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
2 # 寄暇學宮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這爺仨兒,都是非常喜歡玩兒,祖孫三人於是就玩了一個接龍遊戲。
漢高祖劉邦是一個非常有幽默感的皇帝,給自己的侄子封了一個羹頡侯。可能劉邦覺得很有意思,後來就又給許負封了一個鳴雌侯。
劉邦封了許負一個鳴雌侯之後,許負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漢文帝為了讓遊戲繼續玩兒下去,就讓許負給兩個人看相。
許負給鄧通和周亞夫都看了一遍,給出的結論是他們最後都會被餓死。漢文帝一聽到許負這麼說,立刻就跟上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漢文帝賜給鄧通一座銅山,並且允許鄧通鑄錢。漢文帝又找了一個茬兒,把周亞夫哥哥的爵位給剝奪了,讓周亞夫繼承了其爵位,從此開始重用周亞夫。
後來匈奴開始大舉進犯漢朝邊境,漢文帝就親自前去慰勞那些軍隊。到了其它的軍營那裡,漢文帝都是徑直就進入到軍營裡。
可是到了周亞夫的軍營那裡,士兵在獲得周亞夫的命令之後,才讓漢文帝進入到軍營裡面。
漢文帝進到軍營之後,周亞夫手裡拿著刀前來迎接漢文帝。漢文帝心裡一激動,就給周亞夫上了一個盤大量足的一塊肉,好象還忘了給他一雙筷子了。
周亞夫對此絲毫也不介意,就用刀切肉來了一個風捲殘雲。漢文帝就在那兒看著周亞夫把肉吃完了。
漢文帝從周亞夫那裡回去之後,漢文帝身上起了了瘡疽。鄧通就經常為漢文帝吮吸膿血。
等到當時身為太子的漢景帝來探望時,漢文帝就讓漢景帝給自己吮吸膿血。漢景帝沒有辦法只好給漢文帝吮吸了膿血,不過那個臉色可是不大好看。
漢文帝一看漢景帝的臉色,覺得還需要再點漢景帝一步,就告訴他鄧通天天給他吮吸膿血。漢景帝看了看鄧通,心裡不由得嘀咕了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漢文帝看著漢景帝那什麼都不信的眼神,就把許負當時說鄧通、周亞夫會餓死的話兒都告訴了漢景帝。漢景帝看著鄧通,心裡嘀咕道:“好吧,這次我相信!”
等到漢文帝一死,漢景帝立刻就把鄧通給革職,沒收了鄧通的全部家產。最後鄧通活生生地餓死了!
鄧通被活活餓死之後,漢景帝忽然覺得這個遊戲還是挺好玩兒的。於是漢景帝又想起了還有一個周亞夫。
最近周亞夫好象不太聽話兒,需不需要讓許負所說的話兒應驗,那就要看周亞夫怎麼表現了!
