式!

15
回覆列表
  • 1 # 晨曦振羽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眼淚流在了心裡。

    女孩兒到女人的轉變,是一種物理性地變化,看似是主動行為,其實是一種被迫的行為。

    開開心心地結婚,然後被迫生孩子、帶孩子、和丈夫的家人相處,還要兼顧自己的父母,還要兼顧工作。

    這一切,這個女孩兒在結婚前是無法預料的,突如其來的壓力,只能使一個原本戀愛中輕鬆甜蜜的人突然出現轉折,從天堂到菜市場的變化,抑鬱其實是在所難免的,能夠依舊Sunny快樂的,都是真正的超人。

    能夠處理好這一切的女孩兒,有兩種。一種是對生活相對麻木,沒有什麼想法,活著就行,這樣當然不會抑鬱,家人和丈夫說什麼就是什麼。還有一種,就是極度的聰明,能夠把控所有的人和事,讓他們都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最可憐的,也最容易患抑鬱症的,就是介於兩者之間。有自己的意識,卻沒有能力把控全部。如果老公不體貼,媽寶男、出軌、惡婆婆,那就只有一條出路:讓自己足夠強大,戰勝這一切,否則就假裝自己是前者吧,麻木地過完這一生。

    抑鬱是因為對生活抱有希望,自己卻不夠強大,作何選擇,已經不言而喻了,希望姑娘們都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說法,及時斷舍離他人的看法,因為,你是你自己的,別人的話語,你喜歡的就是好話,三觀有問題的人給你說的話,就是一股臭氣,你不必因為臭氣而糾結很久,更不用因為放臭氣的人而傷心難過。

    生了孩子的女人,已經是偉大的超人,你應當像超人一樣做任何對的,積極的事情,讓自己像一棵驕傲的大樹挺立在這個世上。

  • 2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抑鬱症,它是一個現象,而這種現象的構成,有它過去的來龍去脈,是在我們的人體結構和情緒上面表現出來的。

    人類是由幾部分構成的,第一個,是你的肉體,你的肉體底下有你的細胞、經絡,有蛋白質的執行,還有核酸等等。

     

    另外,是一個人的思想。你是什麼樣的教育體系出來的人,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你的思維模式在外界這些環境當中進行反饋之後,形成什麼樣的觀念,形成什麼樣的概念,形成什麼樣的記憶。這些記憶和你的思維模式形成相續了之後,它就會形成你人生觀、世界觀,包括種種對於世界探索和認識的方式和方法,這是你的思維體系。

     

    還有人的情感體系,情感體系是人的思維體系所沒有辦法去觸及的。你可以意識到自己不開心,但是你的這種思維,是沒有辦法在不開心的情緒裡面,去將情緒分離的。這個是兩種東西:一個像是鐵絲,人的思維像是自行車鏈條一樣;人的體驗和情感,那種波動像水一樣的東西。情感和體驗的波動可以推動人的思維,但是人的思維反過來想去把體驗和情感徹底地扭轉過來,是不可能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自殺的人了。人都應該想開啊,人都應該通過自己的理性思維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把它按部就班地處理好啊,把負面的情緒去除掉,把正面的情緒調動起來,他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人還有第四個體系,就是人的靈性體系。人的靈性體系,是超越於前三個體系——肉體、思維和情感體系而存在的。它在這前三個體系裡面,但是它又同時被人的思維、情感和身體所約束所埋葬了。所以說,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覺醒到我們的靈性體系的時候,你才可能在靈性體系的高度上面,去舒緩你的情感體系。

     

    情感體系的形成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人的情感,人的心靈自我認知……現在我給你們糾正一個觀點,你們的自我不是你們的意識,你們的自我是你內心裡面的願望。“我想幹什麼”,是因為“我”才會有“想”,明白嗎?“想”是你的意識,“我”是內心的願望。如果我們在內在找不到這個心靈裡面的自我,我們就會錯把“想”,把意識的“想”當成我們自己。所以你會經常覺得,“哎呀,我怎麼會冒出這個念頭,我怎麼會冒出那個念頭,每天胡思亂想的,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好像是我想的吧,但是我確實沒有想,但是我又不能不說想的這個是我自己。”所以人們永遠分不清楚,到底是“我”在想,還是“思想”在想,還是“意識”在想,這就是因為人類不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你的內心願望,而不是你的意識頭腦,是你的內心願望,導致了你頭腦的分析。

     

    比如說,你現在在聽我說話呢,剛才剛進門的時候,你在等一個非常重要的電話,這個電話可能會決定你生命的未來。現在你把電話留到門口了,你張起耳朵在等那個電話的聲音。我在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知道我在說話,你當然知道,但是我說什麼你是聽不到的。是你沒看到我在說話嗎?你看到了;是你沒聽到我在說話嗎?你聽到了,可是你內心裡面卻什麼都沒有聽到。為什麼呢?因為你內心裡面在聽門口那個電話的聲音呢。

     

    也就是說,你的願望,決定了你眼耳鼻舌身意的結果。我們說是“我想我想”,這個“我”指的是內心的意願,就是我的願望。這個“我”是怎麼構成的呢?這個“我”由兩部分構成:一個體驗,一個認知。

     

    嬰兒出生之後,在十幾分鍾之內,嬰兒的神識,就是我們說的自我,還沒有形成,對於他的身體,他是沒有反應的,他哭啊,鬧啊,是一種本能的生理的自發的舉動,並不是他有意的。這個時候你用針扎他,他是沒反應的,他是沒有痛覺的。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那幾分鐘,他是沒有痛覺的。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人的內心裡面的自我,跟六根還沒有完全接觸得上,等他慢慢地在形成的過程當中,他開始熟悉他的手的時候,熟悉他的眼睛的時候,他會四處看,這些都是無意識的。他四處看的時候,他並不是看到什麼,他什麼都沒有看到,只是他在熟悉他的眼睛。當我們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看,下意識地笑,全部是下意識,全部都不是主動意識的。

     

