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夷昊
-
2 # 國內ERP專題
這得看場合,如果是一幫文人騷客聚在一起,在演講時你用大白話,就會被視為沒文化,與當時的場景格格不入。
因為所謂的演講,就是一定有場合讓對方明白自己講什麼,表達的方式與聽眾的層次需要保持在同一檔次。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
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材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
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柴外表是乾的,裡頭卻是溼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
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另一個例子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行酒令最不成令,最隨意,大白話。
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是個莊稼人罷。 大火燒了毛毛蟲。 一個蘿蔔一頭蒜。 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
還好,只是在行酒令時說出這些,如果在另一種氛為,就貽笑大方了。
所以,你的演講比賽看是什麼樣層次,你再決定用什麼方式,總之,一定文字修辭是需要的,才不至於內容幹吧吧的。但不宜於大量的詞藻進行堆徹。
演講是門語言的藝術,要的是在短時間內打動人心,所以內容一定要有吸引力,要切合實際引發共鳴,過於華麗的修飾會顯得內容空洞,缺乏立論依據和實踐支撐。所以我認為,還是生活化一點更具備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