漢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賜給周亞夫酒肉飲食。擺在周亞夫的席上只有一塊兒很大的肉,並沒有給切碎切碎,也沒有放置筷子等餐具。
周亞夫一看怎麼能這麼安排呢,臉上馬上流露出非常不滿的神色。周亞夫扭頭叫管理宴席的官員拿雙筷子來。
漢景帝通過對周亞夫的觀察,覺得自己的兒子將來肯定鎮不住他。於是漢景帝就決定讓許負的預言實現。
周亞夫從漢景帝那裡離開之後,很快就因為私藏盔甲盾牌被下獄。
當初許負說周亞夫會餓死,周亞夫說:“真的嗎?我不信!”當週亞夫被下到大獄之後,依然還是選擇不相信漢景帝想置他於死地。最後周亞夫在獄中嚼食了五天而死。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3 # Wanghu
周亞夫乃是西漢名將,此人治軍有方,領兵打仗更是了得。所以漢文帝劉恆臨終前,就把漢景帝劉啟叫到身邊,叮囑漢景帝:如果遇到什麼緊急情況,你大可重用周亞夫,讓他領兵打仗。而周亞夫也果然沒有辜負漢文帝的厚望,後來幫助了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也穩定了大漢江山。
於是乎,漢景帝也學漢文帝,想讓周亞夫輔佐自己的兒子。只是,後來周亞夫某些不妥當的做法,卻漸漸改變了漢景帝的想法。例如,在周亞夫擔任丞相一職時,漢景帝曾打算廢掉太子劉榮(劉榮乃慄姬所生,所以劉榮也叫慄太子),但周亞夫對此卻強烈反對。歷來干涉皇室內務的大臣都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周亞夫的反對,也讓漢景帝開始疏遠周亞夫。如果光是這件事,漢景帝或許心中不喜,但還是會重用周亞夫。
只是,周亞夫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漢景帝生氣,這就註定了周亞夫的悲劇結局。除了反對漢景帝廢掉慄太子劉榮外,後來還有幾件事也間接導致了周亞夫的悲劇。比如竇太后勸說漢景帝,想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猶豫不決,就找朝中大臣商量,豈料,又遭到周亞夫的強烈反對,所以漢景帝就放棄了封王信為侯。
還有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高興之下,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他匈奴人也歸順漢朝。可週亞夫卻再一次表示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也比較奇葩,說:
周亞夫反對的理由完全出于軍人的邏輯,他認為軍人的氣節比什麼都重要,投降則是軍人最不齒之事,從軍人的角度看,周亞夫的態度存在一定合理性。然而,漢景帝可不是軍人,也理解不了周亞夫的軍人式思維。漢景帝只知道,自己封匈奴的降將為侯,主要是想讓其他匈奴人也歸順漢朝,可週亞夫卻認為自己在鼓勵他國的人臣變節。所以漢景帝對周亞夫的態度十分不滿,直接一句話頂了回去:“丞相議不可用。”即便如此,周亞夫依舊堅持反對。漢景帝一怒之下,就宣佈退朝。第二天,周亞夫就上書託病辭職,漢景帝批准了周亞夫的要求,於是乎,周亞夫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過上了安靜閒適的退休生活。這一待,就是四年時間。
四年之後,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的脾氣有沒有改,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放心使用。所以漢景帝就在宮中設宴召見周亞夫,而在周亞夫的桌子上,卻只有一整塊大肉,並沒有切碎的小塊肉食,更沒有筷子之類的餐具。漢景帝想借此看看周亞夫的反應,看看這四年時間,有沒有讓周亞夫的脾氣收斂。也就是說,這是漢景帝對周亞夫的試探。但周亞夫並不開竅,當他看到桌上沒有筷子等餐具,竟露出不滿之色,還讓管理宴席的官員給他拿雙筷子。一直注意周亞夫的漢景帝,看到這一幕連連搖頭,對周亞夫說:“此非不足君所乎?”這難道還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聽完,也慢慢琢磨過來。於是就連忙跪地謝罪,漢景帝覺得周亞夫總算沒有讓自己失望,可當漢景帝讓周亞夫起來時,周亞夫卻藉著這句話快步走出了宮殿。後來
,周亞夫就因私藏盔甲盾牌,被漢景帝打入牢獄,最終絕食五天而死
-
4 # 使用者遵化楊哥
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不給筷子有雙重的意義,一是看看周亞夫什麼態度,二是點化一下週亞夫,周亞夫有很強的軍師才能,領兵多年又有很高的軍事威望,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你臣服的話為皇權所用,那麼你是國之棟樑,相反如果你居功自傲的話,在皇帝眼裡你已經對皇權產生威脅了,在那種場合下,景帝不發話是沒有人敢給他餐具的,也就是你只能求助於皇權的支援認可,你才能吃到這塊肉,換句話說,你周亞夫是立了很多的軍工,但是這個機會是皇帝給你的,如果皇帝不給你軍權的話肉到你的嘴邊上你可能也吃不到!可惜呀一代軍師天才沒看出皇帝的用意,招來殺身之禍!
