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雨暢談
-
2 # 愛抑誘之慾
諸葛亮是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和武將趙雲是書中塑造的兩個近乎完人的形象,而諸葛亮更是神化了。不管從智慧方面還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國演義問世來,諸葛亮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中智慧的象徵。從一出場的隆中對這一名段,就體現了諸葛亮與眾不同的學識。及後的火燒新野、借東風、智取三城、三氣周瑜、漢中之戰、七擒七縱、空城計等,無一不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至於用八陣圖阻止陸遜、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勸告鄧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更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至於諸葛亮所犯的一些錯誤,經過書中描寫,反更顯出他的人格偉大。失街亭後要求自降三級,對軍中事物管理過於細緻,在軍事上謹小慎微等,都是通過缺點來映襯他的優點的。總之,諸葛亮不管在能力還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曹操在中是反面形象,由於《三國演義》的推劉反曹,曹操是以一個奸雄的形象出現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是將奸雄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從刺董卓孟德獻刀、殺恩人呂伯奢一家、挾天子以令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現。同時,曹操還是個文武雙全、極有才幹的人,從招募義兵起家,伐董卓、討呂布、官渡敗袁紹到佔了半個中國,都是他政治能力的體現。曹操還是個非常重視人才的人,對一些曾是敵對的人能夠重用,如重用賈栩等。特別描寫了對關羽是愛慕有加,戰華雄時贈酒、以及後來的賞金封侯,甚至對出走都採取了寬容的態度,更體現了曹操對人才的愛惜。曹操還是個極有文采的人,銅雀臺賦詩,充分體現了曹操的文采,所以與他才兒子並稱三曹。總之,曹操的是個有才幹、文武雙全的政治家,但由於書中描寫他的一些奸詐的表現,成了一個“奸雄”。周瑜,從到《三國演義》,周瑜這個人可倒了大黴了,被描寫成智短才拙,處處不如諸葛亮的人。但雖然這樣,仍能讓人看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從十五回出場,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個風流儒雅,瀟灑幹練,卻有意氣用事、頭腦簡單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風流儒雅,書中描寫不多,倒是蘇軾的那首中的羽扇綸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說到才幹,訓練了一流的水軍、用蔣幹將計就計、用黃蓋苦用計、最後用火計破曹,這些都不用說了。但書中為了襯托諸葛亮,對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負面描寫。首先是對抗曹操上,寫周瑜是動機是狹隘的,是諸葛亮假稱曹操有意“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戰中,也僅是發揮了配角作用,處處落於諸葛亮的下風。甚至在人品上也顯得心胸過於狹小,稍有不順就急得吐血,對才華高的諸葛亮嫉妒,下了殺心。同時,他的死亡也正是由於智力落後於人太多且心胸過狹所致,丟了勝利果實,賠了夫人又拆兵,最後意想天開想賺對方,反而連命都喪了。雖然這些與史實不符,但為了襯托諸葛亮,周瑜這個人物也只好如此“犧牲”了。劉備,書中的劉備,是一個仁義明君,忠厚長者。但魯迅曾批評:欲顯劉備長厚,似偽。這一句對於《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很非常恰當的。周瑜講道:劉備嫋雄之姿,並非長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書中的劉備卻是處處表現得過於忠厚,厚道,倒給人一種偽的感覺。