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春秋

    小說《水滸傳》與真實歷史差距很大。

    首先,《水滸傳》描寫以宋江為首,梁山聚義108將,擁有軍隊幾十萬人。

    多次打敗官軍,最後朝廷只能招安,又派梁山人馬攻打遼國,鎮壓方臘起義軍,等等。

    歷史確實有宋江起義軍,可跟《水滸傳》差異很大。

    《宋史 張叔夜傳》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可見真實的宋江起義軍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一帶流竄,並沒有據守梁山。

    起義軍也只有36個頭目,張叔夜只派了一千名士兵,對宋江一夥進行伏擊,就徹底平滅了他們,宋江投降。

    可知起義軍規模不大,但戰鬥力比較強悍,在現今連雲港附近消滅了宋江,不是在梁山。

    亳州知府侯蒙曾建議,讓已投降的宋江一夥去鎮壓方臘起義軍。

    《宋史 侯蒙傳》有記載,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皇帝只誇讚了他幾句,並沒有批准,不知什麼原因,也許是害怕宋江與方臘再合起夥來,那就更麻煩了,由此證明,不存在宋江率軍徵方臘。

    而歷史上,方臘農民軍規模很大,遠超過宋江一夥。

    史書記載,方臘是睦州青溪人,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貧苦百姓。

    當時蔡京夥同宋徽宗嚴酷壓榨人民,苛捐雜稅日益沉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

    1120年,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

    不旬日,聚眾數萬,從者如雲,攻城略地,自號聖公,建元永樂,很快攻陷幾十座州縣,部眾發展到近百萬,威震東南。

    宋朝派童貫率禁軍十幾萬,南下鎮壓,1121年義軍失敗,方臘等首領三十多人被殺。

    高俅是《水滸傳》第一奸臣,他溜鬚拍馬,不學無術,無惡不作,陷害忠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就是被他害得家破人亡。

    但《宋史》沒有高俅的傳記,在南宋王明清《揮塵錄》中有記載,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以屬王晉卿。

    《揮塵錄》中對高俅早年身世記述與《水滸傳》差不多。

    高俅原是蘇東坡的書童,蘇要外放為官,就把他推薦給了駙馬都尉王晉卿,王晉卿是端王的姑父,高俅也的確善長踢球。

    偶然一次機會參與端王踢球,被端王賞識,後來端王即位成了宋徽宗,高俅由此發跡。

    《水滸傳》應該是按這個記錄寫的。

    《徽宗本紀》記載,政和七年(1117年),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

    宣和四年(1122年),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

    可見歷史上高俅的官職與《水滸傳》相似,都是朝廷高階官員。

    但高俅並不是大奸臣,雖然沒幹過什麼好事,也沒幹過特別壞的事,平平常常一個人。

    高俅也很有情義,他發跡後,對老主人蘇東坡一家頗有照顧。

    《揮塵錄》說,然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

    《欽宗本紀》記載,靖康元年五月,開府儀同三司高俅卒。高俅也算善終。因為第二年就發生了靖康之變,高俅沒趕上這次大災禍。

  • 2 # 弘宗起名

    水滸傳之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並不是因為裡面的各路響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可以給人一種觀看美食節目的舒心感,也不是因為裡面重情重義的情節和人心叵測的心理學描述讓人大呼過癮。

    當很多人呼籲四大名著剔除《水滸傳》的時候,恐怕《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水滸傳》故事背景和成書背景

    梁山起義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在《宋史·徽宗本紀》和《大宋宣和遺事》等文獻中均有記載。

    從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宋朝的農民起義就從未間斷過,號稱繁榮的大宋也以四百多次農民起義榮登歷朝歷代農民起義榜首。當讚揚宋朝百姓富足的生活時,很多忘記了宋朝的城鎮富足並非農民階級的富足,在這種階級矛盾越積越深和北宋朝廷內憂外患只能加大徵稅的壓迫下樑山起義應運而生。

    北宋一朝爆發233次農民起義,梁山宋江起義在這些農民起義裡面並不是最大的,勉強算是名列前茅。但卻是這些起義裡面,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裡是最為著名的。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水滸傳》的流傳度廣泛,已經是老少皆知的故事。