-
5 # 風又飄飄6
請周亞夫吃肉卻不給餐具的人不是漢文帝,而是他的兒子漢景帝。周亞夫武功和軍事才能很高,但情商不線上,他是王立群老師總結概括的幾種人中“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君子。在他的心裡制度高於一切,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僭越和凌駕在制度之上。漢景帝以這樣的方式宴請戰功赫赫的周亞夫,有幾層意思:一是卸磨殺驢。二是在廢立太子的問題上週亞夫動了眾怒。三是以這樣的方式讓周亞夫反省,沒有平臺,才華算個屁。更重要是子報父仇。
漢文帝在位時,匈奴入侵邊境,漢文帝親自佈局迎戰匈奴,三路大軍中劉禮帶兵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周亞夫帶領軍隊駐紮在細柳,以阻擊可能南下的匈奴的進軍。周亞夫的部隊以軍紀嚴明能打硬仗而聞名,漢文帝親自到細柳慰勞將士,御前侍衛到達細柳軍營門外說皇帝前來勞軍時,大營的哨兵,竟然說沒有將軍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御前侍衛說把你們排長叫來,排長來了,重複了一遍哨兵的話。漢文帝把隨身帶的旄節讓排長傳給周亞夫,哨兵這才打開營門,在文帝一行進入大營時宣佈紀律:周將軍有令,進入大營不許快馬行車。漢文帝聞言連忙放慢腳步。到了周亞夫的大帳,周亞夫給漢文帝行揖手禮說鎧甲在身,不能行君臣跪拜大禮。漢文帝給周亞夫點贊:好樣的。這才是打勝仗的軍隊。漢文帝內心其實是很崩潰很尷尬。
漢景帝繼位,也記住漢文帝當年的崩潰和尷尬。用一大塊肉讓周亞夫崩潰尷尬抓狂,這就是犯上的代價。接著漢景帝又找到周亞夫兒子買五百套軍服的謀反作亂的證據,將周亞夫打到大牢,可憐一代威震四海的名將,在大牢內絕食五天,吐血而亡。最是無情帝王家。
-
6 # 風陵流度
其實這是漢景帝告訴周亞夫:你的一切都是我給的,就像這塊肉一樣,是我給你的,但是我可以不給你筷子。肉給你沒問題,能不能吃到嘴裡在我卻不在你。
有一次,匈奴王徐盧等人投降了漢朝,漢景帝想要給你他們封侯來拉攏人心。
當時任朝廷丞相的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這麼做。但是漢景帝不聽周亞夫的勸諫,依然把這幾個人封了侯。
周亞夫一氣之下就辭職回家了。
當時漢景帝什麼也沒說,就同意了這件事。
沒過多久,漢景帝召周亞夫參加宴會,就在他的餐桌上放了一大塊肉,沒有切,也沒有放刀。
周亞夫和漢景帝的政治矛盾是比較多的。
漢景帝三年爆發了吳楚叛亂,周亞夫被任命為最高軍事統帥。周亞夫計劃以樑王為魚餌,把吳楚叛軍的精銳部隊打掉。
因為軍事態勢,漢景帝沒說什麼,但是樑王畢竟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兄弟之情好歹是大於君臣之情的。漢景帝對於此事必然是有想法的,只是沒說出來而已。
後來,漢景帝打算廢掉太子改立劉徹,周亞夫極力反對。
這個可是一件極其招忌諱的事情。這不僅意味著周亞夫和漢景帝的政治方向不同。還意味著如果不廢太子,周亞夫就是新皇帝的擎天保駕之臣,如果新皇帝和周亞夫有政治矛盾會很難處理。如果廢了太子改立新君,這意味著新皇帝必然不能放過這個政治反對派。
因為樑王的事情,周亞夫和竇太后的關係急劇惡化,竇太后又是漢景帝的親孃,竇太后總是在漢景帝面前找周亞夫麻煩。
漢景帝是個直白的人。
在宴席前後已經說明了必須處理周亞夫的原因。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
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在宴席上,漢景帝不給周亞夫刀和筷子,周亞夫沒有向漢景帝請求,而是直接讓宮人給自己上筷子。
這說明周亞夫心裡是沒有皇帝的,或者說是周亞夫自視甚高,覺得自己不靠皇帝也能過的很好的。
所以漢景帝反問了周亞夫一句:“難道這些還不能滿足你嗎?”
