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貼瓷磚帝
-
2 # 杭家裡手
首先是歷史沿革造成的,解放初期,為支援工業發展,形成了農產品的剪刀差。改革開放後,隨著分田到戶、農民進城和農業生產的低效率,加上加入WTO後世界一些農產品進入中國,以及維護總體物價穩定等因素,農產品價格的話語權並不為農民所掌握。農村生產端和城市銷售端鏈條很長,農民作為生產者沒有能力組織銷售活動,加之資訊不對等,週轉環節較多,價格波動較大,銷售端受當地當時的供貨數量調節等眾多因素造成了產地和零售價格相差很大的現象。
-
3 # 吃海四哥
我們讀書地時候都學過,資本主義經濟體大蕭條時期,資本家進行市場操控,為了不讓價格降低而有意識的毀掉產品,如倒掉牛奶也不送給窮人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4 # 雪梅154621750
因為商販賺了其中的差價,農產品是單一的,透過商販運輸、加工,再加包裝,所以在城裡就特貴。也許以後因有快遞,有些農產品會提升點價格。
-
5 # 貴州山區小楊
1:農民種出來的農產品主要是自產自銷,沒有中間商,而且農村電商起步晚,農民主要是透過線下週邊市場來銷售,比如我們大山裡農民自家種的大米非常好吃,在市場上只能賣到3元一斤,但是經過中間商賣到超市裡的大米一般的米都能賣到3.5元一斤。
2:農民很勤快,種出來的農產品一般情況下都是天還沒亮一早就拉到鎮上市場上賣
-
6 # 銀寅5
不能一概而論,資訊蔽塞地方,交通不方便地方,物價就低。反手 二道販加價,物價不平。市郊就沒有這種情況。市場經濟,不是 統籌經濟社會概念。
這利潤都被中間商賺走了,農民可以在網上直接把農產品賣給使用者。這個平臺要靠有關部門幫忙搭建,比如村委會或者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