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葡萄酒VIP專家
-
2 # 木子歷史說
希羅多德出生在小亞細亞的西南海濱一個叫哈利卡納蘇的地方,是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是西方文學奠基人、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人們至今尊稱他為“歷史之父”。
希羅多德《歷史》
《歷史》一書因描寫的是希臘波斯戰爭,故又稱《希波戰爭史》,在希臘史學史上是第一部堪稱為歷史的著作。它原來並不分卷,後來亞歷山大里亞的校注家門把它分為九卷,並以繆司(Muse)女神的名字冠之,故《歷史》又稱《繆司書》。
《歷史》內容豐富,非常生動地敘述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等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佈、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蹟等,為我們展示了古代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生活圖景,宛如古代社會一部小型“百科全書。”希羅多德從史詩、官府檔案文獻、石刻碑銘和當時多種著作中,獲取了很多資料,更多的是利用他親身遊歷和實地調查採訪所獲得的大量資料。《歷史》是西方史學上的第一座豐碑,為西方歷史編纂學“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對希羅多德的評價
1.希羅多德在史學上首先採用了歷史敘述的形式,創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編纂方法。其特點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記事系統連貫,敘述生動有趣,把歷史真實性與描寫藝術性結合起來,為後世的歷史敘述體奠定了基礎,至今仍被西方奉為正宗,成為編纂歷史的通用體裁。
2.希羅多德目光遠大,胸襟開闊,表現了對歷史的遠見卓識。首先他把目光投射到希臘以外的世界。他所寫的是希波戰爭,實際上涉及到當時希臘人聽知的世界範圍。他十分重視東方諸國的文化,表現了不少明智的見解。他甚至認為東方是一切文化的搖籃,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以至日常生活習慣,他總是對東方的“舶來品”感到神往。
3.希羅多德能注意考證史料,辨別直偽,在西方史學上最先使用了批判方法。在他以前的歷史記載很雜亂,他比較各家記載之異同,從中別除不可信的東西,為歷史學的發展開拓了新局面。
-
3 # 墨得浮生半日閒
希羅多德(約前484~前430)古代希臘歷史學家。生於小亞細亞的哈zhidao利卡納蘇斯城,因參加當地反對僭主統治的鬥爭被迫離開故鄉。在薩摩斯島居住一段時間後,長期在地中海周圍地區遊歷,到過埃及、巴比倫、黑海沿岸和希臘的許多地方。在雅典居留期間,他和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等人交往甚密。
公元前443年,雅典在義大利南部建立圖裡城,希羅多德成為這個新建城邦的公民,並在這裡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在古羅馬時代,希羅多德就被譽為“歷史之父”。所著《歷史》一書,共9卷。1~5卷第28章,敘述西亞、北非及希回臘諸地區之歷史、地理答及民族習俗、風土人情。478年以前數十年間的戰爭。希羅多德在歐洲史壇最先對史料採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態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傳聞。他創造了敘述歷史的新方法,把記載史實和加以闡釋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於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時而訴諸神的意志和命運,時而認為取決於個別人物的才能,也有時藉助於對歷史或地理情況的分析。希羅多德推崇雅典民主,同時也充分肯定古代亞非人民的文化成就,因為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被西方人稱為“西方歷史之父”。
-
4 # 自由人flight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他在30歲左右便開始了遊歷的生涯,他展開了範圍極廣的旅行,他不僅到達了北部的黑海北岸,還到埃及的最南端進行遊歷,他甚至還到達了東部的兩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到達了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第一波斯帝國的歷史記載下來,於公元前443年寫成《歷史》一書,詳盡地記錄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佈、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蹟。這部作品徹底改變了人們記載歷史的方式,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他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可惜的是《歷史》並沒有最終完稿.