不過,由於書中對劉備的推崇,對劉備的塑造還是正面的。劉備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戰呂布就可以看出劉備的武藝。但為了體現明君的方面,對劉備的德,是著重刻畫的。首先,體現了劉備的忠,劉備對漢室的忠心,受漢獻帝衣帶詔,漢室未亡時決不稱帝等。其次,體現了仁,在新野自身難保時堅持攜民渡江等。第三,體現了義,在兩位結義兄弟遇難後堅持為他們報仇等。第四,體現了厚道。多次寄人籬下有機會奪取而不取。第五,體現了很重視人才。最出色的表現就是在趙雲單騎救主後的摔阿斗,所謂民間諺語中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在收買人心方面,小說中還特別會表現劉備的哭,所以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來的。但也正因為劉備過於注重這樣一些小德,忽視了一些大德,如在處理關羽和張飛遇難問題上,過於強調兄弟情誼而不顧國家大義,導致了兵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從此不能恢復,興復漢室化為泡影。最忠心 最講義氣——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幷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物件,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關羽在小說裡不是人是神 忠義之神 終關羽之身也無一件不忠不義之事 就是在被迫降曹只是也提出一旦得知故主訊息就馬上前往,這不僅是忠而且還是難能可貴的忠 曹操敗走華容之時 他不但沒有阻撓而且還放之過去(那是殺曹操的最佳時期)可想而知多麼義氣最猛——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世稱“古之惡來”。在京劇中被畫為黃臉。三國時曹魏猛將。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曾為鄉人劉氏報仇,殺人出市,人莫敢近。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將其執而豎起,人們都以他的奇力為異。初屬張邈,後屬夏侯敦。曹操討呂布於濮陽時,典韋奮力勇戰,為曹操所異,又因其人忠誠謹重,自此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於左右。後曹操於時,張繡先降而復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鬥,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在這一戰中,曹操的長子和侄子也都戰死了。事後,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親自祭奠,痛哭失聲。他對眾將領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雖實史並未記載此事,但是完全可以說明典韋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三國裡面武藝最好的,力氣最大的,最有衝勁的不是典韋,但最猛的卻是他。先說曹操收他入會時的情景,夏侯敦形容他:逐虎過澗。就從這一點來看,三國裡所有武將都不如。大家都知道,老虎是野獸,什麼都不怕,就是一大群人去圍殺,他也會奮力反攻。這個典韋居然將老虎追得滿山跑,試問,能讓老虎都害怕的逃跑,誰有這個本事?曹彰的“手格猛獸”比起這個“逐虎過澗”,可以說相差甚遠。能讓老虎害怕得逃跑的人,他的猛是發自骨子裡的(比張飛的相貌凶狠更厲害)。然後宛城之戰,典韋在大醉,身無片甲,並失去武器的情況下,奮力拿起殺敵,當手下全部戰死,刀砍缺的情況下,提起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馬軍方退步兵又上,槍如葦列。最後典韋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走前門而入。分析上面,首先,典韋力氣不比許諸小,可以提起兩個軍人當刀舞(不然無法解釋擊死者八九人),其次,死了半晌,無人敢過。當時張繡統領的是他叔叔張濟死時留給他的部隊(精銳的西涼軍),居然讓典韋嚇得不敢走前面過(典韋死後),可見當時的士兵對典韋是多麼畏懼。