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K醬

    早在上世紀末就有了溫差發電機,就是利用電子對溫度敏感的特性,現在該技術己發展到人體利用體溫發電供應低功耗電子裝置。(手錶,手機,能發光顯示或變色的衣服),相關產品己在多次展會上見過。應該在未來幾年被大家所廣泛使用。也會出現更多的依靠這種技術發展的科技產品。例如;可能出現隱身斗篷。甚至可能早已用在了國防武器上。

  • 2 # 聊科技愛生活

    熱量可以直接轉化為電能。

    1820年,德國物理學家賽貝克發現了溫差電現象,簡稱“賽貝克效應”。

    1834年,法國科學家珀爾貼發現了熱電致冷和致熱現象,簡稱“帕爾貼效應”。

    1856年,W.湯姆遜(即開爾文)用熱力學分析上述兩種溫差電效應時指出,還有第三種溫差電現象存在,即“湯姆遜效應”。

    三種類型的熱電轉換的現象都是可逆的。

    利用溫差電現象,可以製成熱源電池,這個在各種宇航探測活動中廣泛應用。因為,在遠離太陽的宇宙航行中,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量非常小,而且越來越弱,特別需要一種穩定的電源供應,同位素熱電發生器(RTG)就是解決方案。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是非常穩定的熱源。

    比如,已經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用的是兩顆“鈽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俗稱作核電池,預計能夠用到2025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各物品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