這是一句非常嚴肅的話,這句話意味著皇帝認定周亞夫不是一個可以控制的人,他已經放棄了周亞夫。
更是指出,周亞夫這個人是漢武帝繼位以後不可能控制的一個人。
作為大漢朝的皇帝,漢景帝不可能允許任何威脅大漢朝安定的人,哪怕他曾經是一個有功之臣。
-
7 # 劉一千五
如果漢景帝的弟弟劉武不死,周亞夫就不會死。樑王一死,周亞夫就必須死。
眾所周知,吳楚七國叛亂,周亞夫和樑王立下大功。彼此平分秋色,一半對一半。也就是這兩個人,讓我們的皇帝很不放心。特別是樑王。他什麼都有,就只差皇帝位了。但是,如果朝廷裡面有一個人來制衡這個飛揚跋扈的藩王。那就再好不過了。於是,周亞夫起到了這種作用。他可以制衡樑王。事實上,他兩個是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漢景帝是有兒子的。他當然是不會讓樑王來把皇帝位坐了去。所以,對樑王非常警惕。樑王依仗的還有一個幕後操盤手竇太后,也就是他們的媽媽。但是,老人家愛么兒。只要有的,什麼都給。樑國的財物比長安多。後來,漢景帝廢了太子劉榮。太子位置出缺,樑王以為機會來了。回到長安,沒有想到,這回連他的媽媽也不喜歡小兒子有這樣的心思,打發他回樑國去了。樑王認為是漢朝大臣們乾的好事,就派人殺了十幾個大臣。這就犯下了死罪。朝廷自然是不會輕易的放過的。於是,公孫詭,羊勝出來背鍋了。被處死了。漢景帝再也不同樑王一起了。樑王幾年後就病死了。樑王一死,沒有人制衡周亞夫,周亞夫的脾氣又倔,說話又直,加上在軍隊裡的威望也高。這就很讓皇帝不放心了。對於立太子一事,周亞夫是同事劉榮的,那麼,是不是忠於新太子,就不知道了。
漢景帝就設了這麼一次宴會,來考察或者說來挽救周亞夫,讓他別在執著的歧途上走得太遠。誰想到,周亞夫居然連筷子或者刀叉一類的事情上犯錯了。漢景帝批評了他,他不高興地走了。心裡肯定不舒服。
這一次測試,漢景帝明白了,周亞夫不可能在新皇帝手下打工。
於是,樑王死之後的朝廷大員,周亞夫就死了。在漢景帝看來,樑王一死,周亞夫也就得死。這樣,劉徹的前進道路上的阻力才會更流暢。
-
8 # 李好說歷史
周亞夫細柳整軍
說起周亞夫,大家可能心中都知曉一二,他擊退了當時進攻的匈奴軍,只用三個月時間就破解了當時的七國之亂。
周亞夫因為軍隊治理嚴明,頗有威望,對漢朝江山的穩固也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自然不排除有人會忌憚,這其中自然也有皇帝的擔憂,怕周亞夫會手握兵權領兵造反,故而才有將周亞夫的官職提到宰相,也是為了削弱其勢力。
那麼皇帝請周亞夫食肉不給筷子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周亞夫出自軍中,自然為人處事還是比較磊落,作事風風火火,自然也就把軍隊中的那些規矩用到了朝堂之上,也因此會得罪很多人。
而得罪的最多的就是皇帝,皇帝說什麼做什麼,只要是不符合規矩的,周亞夫都會阻止,反對。
試問,時間一久,兩人之間又怎會沒有嫌隙出現呢?
