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沁冷墨
-
2 # 班達拉姆之重溫歷史
常有人將劉邦、韓信暗度陳倉,智下三秦與諸葛亮北伐相比較,得出誰高誰低的結論,其實這有點類似侯寶林大師的段子《關公戰秦瓊》,不過有些事不能通過比較得出單一結果,但可以通過縱向比較得出一些差異性判斷。
二者差異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民心向背問題。
民心向背決定戰爭根本力量的消長,劉邦在關中擁有百姓的支援,諸葛亮則不具備人和條件。
劉邦先入關中,廢秦暴/政,與父老約法三章。一時間轟動關中,《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得民心的盛況“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唯恐沛公不為秦王”,他的對手項羽則是沒幹好事,“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而鎮守三秦故地的幫凶章邯、董翳、司馬欣三人被“秦父兄怨,痛入骨髓”,所以,劉邦入關中能獲得民心支援,一舉鼎定關中而爭天下。
諸葛亮則沒有這樣的人和背景。儘管他曾許下“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相迎”的願景,可事實卻不是這樣。一來曹魏“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二來人心未必思漢,諸葛亮高舉“漢與賊”這一意思形態旗幟不能貫徹到曹魏臣民腦中,顯然過時。
另外,劉邦帶到漢中的士兵大多來自山東,日夜盼望回家,所以韓王信說“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諸葛亮的蜀軍隊則無歸鄉之向前的動力,只有歸鄉之向後的拉力。此乃一消一長。
二、對手的強弱
雖說是楚漢爭霸,但劉邦出蜀入秦川之時,對手卻是三秦將,而諸葛亮卻是 “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也就是說劉邦的對手弱而諸葛亮的對手強。
項羽畢竟是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匹夫。當他擊敗秦軍主力後就驕傲自大,擅自分封諸侯,導致大/一/統局面的歷史倒退,新的諸侯混戰開始。項羽政治格局的狹小,他提防劉邦,卻不採取保險措施。
關中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饒,可以為國都,他卻說有了錢不歸老家叫好象穿著好衣服在晚上走,不顯擺沒意思。於是被人譏笑“楚人沐猴而冠耳”。項羽“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韓信語),怎能對劉邦的軍事行動採取及時的、針對性的對策?
在他主持的分封下,疆土割裂,不成系統,且“為天下宰,不平”(張同夏說語)。所以諸侯罷兵戲下後數月內,陳餘、張耳、田榮等各自相繼攻伐。項羽本人也殺義帝,一錯再錯,無暇對付劉邦。
諸葛亮卻不同,他面對的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機器,一伐中原時,除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外,張郃也率五萬中央兵馬救援,魏明帝本人率天子之兵駕臨長安,隨時對付諸葛亮的進攻,由此可見,諸葛亮實在是以“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
三、所統治土地的完整性。
諸葛亮北伐時,他所擁有的土地資源不如劉邦。
劉邦被立為漢王時,其下轄“巴、蜀、漢中,都南鄭。”就是說劉邦擁有完整的漢中地盤,從《史記集解》中可得到佐證。《史記》雲: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故道乃集解地理志雲武都故道。
而諸葛亮是在第三次北伐時才收有武都。且劉邦之時,項羽勢力未及隴右,而諸葛亮卻有隴右之敵。
四、軍事行動隱祕性
劉邦四月受封到漢中,八月即返兵突襲關中得手,可謂迅雷不及掩耳。在這之前,他沒有和項羽反目的跡象,他聽從張/良的建議,燒燬棧道迷惑項羽,假稱防盜防敵“示項羽無東意”。
