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不為玩
-
2 # 娛樂新航路
京劇的主體在中國文化整體中更偏於民間文化或曰底層文化,即使它因滿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睞有加而迅速繁榮,也不足以改變美學上的這一特質。當然,恰因基於民間趣味的京劇從清末直到整個20世紀獲得了此前所有民間藝術從未有過的地位,它也從藝術本體的層面,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了民間文化與美學的影響,提升了民間趣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中國的戲曲歷史可以說是悠久源遠流長,唐宋時期,戲曲已經很具規模,流傳很廣,民間藝人所崇拜的戲曲師祖“老郎神”據說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史料記載,慈禧太后酷愛京劇,把戲班子召進宮,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徽班近京”事件。京劇的前身是由漢劇、皮黃、徽班等劇種組合而成的,最早統稱“徽班”,自從進宮演出後,便改稱“京劇”。從此以後,京劇在北京名氣越來越響,並且影響全國,迅速推而廣之,很快普及大江南北,全國各個地方一時間流派紛呈,名角鵲起。從早期的楊小樓到譚鑫培。都是當時的一代宗師。
所以京劇雖然到現在只有200多年曆史,但是京劇卻採百家之長,集中了各種戲曲的特長,汲取了多種藝術的精華,集音樂、武術、文學、美術、舞蹈……於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它在唱、念、做、打與手、眼、身、法、步方面的嚴格要求,是每一個成名演員,必須經過長期艱苦磨練的必由之路。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京劇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一點不過分的。早期的京劇演員,都是從小就開始練功,但是真正能成為名角的屈指可數,這說明學好京劇,不僅要艱苦磨練,還得有一定的天賦。之所以稱之為“國粹”,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廣大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