    《水滸傳》的歷史價值

    《水滸傳》真正的價值是這些明初才整理合訂完成的故事在元末反對暴元統治的道路上發揮的歷史價值,宣傳作用和為起義軍提供的精神糧食。

    在明末各地爆發的農民起義中,眾多首領甚至直接借用水滸傳裡面的名字和綽號。清朝時期打著水滸旗號反清的起義依然屢見不鮮,天地會、太平天國起義、義和拳、小刀會無不受《水滸傳》的影響。

    《水滸傳》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文學和演唱的範圍。根據記載:歷代強盜和造反者都喜歡借用《水滸傳》英雄好漢的綽號…(自行猜測)…這是令人吃驚的。——日本漢學家木村英雄

    04《水滸傳》的文學價值

    除歷史領域之外《水滸傳》的文學領域的地位也是無法撼動的,同樣也不可能被剔除四大名著之外。最直觀的便是對於古代市井生活的研究價值。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清金聖嘆《〈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序三》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毫無疑問《水滸傳》是中國小說和白話文小說的鼻祖。白話文體雖然在唐代文獻中開始運用,但實在是粗鄙不堪,元朝的白話文字取得很大的進步,但這種進步十分有限,這時候就凸顯出《水滸傳》的重要性。同時這部書還影響了明清小說的流行,《水滸傳》之後明清的很多小說都帶有《水滸傳》的影子。在中國小說和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一部可以能和《水滸傳》比肩的,這點並無吹噓成分。

    《水滸傳》誕生後,詩文為文壇正宗的時代便淪為歷史。

    《水滸傳》是一部奇書,在中國文學史佔的地位比《左傳》《史記》還要重大的多。——胡適《〈水滸傳〉考證》。

    作為中國白話文學的里程碑,《水滸傳》裡的真實歷史故事其實並沒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但藝術加工成書的《水滸傳》還是緊密依託真實的歷史事件。

    05歷史上小打小鬧的梁山起義

    真實的梁山起義確實是官逼民反,並非頭有反骨,無事生非。北宋財政赤字日益加大後朝廷增加賦稅,在這樣的背景下樑山泊被劃歸公有,靠水吃水的民眾面對捕魚、挖藕甚至割蒲都要繳納高額的賦稅的情況下揭竿而起,歷史的梁山起義軍也確實有過開官倉救濟百姓的壯舉,但梁山起義的影響力和勢力在宋王朝面前顯得羸弱不堪。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宋史·侯蒙傳》

    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初具規模的民間反官府勢力在宋江的率領下,集合36首領在梁山起義,短時間攻陷十餘座州縣,沿途官兵面對人數越聚越多的起義軍毫無抵抗力。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宋史·張叔夜傳》

    這時候廟堂上的統治階級才開始重視,主要以招撫為主,宋江拒絕招安。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譴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徽宗紀》

    宣和三年二月,起義軍攻取江蘇睢寧,從沭陽駕船到連雲港。五月宋江人馬登陸後遭到知州張叔夜招募的數千死士伏擊,後方船隻被燒燬,沒有退路的起義軍士氣大減,局面無力迴天的情況下宋江率領眾人接受朝廷招安。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張叔夜傳》

    至於《水滸傳》故事後期征討方臘在史學中爭論較大,有作者憑空捏造的嫌疑。在考證下大部分史學家認為梁山起義軍被招安後出征方臘的可能性較大。

    06結語

    綜上所述,《水滸傳》裡的梁山起義和歷史上真實的梁山起義有較大出入,結合《水滸傳》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是當之無愧的四大名著之一!

  • 3 # 街坊貳佰

    歷史上小打小鬧的梁山起義

    北宋一朝爆發233次農民起義,梁山宋江起義在這些農民起義裡面並不是最大的,勉強算是名列前茅。但卻是這些起義裡面,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裡是最為著名的。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水滸傳》的流傳度廣泛,已經是老少皆知的故事。

    真實的梁山起義確實是官逼民反,並非頭有反骨,無事生非。北宋財政赤字日益加大後朝廷增加賦稅,在這樣的背景下樑山泊被劃歸公有,靠水吃水的民眾面對捕魚、挖藕甚至割蒲都要繳納高額的賦稅的情況下揭竿而起,歷史的梁山起義軍也確實有過開官倉救濟百姓的壯舉,但梁山起義的影響力和勢力在宋王朝面前顯得羸弱不堪。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宋史·侯蒙傳》

    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初具規模的民間反官府勢力在宋江的率領下,集合36首領在梁山起義,短時間攻陷十餘座州縣,沿途官兵面對人數越聚越多的起義軍毫無抵抗力。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宋史·張叔夜傳》