而蜀漢與曹魏乃是不可調和的兩個對手,因此諸葛亮無法做到全域性性的隱祕,儘管他一伐獲得三郡響應,但這與全域性策略無關。
至於還有人才對比等,說來話長,張良教會劉邦的是帝王之術高階馭人之術,水鏡先生教給臥龍的是神鬼莫測奇門遁甲之術,一個識人用人,一個兵法韜略,也就不再繼續了。用陳壽之言概括為:“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
-
3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我個人認為劉邦才是一代雄主,一個從兩手空空的局面下,最後得到了大漢江山,應該有其過人之處,當然劉邦本人並不是武術高手,也沒有什麼高學歷,他真正的能力體現在1識人用人,能夠分辨出誰有能力,能夠怎樣用人,這就是韓信所說的,我有統帥百萬大軍的能力,但皇上你只能統帥10萬大軍,但我不如你的地方,就是你能夠統帥各種將領和各種謀臣,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在這一點我比不上皇上。而諸葛亮的能力是被後人誇張了,劉備信任的龐統從一開始就只有龐統法正,諸葛亮只是一個搞後勤的。只是因為夷陵之戰以後,劉備手裡的人才損失大半,這才無可奈何地將蜀漢交到了諸葛亮的手裡,然後也證實了諸葛亮根本沒有什麼軍事能力,同時也管理無方,在他的治理下。蜀國的老百姓餓得面黃肌瘦,經常連飯都吃不飽,一直到蜀國滅亡,的經濟都沒有恢復,六出奇山基本上都是在打敗仗,不光損兵折將,而且白白的耗費錢糧,男人們在前線打仗,女人們在後方轉運糧草,百姓們簡直是苦不堪言。
-
4 # 文字春秋
這個問題很奇怪,上面問諸葛亮和劉邦誰的領導水平高,可下邊又寫諸葛亮和劉備相比,給的圖片也是劉備。
因為諸葛亮和劉邦差距太大,根本沒有可比性,估計是上面寫錯了,實際是劉備和諸葛亮相比。
這倆相比較,劉備的領導能力要超過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被民間嚴重高估的人物,主要由於《三國演義》的誇張描寫,讓人們感覺諸葛亮是千古完人,文韜武略無所不能,足智多謀出神入化,神機妙算令人生畏。
其實諸葛亮很多事蹟都是虛構,如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根本沒有發生過。
從正史看,諸葛亮最大優點是忠誠勤奮,謹小慎微,如同蕭何一般的人物,只善長民政治理,領導才能比較平庸。
劉備從來沒有在軍事上重用諸葛亮,他只擅長於做事,而不善於領導國家、軍隊。
諸葛亮率領軍隊沒打過著名戰役,五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令人慨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單說領導能力,諸葛亮也遠不及劉備,劉備是白手起家,從一個街頭小販,一步步發展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昭烈皇帝,必須具備超強的領袖素質。
劉備自出道以後,不斷吸納人才,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黃忠,馬超,眾多武將先後投在他的帳下,甘心為之出生入死,血戰沙場。
劉備從開始的一無所有,到坐擁荊州,割據四川,佔領漢中,部下兵民百萬,將士如雲,其領導能力可見一斑。
而諸葛亮要遜色許多,雖然諸葛亮起點很高,劉備三顧茅廬相請,出山不久,劉備就任命他為軍師中郎將。
劉備臨終前,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又登上丞相寶座,蜀漢軍政大權集於一身。
諸葛亮卻不善於放手用人,錯用馬謖守街亭,致使全域性崩潰,首戰失利。
而後又事無鉅細,必親歷親為,連責打下屬二十軍棍都要親自監看。
文臣武將受到冷遇,李嚴被排斥,魏延遭打壓,諸葛亮臨死前還設計殺死了魏延,讓蜀國痛失大將。
隨著劉備時代的文臣武將紛紛去世後,蜀漢後繼乏人,只有姜維獨自支撐,連無名小卒廖化都成了蜀軍先鋒官。
由於諸葛亮用人不利,造成蜀國連年戰爭失敗,百姓困苦,朝野上下一片蕭條,三國之中蜀國最弱,也是第一個滅亡。
-
5 # 2許雲輝
以領導力而論,諸葛亮與劉邦不在一個檔次,不可同日而語。
