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森火煉
-
2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很合理,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清初的人,他的想法就是當時大多數中國文人的想法,受到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深。明清小說中有很強的道教觀念和宿命觀念,黃巾軍會法術這點並不奇怪,黃巾軍的同行五斗米道最高領導張天師家族在明朝依舊是天師,他們在東漢末年的領導就是張魯。別說羅冠中就是朱元璋自己也對各種怪力亂神的說法,非常相信,朱元璋自己就寫了怪力亂神的周顛傳記。但這並不妨礙三國的結局,因為中國的一大特點就是,個人的能力再高也扭轉不了必定的天命結局,黃巾軍的法術再高也不是是為亂世英雄們做嫁衣。
《三國演義》中黃巾軍的法術,在現在看來荒謬而不堪,但要結合當時的實際狀況來分析是否合理。
當時老百姓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作為統治階級的皇族,常用“受命於天、天命不可違”等思想壓制和束縛百姓的思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老百姓在這種思想的束縛下少有以上犯上的行為。
既然百姓大都信奉天命,那作為反對者的黃巾軍肯定要利用天命來讓老百姓相信,他們的造反也是天命使然。
黃巾軍既然天命所歸,得拿出讓百姓信服的手段,那麼撒紙成兵之類的法術便應運而生。
當然所謂的法術並非真的能呼風喚雨、撒紙成兵,只不過是合理的運用某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界的物理和化學反應而已,讓普通百姓感覺黃巾軍“法術”高強而積極投靠。
以此看來黃巾軍法術高強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