連姜維死後,士兵還一哄而上將其割碎生吃。從上面可以看出,典韋的“猛”,是連張飛都比不了的(張飛的猛是表面化)。而且典韋武藝高強,可以飛戟殺人,還百發百中。只是死得太早,出彩不多,不過宛城一戰可以名留千古。最帥 最有膽量——趙雲三國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趙雲當陽長板那一戰是他的出名戰 從小說裡就能聯想到他應該是個帥小夥 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八尺相當於現在的一米八左右這麼高的年輕小夥 應該算是個帥哥了長板一戰他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殺死曹操戰將50多員,可想他有多膽大,這一戰讓他在很是惜才的曹操心裡有了很大印象,至使後來他們相遇曹操發出:“當年長板英雄尚在”的感嘆。謝謝望採納
-
3 # 公子皇鋣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三國武將中,我最喜歡的是白馬銀槍、一身是膽的趙雲趙子龍。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趙雲“身長八,姿顏雄偉,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一個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英雄將軍形象,我不否認我是受《三國演義》和後來的一些小說影視影響。
趙雲為人儒雅有度量,在史書和演義之中都有相關描述,他的諡號“順平侯”中順的意思就是“柔賢慈惠”,後世對他這一點也都有稱讚。
趙雲一副儒將風範,而且被認為是很有大局觀,在平定桂陽拒絕去太守趙範之嫂、隨劉備入川建議反對分賜眾將桑田土地房舍都體現了這一點,明代文學家鍾惺《史懷十七卷》評價趙雲: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
趙雲為人忠義,不朝三暮四,且有自己的堅守。他一開始受本郡人推舉率眾投奔公孫瓚,期間雖然和劉備很有緣,但是卻堅守為人德操,追隨公孫瓚。等到公孫瓚戰敗滅亡,趙雲才南下追隨尚且落魄不堪的劉備。
趙雲武藝高強,膽略無雙,這一點當無需多言,在三國演義之中和三國志中都有相關記載,無論是衝陣救阿斗還是截江攔阻孫夫人,無不說明他的武藝和膽略,劉備就曾讚揚他“一身都是膽”。
後世人對趙雲的讚譽從來沒有中斷,也沒有太多異議,趙雲甚至被人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他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廣為流傳。
-
4 # 就史論史
要說三國武將吾最愛,非“常山張子龍”莫屬!想三國之中,誰算得真是有勇有謀?只有趙雲
劉備被曹軍打敗於當陽長阪坡,趙雲六進六出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
劉備東吳招親,趙雲領軍護衛,後攔江截救阿斗,一杆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後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
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剛出來時就是救公孫瓚的壯觀景象,而劉備出來時是個賣草鞋的,關羽是殺了人,而逃出來的,張飛也只是個殺豬的。就死時,劉備病死了,張飛被手下殺了,關羽死在陸遜手裡,黃忠死於箭傷,馬超也是病死了,只有趙雲是老死的,臨死的前一年,還連斬5將。
第二:為民著想。
在劉備打入益州,正準備分發財物和土地給有攻的武將時,趙雲提出反對,他說:“老百姓們,剛剛遭到戰爭的迫害,現在我們又刮分他們的土地,這樣會民不聊生的,請公三思。”他就為人民著想了。
還有諸葛亮攻魏時,各個將領都敗了,趙雲也敗了,可趙雲的兵馬和軍用物資卻沒有損耗,後來得知原來是趙雲親自斷後,想想,一個大將獨自擋住幾十萬大軍,由於趙雲的陣勢把敵軍嚇怕了,敵軍就撤了。諸葛亮得知,準備賞趙雲,可趙雲卻說:“這是老百姓辛苦勞動的結果,正能賞我,此物資還是放入過庫吧。”
第三:聰明
當關羽死後,劉備要攻吳,趙雲就說:“如順民心,去攻魏,打敗魏後,吳自然就滅了。如去攻吳,不順民心,反而會打敗仗。”但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張飛卻有挑起劉備的怒氣,才使劉備又去攻吳的!