劉邦有兩大絕招:耍流氓與馭下屬。其馭下之術即領導力。他善於團結一切力量為己所用,將原項羽部下的韓信、陳平、英布等人招致麾下。他從善如流,對合理建議言聽計從:聽張良勸與項伯約為親家、變臉滿足韓信封齊王要求、撕毀和約攻擊毫無防備的楚軍、聯合諸侯共擊項羽令其烏江自刎。所以,他自我總結,漢初三傑他一個比不上,但所有人心甘情願為他賣命的原因,就因自己知人善任。所以,劉邦馭下密訣就是:尊重人才,絕對信任,放手使用,使部下人盡其才。
諸葛亮則倚仗先帝信任,擅權戀棧。先找藉口將另一個託孤重臣李嚴解職流放使其悒悒而亡,再扶持以楊儀為首的文官集團來打壓以魏延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後不斷打壓益州集團和李嚴勢力以鞏固荊州集團利益。他架空劉禪拒不還政,任用馬謖導致北伐首敗,六出祁山勞民傷財空耗國力。總之,因其所做所為均以“先帝遺詔”為幌子,百官不得不在先帝遺詔旗幟下貌合神離地團結在一起。所以諸葛亮五丈原病逝後,魏延與楊儀立刻反目成仇自相殘殺,足證諸葛亮馭下之術何等失敗!
-
6 # 歷史的謎團
領導水平,自然是劉備的高。
衡量一個人的領導水平,就是看他是否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
在漢末諸雄中,劉備的出身最低微,政治和軍事能力,與曹操比,差了不止一截。但他卻能屢仆屢起,讓自己麾下聚攏了一大幫人才,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等,武有關張馬黃趙等,人才的質量絲毫不弱於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曹操,尤其是諸葛亮,“臥龍”,關張在正史上的勇猛和地位,實際上比《三國演義》上要高。劉備能用人,所以縱使他本人的能力不那麼高,有高人幫他做事,最終讓他成為三足中的一足。
諸葛亮的用人的能力,一直存有爭議,尤其是魏延的悲劇,很多人都認為是諸葛亮造成的;還有就是馬謖,用得也不恰當。再就是發現人才的能力,諸葛亮也不強,最後搞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地步。
劉備作為一個領導者的戰略眼光及決策能力是很強的,但個人執行能力較弱;諸葛亮執行能力、具體操作能力很強,但涉及獨當一面的事情,他做得就不那麼好了。曹操是兩方面都很強,執行能力的細緻程度比諸葛亮稍差那麼一點點。
所以有人說,少年的時候,覺得諸葛亮最牛;青年的時候,覺得曹操最牛;中年以後,才覺得劉備最牛。
因此,但論領導能力,劉備是高於諸葛亮的。
-
7 # 青梅煮酒讀歷史
諸葛亮和劉邦的領導力,我覺得這兩人就不是一個層面上。劉邦屬於老闆,而諸葛亮是總經理。一個是指揮者,一個是被指揮的物件,根本沒法比。
-
8 # 夢迴大唐
當然是漢高祖劉邦的領導水平高呀!諸葛亮和人家漢家高祖的綜合領導水平沒在一個水平線上。雖然可比性不是門那麼適合。
-
9 # 葬花吟流年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個人環境,劉邦是君,是團隊創造者,只要決定就好了,下面有人去做事情;諸葛亮是臣,前期上面有劉備管理,下面有關羽張飛等眾臣制約;後期上面有劉禪管理,下面有李嚴、魏延眾臣等制約。其次,劉邦出生於市井流氓,深知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很善於借力,無論是韓信、張良、陳平還是其他眾臣只要有能力都會得到劉邦的重視和肯定。而諸葛亮出身於書香世家,他自視甚高向來喜好好,是不屑於使用一些謀詭計的。最後,劉邦是君,心胸開闊,只要是人才都能被劉邦所接受。而諸葛亮心胸相對狹隘,他先是排擠龐統,後又與李嚴爭權,雖然是情勢所迫,總歸是個人汙點。而且一個人的能力總歸有限,諸葛亮不具備識人之能,這一點跟劉邦相比,更是相差甚遠。所以總體來說諸葛亮的領導力和劉邦相比而言差的比較遠。
-
10 # 月色無涯
肯定是諸葛亮。諸葛亮沒人反他,他也基本不殺人,珍惜人才。劉邦靠封王殺功臣維持統治,主要將領全部殺掉,又逼反了韓王信,御駕親征,導致白登之圍,開啟了花錢送女人買和平的局面,這些全是管理能力不足的明證。當然劉邦玩點人際關係是特長,籠絡了蕭何張良這樣的人。封王是開歷史的倒車,直接導致漢武帝以前總有大的內亂,內耗極大!
