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駭浪無波瀾
-
2 # 圖維坦
何為利用?有利則用,或為己所用。關羽,張飛和諸葛亮,三人皆有大才,尤其是諸葛亮,屬於頂級人才,既然是利用,他們為何不去投靠出價更高的,反而跟著飢一頓飽一頓的劉備?
這說明,劉備肯定不是虛情假意,他是真心實意。關羽和張飛,從劉備發跡時就跟著他,他們有著兄弟之情。當然,有人會說,人都是會變的,沒準劉備變了呢。
然而,劉備真的變了嗎?關羽兵敗被曹操俘虜,但他依然心向劉備。說起實力,曹操比劉備厲害多了,他也很愛才,如果劉備是勢力小人,關羽為何不在此時投靠曹操?
顯然,曹操對待關羽,才是真的在利用,而劉備不是。關羽對曹操,只是欠了個人情,還完這個人情,也就不欠他什麼,而與劉備的真情意,一輩子也不會完。
張飛和劉備,也是兄弟之情,劉備若是勢力小人,以張飛的脾氣,能容得下?張飛雖是真性情,可不是傻子,誰好誰壞,他完全分的清。
有一點不容否認,劉備自始至終,都未懷疑過關羽和張飛的忠心。同理,關羽和張飛,也從未懷疑過劉備的真心。反倒是張飛,據說懷疑過關羽的真心,後來化解了誤會。
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即使關羽和張飛真有什麼不滿,他們也必須跟著劉備。此時,曹操不能容他們,江東的孫權集團,沒有他們的位置。
因此,即使考慮到現實利益,關羽和張飛也不能背棄劉備。更何況,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現實利益算計。
劉備對諸葛亮,有著知遇之恩。要知道,諸葛亮只是個名士,沒有官爵,沒有顯赫的身份。劉備在當時的身份,要遠遠高於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如此禮賢下士,很難不為人所拜服。對於諸葛亮來說,跟隨劉備,可以實現平生志向,更要報答這份恩情,縱使有自己的私心,那也不是主要因素。
劉備死後,諸葛亮幫助他輔佐後主,多次北伐,把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了蜀漢,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終歸是報答了恩情。
劉備肯定有私心,但人是複雜的,有私心,也必然有真心。私心重的,身邊小人必然多,真心多的,身邊小人必然少。
劉關張三兄弟能成為千古佳話,說明這份情誼經得起歲月的檢驗。劉備和諸葛亮,也成為千古佳話,這段君臣之誼,更經得起歲月檢驗。
-
3 # 七色花666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小商販。張飛,一個殺豬的屠夫。關羽,一個打鐵的匠人。
劉備雖是皇族出身,劉邦的後代,可這個頭號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收益。不幹小買賣就得喝西北風。
三個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人,沒勢,沒錢,沒權,只有抱團才能共贏,及天時,地利,人和。
桃園三結義,不是相互利用,而是相互成就。劉備打著劉皇叔的旗幟,報國安邦,昭告天下。
三國時期,英雄群起,各自為政。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有一夫當關,莫夫萬夫之勢。
孫權佔據江東,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相連,劉璋昏庸。
呂布就是最好的例子,呂布是拼爹的鼻祖,也因此落下了“三姓家奴”的罵名。
呂布就像一隻蒼蠅誰有肉吃就投靠誰,沒有肉吃就開始坑爹。
事實證明,三個人互利互惠,成就一段佳話。團隊作戰,將利益最大化。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桃園三結義披上了一件溫情的外衣,也讓我們看到了人世間美好的一面。
-
4 # 愛妮品歷史
劉備開始打天下還有點仁義之心,因為文士不多,都是一群武夫,最著名的就屬關、張、趙三位英雄,跟武夫在一起難免有點仁義之君的樣子,滅董卓救呂布,拯救天子於水火,表面上仁義,內心的虛情假意還沒有表露的太明顯,從不跟曹操全作就能看出他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仁義,曹操幾次救他於水火,如果真的是仁義之君他就不會背曹而去,十八路諸侯會盟時曹操把他帶進去他不感恩,走時曹操又給他些兵馬錢糧,被呂布追殺時曹操又把他從虎口裡救出來,這樣對他還沒有讓他感動,你能說劉備仁義嗎?所以說通過曹操這個案例來看劉備就是假仁假義。