    而他的主動意識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是內心對六根反覆地經驗。“哎,這個手可以抬起來,這個脖子可以扭動,眼睛可以看到光”——經驗。內心裡面的認知,對於肉體的這種反應有了經驗,經驗的積累形成了習慣,習慣又反過來調動他心底裡面的認知,慢慢地跟意根接觸上,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爸爸,媽媽”,這種語言的能力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呢?人內心裡面,對於身體五官和六根的熟悉和經驗的積累,最終導致了對於意根的積累,對於頭腦的反應。然後內心認知和頭腦的意識分別,一旦要是熟悉了,結合起來之後,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聽到這句話叫爸爸,聽到這句話叫媽媽,媽媽指的是這個人,爸爸指的是那個人”,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自我就已經有了初步的體驗了。為什麼呢?當我們認識到有爸爸,有媽媽的時候,“爸爸抱”,“哦,這個身體被爸爸抱起來了”,有一個認知爸爸和認知身體的認知,這個認知隨著我們對於六根和外界的熟悉,經驗的積累,形成了概念——“爸爸就是這個男人,媽媽就是這個女人,這個身體就是我自己”。這個時候,內心的這個“自我”就形成了。

     

    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身體,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外境,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父母,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世界,就必定有一個認知世界的“我”存在,這個“我”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名字,只是一些心靈認知對於六根感受的體驗。所以說,我們內心裡面的,無論你的七情六慾和愛恨情仇,最根本的體驗只有兩種——安全或者恐懼。安全就是愛,被媽媽抱著就很開心;離開媽媽了,這種安全感缺失了,它就會變成恐懼,恐懼我就會哭。所以人的內心情感,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好了,一切抑鬱症患者孩子的根本的源頭就在這個地方:他因為愛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而導致了他的心靈意識的迴避。心靈意識一旦要是去迴避了這種害怕失去後的恐懼,它就會形成自閉症,不願意跟外界交流。跟外界交流就有可能失去,所以我就自己主動地、自願地,切斷了跟外界交流的意願。內心裡面沒有跟外界交流的企圖了之後,人的意識就會自動地、本能地去迴避外界,人就會變得可能是哪個地方發育不全了。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了?或者是不願意跟外界接觸了?或者是智力上受影響了?這些都是一樣,內心裡面缺失了愛,缺失了安全感。

     

    所有的心理學,最根本的原因,追究到它的頭,就是內心裡面的這個自我,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安全感的缺失,愛受到了創傷。比如說父母的離異啊、吵架啊;比如說平常耳聞目睹家裡面的這種不幸啊、貧困啊;比如說長大了之後看到自己在社會上沒有價值啊,看不到未來希望啊,被社會上一些不平等的現象所對待啊……導致他內心缺失的時候,內心自我願望本能的迴避,會導致意根,導致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其他的五根的作用形成了缺陷。這就是這些抑鬱症啊,狂躁症啊,種種這些包括有自虐、自殺傾向的孩子的根本原因——心靈自我的缺失感。心靈自我應該是建立在愛和安全之上而成長起來的,但是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缺乏了安全,缺乏了愛的給予,那麼恐懼就會蔓延,恐懼代替了愛,他就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的結果就是自閉、抑鬱、狂躁或者破壞性的舉動,就是這麼個原因。

     

    當孩子長成了成年人之後,我們的意識形成了重重的鎧甲,知道了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知道了這個是法律,這個是合法的,那個是非法的;知道這個是成功的,那個是失敗的。我們將這種“知道”當成了我們自己,我們就會本能地忽視了我們內心久遠以來缺失的那種愛。你可能覺得自己,“我很健康啊,我很正常啊,我很安全,我現在有錢、有工作、有住房,很安全啊。”那麼有錢、有工作、有住房有身份的人很多,他們那些人為什麼會自殺呢?是因為內心裡面被遺忘的那個體驗,它並沒有消失掉,它只是被你的意識遺忘了。

     

    可是,你的意識是被它推動著的,是被你的心靈意願的體驗推動著的。當你的意識思維、邏輯思維、知識體系執行到一段時間,不能再充實了,我們成年人了,思維已經定型的時候,內心裡面被你長久忽視的那種很深的情感的體驗,情緒的感受,和認知過程當中形成的,對於世界的最初的那種認知覺受,它就會反映出來。你小時候什麼樣的性格,這個時候就會變本加厲地爆發出來。小時候缺乏愛的人,到了中年之後,往往會離婚啊,會出軌啊,或者會自殺啊,或者會跟社會上格格不入。為什麼呢?他缺乏安全感。他沒有安全感了之後,他即便長成成人,他的內心依舊是孱弱無力的,依舊是一個被拋棄在黑暗當中的嬰兒。這個是人沒有辦法面對的,因為他找不到。

     

    現在的科技對於人類的認知,現在的心理學也好,包括精神病學也好,對於人體體系的研究,都是很表淺的。我剛跟你講的這一點,人類真正的自我,人類的一切心理疾病的源頭,不在意識,在我們的內心體驗和感受當中。內心體驗和感受以我們心靈的認知存在,而這種認知是我們先天就有的。這種認知就是我們講的靈魂、人的神識、靈識。靈魂它會帶有前世輪迴的印記,這種印記是什麼?就是人的習氣、習性。

     

    比如說你今生很喜歡吃甜食,哎呀,吃了一輩子,一聽到甜東西你就會流口水,見到甜的就不要命。等你死後,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處於停頓狀態的時候,你的內心體驗和覺受,他們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死亡而死亡,他們只是像是脫了層衣服一樣的,他們還會繼續他下一個過程。而下一個過程,就會帶著你今生內心的體驗和慾望、感受走,然後你轉生成下一個人的時候,你先天可能對糖就會非常喜歡,愛得不得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很多天才兒童,為什麼有的孩子他其他方面都不行,但是他畫畫,那一出手就是“大家”;有的人先天對音樂很敏感,小小年紀就會彈鋼琴;有的人卻是數學天才,對數學非常敏感。那是他過去輪迴當中,那些烙印在他心靈願望之上的過去的記憶,過去的習氣。

     

    所以,如果我們在研究治癒抑鬱症,包括治癒這些抑鬱症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不能夠把路找對,那你給他講多少道理沒有用處的。如果道理能治病的話,世界上沒有病人了。咱們現在不是談到靈魂這個層面了嗎?在靈魂這個層面往下走,就跟佛法有關係了。因為佛法開示的是,人的靈魂怎麼來的?他是如何形成的?人的靈魂的過去是什麼?包括靈魂之上還有什麼?包括靈魂他要去什麼世界?在佛教裡面不是講十方三世嗎?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四面八方,各個宇宙,就像立體空間,叫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它是怎麼形成的?我剛才講了人有靈魂,靈魂不是我們的意識,而是我們內在的心願。你說的感受,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沒有體驗你不會有感受的。你被火燒了一下,那個是體驗,然後以後見著火的話你會恐懼,那個是感受,明白吧,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我們人是有感情,有感受,感受深處是人的體驗,體驗深處是能夠體驗的認知,這種認知,是一種靈覺,不是人的意識。

