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最為流行的論調。近幾年這個論調又有所抬頭。
上個世紀8、9十年代是個激懷壯烈的年代,當時國家商品經濟開始復甦,可以說,只要你膽夠大、會做人、夠勤快、再加一點點運氣,基本都能發家致富。這其中跟讀書沒有一點關係。當時的大環境,社會管理者大部分也是文化層次不高,各種複雜途徑上位的官員,他們在位置上,各種各樣的手段只為發展經濟,讓大家有飯吃,激懷壯烈時代賺錢很多都不用靠管理,敢去做、勤快就行了。而且那個年代,家裡人口普遍較多,能快點賺錢養家餬口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多一個勞動力幹活賺錢養家比讀書重要的多,這是小老百姓很實際的問題,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就別再用現在都眼光說當時的父母目光短淺,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標。
我認識的50後、60後70後的大學生蠻多的,絕大部分當時的家境都還不錯,或者家裡兄弟姐妹不多的家庭,極個別是原生家庭不好的。在這極個別中就有一個,他是當時吵著鬧著一定要上大學,家裡耗費所有資源供他復讀再考大學的(他妹妹初中沒畢業就出來打工了,80年代的時候)。
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特點和無奈,並不一定說人們就真的覺得讀書無用,而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安慰一下自己罷了。
進十年來,讀書無用論又有些抬頭,主要是現在都教育,可以說,你沒上個985、211基本比不讀書直接出開打工的還要慘。肩不能挑、背不能扛,混學校只知道擼管、泡仔打遊戲,出來工作上不上,下不下,很多父母感慨乾脆不讀書直接工作的好。這也是現在社會變遷帶來的迷茫,也是現在半高等教育的悲哀。
現在的讀書無用和上個世紀的讀書無用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的兩種無奈,不可同日而語。
讀書無用論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最為流行的論調。近幾年這個論調又有所抬頭。
上個世紀8、9十年代是個激懷壯烈的年代,當時國家商品經濟開始復甦,可以說,只要你膽夠大、會做人、夠勤快、再加一點點運氣,基本都能發家致富。這其中跟讀書沒有一點關係。當時的大環境,社會管理者大部分也是文化層次不高,各種複雜途徑上位的官員,他們在位置上,各種各樣的手段只為發展經濟,讓大家有飯吃,激懷壯烈時代賺錢很多都不用靠管理,敢去做、勤快就行了。而且那個年代,家裡人口普遍較多,能快點賺錢養家餬口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多一個勞動力幹活賺錢養家比讀書重要的多,這是小老百姓很實際的問題,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就別再用現在都眼光說當時的父母目光短淺,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標。
我認識的50後、60後70後的大學生蠻多的,絕大部分當時的家境都還不錯,或者家裡兄弟姐妹不多的家庭,極個別是原生家庭不好的。在這極個別中就有一個,他是當時吵著鬧著一定要上大學,家裡耗費所有資源供他復讀再考大學的(他妹妹初中沒畢業就出來打工了,80年代的時候)。
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特點和無奈,並不一定說人們就真的覺得讀書無用,而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安慰一下自己罷了。
進十年來,讀書無用論又有些抬頭,主要是現在都教育,可以說,你沒上個985、211基本比不讀書直接出開打工的還要慘。肩不能挑、背不能扛,混學校只知道擼管、泡仔打遊戲,出來工作上不上,下不下,很多父母感慨乾脆不讀書直接工作的好。這也是現在社會變遷帶來的迷茫,也是現在半高等教育的悲哀。
現在的讀書無用和上個世紀的讀書無用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的兩種無奈,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