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心相印
-
2 # 無悔人生1113
沒有劉伯溫,朱元璋能平定天下嗎?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的確有點複雜。
我的觀點是: 沒有劉伯溫,朱元璋真不一定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使那個時代沒有劉伯溫及其明太祖朱元璋,中原的蒙元王朝也一定會消亡的。
這個是歷史的規律,看看背景就非常清楚了。
我觀點基於有以下兩方面:
1. 中原地區黃河氾濫。黃河中下流地區一片汪洋,政府漕運受阻,民眾 餓殍遍野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地方貪官汙吏更加瘋狂的橫徵暴斂,導致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如聲勢浩大的北方紅巾起義軍等
2. 國際方面,西域幾個汗國弟兄反目相向,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彼此處於交戰狀態之中,早已使中原的宗主蒙元王朝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如我前面題為“從網路辯論談起的文字演繹背後的歷史真相”一篇文章提到的:
蒙古大軍攻克伊斯蘭阿拉伯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後,與駐守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法國戰場上配合默契的昔日同盟---法國遠征十字軍面對面時,蒙古軍的蠻橫跋扈直接導致法中國人與之反目相向,使得埃及阿拉伯鐵騎順利地在法中國人默許下而成功“借道”穿過景教軍隊的防區,進而一舉擊敗了旭烈兀(當時蒙古大汗蒙哥的四弟)西征軍,為蒙元西征時代由盛轉衰的劃上了時代界碑。至此,蒙古四個汗國確立,且為了保住統治地位各自進行本土文化等這一系列的策略,也導致宗教文化上嚴重衝突與中原宗主蒙元王朝離心離德,甚至處於交惡狀態中。
.....
如果我們能客觀地看待歷史就不難看到,元朝從蒙元世祖忽必烈於中原立國(1271年)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58年)走完了它那個不可一世的97年的大限年。中原蒙元王朝的大限年,已經是難以逾越的一道坎了。所以,沒有劉伯溫的朱元璋,明朝可能不會開啟,但沒有朱元璋的明王朝,那個時代也是一定會改天換地的。
-
3 # 陽陽學歷史
說實話,劉伯溫在不在,對朱元璋奪取天下沒有太大的影響。劉伯溫是元朝的進士,才能出眾,很早就投靠了朱元璋。他對朱元璋的功績主要是寫了個時務十八策,從巨集觀上給朱元璋提出了十八條奪取天下的建議,基本都是空話。但在與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鬥中,劉伯溫審時度勢,提出了各個擊破的建議,的確是很有見地的建議,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至於制定軍衛法之類的功勞,就都是明朝建立之後的事情了。
看起來,劉伯溫對朱元璋來說,雖然算不上舉足輕重,但也是十分重要的謀士之一,他的很多建議和意見也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如果說沒有劉伯溫,朱元璋就建立不了明朝,或者說會晚很多年建立明朝,則未免將劉伯溫的作用誇大了。歷史上對朱元璋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是朱升說的,堪稱是“九字國策定江山”。但如果沒有朱升說出來這句話,朱元璋就一定會早早的稱王嗎?只怕未必,因為朱元璋肯定是心裡早有了這個想法,所以才會肯定朱升的意見,否則即使朱升再怎麼說,朱元璋想稱王還是會稱王。退一步講,這句話就算朱升不說,難道別人就不會提出來?要知道那時候朱元璋手底下的能人可不少。
這個道理放到劉伯溫身上也是一樣,劉伯溫做出的貢獻並非很大、很關鍵,而且只是給朱元璋提建議而已,是一個謀士。這和三國時期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不一樣,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是沒有方向,諸葛亮給他指出了三分天下的方向,劉備才豁然開朗,事業逐漸走向光明。而朱元璋那時候心裡早已有了大的方向和戰略,劉伯溫並未起到關鍵性的扭轉作用。
