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又稱“首子午線”或“零子午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算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制定和使用是經過變化而來的。
19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採用透過大西洋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那條子午線相當於今天的西經17°39′46〃經線。
19世紀上半葉,很多國家又以透過本國主要天文臺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就同時存在幾條本初子午線,給後來的航海及大地測量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透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埃裡中星儀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全球經度的起算經線。
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臺遷移臺址,國際上改用若干個長期穩定性好的天文臺來保持經度原點,由這些天文臺原來的經度採用值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
再由這些經度原點的平均值和E點的差值來決定和保持作為全球經度原點的有點。
1968年,以國際協議原點(cio)作為地極原點,把透過國際協議原點和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各種新技術確定的地球座標系的經度零點都儘量與本初子午線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點差別。
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又稱“首子午線”或“零子午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算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制定和使用是經過變化而來的。
19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採用透過大西洋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那條子午線相當於今天的西經17°39′46〃經線。
19世紀上半葉,很多國家又以透過本國主要天文臺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就同時存在幾條本初子午線,給後來的航海及大地測量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透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埃裡中星儀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全球經度的起算經線。
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臺遷移臺址,國際上改用若干個長期穩定性好的天文臺來保持經度原點,由這些天文臺原來的經度採用值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
再由這些經度原點的平均值和E點的差值來決定和保持作為全球經度原點的有點。
1968年,以國際協議原點(cio)作為地極原點,把透過國際協議原點和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各種新技術確定的地球座標系的經度零點都儘量與本初子午線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點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