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小五聊人文

    七天假期,最觸動我的是母親的“被需要”感。

    每次回老家過年,母親都會給我們準備好多東西,今年同樣如此。

    大年初二下午,母親就把給我們準備的東西裝好了,有饅頭、包子、丸子、肉塊、粉條、點心。

    那天,我和妻子一邊說著“現在城裡超市啥都有賣的”,一邊忙往外拿。

    母親急忙過來阻攔,很生氣的樣子:“反正有車,你們放在冰箱裡慢慢吃!我一個人能吃多少?”看母親的態度如此堅決,我和妻子只好作罷。

    初五下午驅車返回乳山後,我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告訴她帶來的東西把冰箱都塞滿還沒放完,母親說:“你們就放著慢慢吃吧。”

    我雖然看不見母親的面容,但從母親的語氣裡我能猜出,母親在電話那端一定是笑著說的,臉上一定是幸福的表情。

    我接受母親給的東西,母親就高興;我不接受,母親就生氣。

    母親不同的反應,讓我明白了她的心。在母親看來,兒子能接受她給的東西,說明她還受人關注著、被人需要著,因而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相反,我們不要她給的東西,她就認為我們冷落她、不再需要她了,她因此會感到失落和不安。

    有人說:“我們拼命地想要長大,拼命地想要向父母證明自己已經獨立了,可我們的父母卻在害怕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是的,從母親身上,我領悟到了“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的道理。

    所以,和父母相處,我們不妨透露出一點需要他們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偶爾請教一下人生的問題,或者偶爾讓他們幫忙準備點土特產,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這就是幸福。

    孝順父母有很多種,讓父母感覺到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種孝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造營2019》何洛洛和吳季峰誰會是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