對一個決策者來說,他總是會聽到手下謀士給出的各種各樣的建議,關鍵在於他聽取哪一個建議而已。如果用了這個人的建議並且成功了,那麼這個人就是功臣,如果失敗了那麼這個人就要倒點小黴,如果老是失敗,決策者就會失去對這個人的信任。這就是謀士的作用,換句話說,劉伯溫給出的建議只是眾多建議中的一個,這個建議價值的提現在於朱元璋採用了它。
總而言之,劉伯溫並非朱元璋統一全國中的決定性人物,也沒有扭轉乾坤的功績。再退一萬步講,即使劉伯溫不出現,也會有李伯溫、張伯溫出現,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我從來不認為歷史是由哪一個人決定走向的,雖然歷史上確實有很多很多的巧合,也有很多很多生死一線的事件,但偶然之中存在的必然,無論缺了誰,歷史大勢不會改變。
-
4 # 徐一新
在民間,朱元璋的第一謀士,人們都說是劉伯溫。朱元璋也曾親口說劉伯溫是“吾之子房也”。但劉伯溫雖厲害,卻在大韜略上,無法跟這位相比,他就是朱升。
公元1358年,朱元璋曾微服親訪朱升,討教如何謀得天下,朱升說了一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句話,看似簡單無奇,但卻孕育著天下大計!立時讓朱元璋心悅誠服,成為了朱元璋的大戰略。正是在這句話的指導下,朱元璋才最終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開國大明。
如今,面對著朱升的辭職,朱元璋極力挽留,最後見無法說動,就要賜給朱升土地。哪料朱升卻拒絕,說:“臣的後人福薄,不敢叨天恩也……是天數。但願陛下哀念老臣,若他日我的兒子(朱同)不能免罪,望能賜他一個完軀,就滿足了。”
就這樣,朱升終於離開了朱元璋,開始享受生活去了。
好玩的是,與朱升有同等智慧的劉伯溫,也曾跟朱升一樣告老還鄉,想安享晚年,但胡惟庸卻突然對朱元璋說了一句:劉伯溫老家的某地有帝王之氣。
-
5 # 真君解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不知道大家喜歡朱元璋這個歷史人物嗎?喜歡探索歷史奧祕的你,跟著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絕對讓你收穫頗豐!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其實朱元璋不重用劉伯溫是有原因的,劉伯溫確實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本事大脾氣也很大,簡而言之就是恃才傲物,朱元璋出身平平,且心胸狹隘,要不是劉伯溫有大才,或許早就被朱元璋弄死了,在《明史》中有記載,有次發生了天狗食日,朱元璋問擅長天文知識的劉伯溫怎麼辦,劉伯溫表示這是國家不太平,上天的警告,皇帝要承擔錯誤主動祭祀神明,朱元璋就非常不爽;而後西北大旱,劉伯溫說這是因為那裡有冤假錯案,自己去處理下就好了,碰巧的是劉伯溫剛處理完就下雨了,這讓朱元璋深信不疑,此後一有旱災就讓劉伯溫去處理,第一次是碰巧,以後就沒那麼好運了,朱元璋非常生氣。
後來丞相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問他誰能當丞相,朱元璋說了幾個人,劉伯溫都給否決了,朱元璋一怒之下說那你來當這個丞相,但劉伯溫又表示自己身體太差加上性格太直,勝任不了,這下子就給朱元璋氣著了,我說的人都不行,你行你又不上,這火冒三丈的就走了。
1375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去看望,御醫開了藥方後,劉伯溫風寒不僅沒有好的跡象,反而更加嚴重,後來朱元璋自知時日無多,提前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他留下遺言“我死後你要把這本天書呈現給皇帝,此後再也不要讓後世子孫學習這門本領”,小編查閱資料後發現,這本天書應該就是《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祕寶中的第一大祕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稱為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最高預測學,創始人為九天玄女,其本質是一門高等的天文物理學,揭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場的作用情況,書中主要內容涉及到人事、生活、社會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像黃帝、姜太公、張良、諸葛亮等人都讀過此書,古代奇門遁甲應用於戰爭,四兩撥千斤,百戰百勝、無往不利。