     

    我給你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咱們在說話,你聽得很認真,你全神貫注,什麼事情都沒有想。因為在前兩個小時,吃飯的時候,你口很渴,喝了大量的水,這會兒你突然內急了,哎,突然間想上廁所了。你在聽我說話,全神貫注,你的意識全部放在我身上。我問你,當你感覺到內急,想上廁所的這一瞬間,是誰告訴你的?你沒有意識到你要上廁所啊,你的大腦一直在聽我說話呢!你怎麼知道自己現在馬上很迫切地要上廁所?是誰告訴你的?誰提醒你的?誰知道你要上廁所?告訴你啊,這個是你心靈裡面那個認知。祂是在我們身心深處,是不受我們意識的左右的。知道你內急想上廁所的,是你身心深處的,你的身心整個世界是建立於祂之上的,那個叫——覺知,在佛教裡面把祂稱為阿賴耶識。祂只是一個觀察者,祂本身是無善無惡,無生無滅的。

     

    在那個清醒的覺知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覺知對自己的認識——“我是存在的”。有了存在之後,就有了當下,存在就是當下,就是存在感,就像虛空一樣的東西,當下。有了當下,就有了當下的過去和未來,這個就是時間。存在感的分別形成了空間的波動,波動的空間,就形成了現在、過去和未來,就有了時間。時間帶動空間,空間相續於時間,就形成了不同空間的層層層層的疊加。在我們心靈的體驗上面,就是人的覺受。有了覺知,覺知對於覺知的認識,形成了存在,對於存在的分別,形成了覺受。這個覺受是什麼呢?就是大樂、喜悅、寬恕和溫暖。

     

    這種覺受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會有覺受的波動,就會形成了三界上層的空間。這個空間,我們把它稱為無色界。那個裡面的生命是沒有形態的,沒有形象的,全部是光一樣的存在。當心靈的這種覺知,在光裡面被光所牽引、波動、交織的時間長了之後,會形成了光中間不同的光影,這種光影我們把它稱為空間,覺知在空間裡面折射出來,就成了認識空間的知覺,“知覺乃眾生”。這就開始了有個體意識的生命,也就開始形成了想陰,我們的“想”,你內在裡面知道今天想幹什麼,我想要幹什麼,那個“想”,就是由那個地方開始的。

     

    但是你現在內心裡面的那個“想”,距離那個地方還很遙遠很遙遠,為什麼呢?他經過了層層層層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心識體驗,不同的心識經驗,經驗將覺知凝固成為了……當覺知認識了空間裡面的光明的時候,就一定有一個認識光明的知覺存在,這個知覺被束縛在所認知的空間當中,被所認知的光明所牽引的時候,對光明形成了定識:“這個光是明的,那個光是暗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就形成了善與惡,形成了得與失。得與失的體驗凝固了體驗光明的覺受的時候,覺受就會形成了體驗最初期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事物形態的凝聚感。

     

    我們原本看到這個空間,它是非常廣袤的,當我們看到空間有一塊地方很亮,另外地方沒有這麼亮的時候,我們的目光被光亮的那塊兒所吸引的時候,這個叫凝視。這個凝聚就會使你自然地忽視掉其他的地方,就像我們很專注地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其他地方的景象,你雖然在看,但是你看不到,是一個道理。那麼,當我們內心裡面這種身心深處的覺知,被所覺知的世界所吸引的時候,這種吸引將覺知凝固成為知覺,知覺又被所知覺的景象,所牽引所凝固了之後,就形成了人的“想”。這個“想”是怎麼表現的呢?這個“想”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非常細膩,非常微妙的覺受。

     

    我跟你舉一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兒很可愛的時候,你再回想起來他的時候,你的內心會有甜蜜感,“哎,這孩子真可愛啊。”當你看到一個孩子受傷了,哎呀,手截肢了,或者什麼地方點燃了,被弄破了,你看到他的時候,除了焦慮以外,內心裡面還有那種很酸楚的,很遺憾的地方,就那個地方。他在你感受和體驗極深的,那種很微細、很微妙的覺受當中。那種覺受,就是我們“想”的基礎,為什麼會想呢?因為我們有想的東西,有東西讓我們想,我們才會去想。讓我們想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世界,對於宇宙,對於存在的,非常細膩,非常細膩的覺受感。這種覺受,隨著所覺受的境界,越來越粗重,越來越粗淺,就跟我們不願意覺受的東西,形成了對比。這就是明亮和黑暗,希望和恐懼,神靈或魔鬼,生存或死亡,這個就是輪迴。

     

    當我們開始被“想”,被我們的覺受,凝聚成為覺受的境界的時候,就已經跟我們境界所固守的……我們肯定都喜歡光明的境界,喜歡善良的境界,喜歡安全的境界,不喜歡恐懼的境界,不喜歡黑暗的境界,不喜歡被仇視的境界。善良跟仇恨對立起來,光明與黑暗對立起來,存在和消失對立起來,得到與失去對立起來,神靈和魔鬼對立起來,這個就是“想”的境界,就開始形成了。或者說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生命靈魂的過去,包括我們靈魂的未來,全部建立於一個“想”之上,這個“想”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存在的體驗。

     

    好了,這個時候,靈魂一旦形成了之後,靈魂是不受自己控制的,為什麼呢?因為靈魂的形成是我們心靈認知的覺受。你認知的覺受,對覺受的越執著,這個覺受牽引你的認知就越強烈。你越執著什麼,當你身體死了之後,你今生所執著的那些心靈的體驗啊,覺受啊,它會牽引你的心靈想的,心願的認知,去追隨它下一個對境。我跟你舉個例子。就好像是你走路時間長了,腿很酸困,想坐下來,坐了一會兒之後,那個椅子不讓你坐了,讓你站起來,你還會習慣性地再去尋找下一個椅子坐下來。對了,就是這種慣性,這種慣性我們把它稱為業力,稱為習氣,這個就是人的靈魂,可以在六道不同的空間當中去輪迴的根本原因。

     

