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話古今
-
2 # 說書後生
美食當然算文化,而且美食和文化是相輔相成。
文化中包括了生活方式,他的表達方式是層層遞進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食物最初是為了保證最低的,當滿足了基礎的生存以後,出於更好的生活要求,向色香味藝形全面發展。
文化和食物的結合形成了美食,蘇州有一位作家陸文夫,寫了一部小說《美食家》,其中描寫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美食如果沒有文化的支撐也是不行的,比如流傳比較長久的美食“東坡肉”,如果沒有蘇東坡這個大宋第一才子怕是也流傳沒有這麼長。抗日戰爭時期,將天下第一菜起了個別號“轟炸東京”,表達大家的抗日熱情。
我的觀點是:民以食為天,這個食,肯定是能吃就行,談不上美。所謂美食文化,是衣食問題解決後,才慢慢出現的。
現在從世界範圍看,有三大菜系。分別是中國菜系,法國菜系,土耳其菜系。這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思考:比如吃肉,西方人和阿拉伯人都有不吃的東西,或者是內臟或者是血。但中國菜系不同,幾乎是物盡其用。這一方面有宗教,文化的關係; 一方面或者是食物壓力導致華人沒法浪費; 而另一方面,或者也說明了中國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管動物哪個部分,中國廚師們都有辦法,把它們做成美食。
不過,中國食文化中,確有一些糟柏,比如什麼活吃猴腦之類的。當然,這其中好多未必確有其事,而是有訛傳訛。對於食物,追求美味沒錯,但為此過於奢侈就不是好事,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把豆腐放火腿裡蒸,然後只吃豆腐,火腿則丟棄。這就不是該提倡的食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