朱元璋那麼聰明,肯定知道劉伯溫有這等“寶貝”要是他死了把這身本事傳下去的話,那麼天下還有可能會易主,劉伯溫的這一明智選擇讓後世子孫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
-
6 # 黃小莊
劉伯溫,號稱帝王師,那意思就是大可以說誰得劉伯溫,誰就能得天下。朱元璋,一個在苦難中浸泡,內心無比強大的帝王。歷史的真相是,朱元璋帶著一批謀臣武將,憑著自己的堅毅果敢,知人善任在群雄並起的元末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可是,如果沒有劉伯溫,朱元璋還能建立明朝嗎。這可以從他們的故事的開頭說起。 劉伯溫在沒有遇到朱元璋之前,是一個在文壇上非常有名,但在政治上非常落魄的人,他身為元朝進士,有著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還眼睜睜的看著國家一步步的陷入危局,自己使不上半分力氣。朱元璋在沒遇到劉伯溫之前,是有著坎坷經歷,艱難經營的造反派。但非常迷茫,對建立自己帝國這種事情只是懵懂的願望。 朱元璋的部隊終於打到了劉伯溫的家門口,劉伯溫無動於衷,這種事與他好像也沒有多大關係,他那個時候就是一個賦閒在家的元朝官員。也是一個在家鄉寫書的讀書人。對哪支造反派佔領了自己的家鄉,他其實是超然物外的。可有人向朱元璋舉薦了他,朱元璋當時的反應是,這個人我好像聽說過。 劉伯溫接到邀請時的反應是,不去。這出了名的帝相之會沒有產生隆中對的傳奇,也沒有留下姜太公釣魚的歇後語,而是隻有世俗的陌然。這個時候,忙乎的是那些請劉伯溫的人。 朱元璋冷漠的理由是不瞭解,劉伯溫拒絕的理由就複雜了,他現在可是元朝的官員,儘管以他的睿智他早就知道元朝已到了強弩之末,可是,要他背叛元朝,去敵方工作,他想也沒想過。可隨著邀請的持續,他開始想了,其實劉伯溫一直是一個極強的功業心的人,儒學於他可能是博學之中的一支,可也是最深入骨髓的一支,儒家的經世思想他從來就不可能放棄。在元朝這麼多年的抑鬱挫折加上年老也不能消磨。 終於見面了,朱元璋把劉伯溫當做一般的讀書人,而劉伯溫沒把朱元璋當什麼,他在觀察,然後再定論。其實第一次沒什麼可說的,雙方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都沒有。可是第二次,朱讓劉作了一首令其極其滿意的一首詩作,第三次,劉伯溫更是向其進獻了二九之謀策。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用刮目相看這個詞是不夠的,應該用驚喜或者狂喜才可以。 如果那首詩只是展現了劉伯溫不同於一般讀書人,那十八策就是把朱元璋那懵懂的野心具體化,實踐化,執行化。可以說朱元璋以後的平定天下的路都是按照十八策裡面走的。如果沒有劉伯溫,朱元璋也許還是會建立明朝,只是不可能有那麼順利,因為,劉伯溫給的是戰略性建議。
-
7 # 三十七畫生
首先,我先闡明我的觀點,沒有劉伯溫,朱元璋肯定同樣可以統一天下!
先說劉伯溫,此人堪稱為大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一代良佐,為朱元璋出了很多奇謀,多次力挽狂瀾。但是要說沒有劉伯溫朱元璋就不能平定天下那就有些誇張了。須知中華民族向來都是人才濟濟,朱元璋身邊的李善長、徐達、湯和、常遇春各個文武兼備,都經歷過無數生死考驗和戰場的磨鍊,各個可以獨擋一面。再說了沒有劉伯溫,還有劉李伯溫,張伯溫,沒有他並不能從根本上就削弱了朱元璋集團。
其次,朱元璋集團的靈魂在於朱元璋,朱元璋本來就是一代雄主,文武雙全,只有他是這個集團不可或缺的人物。好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劉備在世時經常打勝仗,但是劉備死了卻鮮有勝利。
所以,劉伯溫只是增強了朱元璋集團,但是卻並不能決定這個集團的生死,是這個集團成就了他,而不是他成就了朱元璋集團。
-
8 # 一川一山肥星星
不會改變最終結果。兩人第一次見面朱元璋把劉伯溫當做一般的讀書人,而劉伯溫沒把朱元璋當什麼,他在觀察,然後再定論。其實第一次沒什麼可說的,雙方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都沒有。可是第二次,朱讓劉作了一首令其極其滿意的一首詩作,第三次,劉伯溫更是向其進獻了二九之謀策。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用刮目相看這個詞是不夠的,應該用驚喜或者狂喜才可以。如果那首詩只是展現了劉伯溫不同於一般讀書人,那十八策就是把朱元璋那懵懂的野心具體化,實踐化,執行化。可以說朱元璋以後的平定天下的路都是按照十八策裡面走的。如果沒有劉伯溫,朱元璋也許還是會建立明朝,只是不可能有那麼順利,因為,劉伯溫給的是戰略性建議。
