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認為是奇恥大辱,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還只是親王時。李唐王朝就始終面臨一個問題——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

    突厥人時不時的南下,騷擾李唐王朝,劫掠李唐王朝北方邊境百姓的財富。令李唐王朝苦不堪言。

    對此,朝廷之中有兩種聲音。

    一是以秦亡李世民為主的“戰”,打跑突厥人,讓其不敢侵犯。

    二是以太子李建成為主的“和”,突厥人南下單了目的無疑是劫財,主動給他錢,他也就不會南下了。

    此件事情最後的決定權,自然取決於當朝皇帝李淵。李淵選擇了“和”。

    李淵、李建成那麼懦弱嗎?要知道,在當時,李唐王朝的國力雖然不是很強,但是也不是很弱,還是有能力與突厥人一戰的。

    當然,並不是二人懦弱,而是另有隱情。

    因為,當時秦亡李世民已經夠有威望。他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甚至也威脅到了李淵的地位。

    對此,太子李建成、皇帝李淵自然不願意讓李世民再立新功,提升威望。因此,寧願被突厥人劫掠,也不願與之交戰。

    這就在當時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面,每當突厥人南下劫掠李唐王朝時,李唐王朝從上到下都義憤填膺。李世民更是一個勁的喊“打啊打”,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於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登基為帝。

    李唐王朝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突厥人自然知曉。於是,突厥人決定,再次南下,趁火打劫,劫掠財富。

    以往突厥人每次南下,李世民都頭一個喊“打”。而這次,李世民則低下了尊貴的頭顱,喊了一聲“和”。

    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李世民於6月發動玄武門之變,於8月初,登基為帝。而突厥人於8月末變來騷擾。

    此時的李唐王朝內部還不夠穩定,一個強大的王朝崩潰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李世民深知此點,倘若此時與突厥人交戰,李建成殘黨勢必會趁機發動叛亂。

    所以,李世民最後喊了“和”。

  • 2 # 使用者5317136763144

    太宗畢竟是太宗,唐太宗也。所以有了貞觀之治,有了則天皇帝;有了後世之開元盛世。大唐,唐朝;唐人。如果說,整唐有奇恥大辱,那必定是安史之亂時的:唐肅宗李亨!

  • 3 # 使用者152915164

    這是因為李世民不知道後世的靖康之恥,大清那些不平等條約等等,所以覺得渭水之盟很羞恥。如果他知道後來還有這麼多挑戰下限的君皇,他會很坦然的。

  • 4 # 卡巴斯基送外賣

    我一直有個觀點已經重複過很多次了。分析任何事情都要放在當時的背景下。我看到很多答案,包括高讚的答案。都是站在現在的角度來分析的事情,那麼這種說法在當時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這樣只會起到誤導作用,誤導提問者。

    渭水之盟,按照史料來講的話。賠償的無非是金銀,其他的無非就是稱臣。這些在當時並非是不可接受的。隋末大亂的時候,北方的割據勢力幾乎全部都向突厥稱臣。所以這不是李世民覺得屈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該是這兩個。

    第一。大唐已經結束了。隋末亂世。作為隋朝的繼承者。卻不得不向突厥妥協。有損國威。

    第二。在幾千年的強漢思想影響下,一漢敵五胡,英雄豪傑出華夏已經是公認的事實。李世民從跟隨李淵太原起兵起,轉戰大江南北。多少英雄豪傑都被擊敗。可以說李世民就是當時華夏的戰神。卻被迫籤渭水之盟。換成你能不氣嗎?你不覺得屈辱嗎?

  • 5 # 虛空幻史

    對帝國的統治者來說,帝國地域遼闊,人口無數,財物沒了還會有的,重要的是臉面,秦國時六國會盟排除秦國,秦國覺得是國恥,漢朝漢武帝認為和親是一種恥辱,唐朝時覺得妥協是一種恥辱。

  • 6 # 小河碗碗

    剛登基就被別人不給面子的率領10萬大軍打到家門口,他自然是沒面子,然後當時實力不濟,史書上說他設疑兵之計,嚇退了突厥,其實想想也知道,他肯定跟他老爹差不多,也跟別人說了軟話,獻了金銀珠寶,只不過他比較聰明,又是一位開明君王,最終休養生息,趁著突厥內亂報了仇,找回了面子。

  • 7 # 圖文繪歷史

    初唐時期形勢圖。李世民畫像。3年後,李靖率軍出擊突厥,成功剿滅東突厥,活捉頡利可汗。

    當年的李淵是如何滿足突厥胃口的,史料記載“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坐受寶玩,不勞兵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什麼意思,當年李淵就是,只要突厥不打長安你要什麼給什麼,我征伐所獲財富咱倆一起分,這才獲得突厥的支援,當年的畢可汗死了要辦喪事,突厥派人來索取財務,僅玉帛就要了三萬段,可想突厥的胃口多大,後來李世民也清口說“對突厥遺賜玉帛多至不可計”,什麼意思,多得數不過來了,個人大膽猜測,所謂“渭水之盟”估計把李世民家底都掏空了,而且年年還要上鉅額的貢物,實在是頂不住了,必須速戰速決,於是3年後削了頡利可汗,盟約解除。

  • 8 # 悲傷的EVA

    大家好,我是EVA,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長安僅40裡的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北宋筆記小說《唐語林》記載唐太宗“空府庫”以求突厥退軍。並與之結“渭水之盟”,突厥兵於是退去。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並且挑撥頡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與鐵勒諸部的關係。627年,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滿,另立薛延陀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並與頡利可汗決裂。同時東突厥又遇到大雪氣候,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突厥勢力漸弱。630年,唐滅東突厥。

  • 9 # 使用者6262513200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率10萬騎兵南下,直至渭水便橋北,距長安僅20公里。在形勢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李世民只帶幾名騎兵來到渭水便橋南,隔水責問東突厥為何侵犯唐朝。頡利可汗見李世民鎮定自若,認為唐朝已有防備,就向李世民請和。雙方在渭水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唐朝送給東突厥金帛,東突厥軍隊撤離唐境。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這便是渭水之盟,用現在的話就是交了點‘’保護費‘’,丟了面子!臥薪嚐膽三年後,找回來了

  • 10 # 蘭陵不算黑

    至於以後突厥內部如何分裂不說,單說這渭水之盟,哪個不佩服!誰人不仰慕!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李世民果然是成大事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王傑的哪首歌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