回覆列表
我們知道四川的四川盆地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還有地勢地形。劉邦和諸葛亮都在這個地方發生過自己的故事,但是不同的是他們的結局,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實單單把四川盆地拎出來看,它就像一個古老的城市,周圍佈滿了高山和深谷,這些高山和深谷就像一道屏障,把四川盆地緊緊的保護在裡面。
因為它的特殊性,在中國這麼長的時間長河裡,無數次的王朝更替中,他扮演了保護地的角色。這裡也發生了很多流傳千古的故事,比如說諸葛亮的出師未捷,再比如說劉邦的暗度陳倉。完全不同的結局,是因為什麼呢?更何況諸葛亮是一個如此聰明的人。難道說在計謀上面他還比不上劉邦?今天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任何的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更何況他們所處的形勢完全不一樣。在劉邦和項羽爭鬥的那段時間,楚義帝當時有一個規定,和這些英雄約定好誰先打進關中,誰就是關中的君王。剛開始的時候,項羽和劉邦都表示遵守,但是後來項羽卻首先打破了這個約定。當時劉邦首先進入了關中,所以自然被封漢王,在現在的陝西漢中建成自己的首都,有了自己管轄到地帶。但是當時項羽自己立自己為西楚的霸王,他確立都城的地點是在現在的江蘇徐州,而且在成為王之後,他的做法也是讓很多人非常的奇怪,他並沒有趕緊使自己的根基更穩,而是急於論功行賞,分封了18個諸侯。
其實項羽的這些做法讓劉邦非常生氣,開始的時候劉邦一直想和項羽開戰,後來在自己身邊大臣的勸說之下還暫時安靜了下來,沒有立刻和項羽決戰。當時項羽的身邊有一個叫做項伯的人,他勸說項羽把漢中也劃分給劉邦,其實當時劉邦在的地方是巴蜀,那裡的交通非常的不方便,因為地勢的原因和外界的溝通也非常的不便。
在那一年,劉邦到達了陝西的褒中,這裡的地勢極其的不平坦,最多的就是懸崖,想要去另一邊只有修一條梯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棧道,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通過。當時他身邊的大將張良看這裡的情況,給劉邦奇建議說等到棧道修好之後,全部的人都過去之後就把這個棧道給燒掉,其實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打消項羽的顧慮,讓他覺得劉邦他們過去之後再也不會向東走了,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這樣做之後還可以防止敵人突然的偷襲,這樣才會留下足夠的時間給他們自己休養生息。
而諸葛亮所處的蜀漢集團,那個時候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魏當時推出了九品中正制,這項制度穩定了很多士族的心,所以當時的社會還是比較穩定的,魏國的內部也比較的團結,後來諸葛亮寫了一篇文章,裡面說到如果想要向北收復中原需要三個條件,但是他們卻只有一個,所以北伐失敗。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戰略物資的原因,劉邦和項羽爭戰的時候,那個時候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大地震之後形成了一個湖泊,所以在韓信征戰的時候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不過這個湖泊到了諸葛亮的時候,早已井榦涸,而且沒有任何的痕跡了,所以當時的蜀軍在運送糧草的時候,大部分工具都是馬車,牛車,這些比較緩慢的工具,行駛的道路就是那些山路,因為這個原因,發生了無數次的退兵的情況。
我覺得一個戰爭想要取得勝利,天地人這三個因素真的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