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圖曼
-
2 # 小書蟲瀟瀟
首先,拖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以不同方式、不同時間在拖延。其中,每天拖延一到兩個小時,是我們大多數人拖延時間的區間。
想要解決你的讀書拖延,首先要了解一下,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它對於你來說有多重要?
它是跟你的生活、工作密切相關;
還是讀書這件事對你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可做可不做。
其次,解決問題方法很多,我們可以試著從這三個方面嘗試一下。
一、拆解目標,降低任務的難度這個方法,就是把一個大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小的任務。
由於這些小的任務,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當你接二連三地完成它們之後,那麼最終這個大的目標,也就被你完成了。
例如:
“看完一本書”,這是一個大的目標。
計劃一週內讀完一本書,但一個月過去了,一本還沒讀完,甚至從買來到現在,一頁都沒翻過。
如果每天想著這個目標去閱讀,你心理肯定會產生抗拒感,覺得這本書什麼時候才能看完!
但如果你把這個目標拆解,分為一個個小的任務,
如每天閱讀一個章節或者每天看個十頁等,那你做起來就會更加容易了。
正因為容易,所以你每天看三本書,每本書看十幾頁,你也能夠兼顧。
越是容易入手去做的事情,越會容易讓我們開始行動。
二、設立明確的行動目標如果你不知道做的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可以把“巨集觀目標”轉化為“微觀目標”。
例如
對於“看書是一個提升自我的好習慣”這件事,任何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很難讓人都開始行動起來去做。
這時,你就需要把這個“巨集觀目標”轉化為更具體的“微觀目標”。你可以思考,“提升自我”,到底要從哪方面入手呢?
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一些具體要閱讀的書單,諸如到底是提升你的口才能力,抑或是更新你的認知思維等。
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方向,接下來你就可以尋覓相關的書籍,然後開始學習知識。
三、掌握方法比如看書的時候就想睡覺,盯著書卻像睜眼瞎。
可以試試用劃重點,做讀書筆記的方式,讓自己在看的過程中有事可做。
即使看1分鐘也有1分鐘的收穫。這樣也會增加一點加讀下去的興趣。
明朝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說過一句話:
知行合一
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一個事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畢竟,我們要把行動變成我們的習慣,而不是讓拖延成為我們的習慣。
-
3 # 風吹隨它去
我也是最近開始讀書的,老實講,我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能說把我讀書的小辦法說出來,至於,適合不適合你,我就不知道了;你能問這個問題,說明你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說明你其實是想讀書的,只是欠缺一些動力,所以告訴你讀書的重要性根本就沒用,就像別人告訴我抽菸有害身體一樣。
好了言歸正傳,我最近之所以開始讀書,有個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因為我當爹了,然後我就想,以後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首先我要自己做一個榜樣,因為很大程度上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所以,我得第一個辦法就是:找一個目標;你腦子裡一定要幻想一幅畫面,就是這個目標給你帶來的那種幸福的畫面,這會成為一個不錯的動力,有時候我讀不下去了,我就會想想我兒子,然後我就靜下心來了。
第二個辦法,就是選自己喜歡的書看,不要在意這本書到底是什麼書,比如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愛情小說等等,只要是能讓你看得下去的書,你就去看,不要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先培養閱讀習慣,這很重要,有些人急於求成,一上來就去啃那些很難啃的書,結果根本就啃不動,充滿了無趣,結果看不了幾頁,對書完全沒興趣了,扔一邊不看了,那些看似沒有用的書,他能起到兩個很關鍵的作用。1:對書籍培養出一個好感,比如說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看手機,即便手機上的內容沒怎麼有趣,但是還是忍不住去看,這就是好感的重要性。2:你通過看到的文字,腦子裡轉化出一幅畫面,這是一種能力,關於這個有專業的名詞,但是我記不住,當然這不重要,你只需要鍛鍊這種能力就行。所以完全可以看一些別人所謂的沒有用的書,不用管他人的看法。
第三個辦法,喜馬拉雅聽書軟體上,有一個樊登的節目叫“我有一個問題”,內容是一個談話節目,臺上坐著樊登,臺下坐著他的很多粉絲,然後會把他們的一些苦惱講出來,樊登聽到後會用他的所學的知識,幫助別人解決苦惱,我聽這個節目覺得挺不錯的,你可以嘗試一下。這個節目,給我帶來的收益是讓我對讀書有了一個更好的好感,怎麼說呢,人不喜歡孤獨,而這節目是很多喜歡讀書的人聚在一起的一個節目,會無形的讓你覺得有那麼一個群體不再讓你感到孤獨,儘管這些人跟你沒什麼交集,並不認識,但確實會讓你融入進去,至少給我帶來的感覺是這樣,如果可以,希望你們嘗試一下。當你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別人解決一些煩惱的時候,你就會獲得一些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四個辦法,買幾個本子,買一個小書架,你每讀一本書,就從本子上記一些你從書中看到的一些感悟。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個月至少讀兩本書,然後用手機建一個小便籤,分別寫上你想看的書和已經完成的書,然後每個月從網上買上那麼兩本書,放在你得書架上。我們來看一下剛才我說的這幾個東西,“書架存書”、“本子記感悟”和“便籤記書名”,發現沒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積累”,玩過升級類網遊的都知道積累的重要性,我以前也沉迷於升級類的網遊,後來不碰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意志力很薄弱,一旦碰上那種升級類的網遊,就很難收手。所以說這個積累是很重要的。當你看到本子變的內容越來越多,當你看到書架上的書變得越來越多,你可能就會慢慢的養成一種慣性,一種小小的成就感。當你書架上的書變得越來越多,你會有一種財富積累的感覺。
好了,以上4點就是我讀書的一些小技巧,這個“土藥方”不一定適用你,但如果有一點用,那我這些字也就不算白打了!