    我剛才跟你講了這麼多的關於靈魂,目的是什麼呢?目的就是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包括做一些抑鬱症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治癒者,我告訴你怎麼去治癒這些孩子,怎麼去開啟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光明。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安全,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溫暖,同時要讓孩子在他的身心深處看到希望,就這三條。怎麼樣看到希望?找出他的長處來,哪怕這個孩子一無是處,真的很糟糕,你也要誇他面板好,個子高,跑得快,睡得好。誇獎可以激發一個人覺受深處的安全感,誇獎、讚譽可以驅散人情緒深處的恐懼感。

     

    怎麼樣能讓孩子能夠體驗到愛呢?多承認他,多肯定他,多說“我愛你”,多去擁抱他。“愛”這個東西不講道理的,哪怕他真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你一樣愛他。“愛”這個東西是沒有理性的,同樣的,抑鬱症患者的這種表現,它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他家庭環境很好啊,他長得很漂亮啊,他衣食無憂啊,他就抑鬱了,沒辦法,沒道理可講啊,怎麼辦呢?去用種種方法開啟他靈魂深處,他曾經有過的,那種對於溫暖的體驗,對光明的記憶。光明在人世間表現出來是什麼呢?寬恕,接納,純潔。

     

    當一個人在內心的體驗當中,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別人的愛,別人的肯定,他就會變得很自信。當一個人在心靈體驗當中感受到別人的寬恕、接納、溫暖,他會越來越安全。當一個人安全了之後,負面的情緒消散了,他的一切症狀就跟著消散了,他也不知道咋回事兒,不講道理的。抑鬱症、精神疾病就是不講道理的東西。他完全是人的心靈認知,被所認知的對境,要麼是被希望和光明牽著走,要麼是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那就是抑鬱症、焦慮症,隨時準備自殺或殺人的孩子;被人的光明和安全牽著走,那就是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知書達理的,非常穩定的,非常開心和快樂的孩子。所以,我剛跟你講,人的心靈體驗,心靈感受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那麼怎麼樣去教育孩子呢?他們又不是你的孩子,你又不可能天天跟他在一起,怎麼辦呢?誇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一個辦法——誇獎。第二個,時刻要讓孩子在心靈的體驗當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就哪怕你是抑鬱症,哪怕你是殘疾,我也愛你,沒有任何條件地愛,對於你永遠是無條件的支援。這兩種可以大大地緩解抑鬱症,抑鬱症不是靠棍棒可以教育好的。

     

    當抑鬱症的人活到成年之後,他們內心裡面是非常黑暗,非常孤獨,非常孱弱,非常單薄的,這個階段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面對整個社會,那些白領,那些中產階級,包括那些富豪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有兩種方法,第一個,讓他們內心看到希望。一個人沒有希望的時候,心靈的體驗就好像是進入到黑暗的曠野一樣,就是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幹什麼都無所謂,幹什麼都索然無味,幹什麼都是麻木的,都是被動的,沒有自己的任何一點興趣愛好,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理由了,這個就是抑鬱症的開始了。很多人想自殺就是因為這樣,這個世界不需要我,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是個負累,我是個沒用的人,等等。讓他們內心裡面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是看到自己的責任,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是有用的人,他們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人真正的價值不是你有多少錢,真正有用的人,是對別人的存在有所幫助的人,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那個叫有用的人。

     

    所以,治療抑鬱症,一定要去激發這些人內心深處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哦,我是有用的人,我是有價值的人,我是可以給別人帶來幫助的人,我是可以去建設社會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話,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同時會帶來什麼呢?自我責任感。我應該怎麼去做,我應該去負擔起這個責任來。慢慢地,他的各種負面情緒,就會被他的這種責任和價值感所摧毀、摧滅,他就會變得很正常了。

     

    還有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定思維能力和文化的人,去給他們介紹真理,讓他們去理解生命,讓他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到生命的實相,讓他們重新有一個選擇自己生命的機會。當一個人,受過教育的人,看到了究竟的法義,他會用理性去思維,會在裡面去尋找漏洞,會仔細地去分析,在分析的過程當中,他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當他審視完之後,知道這個真理,確確實實是真理的時候,他的生命就等於是第二次投胎一樣,他就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未來了,他可能會成為一個修行者。

     

    一個修行者是不存在抑鬱這一說的,因為修行者的生命,修行者的靈魂,修行者的身口意,是屬於神靈的。你不屬於你自己,你的虔誠心不是全部供養給了真理嗎?你不是要用你的身口意去供養釋迦牟尼佛嗎?所以你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你的身口意不屬於自己了,哪有你去抑鬱的資格呢?你沒有這個資糧了。我抑鬱是因為我不想幹什麼,或者是我認為我幹什麼沒有意義,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廢物,就是垃圾,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一種痛苦,可是你的這種存在都已經供養給佛了,供養給神靈了,供養給真理了,哪有你去自暴自棄的資本呢?沒有了。當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和整個的心靈願望全部投向真理的時候,這個人可以從根本上治癒精神體系裡面的黑暗,也就不會有抑鬱症的存在了。

     

    第二種方法是最徹底最根本的。

     

    所以我跟你講這麼多,回頭你去分析下,理解下,看看我說得對不對。對於孩子的教育,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因為人心靈體驗的形成,心理的狀態是由心靈體驗積累而形成的,它應該慢慢地往前推,往它的根本推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就是——無條件地愛、寬恕、讚美、支援。你做什麼都是對的,你今天摔了一跤,“哎呀,這個姿勢真帥。”今天砸了個碗,“哎呀,砸得真好!哎呀,你幫了爸爸一個忙,這個碗我一直想扔,捨不得扔,你今天砸了,好,獎勵你。”

     

     

    抑鬱症患者,通常有一個通病,不是很愛關心別人,我連我自己都不想活了,我憑啥去關心你啊?我自己活得還很痛苦呢,我哪有那個精力去關心別人呢?當一個人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他的恐懼感會大大減少,只有這一個方法——去做公益,你去照顧老人,去街道上拉個繩子維護治安,還是去撿垃圾,都行。

     