    這時候廟堂上的統治階級才開始重視,主要以招撫為主,宋江拒絕招安。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譴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徽宗紀》

    宣和三年二月,起義軍攻取江蘇睢寧,從沭陽駕船到連雲港。五月宋江人馬登陸後遭到知州張叔夜招募的數千死士伏擊,後方船隻被燒燬,沒有退路的起義軍士氣大減,局面無力迴天的情況下宋江率領眾人接受朝廷招安。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宋史·張叔夜傳》

    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原型

    關於武松是否有兄弟,至少在《臨安縣誌》當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在說到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對在《水滸傳》當中的貌合神離,同時也是在世人的眼中看起來極不匹配的夫妻,其實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的,只不過這對夫妻並不像施耐庵寫的那般不堪。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武大郎的真名叫做“武植”,而且更不巧的是這位武植生活在明朝而並非宋代,他自幼家貧,父母早亡,而且武植之墓也早就已經被人挖掘。據墓誌所記載的武植身高七尺,經過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1米8以上,同時還是一位上進的讀書人。

    後來他考上了進士,還當上了縣令,並且在任期間不斷的興利除弊,也因為清正廉潔之風遠近聞名。由此可見,《水滸傳》當中的武大郎和真實的武植有著多大的差別?而說到潘金蓮的話更是一個冤案,因為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其實是一位出自名門的大家閨秀,不僅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也是一心一意,而且更是因為她的善良賢惠、勤勞仁義而聞名於鄉里,成為了當時賢妻良母的典範。所以通過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生平,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便是真實的武松是不可能穿越時代跟武大郎成為兄弟的,哥哥的說法已經不靠譜了。那麼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風流韻事自然也不是真實的了。

    真實歷史的武松

    首先,武松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生活在北宋年間,武藝高強。在《臨安縣誌》《杭州府志》等歷史材料中記載了武松的一生。武松的身份只不過是漂泊江湖的賣藝人。

    一次偶爾的時機,杭州知府高權在街頭撞見了武松,武松形貌高大英俊,正在湧金門外耍藝,技藝高超,博得圍觀吃瓜群眾的陣陣掌聲。高權又通過小道音訊得知武松武藝高強,品行端正,就聘請武松到知府衙門做了都頭。比小說中不同的是,武松並沒有充當什麼高階打手醉打蔣門神,而是繼續步步高昇,被高權提拔為提轄,成為高權的親信。但這好日子不長久,好夢不常在,高權為官過於清正,得罪了權貴,為此被陷害罷官。親信武松也遭到牽連,提轄做不成了,只能再次混跡江湖。

    高權被罷官後,繼任的知府就是當朝太師蔡京老賊的兒子蔡鋆(yún)。官二代蔡鋆仗著本人老爸的勢力在當地為非作歹,老百姓親切地給他送了個綽號——蔡虎。而武松早就想結果了蔡鋆的性命,為當地百姓除害。有一天,武松隨身攜帶短刀,藏在蔡鋆家門附近。當蔡鋆興致勃勃地帶著一幫狗腿子走出大門時,武松一個箭步上去,連著向他猛刺幾刀,官二代“蔡虎”囂張了沒多久,就這樣報銷了。而武松不久就被聞聲而來的眾多官兵圍捕,好漢難敵四手,終被抓獲。

    刺殺當朝知府乃是重罪,武松被捕即被施加重刑,死於監獄之中。

    杭州的百姓被武松的義舉感動,把他掩埋在杭州西冷橋旁邊,並立碑,上面寫著“宋義士武松之墓”。

  • 4 # 全是大實話

    水滸傳》裡的故事是不是真的,首先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這是一本小說,是後人編的。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

    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裡,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震動。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採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

    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裡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

    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後世的《水滸傳》基本一致。

    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

    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不同。這與不同地區流傳有關係。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古典名著《水滸傳》。

    既然知道了這幾近大雜燴的不同故事的串編,原則上,就不用再去分析故事的真假了。

    隨便舉幾例:

    1,梁山泊方圓八百里。雖然歷史上地理狀況可能有變遷,但從東平湖一直串到微山湖,也不足三百里。

    2,好漢們動不動,“切二斤牛肉,兩壺好酒”。宋朝是農耕社會,對重要生產力耕牛的保護是上升到法律的,私宰耕牛死罪,即使病死牛處理也要上報官府,更別說會有店家賣牛肉了。