而在皇帝心中,漢朝自己的江山。所以,才有請周亞夫吃飯不給筷子的情況發生,其實就是在暗示周亞夫,你如今的地位、權勢都是我給予你的,因此你需要做的是聽信與我。
-
9 # 天晴愛睡覺
誅殺周亞夫的是漢景帝,吃飯不給放筷子的也是漢景帝;
漢景帝為什麼請周亞夫吃飯不放筷子?
周亞夫是漢朝的太尉,總管全國軍事,和樑王劉武是朝廷的兩大派系支柱,七國之亂周亞夫帶頭平亂立了功,回朝之後周亞夫被升職,卸了兵權。
恰逢樑王劉武掛了,政治的天平已經失衡,漢景帝想殺周亞夫,又想留給兒子使喚,在殺與不殺之間徘徊,非常糾結。
於是,讓太子和周亞夫去閱兵,結果周亞夫喧賓奪主大出風頭,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裡;這漢景帝習武之人,忍不了這個啊!
於是請周亞夫吃飯,準備給他安排一下子,結果周亞夫倨傲不改,拖延時間刻意後到;
這裡咱們說一下:古時候是有貴客後到的說法,意思就是:尊貴的客人是該被等待的,他等人就不行。
這可徹底激怒了漢景帝,漢景帝於是命人撤了周亞夫的筷子,用意在於看周亞夫的表現,
如果周亞夫低頭服軟,他也就罷了;教育一番留給兒子,打匈奴還能用;
結果,周亞夫不識相,吵吵嚷嚷徹底把漢景帝搞毛了,漢景帝感覺到太子壓制不住這莽夫,直接起了殺心,這人留著是禍害,不殺何為!
於是,過兩天周亞夫被舉報謀反,周亞夫不堪其辱,直接牢裡面絕食死了。
-
10 # 5有5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漢文帝把周亞夫留給了漢景帝,是漢景帝請的周亞夫,想把他留給劉徹,無奈事與願違。
戰功赫赫的周亞夫漸漸遠離權力中心周亞夫因治軍嚴明,被漢文帝賞識。漢文帝在彌留之際交代漢景帝:周亞夫是一個軍事天才。因此七國之亂時,漢景帝大膽啟用周亞夫。周亞夫也沒讓漢景帝失望:迅速平定七國之亂。
公元前152年(漢景帝五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在漢景帝要廢黜太子劉榮時,周亞夫考慮到朝局穩定,極力反對。廢太子事件給周亞夫悲慘的結局埋下了導火索,而兩次封侯事件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景帝廢慄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竇太后建議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周亞夫以劉邦規定異姓不能封侯為由,讓景帝啞口無言;在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時,景帝為了安撫人心,想要將他們封侯,周亞夫以他們不忠為由反駁漢景帝。這次出於政治考慮,景帝堅持封了五人侯爵。
丞相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而周亞夫卻多次和景帝唱反調。雖然他是為國家考慮,但是不懂變通,使二人關係逐漸惡化。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漢景帝見狀對周亞夫說:“這都能讓你不高興?”周亞夫連忙請罪, 景帝剛說讓他起身,他立刻起身告罪請退。至此,景帝認為他不適合輔佐少主,便有了除掉他的想法。
“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給他買了500甲冑陪葬。因拖欠工人工資被告發,漢景帝以此為由,抓捕周亞夫。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而亡。
私認為漢景帝宴請周亞夫,是想給他一個機會,畢竟軍事人才難得;也想借食肉不給筷子,讓他知道他的權勢富貴都是誰給的,有所忌憚;更想確定他到底能不能輔佐劉徹,如果不能輔佐劉徹而劉徹又駕馭不了他,就必須為劉徹解決後患。
回覆列表
準確的說,應該是漢景帝而不是漢文帝請周亞夫吃肉不給筷子。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前199~前143年),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曾任漢景帝時期的車騎將軍、太尉和丞相。周亞夫為人個性耿直,不善阿諛權貴,“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漢文帝譽為“真將軍也”。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周亞夫能夠得到重用,與其為人個性耿直,不善阿諛權貴有很大關係,但他的死,也跟他的個性脫不開關係。