-
5 # 年輕的小逄
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被西方人稱為“歷史之父”。他出生於奴隸主貴族家庭,自幼學習勤奮,長大後遊歷歐、非、亞的廣大地區,記錄了大量民間歷史故事。來到文化昌盛的雅典後,他結識了不少文化名流,聽到很多關於希波戰爭的傳說。晚年,希羅多德集中精力創作《歷史》,可惜生前未能完成。
-
6 # 致淵閣
公元前480年,在小亞細亞的西南海濱,有一座古老的哈利卡納蘇城,故事的主人公希羅多德就誕生在這裡。這個時間正好是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逝世的前一年。
希羅多德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奴隸主,而他的叔父則是當地有名的詩人,在這樣的家族環境裡,希羅多德註定會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本人從小就非常好學,從開始識字起就博覽群書,並且對史詩類書籍情有獨鍾。
回覆列表
希羅多德在《歷史》這本書裡把自己遊歷的很多所見所聞彙集起來,付諸文字,寫成了筆記,這種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公元前106年-前43年)把希羅多德尊稱為「歷史之父」。
希羅多德生活於公元前五世紀,以畢生的努力寫成了不朽鉅著《歷史》,奠定了西方兩千多年的史學基礎。
希羅多德出身於哈利卡納蘇斯的一個名門望族,父親是個工商業奴隸主,坐擁億萬家產,他的叔父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及知名的政客。優渥的家庭條件和高階的社會地位,使希羅多德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從少年時代起,希羅多德就勤奮學習,酷愛史詩。為後來的寫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希羅多德的童年是在快樂中度過的,到他30歲時,他的叔父在政治鬥爭中被殺,他因救叔父而受牽連,被放逐海外。他沒有意志消沉,而是遊歷了地中海周邊廣大地區。
東方,希羅多德到了腓尼基、敘利亞、巴比倫,遠至波斯都城蘇薩。南方,他到了北非,沿尼羅河而上,一直到埃及最南端的埃烈旁提涅,對孕育了埃及文明的尼羅河,他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北方,他到了黑海南岸的色雷斯、馬其頓等地,受到了馬其頓國王和大臣的熱烈歡迎,他了解很多馬其頓的風土人情。西方,他到了義大利半島最著名的島嶼——西西里。希羅多德每到一地,不僅參觀名勝古蹟,而且多方採集民間傳說,他仔仔細細地記錄觀察到的一切,不放過任何資訊,由此掌握了大量的基礎資料,為以後的寫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遊歷也磨鍊了他的意志。
公元前492年至前449年,古希臘與波斯帝國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史稱「希波戰爭」。古希臘四戰四捷,大勝波斯帝國。公元前447年,希羅多德來到了雅典。大戰之後的雅典,民主政治、工商業、農牧業、手工業都很發達,文化昌盛,奴隸制進入鼎盛時期。在這良好的背景下,再結合希羅多德豐富的學識,他決定寫一部推崇希臘、稱頌雅典的《希波戰爭史》,後世簡稱《歷史》。希羅多德的《歷史》自公元前11世紀的特洛伊戰爭寫起,至公元前5世紀結束,涵蓋600多年的歷史。希羅多德本來只想寫希波戰爭,後來變成主要寫波斯帝國史,再後來涉及面越來越廣,變為地中海東部地區的社會經濟史。在敘述希波戰爭時,他站在古希臘的立場上,斥責波斯帝國的侵略。在書中,他多次譴責波斯帝國是個暴虐的專制國家,稱讚古希臘城邦先進的奴隸民主制。
希羅多德雖然譴責東方的波斯帝國,但是對東方各民族的文化卻大加讚賞。他認為東方文明對古希臘和世界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比如埃及的歷法、巴比倫的日晷、腓尼基的字母。《歷史》雖然主要寫希波戰爭,但也有很多篇章寫義大利、北非、中東以及希臘等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佈、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蹟等,為我們展示了近二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地貌圖景。
《歷史》大致分為九卷:
第一卷:主要記述波斯帝國的建立過程和其對利比亞、巴比倫等民族的戰爭;交代了東西方的差距,為日後的《希波戰爭》埋下伏筆。插敘了波斯帝國開國君主居魯士的傳奇身世,以及被征服各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
第二卷:主要敘述居魯士之子岡比西斯的登基,以及他籌劃進兵埃及的過程,交代了埃及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和巨集大工程(金字塔、神廟、陵墓等)的介紹。
第三卷:主要敘述岡比西斯征服埃及,波斯帝國首都發生政變,高默達短暫執政,大流士密謀刺殺巴爾迪亞、成功奪權的過程。接著講述大流士平息暴亂、銳意改革、鞏固中央政權,以及攻克巴比倫的經過;交代了印度人、阿拉伯人的歷史、風俗和當地奇特的動植物。
第四卷:主要敘述大流士在攻取巴比倫城之後,御駕親征斯泰基,以及出征利比亞的過程。斯泰基人堅壁清野,誘敵深入,以「游擊戰」與波斯人周旋,使入侵者接連受挫。最後,大流士巧施「金蟬脫殼」之計,僥倖逃離斯基泰亞,回師途中,他征服了色雷斯。交代了斯基泰人的傳說、歷史和民俗風情,描述了阿瑪宗人的生活習俗。
第五卷:主要敘述波斯名將麥加巴佐斯在公元前499—前494年間率軍征服色雷斯,以及【伊奧尼亞起義】,火燒薩迪斯的過程。暴動領導人前往斯巴達求援,遭到拒絕,而雅典等邦同意出兵相助,成為日後波斯入侵希臘的藉口;交代了斯巴達的政治、歷史、風俗,以及雅典擺脫庇西特拉圖的僭主政治,添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等內容。
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主要敘述波斯人取得【拉德海戰】的決定性勝利,以及平息伊奧尼亞暴動的經過。接著詳細敘述了希波戰爭;插敘雅典人與海上強敵埃吉那人之間的爭鬥過程,以及波斯軍中數十個民族的軍事裝備和他們各具特色的服裝飾物。
《歷史》是一部史學著作,本應該客觀實在,但是由於希羅多德是個信神者,所以他在書中穿插了很多預言應驗、國王占卜類神話故事,還不止一次的表示有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著人世間的一切、國家的興衰。希羅多德還篤信「英雄」,把少數剝削階級的英雄人物描繪成歷史的主宰。這些相對就拉低了《歷史》的閱讀水準。
希羅多德與司馬遷寫史書的著眼點不同:前者最初只想寫一部戰爭史,後來改為一部波斯帝國曆史。事實上以後希羅多德接觸到整個社會、文化,並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例如他從薛西斯遠征失敗中得出一個重要的歷史結論,即:【驕者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