-
4 # 蘭吐幽香
其實不管是拖延症還是懶還是缺乏興趣,都會影響讀書,其實是不瞭解或不想讓自己瞭解讀書對自己的重要性,可以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我們從小孩讀書的好處來分析,就知道讀書閱讀是多麼的重要。
現在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讀書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那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呢?
咱們說話一般都是口頭表達,語言表達得比較隨意。書上的句子怎麼樣?完全符合標準的說明。小孩經常閱讀後會有更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說話的時候,感覺很有層次;將來寫文章的時候,你還會把這句話寫到紙上,當然,這也是一篇好文章。寫作水平自然就高了,愛讀書的孩子還增加了詞彙量,更加豐富。
由於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情商也較高;沒有一個人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要是有高年級閱讀能力的小學生怎麼辦?他們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心理上,這個人是一種用動物的語言來思考的人,思路越清晰,喜歡看書的人;當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學習知識時啊,往往比不看書的人來得快;讀書怎麼樣?可以使孩子變得更聰明,愛讀書的孩子往往會感到生活很充實。書本知識同樣都是前人的間接經驗,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經歷的東西很少,那麼多知識,全靠前人的經驗分享。再者,許多知識和經驗,並非我們能夠接觸和嘗試的,若無閱讀,是無法獲得的。兒童只能通過閱讀來了解。並且在前人的基礎上去思考,去嘗試,如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讀書怎麼樣?即吸收營養的過程就是吸收知識的過程;心理上來說,早期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還有資料顯示,約44%是天才,還有大約46%有天賦的孩子,他們5歲以前開始讀書。
讀書於我們而言,是開闊眼界的神器,是用時最快,成本最低就能把我們帶到世外仙境,讓我們可以感受到除了我們真實生活的小世界之外的廣闊天地。
-
5 # vitas37
拖延症,各個年齡、各個階層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這個問題,可謂困擾全人類的心理病毒。完全解決很難,但我有幾點親身實踐過的心得,在此分享如下:
1、每天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改掉拖延症的關鍵。
很多人每天總是先急後緩,先幹最重要、通常也是最費時間的事情。但是往往辦完了要緊事,其他事情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幹了,只得一拖再拖。
所以我的建議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辦的第一件事,選擇你拖延時間最久(但並不會耗費很長時間和精力),或者是你最不喜歡乾的事情來做。
這樣的選擇,能有效保證你的待辦事項越來越少。
2、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能力提升。
不管是學生還是工作的人,日常都很繁忙,很難擠出足夠的空閒時間專門做某件事,所以必須利用好碎片時間,做自己認為合適的事。比如在跑步時聽喜歡的音樂,在地鐵上寫一篇心得文章,等等。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對抗拖延症。
3、一步一個腳印,切勿一開始定太高的目標。
拖延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定的目標太高,容易拖延甚至放棄。別指望自己能在短時間達到很高的程度,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急於求成反而事倍功半。所以,從小目標開始,並時常提醒自己,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短期的行為。
4、學會堅持。
這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一定要從小做起:小目標、小成績、小事情,儘量選擇你容易做到的事情,也就會容易堅持下來。等堅持下來了,形成習慣,就會享受堅持的快樂,也會從中獲益,從而實現更大的目標。
-
6 # A即心即佛A
剛開始的時候我跟你也是一樣,不想讀書,圖書館的書本看了一大堆題目,就是不想去翻開一頁來看它的內容。