    3,武松打虎。即使體格最小的華南虎,也非一個人所能對付的。

    小說,只能當小說看,如果當了歷史,提根哨捧闖進動物園,那隻會做個老虎的開胃點心。

  • 5 # 雞翅有毒

    差別很大,舉一個例子

    歷史真相:武大郎潘金蓮本是模範好夫妻

    在水滸傳中,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死,這是小說中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到底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扒一扒。

    根據歷史考證,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

    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清河縣潘家莊(後改名黃金莊。

    武植之墓,早已被人發掘,他身高七尺,經科學測驗,身高起碼在一米八以上,是一位讀書人。考上進士,後當上縣令。他在任期間興利除弊,清正廉明,當地人還為他立了功德碑。

    武大郎的配偶潘金蓮,出身名門,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對武大郎一心一意。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

    那麼這麼好的一對夫妻,怎麼就讓人說成金瓶梅和水滸傳那樣呢,這個跟交友不慎有關。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感到不滿。

    為發洩心中怨恨,黃堂在回鄉路上四處編造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地惡少西門慶與他沆瀣一氣,添油加醋。但黃堂回到家裡後,卻發現家裡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訴他,這是武植派人建的。黃堂無比懊悔,但他捏造的武潘倆人的醜惡形象,早已轟動四方,並被施耐庵寫進了小說《水滸傳》,黃堂最後懊悔不已,愧疚自殺。

    2009年12月18日,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河北省著名書畫家)專程來到清河縣武植祠,代表先人向武氏後人表達歉意,為武植和潘金蓮造像,並寫下道歉詩,該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

    杜撰水滸施耐庵,

    武潘無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畫,

    貶褒迄今數百年。

    累世因緣今終報,

    正容重塑展人間。

    武氏祠堂斷公案,

    施姓欠賬施姓還。

    這一事件,見於施耐庵後人的道歉詩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誌銘中得到了證明。

  • 6 # 平陽狐狸說水滸

    「水滸傳」與真實歷史的差距,作為一個歷史觀察者,我認為搞清楚這幾個根本問題,大家便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用稀裡糊塗,人云亦云了。

    第一,梁山泊存在問題。

    這是個關鍵問題。「水滸傳」的精神家園和核心場所是忠義堂,是梁山泊。

    那麼梁山泊是否存在呢?我的答案是,「最早沒有,曾經有過,現在沒有,未來可能有」。有點繞,我具體說。

    梁山泊最早見於「資治通鑑」,古時是沒有的。大概始於五代,北宋末達到頂峰。緣起於人工運河以及黃河多次的決口改道,黃河水彙集到梁山腳下,與周圍其他水泊形成一個以梁山為中心的大水泊,稱「梁山泊」。

    目前梁山泊原址基本乾涸,不復存在了。僅有東平湖等個別水域存今。目前山東梁山縣努力引黃河水,想重現當年八百里水泊的壯觀景象。所以,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第二,宋江起義問題。

    這是存在的。北宋末年,朝廷昏聵,貪汙橫行,民不聊生。梁山泊方圓數百里,大量失地農民,漁民以及官府通緝犯等進入梁山泊謀生躲避。

    後來政府為了提升稅收,成立「西城括甜所」。宣佈梁山泊為公地,需要繳稅方可從事捕魚等活動。農民無錢繳稅,不得不鋌而走險,起義反抗,宋江等便是其中的一支起義隊伍,可能是最大的,後確實被朝廷詔安。

    第三,108將問題。

    史書記載,「宋江等三十六人,縱橫江海」。史書明確記載了36個名字,分別是

    宋江 晁蓋 盧俊義 吳用 關勝 秦明 呼延綽 花榮 柴進 李英 朱仝 花和尚 武松 董平 楊志 徐寧 索超 戴宗 劉唐 李逵 史進 穆橫 雷橫 李俊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張橫 張碩 楊雄 石秀 解珍 解寶 燕青

    水滸中部分名字做了改動。總結一下,這36人便是「三十六天罡」除去公孫勝 林沖 張清三人,加上晁蓋 孫立 張青三人。

    第四。方臘起義問題。

    方臘起義發生在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1121年失敗被殺,歷時一年。以「摩尼教?」為政治動員工具,這也是古代農民起義的常規打法。

