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接觸文學、接觸音樂、電影等種種藝術形式,除了愛好以外,出於“功利性”的目的,就是見識“美”的所在,認識自我,讓心靈變得更豐實更乾淨,更易感受他人苦難並施以同情。可我發現,當我遇到煩惱無人傾訴,當我值得信賴的好朋友與我最看不起的人打成一片,當我的個人理想與父母之期望發生了矛盾,當我不斷被自私鬼和愛在背地說人壞話的人打擾,我是如此的厭惡,可是那些感動過我的電影,給我深刻啟迪的文字,令我震撼的音樂,在這時是如此飄渺無力。在我孤獨和憤怒的時候,這些東西能給我提供的只是暫時避開,換一種心情罷了。甚至這時幾篇心靈雞湯、幾篇成功學勵志書更利於恢復積極的心態。我懷疑,我們正愛著的種種藝術,它們對普通人到底意義何在呢,我們為什麼要把身心寄託於此呢?
回覆列表
-
1 # 曉娛
題主的題目裡所提到的實質的作用,可以理解為實用性,那麼對於文學、電影和音樂來說,確實是沒有的,不止他們三個沒有,像是舞蹈、書法、攝影、繪畫、戲劇這些也是沒有的,但是人們一樣無法離開,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認為很簡單啊,他們都是藝術嘛,肯定沒有實用性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有些藝術也是有實用性的,像是建築藝術、園林藝術和工藝美術以及現代設計這些藝術,是實用性和審美性兼具的。
說迴文學、電影和音樂,為什麼這三門藝術沒有實用性而人們還是無法離開呢,這是因為,人們在現實社會中,除了對有實用性的物質無法離開,也是就物質上的滿足之外,還會追求精神上的愉悅感。
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髮展,物質上的滿足越來越豐富,人們對精神上的追求也再不斷髮展。而在藝術殿堂裡,文學、電影和音樂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家們用優美的詞句描繪著世間的一切,想象的一切,完全不受空間和世間的制約,所以文學作品豐富的人們的頭腦,刺激著無窮的想象力,從而使人們在閱讀中獲取快感。
音樂則是作用於人的聽覺系統,透過有組織的樂音音符,讓人們在旋律中獲得美的感受,帶到令人心曠神怡的效果。電影則是視聽的藝術,將想象化作畫面和聲音透過銀幕傳達給受眾,在視覺和聽覺同時讓人達到審美的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