趙雲在大戰長板坡之時劉備又裝了一下子,因為他就那麼一個兒子,他特別喜愛,不到生死關頭他是不會放棄他兒子的,當趙雲把阿斗救回來的時候他卻把孩子扔到了地上,還稱自己的兒子是儒子,從這個舉動上看他這是在收買人心,嚴重地表現出了他對趙雲的感情勝於阿斗,其實誰也不可能對兒子和老婆的情感深,他卻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掩飾了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人大家都知道他虛情假意,可是一個領導對手下虛情假意手下也要萬分感激,因為揭穿對大家都不好,以後還要一起合作呢,又不是一天,來日方長。
有一次西川特使張鬆去劉備府上,他卻說張鬆是自己兄弟,還設酒款待,劉備夫人兩次去召喚他回去,劉備卻說張鬆這樣的兄弟難得,必須要陪,最後整出來一句很噁心的話,說是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明顯的口是心非,張鬆這個賣主求榮的傢伙就是喜歡聽好話,聽到劉備這樣一說就找不到北了,張鬆這個人是個純小人,只是他記憶力好,有過目不忘之才,除了才智一點忠義沒有,時間久了跟誰都有可能翻臉,劉璋幾乎什麼事都讓他做主,他卻好,總想著把劉璋給賣了,正好遇到個虛情假意的劉備,張鬆的死就是劉備的虛情假意和張鬆賣主求榮的總和,否則不會死的。
-
5 # 大愛無恨劉成軍
利用,是指更有效、更充分的使用,並使人或者事物對使用者更有益處。利用的物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條件、機會、時間、積極性等等。但一說到利用人,好像就成了貶義詞。好像是指不擇手段,設法使人為自己服務。如:互相利用、被人利用等等。
劉備對關羽、張飛、諸葛亮顯然不是通俗意義上的利用而是重用。
第一、劉備對他們三個人都是推心置腹:劉備與關羽張飛是結義兄弟,他們結義以後就同生共死,患難與共,有福同享,所以不存在利用之說。而對諸葛亮是三顧茅廬才以師禮請到,更不能說是利用。
第二、他們三個人志同道合:都以扶危救困匡扶漢室為理想。既然目標一致,就談不上誰利用誰。
第三、劉備對關羽張飛諸葛亮都任以要職,而且做到了充分信任、用人不疑:劉備把荊州交給關羽,生殺大權完全下放;巴郡交給張飛,兵權也是完全下放;在諸葛亮調兵遣將之時連劉備都服從排程。由此可見劉備對他們的信任。
第四、劉備對他們三個人都仁盡義至:劉備在打天下的時候,隨著地盤的擴大,地位的提升,從不忘封賞他們,而且他們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也正是劉備知人善任而又不吝賞賜,又吸引了張鬆、法正的投奔。才有人張鬆千里獻地圖的佳話,劉備進而得以在取了荊州四郡後又一氣呵成勝利取了成都。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到: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弛驅。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是故,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是君義臣賢;與關張之間是君義臣忠。利用一說純屬無稽之談!
-
6 # 八零後達叔
眾所周知,劉備雖然出身漢室宗親,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可到了他一代卻是十足的落魄貴族,雖然說他和曹操一樣也是官三代,到前面兩代人都不過是在偏遠的涿郡當個小官吏,沒什麼人脈,家中也沒什麼積蓄,加上劉備自幼喪父貧困潦倒,只能靠織蓆販履為生。
在成就自己的帝業上,卻主要依靠這三個貴人相助,這三個貴人都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雖然不是像販馬大商張世平、蘇雙那樣支援大量財富,但是確比金錢還要寶貴,讓他有資本去建立三足鼎立之一的蜀漢基業。
首先,劉關張三人偶遇於街市,劉備見二人打鬥,心想“要想成就大事,這二人必不可缺”,上前勸架成功,英雄惜英雄,回到張飛家裡吃酒。酒後因投緣便結拜成為異性生死兄弟,從此生死相隨。
那麼能桃園結義,說明劉備也確實看中二人能生死相托,這裡表明了自己也是投入真實的情感,把利用二人之嫌疑就給淡化了,生死兄弟談不上誰利用誰了。到後來,關張被人謀害,劉備也是發了瘋的去報仇,雖然未成功,但也足以見得手足之情了。
再來說說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從劉備屈身三顧茅廬來說,確實認識到了欲成大事,只有威震天下的武將也難平定天下。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以少勝多,靠的就是擁有郭嘉和其他參謀的策略。
直到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誓為關張報仇,後兵敗吳國,病危彌留之際,託孤之時告訴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嚇得諸葛亮慌忙跪倒在地,這不是謀反之罪嗎?豈敢為之?
