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南溫2021
-
2 # 衛霍李蘇徐常
當時緬甸東籲王朝正值鼎盛時期,積極向外擴張,其對明朝6個羈縻統治的土司發起的戰爭既有收復緬族故土也有侵略擴張的成分。在明緬戰爭前還兩次攻入泰國,開疆擴土(當然,暹羅一向是東南亞戰五渣→_→)。緬甸有強烈的擴張願望,而反觀明朝這裡,這幾個宣慰司就有點雞肋的意思了,統治極為不穩定,花費大,沒收益。明雖然有天子守國門的氣魄,但代代縮邊並非不是事實。為了一個非統治核心區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實在不划算,戰鬥的意願較低。
另一點還是氣候原因,中原王朝始終無法在中南半島立足,至宋之時,距離更近文明很發達的交趾也全數丟失。實在是叢林氣候無法適應,更遑論緬甸的深山老林了。
最終,暮年帝國無奈放棄雞肋也是情理之中。
-
3 # 人生如詩14
我們古代,包括明代中國對所謂疆土意識不強,尤其對北方,南方及西南地區,認為是蠻荒之地,可有可無,縱觀整個明代,疆土面積也是始終變化的,即使對東北地區也是如此,何況西南地區,畢竟離中央統治地區太遠。隨著國力強弱變化,就捨棄了。
五代十國時期的梁唐晉漢周直接統治的地區雖然不大,但因為位於中原地區,還是被認為是中央正統的政權。
是緬甸特殊的歷史情況決定的,嚴格地說不存在明朝"丟失了大片土地給緬甸",因為緬北當時是由撣族(傣族)土司統治,一般要得到明朝中央的任命,發給印信,其地位才合法有效,由於地緣關係又和強大起來的緬甸保持特殊的關係。而內政(行政和司法,經濟文化宗教生活)完全自成體系,但在朝貢方面隨時在明朝和緬人政權之間搖擺,誰強誰對自己好點就跟誰。實際上是到了英國控制緬甸,和清政府劃了界,緬北的許多撣族土司才真正脫離了中國朝廷的控制,而這些土司和中國境內的傣族土司一直保持各種政治聯姻關係,經濟文化宗教各方面也來往密切,直到土司退出政治舞臺,中緬的界線才徹底明確。現今中緬兩國邊界已經不存在問題,但是對緬北局勢的瞭解和判斷,如果完全拋開這些歷史因素,那就很難做出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