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1911年9月28日,湖南黨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
2、地點:武昌。
3、經過: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臺齊集。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臺;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臺。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4、結果: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5、影響:革命軍攻克總督府,佔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地區開啟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並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
1、時間:1911年9月28日,湖南黨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
2、地點:武昌。
3、經過: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臺齊集。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臺;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臺。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4、結果: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5、影響:革命軍攻克總督府,佔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地區開啟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並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