給您分享更多有趣的歷史小知識。
-
5 # 芝城小趙
三國的確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三國武將更是受大家的喜愛,曹魏陣營:張遼、徐晃、張郃等。孫吳陣營:周瑜、陸遜、周泰、黃蓋等。季漢陣營:關羽、趙雲、黃忠等等。小編今天要說的是“豹頭環眼”的張飛。由於正史中張飛的描寫比較簡單,下面以94版的演視劇為例具體分析。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第二聲怒吼,比第一聲更加雄渾,更加厚重,更加震懾人心。敵軍的陣腳開始鬆動,士兵們面面相覷,人人心驚膽戰,噤若寒蟬;個個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隨著這第三聲怒吼,夏侯傑“哇”地噴出一口鮮血,直挺挺倒栽於馬下,士兵們再也無法剋制心中的恐懼,終於開始亂紛紛地退卻。
萬人之敵。這一戰,張飛達到了自己戎馬生涯的輝煌頂峰。
冥冥中又覺得此番離開,日後難有再相見。張飛邁出大門準備離開,又回來噙著淚水,張飛給關羽跪拜,和關二哥道了一句「保重」,關二哥也讓三弟「你也保重」,張飛便大力拂手而去。短短几句話,兄弟情義濃。
最後附上陳壽《三國志》的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6 # 丶晨曦
最喜歡莫過趙雲趙子龍了。
“白衣,白甲,白馬銀搶,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英俊瀟灑、白臉無須、身高八丈,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後漢書》評價:“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
誠如姜維所言:“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這裡就不說趙雲武力戰功如何了,單看趙雲之人品就已經遙遙領先了。趙雲不光是三國裡一代常勝名將,也是以後歷代將領效仿的典範。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男兒。
-
7 # 博仔說歷史
三國時期亂世爭雄,謀臣名將輩出,其中出名的關羽,趙子龍,馬超張遼,于禁,周瑜,黃蓋名將等等。
呂布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其武力在三國時期,可謂是冠絕天下,無人能敵。董卓早期把持朝政,呂布為其手下第一猛將,無人敢與之爭鋒。三國演義裡面,有三英戰呂布片段,咱先姑且不論其真實性。關羽張飛都乃三國名將,武力不說也知道很高,關羽更是名滿天下武藝高強。就這麼兩個狠人戰呂布都持下風,還被呂布吊著打,不是劉備加入還真在呂布手上討不到多大便宜,三人也就勉強把呂布打跑,而不能將其打敗斬殺。這種側面印證更體現出呂布之神勇,足夠傲視三國時期天下諸名將。
呂布三國時期,帳下謀士陳宮多次說呂布,孩子心性,率真純樸,不懂得爾虞我詐。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去拿,不喜歡的也不去爭。像因為喜愛赤兔馬就去拿,喜歡貂蟬就去爭,雖然奪取過程有點血猩,但其愛憎分明,不拐彎抹角我就是要去奪取我喜歡的東西,管他手段如何得到的就是自己的。雖然被人稱為三姓家奴,又有何妨。不像虛偽之輩,此乃真性情也。世人皆罵呂布忘恩負義,但是我倒是喜歡其純樸可愛的一面。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妻子叫貂蟬。通過殺其義父董卓而奪取。呂布對貂蟬愛之深親之切。適逢曹操兵臨城下,恰逢貂蟬生病,陳宮要趁天下大雨抓緊出城布控,奈何軍兵已到帳前,其不忍心離開貂蟬取消布控,後大雨過後被曹操水淹城池,兵敗被殺。雖然結局悽慘但是卻對老婆如此看重,試問幾個男人能做到?尤其那個戰亂時期的三國,劉備拋妻棄子多少回,都不及呂布萬分之一。
呂布其人,武藝高超,性情純屬又愛護老婆,這種性格在三國亂世,註定沒有歸宿,那個時代容不下他這樣的人,只能說生不逢時,若是放在現代,是多少女人口中所說的好男人啊,得被多少女人趨之若鶩呢。
-
8 # 愛妮品歷史
我個人崇拜趙雲 劉備五虎將排第五,早年跟隨劉備東征西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不比馬超,黃忠的功勞低,但是他沒有半聲怨言 劉備稱帝后要攻打孫權,趙雲不但勸說無果,甚至連參戰的機會都被剝奪了。但到後來劉備兵敗如山倒的時候,趕來救駕的還是趙雲,而對原先的冷遇,趙雲還是一聲不吭。
-
9 # 以古觀今