    規模很大,有數十萬之眾。活動在浙江一帶,今杭州淳安縣還有「方臘洞」遺址。

    宋江是否參與了征討方臘的軍事行動,不好說。就算參加,也不會是主力。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可以探討,比如朝廷問題,配角人物,宋遼問題等,篇幅有限,手也酸了,就此別過,江湖再見。

  • 7 # 曙光照亮前面的路

    《水滸傳》非正史,連野史也談不上。只是流行於明代中後期的話本小說中比較優秀的一部作品。既然是小說,那麼史實一說不提也罷。

    《水滸傳》寫的是宋代徽宗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嘯聚水泊梁山,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最後接受招安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在《大宋宣和遺事》、《宋史》等雖有涉獵,但皆春秋筆法,語焉不詳。事實上,宋江、方臘起事不久就相繼被剿滅,影響不大。泯然史料也非異事。而接下來的金人南下,直至蒙古滅宋建元,這二百餘年飽受外族蹂躪的血淚史,才教大宋遺民刻骨銘心!於是在民間層面,宋江等反抗暴政、揭竿而起的綠林好漢形象,就擁有了無比的江湖地位。梁山好漢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種種壯舉通過人們口耳相傳,不斷賦予理想主義色彩,而愈加鮮明,故事情節也愈加完整。及明朝結束一個多世紀的外族統治,天下承平,原本私下流傳的梁山故事也得以公開傳播,且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如話本、雜劇等。傳播的深度廣度也前所未有。在這一背景下,施耐庵老先生收集整理創作了《水滸傳》一書,使原本流行於茶樓酒肆的鱗爪碎片,一舉脫胎換骨而成皇皇鉅著。儘管民間對梁山英雄推崇有加,但他們畢竟是盜,既為盜就永遠是朝廷的對立面,一部宣揚綠林強盜的作品是難以面世的。故此,施耐庵把《水滸傳》賦予了"忠""義"靈魂,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最後全夥受招安,改邪歸正,書名也稱《忠義水滸傳》。於是才有了我們今天名列古代四大名著的不朽作品,一樁二分史實八分虛構的傳奇故事。

    假的的部分如下:

    第一,故事虛假。大部分故事是小說演繹。

    第二,武功虛假。什麼百發百中,一人殺四虎,都是假的。

    第三,背景虛假,什麼天罡地煞,都是假的。

    第四,人物虛假,很多人物並非真實人物,小說虛構。

    再說真的部分:

    第一,史實基本為真,故事發生的年代背景是真的,史實大事件是真的。

    第二,社會風貌是真的,風土人情,社會面貌的描寫基本屬實,有部分誇張,比如動不動就二斤牛肉,那是牛肉很難吃到。

    第三,黑道生存狀態基本為真。吃人肉,殺人,搶劫,都是真實的,真實歷史還要血腥。

    真實的結果估計你會洩氣很多,真實的事件和歷史形象真的差好多,不只是只有水滸傳!

    水滸,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小說,但小說需要題材!水滸的題材就是在宋微宗年間山東的一個叫宋江小頭目領導的一次農民起義,差不多不到百人!宋江是確實存在的,但之後的些許,是作者施耐庵的杜撰,這才又了四大名著的水滸傳!(不過作者我就先寫施耐庵,因為有證據證明,羅貫中也有可能是作者)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氾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複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夥,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干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鬥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

  • 8 # 湖北老衛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家喻戶曉和對後世的巨大影響,充分表明了其深受人民喜愛和流傳的廣泛。

    《水滸傳》是一部在長期群眾創作的基礎上,經過文人的綜合加工再創作,又經過不同思想傾向的文人多次增刪修改而成的偉大著作。其內容的歷史根據,主要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水泊梁山聚眾起義,反抗朝廷的故事。但與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關於宋江起義,歷史資料中有所涉及。例如:《宋史.徽宗本紀》有記:“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東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張叔夜傳》說:“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兵莫敢攖其鋒。"《東都事略.侯蒙傳》說:“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關於起義的結局,各種記載也不一樣。有的說被張叔夜招降,有的說被折可存平定,也有的說招降後被封節度使去討方臘。

    宋江起義失敗後,正值金人、蒙古人先後南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突出,高舉義旗、結聚山寨的時有發生,因此宋江起義的事蹟就成了人們歌頌的物件,以此為內容的各種民間故事、話本、戲曲相繼在民間流傳。後來,施耐庵、羅貫中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再創作,才形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