    讓他天天去做公益,大家起來一塊兒去做公益,每天想的、講的都是怎麼樣去為別人好,怎麼樣去對這個社會好,怎麼樣能夠去更大程度地為社會付出,他內心裡面的壓抑感、恐懼感、不安全感就會大大減少。內心裡面的自我焦慮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的安全感就會增加;內心裡面的陰冷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溫暖就會增加;內心裡面負面的情緒、否定的觀念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積極的、向上的一面就會增加。內心積極了,人的觀念就會跟著改變,他就能看到希望了。你也許沒有錢,你也許真的是一個生活很困難的人,但是你最起碼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是一個可以為別人帶來幸福的人,那麼你為別人帶來的這種幸福,它就是你的價值啊。

     

    所以,對待抑鬱症的人,想過來尋求幫助的人,最核心的,也是唯一的一點——去做公益,永不停止去做公益。全身心考慮別人的人,一定是被神所看護的人,一定是被神所加持或保佑的人。他的內外,他所到之處都是有光明的,都是有神靈看護的,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神靈。

     

    治療抑鬱症患者的方法,不需要那麼多高大上的理由,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不需要什麼佛教的標籤,不需要什麼神靈的佑護、加持,不需要。就是一個詞——公益。想治病嗎?想抑鬱症好嗎?——做公益。你也許看不到意義,但是你必須得要去做,要學會給予,要學會付出,要學會奉獻,要學會檢討自己,這是抑鬱症患者治癒的第一步——學會奉獻、學會給予、學會檢討自己。下一步才是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肯定。

     

    公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路,不論你靜坐也好,還是做什麼,公益是一個核心的東西。一個內心裡面不知道為別人付出的人,不知道奉獻自己的人,他的抑鬱症永遠好不了,你的靜坐僅僅是讓你躁狂的情緒安撫了,它的根還在。根是什麼呢?對自我的愛護。一個長期做公益的人,一個內心真的把自己能夠奉獻出去的人,他即使不禪定,即使不靜坐,也依舊可以起到抑鬱症康復的作用。

     

    我們就是為了做一個為社會付出的人,對別人的存在有幫助的人,我們不求自己的獲得,我們只是力求讓別人過得好,讓這個社會更加地和諧穩定,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安全和乾淨。一天你拒絕,兩天你拒絕,你覺得索然無味,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做,它會形成一個氛圍。這個氛圍是什麼呢?人們都很和善,人們內心裡面都是願意付出的,當你的情緒被這種情緒所感染了之後,你會發覺到自己內心深處那種陰冷的、自私的體驗。“哦,看來是我不對,我應該像他們一樣付出。”這種念頭,這種心靈的體驗轉變了,你過去的那種生不如死的念頭就轉變了——“哦,原來我不是為著自己活著,我的存在可以為了社會,為國家,為我們這個民族”——說大一點。哪怕帶來非常微小,但是有利的、向上的因素,這就足夠了。

     

    抑鬱症真的不難治,就看這個人的心,是為別人的,還是為自己的。

  • 3 # 聽說吧心理諮詢

    近年來,不僅很多大眾媽媽表示自己被產後抑鬱折磨,而且越來越多的女明星也承認自己曾有過產後抑鬱。這也讓我們對女性心理有了更多的關注。而且,隨著心理知識的普及,社會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產後抑鬱症也漸漸開始被更多人認識瞭解,但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呢?

    產後抑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個人特質(性格)

      產後抑鬱的嚴重程度,與媽媽本身的個人特質、性格有關。

      一般來說,有抑鬱症病史和家族病史、個性內向、自卑、情緒不穩、敏感多疑、完美主義者等的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的風險更高。

      2. 孕產期的負面事件刺激

      有些媽媽,在懷孕期間或者產後遭遇過一些不愉快的、負面的事件,出現嚴重情緒波動。如:

      (1)懷孕過程不順利、分娩過程中難以承受的痛苦體驗,或產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2)疲憊、休息時間少;

      (3)孩子有健康問題,包括早產、先天性疾病或黃疸、腹瀉等新生兒常見疾病;

      (4)經常受到責備甚至言語粗暴、態度惡劣、冷暴力等精神虐待—— “誰生孩子不這樣啊?”、“我看你就是沒事找事!矯情!”、“你怎麼那麼嬌氣!我們那個年代生完孩子還沒得做月子呢!不一樣生龍活虎的?”等等。

      3.身份的轉變

      當一個女性生了孩子之後,便真切地進入了另一個角色——“母親”。她們似乎不再只屬於她自己,而是孩子的媽媽。兩小時喂一次奶,24小時全天候地照顧孩子,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卻早已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工作、社交。

      這份24小時不能停歇、沒得休假的工作,讓新手媽媽感到焦慮、煩躁,也很無助、沮喪。若家人沒能及時察覺媽媽的情緒,分擔她的壓力,還她一點點休息的時間,常常會讓新手媽媽陷入持續情緒低落中,感到孤立無援,增加產後抑鬱的風險。

  • 4 # 雪煮清茶

    題主提問題,自己羅列了4條原因,都有道理,卻忽略了以下幾個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女性產前與產後體內激素劇烈變化導致的抑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產婦產前激素水平大致相當於產後的10倍,隨著新生兒的出生,人體激素水平迅速下降10倍,心理波動在所難免。所以產生產後抑鬱心情的產婦幾乎是百分之百!但是問題是,並非所有有產後抑鬱心情的產婦最後都變成了產後抑鬱症。因為,相當多的產婦,在愛人及家人的呵護和幫助之下,抑鬱情緒迅速被紓解,沒有鬱積,內心不良情緒有出口就不會產生產後抑鬱症。

    現實生活中,產婦患產後抑鬱症,最終走了極端的,比如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說產婦跳樓身亡,這類事件還是非常極端和非常少的。原因是,一個有愛的家庭或伴侶,可以起到舒緩產婦抑鬱心情的,多數產婦經歷短暫抑鬱,迅速心理康復,注意力轉移到撫育孩子身上,母愛和責任趕走了抑鬱。

    第二、兩口之家變成三口之家,夫妻關係調適不良導致產後抑鬱。

    產婦產前產後,家庭結構發生的變化也是非常巨大的,一個家庭從兩口之家變成三口之家,從單純的夫妻關係變成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更加複雜了。而且,不少家庭,有了孩子以後,作為母親的產婦,精力和關注度幾乎完全在孩子身上,對丈夫產生忽視也是非常正常的。