為太子廢立一事得罪劉徹、王皇后和漢景帝公元前150年,劉徹的生母王娡設計陷害慄姬,唆使大臣向景帝請求立慄姬為皇后,結果惹來景帝大怒,將進言的大臣處死,並且廢太子為臨江王。
但周亞夫卻極力反對廢除太子劉榮,因為太子劉榮在任期間並無過錯,只是因為生母慄姬得罪皇帝失寵就被廢除未免過於兒戲;更何況太子乃是儲君,在朝堂上的權位僅次於皇帝,輕易廢太子難免會引起朝堂震盪,對時局不利。
周亞夫反對廢除太子是為了政局著想,但自古以來皇帝對於大臣尤其是丞相一類的重臣干涉太子的廢立一事就頗為忌憚,與漢文帝共同開創“文景之治”的景帝也不例外;
而且此時景帝健康狀況不佳,總是在擔心自己的身後事,難免喜歡多想,周亞夫極力反對廢除太子,難保景帝不會認為周亞夫已經與太子劉榮結成太子黨,想成為權臣把持朝政。因此景帝心意堅定,不顧周亞夫反對堅持廢除劉榮。
也是因為廢立太子劉榮一事,周亞夫得罪了景帝,還得罪了新的太子爺劉徹,加上週亞夫在做丞相時很軸、堅持原則,經常跟景帝唱反調,導致君臣關係開始疏遠,為周亞夫的悲劇收場埋下了伏筆。
景帝廢慄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
為了大局得罪樑王劉武“七王之亂”爆發時,因為樑王劉武是劉啟的親兄弟,他的樑國又有大片富饒肥沃的土地,因此劉武首當其衝,受到了叛軍的猛攻。
此時的周亞夫被景帝任命為太尉領兵平叛,但周亞夫沒有直接救援樑王,而是暫時放棄樑國選擇繞後對叛軍進行攻擊,斷其糧草,截斷叛軍的後援,然後再伺機一舉擊潰叛軍,這個計劃是得到景帝批准的。
不過周亞夫的計劃直接導致樑國沒有後援兵馬,情況越來越危急。在叛軍猛攻之下,劉武多次向周亞夫求援,又寫信向景帝,請求景帝命令周亞夫回援,但周亞夫都沒有派兵援助,逼得劉武只能繼續堅守。
儘管最終“七王之亂”被平定,劉武也因此立下大功,受到了景帝的大力封賞,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但因為周亞夫多次見死不救,致使劉武對周亞夫心生怨恨,每次到長安都會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很是不利。
當初劉榮被廢,慄姬失寵,王娡的功勞最大,而且不僅得到景帝的恩寵,在竇太后跟前也頗得親倖。
有一天,竇太后告訴景帝,說皇后的兄長也就是國舅爺王信可以封侯了,但景帝並不願意,只是又擰不過竇太后堅持,只能推脫跟周亞夫商量一下。
周亞夫說當初高祖皇帝已經同群臣立下白馬盟約,約定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現在皇后的哥哥王信既不姓劉,也沒有立下功勞,封侯不合祖宗法制,誰要違反約定就得受到天下諸侯的唾棄和攻擊。最終景帝只能作罷。
亞夫曰:“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景帝默然而止。
而且周亞夫這番耿直的話直接就得罪了王皇后和竇太后,畢竟王信封侯這事兒是竇太后主動提起的,王信又是王皇后的親哥,而竇太后跟王皇后又是能夠對景帝施加影響力的人。
更重要的是,周亞夫還得罪了王信等外戚:如果漢景帝開了口封了王信的候,那麼其他外戚也可以藉此機會討個爵位或者官職。如今周亞夫這一番操作,差不多就等於堵死了他們的榮華富貴,他們肯定要用各種辦法把周亞夫搞下去。
景帝跟周亞夫的關係自然也是越來越疏遠。
因匈奴降王封侯的事情跟景帝槓上當時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前來歸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此開個好頭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但此事遭到了身為丞相的周亞夫的反對。
