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難得莫奈
-
2 # 自由書生
按照一般規律,寶寶在7月齡時,可以無意識的發“da-da,ma-ma”音;在1歲時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在15月齡時會說3-5個單字;18月齡時會說10個字;2歲時會說兩句以上兒歌和提問“這是什麼”。語言的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極小年齡會有不同的表現,如在3月齡時可以笑出聲,在4月齡時能高聲叫、咿呀作語,在6月齡時能懂得自己的名字,叫名字知道轉頭等。
在這個過程中,家人可以多創造些環境來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家長避免學寶寶說話。寶寶開始學說話,經常疊音,如飯飯,奶奶等,家人要正常說吃飯、喝奶等,鍛鍊孩子的組詞能力。
家長對孩子切莫太體貼,她要喝水,家人儘量讓她說水,然後再遞給她。這樣可以增家小孩的語言敏感性。
還有就是家裡的語言儘量採用一種。不然孩子會錯亂,要較晚才能學會說話。
最後呢,家人要多和寶寶說話,潛移默化,語言能力會急速提高。
寶寶在1歲時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在15月齡時會說除爸媽以外的3-5個字,18月齡時會說10個字,2歲時會說兩句以上兒歌。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極小時候就有語言方面的正確表達,如在2月齡時可以發出“a,o,e”等母音,在3月齡時能笑出聲,在6月齡時能懂得自己名字,叫名字時知道轉頭,在7月齡,可以無意識發“da-da,ma-ma”聲音,在10月齡可模仿發語音,以上均為擁有正常語言功能的表現。這段期間不用太刻意去教寶寶,只需要耐心的看著他,跟他多說說話,當寶寶有想說話的慾望了,可以適當的重複你想教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