    此時,一般產生產後抑鬱症的家庭裡,丈夫是與妻女自我隔離開的,很多丈夫在大男子主義的思維主使下認為孩子就是女人的事兒。幾乎一手不伸,做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全程看客。不僅如此,作為看客的丈夫,對妻子原有的情感以及性需求卻一點兒也不能少,稍微妻子有一些不滿足,就會招致他們的語言或身體暴力,產婦在這樣的情感環境之下,照顧孩子已經累得欲生欲死,再招致丈夫的無端數落,抑鬱心情最終一定會導致抑鬱症。

    第三,丈夫經歷妻子生育這個階段以後,對妻子產生性厭棄也會導致產後抑鬱。

    女性生育,是一個非常痛苦和辛苦的過程。作為丈夫,如果不幸目睹了妻子痛苦的生育過程,尤其是不少人主張的丈夫陪產,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行為。因為這很可能是導致丈夫對妻子興趣下降的元凶。

    李敖因為看到胡因夢如廁的一幕,就與之分手,什麼原因?無非是在一些大男子主義的男性眼裡,女性必須是完美的,女性對男性毫無保留地袒露自己的一切,就會讓他們心生厭棄(這裡指有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很多正常男人不是這樣的,在此必須分開來說,否則容易產生誤導)。

    筆者聽說過一件事,可以佐證我的觀點。一個男性朋友的妻子要生產了,醫生建議說丈夫陪產會降低妻子的痛苦。他就去陪產了,目睹了妻子生育的整個過程的痛苦和血腥……結果是,孩子出生以後,他好多年對妻子都是性致全無,都沒有再碰過自己的妻子……他妻子得了嚴重的產後抑鬱症,經過很久才治癒。夫妻關係也因生育孩子而陷入低谷。

    我並不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但是作為東方人,男子骨子裡對女性的愛,的確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空間的。朦朧美才是真的美。就像東西方畫風一樣。中國美人之美在與縹緲和朦朧。而西方油畫美女之美在與真實。這是中西方男性看待女性的視角和文化習慣。所以理論上來說,中國女性必須要知道適當遮蓋自己,讓自己始終處於有祕密的階段。否則就像陪產的丈夫那樣,他目睹了你最不美的那個階段和過程,他心理遭受的打擊也非常大。

    順便說一下我是如何伺候孩子的:我家孩子出生到自己可以吃飯的整個階段,她媽媽都不會給孩子衝奶。因為她根本就沒衝過,她不知道什麼溫度合適,多少奶適量!所以她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就度過了心理抑鬱的階段。

    所以,綜上所述,產後抑鬱既是非常常見的問題,也沒有什麼可怕,只要夫妻有愛,夫妻間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都會隨時化解。

  • 5 # 紫蝴蝶321

    1、身體原因。女人從懷寶寶開始就各種不舒服,嚴重一點的喝水都會吐,以前不吃的東西懷寶寶的時候特別想吃,但是吃一口就不想吃了,家人覺得矯情,但是這個孕媽也不想啊。孕中期腳腫、抽筋、尿頻、能吃,孕晚期睡覺翻身都困難,失眠、便祕、長斑、妊娠紋。中而言之十月懷胎十月難,再加上工作、家人的冷言冷語,整整十個月啊,不是一天兩天。

    2、卸完貨突然多了個隨時隨地想幹嘛就幹嘛的小生命,根本不管你是開心的還是傷心的,也不管你累不累睡沒睡好、吃沒吃飽,想哭就哭想睡就睡,罵不得打不得,如果家人蔘與分擔一點還好,如果家人不參與分擔不要說三年,三個月就可以讓一個正常人崩潰,何況是一位剛經歷了十月懷胎的各種不適馬上進入24小時隨時待命的媽媽角色,所以家人的參與是很關鍵的。

    3、作為女人一定要愛惜自己,懷孕以後身體不舒服了一定要說出來,直接跟家人表達清楚自己想要幹嘛,而不是徵詢意見,保持經濟獨立,從開始參加工作就養成存錢的習慣,哪怕一個月只存三百兩百,把這個習慣堅持到老死那天。尊重公婆,不管公婆怎麼作怎麼刁鑽,明確表達自己的不,界限劃分清楚,實在不行分開住,哪怕是租房子也要分開住。

    4、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充分尊重別人的感受,關心老公但不是大包大攬,關心公婆但不是唯唯諾諾,有主見,不摻和除了老公以外的事情。找個不熟悉的地方找人吐槽,一次不行多吐槽幾次,一定不要把不愉快憋在心裡,實在不好意思說就辦張健身卡,出出汗就當發洩一下情緒。

    5、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寫字、畫畫、泡茶、栽花,只要能讓自己放空一下都是好的。祝所有的女人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你就是你,而不是別人的附屬!

  • 6 # 大寶小寶666

    為什麼大部分女性在生孩子之後都會抑鬱,且有輕生想法?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觀點可以參考一下:

    1.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否真心相愛相知相守。

    我覺得為什麼要把夫妻之間的關係擺在第一位呢,因為如果夫妻之間的關係特別和諧特別好的話,那麼女性一般情況下生完孩子很少會出現抑鬱。

    因為兩個人真正的相愛的話,他是捨不得讓你難過讓你傷心的,更不用說會讓你鬱悶和抑鬱了。

    因為我身邊的人即使生完孩子,但是她的生活還和談戀愛期間的點滴是一模一樣的,老公對她百般呵護,很多人以為生完孩子就會兩個樣,但是完全沒有那樣。因為是老公的心中真正的有你,有你才會捨不得你受傷和難過的。

    2.公婆之間的關係處理怎麼樣。

    其實很多女性為什麼覺得婚前和婚後是兩個樣子,完全沒有了當初戀愛的那種感覺,更多的是公婆之間的關係也處理不好。

    其實婚後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甚至有的人認為是三個家庭的事情。自己的父母是一個家庭,公婆是一個家庭,再加上自己和老公組成的新家庭,有三個家庭讓女人難以喘過氣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和公婆住在一起,尤其是當遇到那種不講理的婆婆的時候,那麼將會是更加受委屈和心裡難過。加上自己又要帶孩子,自己的老公也不瞭解,那種滋味經歷過的女人都清楚是怎麼熬過來的。有的甚至還被人誤解成矯情。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如果公婆屬於那種不講理的,可以不要和他們住在一起,如果屬於善解人意型的,可以和他們住在一起。畢竟還是和氣相處畢竟合適。