他認為普天之下臣子效忠君王社稷乃是天經地義,就算匈奴也不能例外。如今臣子背叛君王社稷,那就是叛徒,如果給這些叛徒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景帝聽了很不高興,認為丞相太過迂腐,仍然堅持將唯徐盧等人都封了列侯。周亞夫見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失落地託病辭職,景帝爺很痛快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其後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勸後。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唯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只是周亞夫這個丞相太剛正,實在是不懂得漢景帝的心思。
從高祖劉邦開始,一直到景帝,漢朝就飽受北方匈奴的襲擾,邊疆民眾飽受戰爭之苦。為了積蓄力量反擊匈奴,一方面景帝三次和親,通過送給匈奴大量的糧食、酒及其它奢侈用品等手段來安撫匈奴,緩和雙方衝突。
另一方面,為了鼓勵更多的少數民族歸順漢朝,締結盟友對匈奴形成包圍態勢,並且分化瓦解匈奴內部勢力,景帝有意封賞降漢的少數民族將領以爵位和官職。
景帝在下一盤解決匈奴威脅的大棋,但身為丞相的周亞夫卻不能理解景帝的意圖,反而不斷跟景帝唱反調,這讓景帝對周亞夫大失所望,兩人關係不但越來越疏遠,而且變得越來越僵。
一頓飯鬧崩不過對於周亞夫的忠心,景帝不曾懷疑,而且周亞夫戰功卓著,在軍中頗有威望,又正值壯年,對於景帝來講,他依然還是希望周亞夫能夠輔佐自己的兒子,做一個合格的輔政大臣。
只是此人性格過於耿直,剛正不阿,怕太子鎮不住,景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在他的桌子上擺了一大塊肉,既沒有切開也沒有放筷子,想借此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能不能很好地輔佐太子;順便也想讓周亞夫清楚,他能夠得到現在的地位和權貴到底是誰給的。
結果自然讓景帝極為失望:周亞夫覺得景帝是在羞辱自己,不僅當著景帝的面呵斥管事,而且一點都不給景帝留情面,景帝剛說了個“起”字,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
周亞夫之死這次事件讓景帝明白劉徹根本鎮不住周亞夫,點燃了景帝決心除掉周亞夫的導火索。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沒過多久,周亞夫的兒子偷偷在負責宮廷器物製作的官署買了可以做作為陪葬品的五百套甲盾,準備在周亞夫去世的時候陪葬用,卻因為沒有給足僱工工錢,又被僱工知道這些葬器是私下購買的皇家之物,最終被僱工告發,牽連到周亞夫。
在古代,甲冑只能由官府統一鑄造並且配發給軍隊使用,民間不得私造買賣,更不能從官府私下購買,否則就是謀反的重罪,是要殺頭的。
景帝當即以此為由抓捕周亞夫,派去審問周亞夫的廷尉甚至還諷刺他:“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
周亞夫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最終絕食抗議而死。
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條侯,條侯欲自殺,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國除。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可以說有能力、能辦事,工作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儘管性格耿直、堅持原則經常讓景帝尷尬得下不來臺,但他的出發點並非為了一己私利、想要把持朝政、甚至是謀朝篡位,而是為了家國社稷,他的一生都忠於家國社稷。
只是他這麼想,這麼做,別人卻不一定能夠理解,亦或是別人因為他的耿直和剛正讓自己下不來臺、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不願意理解,可悲可嘆。
如果周亞夫生在唐太宗一代,是否也會像魏徵一樣受到唐太宗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