感謝邀請。三國武將中,我最喜歡的是周瑜。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以為周瑜僅僅只是謀士,舞刀弄槍上戰場殺敵和他沾不上邊,其實不然,周瑜不僅精通音律,而且英勇善戰,是三國時期的全能型選手。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儀表堂堂,姿容絕色一個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影響我們的好惡,雖然說不能以貌取人,可大多數人都是以貌取人。《三國志》中對周瑜的外貌描寫僅僅五個字:長壯有姿貌。一個身材高大,俊美的翩翩公子形象躍然紙上。之後,周瑜和小喬結為夫婦,更是被認為郎才女貌,神仙眷侶。吳人都稱周瑜為“周郎”。如果是“周大郎”那就另當別論了。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說:“喂,你錯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誤,周郎顧。”
赤壁之戰有勇有謀赤壁之戰,向我們展現了周瑜全面的軍事才能。戰爭開始之前,給孫權吃定心丸,促進孫權聯劉破曹的決心。赤壁之戰中,周瑜嚴密部署,集思廣益,採取黃蓋詐降曹操,火攻燒船的計謀,身先士卒,取得最後的勝利。後又運用呂蒙之計,成功地解除了甘寧之圍。
在這場戰爭中,周瑜對天下形勢的分析,戰爭的走向預測,以及對於整場戰爭的指揮,都體現出了周瑜高超的軍事才能。
性度恢巨集,謙謙有禮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巨集.在孫權還只是將軍時,別的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援 。這樣一個高風亮節的人,還有人不服他。
東吳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在自己之上,心生不滿,多次當面給周瑜臉色看,抬高自己的身價。周瑜都不跟他計較,事事謙讓,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地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結語:放在當代,周瑜就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好青年,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
10 # 李神一
要說武將,單從個人能力來看,非張飛莫屬。其人,粗中有細,愛曾分明,禮賢下士,與諸葛亮關係特好。所出計策謀略,成功率百分之六十。如此之人。吾心甚是歡喜,愛戴之人。
回覆列表
來看看我的看法,三國超一流武將
1呂布: 戰績:三英戰呂布 獨戰曹營六猛 45歲就被酒色掏空了身體 依然100合平38歲張飛使張飛在三國演義裡說了唯一一句軟話張飛回答劉備:馬都在後院了。
歷史人物原型:三國志載:呂布號飛將 相當於龍城飛將李廣 歷史故事:轅門射戟救劉大耳!
羅貫中的思維:就是要樹立三國呂布武力第一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漢末雙絕!所以黑呂布的省省吧 把呂布搬到你們的任務看來很大哦。
演義裡呂布三國武力第一沒什麼可說的。
2關羽: 戰績:溫酒斬華雄 斬顏良 誅文丑 48歲的關羽100站上風平58歲的黃忠 (韓璇說黃忠不力戰 應該是黃忠出於下風給韓璇的錯覺) 58歲平龐德(魏軍急鳴金)
歷史人物原型:羽望顏良麾蓋 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 斬其首還 河北諸將莫能當者 遂解白馬之圍,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羅貫中的看法:關羽這個人物是羅貫中的重點保護物件 不能讓與呂布交手 否則會有損害形象!但是這樣保護下去關羽就無敵了 不符合歷史了!歷史上關羽也會失敗啊怎麼辦?這麼辦 你們可以用箭 關羽可以受傷 這就即保護了關羽的形象 也使關羽符合歷史也有敗績。用箭勝沒說服力 因為馬岱曾經用箭打敗魏延 但至今沒人說馬岱高於魏延 都看重他十合敗給魏延
演義裡 關羽武力第二 不必多說。
3張飛 戰績:100合平呂布,47歲平30幾歲的馬超230
歷史人物原型:三國志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評曰: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羅貫中思維:關張無疑是羅最喜歡的兩個人物 性格,武力都各有特色!關羽以斬殺名將顯其勇武,張飛好勇鬥狠 與呂布叫板算是個特色表現。以殺無名下將身手乾淨突然聞名!
4馬超: 戰績:潼關九合敗於禁 不三合敗張合 八九合刺死李通 一通大戰 四五十合殺的曹洪 刀法散亂!一氣呵成!戰績精彩異常 不愧錦馬超!
歷史人物原型:曹操言:馬超不減呂布之勇 再次證明 歷史上呂布也是當時著名勇夫!諸葛亮言: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
羅貫中思維:顯然馬超就是小呂布!
綜上所述,我佩服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