    自己原本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當了二十多年的寶貝公主,一下子生完孩子之後感覺身份地位都變化了。以前當女兒的時候,從來都是父母幫忙做著做那裡,但是生完孩子之後既要餵奶,又要換尿布打掃衛生等等,還要照顧自己的寶寶,真是頭都大了。

    從女兒的身份變成了媽媽的身份,一時之間可能還沒有完全適應過來。加上新環境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和安靜。所以身為女人的我們有點束手無策。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女人本身自己的獨立性,獨立包括了人格獨立和經濟獨立。如果這兩個都非常獨立的話,那麼也就沒有前面的那三個假設和發生的事情,更加沒有所謂的委屈,抑鬱和輕生。

    因為如果經濟獨立的話,那麼你就可以不用老人家帶孩子,可以請保姆帶孩子,自己邊工作便帶著孩子,甚至可以等到孩子稍微大些時候再出去工作也不著急。

    女人除了帶孩子還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要有自己的閨蜜朋友,平常多和朋友出去逛逛街,唱唱歌,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成天都憋在家裡,悶在家裡的確是會憋出病來的。

    我們要向一些獨立的女性學習和看齊,相信我們是最棒的!

  • 7 # 一杯開水呀

    就我認識的人裡面,我沒見過產後抑鬱的,感覺都很幸福。雖然我的圈子也不是社會上層,但普遍學歷本科或者碩士博士,所以我認為不會抑鬱、也不想輕生可能有以下原因:

    1.學歷比較高,有自己的事業,除了奶孩子還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轉移注意力,不會完全把精力放在孩子和老公身上。

    2.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沒錢真的是會抑鬱的,有錢最起碼解決99%的煩惱。

    3.夫妻關係和諧,這點也很重要,抑鬱大部分是因為有個豬隊友,如果在產後的特殊時期有人能分擔的話,沒有那麼容易抑鬱想輕生。

    4.公婆父母好相處,我的知心朋友裡從來沒人吐槽公婆父母不好的,普遍覺得很不錯。

    所以嫁人也要擦亮眼睛,但更重要的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不可否認,確實有博士產後抑鬱自殺的,但我們細究就會發現必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因為生了孩子才想自殺,而是產後的更不幸福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導致悲劇發生。

  • 8 # 生活來點心理學

    無論產後抑鬱,或者情緒低落的原因是什麼,承受痛苦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一、產後抑鬱的原因:

    因為產後抑鬱是需要得到重視、治療的問題,絕非像一般人說的那樣是「意志薄弱的結果」,是「自己想要兒子而生了女兒的結果」,是「耍脾氣」「矯情」的結果……

    產後抑鬱是一種由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和互相影響的問題,而不是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的小情緒。

    我們必須瞭解到圍產期女性的情緒狀態,和備孕、產檢、坐月子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這裡圍產期指的是指懷孕28周到產後一週,這一分娩前後的重要時期)。

    在產後3-4天左右,很多新手媽媽會變得多愁善感、情緒焦慮或易怒,這種狀態是非常普遍並且正常的,該狀態一般持續時間較短,大多數人會在兩三週之後恢復常態,這種現象叫「baby blues」。

    研究顯示,新手媽媽產後低落情緒的出現和是否順利分娩、教育背景、社會關係、家庭關係等通通無關,換句話說,產後抑鬱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二、導致產後抑鬱的具體風險因素

    產後抑鬱一般來說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也因人而異,其中包括基因遺傳、長期睡眠不足、體內激素失調、產後抑鬱史或者其他疾病史等。

    其中,激素對產後抑鬱的出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女性孕後體內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大幅度波動,分娩引發了內分泌的突然失衡,進而引起產後抑鬱。

    特別是分娩時體力透支,精神過度緊張,出現恐懼、緊張、角色轉換失敗等負性情緒等,更容易導致產後煩躁、焦慮不安,嚴重影響孕婦產後的正常生活。

    此外,容易誘發產後抑鬱的風險因素還包括生產前的沮喪,懷孕期間的焦慮和抑鬱症狀,最近的緊張生活事件,產婦缺乏社會支援和低自尊等。

    以下總結了一些可能導致產後抑鬱的具體風險因素:

    1意外懷孕、有過小產、考慮過終止妊娠

    2在懷孕期間壓力大、產婦在孕期得到家人、朋友支援較少

    3高頻率在產科就診、目前有藥物/酒精等濫用

    4妊娠期間有與亢奮、子宮應激或精神障礙有關的疾病

    5失業、獨自生活、在過去的12個月裡有壓力事件發生

    6自己或家族有精神疾病史、特定人格因素(高神經質和高內向型)

    7急於照顧孩子的焦慮

    8婚姻衝突、和母親/婆婆關係較差

    9缺少伴侶的情感/經濟支援

    過度的抑鬱情緒會影響產婦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導致認知功能損害,並且出現情感表達困難和行為問題,使其喪失生活、工作的熱情和信心,人際關係、食慾睡眠等均會受到影響。

  • 9 # Baby說明書

    今年兩會,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將產後抑鬱診療費納入生育保險報銷”的發言,這一建議,也是基於目前普遍的現狀,即,女性很容易就患上產後抑鬱

    其實,女性產後抑鬱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和疏導,放任病情加重,會出現一系列後果。

    比如:

    新聞1:2019年7月27日凌晨,山東濟南一位28歲的年輕媽媽從12層的家中墜樓,當場身亡。據瞭解,這位媽媽疑患有產後抑鬱,寶寶剛2個月大。

    新聞2:2019年7月17日,內蒙古一剛生產一週的媽媽,疑因產後抑鬱,將原本恩愛的丈夫捅死。

    新聞3:2019年7月17日,寧波一位90後二胎媽媽從11樓跳下。據瞭解,這位媽媽的產後抑鬱症病程長達2年。

    新聞4:2017年4月21日,四川攀枝花市一名年僅27歲的媽媽,因產後抑鬱症的困擾,攜4歲兒子,和一對2歲的雙胞胎跳河溺亡。

    新聞5:2019年2月24日,廣西南寧一名25歲的媽媽,因家庭口角將4歲的兒子從31樓拋下,隨後跳下。據調查,這位媽媽患產後抑鬱症。

    新聞6:2015年8月,廣東江門一名約 21 歲的媽媽,先將年僅 1 歲半的雙胞胎弟弟掐死裝入袋子,後綁著雙胞胎哥哥投河自盡,給家人留下了無限的悲痛和絕望。

    上面這些新聞觸目驚心嗎?