後來又到社會去工作,慢慢覺得自己在社會上吃虧,還吃得特別厲害。
感覺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知識,自己的智慧根本就不值一提。
在社會吃虧吃多了,智慧也沒有怎麼長進。後來又跑到圖書館那裡,但是也不知道從哪一科下手!琳琅滿目的書籍真的是眼花繚亂,心裡的彷徨感覺到自己真的難活下去。
後來又感覺到在社會的爭鬥比較厲害,爭鬥的書籍應該是《兵法》吧,從那一刻開始,自己下定決心開始研究《兵法》十三篇。
對《兵法》一知半解的我,雖然攜帶那麼一點點的文化,但是在社會執行起來也嚐到了智慧的甜頭,特別在戰勝所有情敵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後的結果就是抱得美人歸。
當嚐到點點文化智慧的甜頭之後,才相信文化智慧真的挺管用的東西,就開始繼續努力學習下去……
總結經驗:
當一個人沒有體驗到書本文化智慧作用的時候,都以為那些書本文化智慧用來騙人的東西,沒有什麼可用之處。
當一個人真正的領會到文化智慧運用得當有些少成果的時候,感覺到文化智慧真的是一個壇寶,永遠都離不開它,也對書本的文化智慧愛不釋手。
-
7 # 額定價
首先,你這是明顯的拖延症。可以從以下3方面入手。一、設立目標。比如每週讀一本書,然後分解為每天讀多少頁。將目標分解就沒那麼大壓力了。二、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準備上,先行動起來。三、可以用舊的習慣帶動新的習慣。比如我原來的習慣是每天早上都化妝,我想養成的新習慣是聽TED演講,現在我會在化妝的時候聽TED演講。
其次,這也是心理空虛的第二種表現型別------喪失信心和志向型。討厭自己現在的生活和狀態,但是隻空想,不行動。
其實只要你不動,別人給你再多的建議也沒有用。關鍵還是要看你自己的表現。
-
8 # 廣叔心理觀察
不對,你才不想看書呢。你說的想看書本質上是種自我安慰,為的是減輕你根本不想看書的負罪感和由此引發的焦慮。怎麼辦?別偷懶,馬上去看!
-
9 # woow1000
不知道你年齡,但是跟拖延症沒關係,就是你還意識不到讀書跟你以後進入社會的直接關係,你可以先出去看看社會,看看三點半的早市,看看半夜12點還在加班的辦公樓裡的燈光,去售樓處看看現在的房子的價格,想著如果爸媽不幫忙的話,你能不能負擔得起。然後,我覺得你會回家好好看書的。如果想好了,把你的書房好好整理一下,沒用的丟掉,把書整理一下,買一個新的寫字檯,全新的學習工具,換一個心情加油吧。
-
10 # 微暖的孫心理
你可以先觀察自己。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在幹啥。
不要做任何處理,也不評價。就自我觀察,然後記錄下來。
看看你自己一天24小時,到底是怎麼過的。
先去做這個工作,再來說。
回覆列表
99.9999%的拖延,都是為了逃避。
簡·諾克在《拖延心理學》中說: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過於關注自己一時的情緒,是不懂得推遲滿足感的一種表現,就像小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就非要馬上得到不可一樣,這樣的做法會大大削弱一個人的自制力。
人生很多事情不會告訴你哪一天截止,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TED中有一期關於拖延症的演講。演講者Tim Urban認為拖延症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的影響會被限制在一定時期內。但還有一種拖延,是沒有截止日期的。
這種長時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覺,也更少被談論到,它在無聲無息中折磨著人們,是大部分長期抑鬱和悔恨的根源。
前段時間《朗讀者》熱播,很多人都被氣質如蘭、詩詞信手拈來的董卿圈粉。卻不知這麼多年來她不管再忙,都會保持睡前讀一個小時書的習慣,而諸如手機這樣的電子裝置,也從來不拿進臥室。
她曾說:“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行為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未來折扣”,是指當一件事離完成還剩下很多時間,那麼這件事看上去,就沒有它實際上那麼重要。
很多事情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這些事情開始就沒有截止日期,直到你全情投入,才會有一點起色,看到一點進展。
而我們很多人都只願意做速成的事,而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
哪怕知道立刻去做件看似沒有成效的事情,10年後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也拖延著,最終沒有成為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