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備雖然表面是謙讓,實際也是在警告他,諸葛亮也是聰明人,也能知道劉備用意,始終恪守君臣本分,感恩“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確實做到了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我看來,劉備畢竟是個政治家,一國之君。他不是影視劇中的忠厚傻大哥,為不是奸詐的偽君子。
最後總結,如果從狹隘的想法來看,確實劉備是利用三人建立基業,這三人也通過劉備獲得了權利。但也可以這麼想,就像現在的老闆和員工一樣,各有所需吧!
如果從寬廣的胸懷來解讀,那麼兄弟三人生死與共,為給兄弟報仇起傾國之兵,可見三人情深似海。和諸葛亮的感情也絕對堪比與關張二兄弟的手足情,名義雖然是君臣,卻勝似親兄弟。
-
7 # 以正史聽
首先,對於關張二人,一開始利用是初心,因為他本為皇室後裔,卻淪落到織蓆販履;胸懷天下,卻苦於身邊無人,一遇關張二位能人,怎麼會不想收他倆為助力呢。但到了後期,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關張功不可沒,劉備也已經年老,對於兄弟之情也更看重了。所以二人一死,劉備不惜以舉國之力伐吳,任所有大臣來勸也無濟於事。
再者,對於諸葛亮,就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了。劉備想要臥龍幫他完成復國大志,諸葛亮要借劉皇叔的勢力來施展胸中所學,臣為主有建國之功,主對臣有知遇之恩,這些情感,比起“利用”二字,應該更復雜,且更具人性一點。
-
8 # 澤仁德喜
說到底,人世間,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都是相互依賴,相互利用的,真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此才能生存成事!
-
9 # 尚沃
有價值才能被利用!
沒有價值的人必將是孤家寡人!
合作就是互相利用的!
誰的價值大,
誰就是領導者,反之就是追隨者!
-
10 # 禿頭青年阿睿
題主提問這個問題,是沒有看過三國吧?是以為三國的打仗死人都是過家家嗎?
他們四人之間的關係準確來說:那是出生入死過命的交情!
劉關張三人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從三人起義討伐黃巾到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到徐州兄弟失散,再到張飛、關羽生死,劉備舉全國之力去討伐孫權。你給我說他們的感情是虛情假意?難不成戰場裡衝殺是不死人的嗎?你真以為他們結拜時說的是玩笑話?
劉備對於諸葛亮來說,諸葛亮幫助劉備重興漢室,順利立足了腳跟。而劉備讓諸葛亮在其身邊充分發揮了其聰明才智,也讓諸葛亮充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理想。雖然光復漢室的理想沒有能實現,但是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上表出師表,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諸葛亮對劉家的忠誠,後人看的是清清楚楚的。
我們可以對歷史發生的事產生質疑,但不代表你能隨意曲解和不尊重過去的歷史。
回覆列表
很多人對於劉備到底是不是在利用關羽、張飛和諸葛亮這個問題上都處於一種糾結的心理,並不是說大家不理解這個問題,只是大家不願意直面面對現實,出於對一份純正情誼的嚮往,而刻意躲避現實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那是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大家並沒有任何利益關係,就是普通的同學和同學的關係,感覺這位同學能處得上來的就成了朋友,處不上來的,因為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所以也就沒必要交往了,所以這個時候人們的關係是最單純的呢。
隨著進入社會,人與人之間就有了利益上的往來,即使是遇到不喜歡的人,為了利益也需要交往。為了達到彼此之間的某種目的,表面上還要裝出一副,你希望對方感受到的表情。這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社交假面。
劉備與關羽、張飛原本可以是單純的情誼關係,但後來劉備成了主公,關羽、張飛則成了劉備手下,這就使三人之間有了利益關係,所以三人在交往的過程中除了最原始的情誼成份外,還多了層附屬和利用的關係。劉備以情誼綁架二人,使二人在自己爭奪天下的道路上起到最大的作用。
劉備到底是不是在利用關羽、張飛、諸葛亮,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是單純的情誼,劉備大可不必將三人的情誼表現的那麼堅不可摧,而是應該給於自己的兄弟自由,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的歸宿,不要讓他們揹負著,不幫劉備打天下就是背叛的罪惡感。
例如,關羽在一段時間裡投身曹營,世人皆知,曹操對關羽的喜愛。如果關羽真的留在曹營,日後的仕途自然差不了哪去,甚至比在蜀國還要好上幾分。如果是真正的友情,單純的情誼,劉備是不是應該祝福關羽在曹營好好發展呢,劉備作的卻是急於將關羽拉回自己的身邊,這充分說明了,劉備在把關羽當作兄弟的同時,也將關羽當作自己的本錢,本錢沒了還爭什麼天下呢。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果就是,當二人之間的關係參合了某些利益的話,那麼再單純的關係也會變成互相利用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