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
2 # 單眼皮先生
這樣做是一種慣用的戰術,叫做“圍點打援”。
攻三面,就是攻擊得比較猛烈了,那麼城裡的人在堅持不住的情況下,必然向外求救或選擇突圍。
如果他選擇突圍,那麼攻方就可以免除攻城帶來的巨大損失與軍費消耗,爭取在城外將其就地殲滅。
如果他選擇求援,那麼攻方還可以另派部隊埋伏在其增援隊伍行進的路上伏擊,殲滅增援軍再回頭攻城,一舉兩得。
這就是該戰術的特點與效用,運用的是類似邏輯推理中的“兩難推理”,令敵人進退不得,陷入尷尬。
這種戰法在古代叫做“圍三闕一”,是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篇》中所列舉的用兵打仗的戰法之一,
“圍”便是 包圍的意思。”闕“通”缺“。圍三闕一便是隻圍住三面,放開一面。
當然就有人問了。為什麼不全部圍住?這樣不是更好的消滅敵人嘛?當然不是,這是一種心理戰,讓被包圍的人知道,你們還有一條退路,只要從未被包圍的那一面便可以逃出去,使得守軍士兵鬥志渙散。攻擊力不足,因為知曉自己有退路。
如果全部被圍住了怎麼辦?
中國古代有一個成語叫做困獸猶鬥,如果城內的守軍全部被圍困住,知道自己沒有了生路,那麼便會爆發極大的戰鬥力,同時還會讓城內守軍指揮官下定魚死網破的決心,以造成攻擊方部隊的大規模傷亡,這對於攻擊一方來說得不償失,畢竟對於攻城來說最重要的是城池。
當然放開的那個口子也不是不管,表面上看是放開了一個口子,但是守軍的逃脫路線中,必定會有一個埋伏,使得守軍在倉促逃跑之時來一個伏擊戰。而這時候的守軍因為逃過第一次了,軍心不振,必然沒有了再戰的勇氣。可以有效的殲滅守方部隊。同時還可以把戰場從攻堅戰轉變為野戰。
大家都知道攻堅戰往往攻城的一方要付出數倍的傷亡,而如果是野戰的話,那麼便是五五開了,同時由於對方是逃竄已經沒有了軍心了。對於攻擊方來說,埋伏這樣的部隊簡直就是三個手指見撿螺絲,輕而易舉。
這個戰法是中國古代歷史史上,幾乎都會用到的一種戰法,當然圍三闕一也說明了做人做事的一種方法,凡是不可做的太絕,要留有餘地,把持好一個限度,如果超過一定的限度那麼事情往往會變得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