    從《水滸傳》的成書過程可以看到,這部著作是有歷史根據的,但和原來的歷史依據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 9 # 彈指千年

    題記:《水滸傳》只是一部演義小說,而其中的人物、事件除了一小部分和歷史吻合,大部分都是著作者為了劇情的需要杜撰而成。

    首先,最為明顯的就是英雄數量的差異;

    《水滸傳》中塑造了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形象生動鮮明,讓人過目不忘。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僅僅只有36個人物在史書中出現過。據考證在宋徽宗宣和年間,確實發生了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但涉及人物只有36人。那為何在《水滸傳》卻成了108將呢?其實這是作者故意而為之,以三十六為天罡,七十二為地煞對應108好漢,即迎合了讀者的喜好,同時也便於流傳。

    歷史上宋江起義的規模很小,影響也很小。宋江起義後,佔據了水泊梁山,但迫於生計,又很快就離開了,他們到處流串攻城略地打家劫舍,也逐漸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起先朝廷想對他們招安,但沒有談攏。於是朝廷又派人征討,宋江被俘投降,起義遂被鎮壓。投降後的宋江成了征討方臘的馬前卒,結局不知不得而知。

    由於《水滸傳》中涉及人物過多,我們簡單列舉一兩個重要的角色進行說明對比。

    大家都知道西門慶,他在《水滸傳》中佔據極為重要的篇幅,甚至可以說許多人的梁山之路都因他而起。歷史上確實有一西門慶,但和《水滸傳》中的西門慶卻是兩碼事。甚至整個回合西門慶和潘金孃的戲碼,都是作者杜撰出來的。西門慶僅僅是明朝嘉靖年間一位攀附在權臣蔡京門下的官商潑皮,整日橫行鄉里。作者對其深惡痛絕,於是有了他在《水滸傳》中的悲慘結局。

    《水滸傳》雖然是小說,但卻是真實社會的寫照。它用小說的形式表現了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這場農民起義戰爭的社會根源。

  • 10 # 老實人侃歷史

    《水滸傳》和真實的歷史差別相當大。《水滸傳》作為一部文學著作,在藝術創作上對於歷史的改編還是不小的。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宋江起義”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宋江起義”的導火索是因為宋朝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竟然把梁山泊的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然後,不論是捕魚還是採藕,全部都要依據船隻的大小收取重稅,但凡有違反命令的,一旦按照盜賊的名義來處置。

    這樣一來,那些以捕魚為生的貧窮人家肯定不願意,本來解決溫飽問題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現在朝廷連他們唯一的活路都給斷了,於是長期積壓在眾人心中的憤怒一瞬間爆發了。

    他們以宋江為首,聚集了有36人,然後廣聚義士,拉開了“宋江起義”的序幕。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宋江起義”只聚集了36個人,並沒有書中和影視劇中的“108”將,而且這36個人也不是什麼36天罡,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叫不出名字的,也都是一些普通人。其中能在歷史中窺見一二的有建炎元年七月,在陝西興州稱帝的史斌,有學者認為史斌就是《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的原型,還有一個就是“傀儡”皇帝劉豫降金前殺的一個部下關勝。

    “宋江起義”軍起義後不久就離開梁山泊了,他們轉戰于山東的青州、齊州,攻陷了十幾座城池。起義鬧騰的有點歡,身為皇帝的宋徽宗趙佶不可能不管,於是他採取了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準備招安宋江沒成想宋江壓根不願意。這一點跟影視劇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影視劇中的宋江為了被招安甚至殺死了李逵。

    眼看招安未果,宋徽宗只好起兵鎮壓,就命令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討伐,宋江自知打不過他,於是就南下到了沂州,與官軍相互周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

    既然要起義,總是逃跑肯定不行,後來,宋江一行人又攻取了淮陽軍,然後從沐陽乘船到了海州,海州就是現在的連雲港。

    到了連雲港之後,他們的行蹤被張叔夜派遣的使者探察到了,發現他們乘著十幾艘船正在徑直趕往海濱。然後“宋江起義”就此被張叔夜完全鎮壓。

    其實從頭到尾看下來,“宋江起義”真的只是非常小規模的起義,甚至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還沒翻起浪花就被拍死在歷史的浪潮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雉干政能強國,武則天干政能建國,為何慈禧干政卻是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