-
9 # 談文論史520
劉伯溫只是錦上添花,不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個。
跟劉邦不同,朱元璋自己就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戰略家,他的戰略眼光是要超出李善長徐達等人一大截的,只有劉伯溫等少數人能跟上,經常在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朱元璋的想法引起大多數人的反對,但是劉伯溫能理解,最終事實證明朱元璋是對的,也就是說朱元璋並不是非要依靠劉伯溫,沒有劉伯溫不能成事。事實上,劉伯溫是在朱元璋打下南京以後才來的。劉伯溫的到來,是錦上添花,讓程序變得更簡單了,他只是朱元璋的重要參謀,並不是起決定作用的那一個。
而且,作為同時代的主要競爭者,陳友諒和張士誠並不是特別的強大,朱元璋的能力足以對付他們了,他倆也從未給朱元璋製造太多的麻煩,尤其是私鹽販子張士誠,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根本就抵擋不住朱元璋的進攻。
-
10 # 當代曹植
劉伯溫在不在,對朱元璋奪取天下沒有太大的影響。
自古以來從南方統一北方,朱元璋是第一個,他既然能從乞丐到皇帝,肯定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更何況朱元璋身邊人才濟濟。
劉伯溫只是讓朱元璋成皇帝更順利了些!
劉伯溫對朱元璋的功績主要是寫了個時務十八策,從巨集觀上給朱元璋提出了十八條奪取天下的建議,但基本都是空話。
歷史上對朱元璋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是朱升說的,堪稱是“九字國策定江山”。
朱明政權建立前,謀士遍佈,令朱策馬拓疆,蒙元大勢已去,新桃換舊符是必然趨勢。
回覆列表
有一點可以明確,朱元璋是這家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是掌舵者!劉伯溫僅僅是公司的一位顧問,很可能是一位非常傑出的顧問。
假設沒有劉伯溫,說不定就會冒出一位張伯溫,或者王伯溫。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懷才不遇被埋沒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抱怨,我們的能力得不到重視,在現有的工作環境裡太多平庸無能的人排在了我們前面,這顯然不公平。假設你替代了那位平庸的人公司可能會變得更有競爭了,但事實上從來不會因為你得不到重用而出現某個公司垮臺的現象。說得再通俗點,離開任何人地球照樣旋轉!
但是,公司的掌舵人卻是不可或缺的!朱老闆是真正把控全域性的強者。和朱老闆同時代的大型公司有好幾家。有陳老闆,張老闆等。他們同樣強悍,甚至比朱老闆大多數方面更強大,至少他們的資金實力遠遠超越了朱老闆。但是他們都有著明顯的缺陷,他們缺乏朱老闆所獨有的強大氣場,堅毅和果決!這是真命天子所必備的素質!
元朝的統治者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他們是朱元璋最終成功的推手!或許他們對搶來的漢人土地沒有歸屬感,或許元朝統治者的氣數走到了盡頭。他們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甚至還可笑的當起了裁判的角色,讓幾路農民起義隊伍自相殘殺,殺個天翻地覆,然後再把剩下的遍體鱗傷的殘部輕輕鬆鬆的收拾了!這個過程中,張老闆,包括朱老闆都曾跟裁判長眉來眼去,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他們不得不這樣。
比賽結束了,令元朝統治者大跌眼鏡的是等來了一個脫變了的巨無霸,朱元璋聯合集團公司!
侵略者終於被趕回了他們的大草原。
劉伯溫是睿智的,但是他在明朝初期跟胡惟庸政治派系鬥爭中完全處於被動局面。幕後真正的操盤者還是朱老闆。
當試圖造反的胡惟庸面對朱元璋時,從內心裡發出陣陣顫抖,終於他醒悟了,他根本不配成為朱元璋的對手,朱元璋太強大太可怕了!
朱元璋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取得了挑戰賽資格,最終把元朝統治者推下了歷史舞臺。執政後,他冷冰冰的注視著那些廝殺正酣的政客們,足足隱忍了七年。最終他完成了最大的高度集權的心願,把中國傳承千年的丞相的職位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