    並不。

    2020年4月27日,37歲的海歸女博士抱著5個月的二胎寶寶跳樓

    你以為這全是普通人的故事麼?

    並不。

    提起產後抑鬱這個話題,袁詠儀崩潰大哭,何潔自暴自棄,秦海璐割雙眼皮....彷佛只要做了媽媽,就有種難逃產後抑鬱這個魔爪的情況出現,明星媽媽也不是例外。

    因為產後抑鬱真的和學歷、名氣、家世等這些關係,不那麼大。

    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下可能導致產後抑鬱產生的原因:

    1、心理因素

    研究顯示學歷越高的產婦更易誘發產後抑鬱,初產婦比經產婦更易患產後抑鬱。

    2、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支援的產婦更易誘發產後抑鬱。

    3、 社會環境因素

    城市女性產後抑鬱的發病率較非城市女性較高;社會支援水平越高,產後抑鬱患病率越低。

    4、生理因素

    產後低催乳素、孕酮水平可能為產後抑鬱的發病原因之一。

    5、疼痛因素

    疼痛也是導致產後抑鬱的危險因素。分娩和產後的疼痛給產婦帶來無助與恐懼感,導致精神過度緊張,特別是出血、產程過長,更是加重了產婦的壓力。

    造成產後抑鬱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產後抑鬱症不是矯情,有的人熬過去了,有的卻沒有。產房是用來迎接新生命的,但也有可能從此開啟給媽媽們的精神世界,蒙上一層灰色。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產後抑鬱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和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如何判斷產後媽媽是否有產後抑鬱的傾向呢?

      

    如果一位媽媽身上出現以下這些訊號,那就要當心了——

      ▪ 持續沒有理由地悲傷;

      ▪ 對喜歡的活動提不起勁;

      ▪ 沒有能力從事日常活動,並持續2周;

      ▪ 精力退減,容易疲倦,總感覺很累;

      ▪ 食慾異常,常常吃不下,或者暴飲暴食;

      ▪ 異常嗜睡,或失眠嚴重;

      ▪ 容易感到焦慮,不知所措;

      ▪ 專注力下降;

      ▪ 猶豫不決,難以做選擇;

      ▪ 內心躁動不安;

      ▪ 感到一無是處,容易內疚或絕望;

      ▪ 有自殘或自殺念頭;

      ▪ 無明顯理由地持續哭泣;

      ▪ 很難和孩子親密;

      ▪ 懷疑自我照顧和照顧寶寶的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官方資料,產後抑鬱症的最終確診需要專業醫生來判斷)

    別灰心,產後抑鬱再可怕,也是有應對方法的。

    當媽媽發現自己有以上跡象,或家人發現產婦有以上跡象時,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要將產後抑鬱,等同於矯情,或簡單的心情不好。

    2、抑鬱會導致產後媽媽易怒、多疑,情緒失控後又會陷入愧疚,如此不斷惡性迴圈……因此,家人要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精神支援,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嬰兒身上,多關注產後媽媽的情感需求。

    3、產後照顧新生兒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這對剛生產完的媽媽來說,是一場由內到外的高耗能勞作。因此,緩解產後抑鬱症最實際的辦法是,幫助產後媽媽照顧寶寶,減輕她們的身體、心理壓力。

    4、身體恢復後,鼓勵媽媽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鍛鍊可預防產後抑鬱,比如跑步、瑜伽等。

    5、必要時,及時求助專業醫生,或心理諮詢師。

    產後抑鬱不是病,每一個看似無堅不摧的媽媽,心裡在忍著多大的痛,我們根本無法瞭解。 我們想告訴媽媽們的是,在成為媽媽之前,我們先要好好愛自己;同時,如果你看到這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們,請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她們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傾聽,一份理解,而那束光,會幫助她們在黑暗中攀爬,最終走向光明。

    嗯,最後再送上一張圖給你,希望你活得Sunny、自信、強大又美麗。

  • 10 # 心理阿鵬

    確實,現在女性的產後抑鬱情況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有個體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先說生理因素,從懷胎十月孕育生命開始,隨著體內嬰兒的成長,母體體內的各種激素分泌在逐步增加,最後就會保持在比較高的激素分泌水平。道理很簡單這是一個人製造,兩個人在用啊。

    當娃兒出生後,媽媽體內的激素水平需要一個逐漸調整的過程。而在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就會一直是一個人在承受,兩個人所需的激素分泌量。

    表達不太準確,但大致是這個意思吧。所以坐月子的媽媽會因為這個原因,出現焦慮和抑鬱哦。當然這也與個人體質有一定關係。

    而孩子出生後,尤其是1到3個月,需要24小時的照顧。嬰兒此時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進食排洩和作息規律。對於此時的媽媽來說,真是雪上加霜,一個字“暈”。

    設想一下,假如讓我們正常人,連續一個月,每天24小時隨叫隨到。你試試,會不會瘋掉估計就得看運氣吧!所以母親之所以偉大,由此可見一斑啊!

    再說說心理因素吧,對於成為母親,可以說既有刻畫在基因傳承裡的使命感,又有對即將孕育新生命的期待和渴望,同時也有對未知變化的一絲絲擔心和惶恐!

    這樣的心理狀態,有些媽媽甚至會保持很多年。同時也會因為個人心理特質的差異,從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此刻,如果再遇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等。那就真是敲破鼓用重錘,可是要了命了啊!

    最後說說環境因素吧,那是茫茫多啊!丈夫的照顧不到位;婆婆的飯菜不合口味;生育影響了自身職業發展;如果再碰上“重男輕女”,可能瞬間就是整個世界都稀碎稀碎的感腳了。

    最後要說的是,對於新媽媽來說,懷孕之前做好心理準備真的很重要。自己要對自身情況,有個清醒的認識和評估。並且能夠主動去調整和適應。比如:聽音樂;適度的身體鍛鍊,都會有利於產後身體和心理狀態恢復和調整。身心一體的嗎!必要時,要主動去求助專業人士的幫助,比如醫生或心理諮詢師。同時家人也應該積極主動的維護和配合新媽媽的心態變化。從各個方面給予其積極正向的心理支援。比如:積極有效的交流與溝通。

    總之一句話:坐月子和伺候月子,都絕不只是吃的好就一切OK大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經和心理學學那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