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河三居
-
2 # 心靈喚醒者
人性的特點之一是:沒有好處的事情是不幹的。
所以我們要分析遊戲到底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1、增加快樂:遊戲可以滿足孩子精神層面的追求快樂、歸屬感和成就感的需求。玩遊戲的過程感覺特別快樂,打贏或升級的時候有成就感,和朋友一起玩兒有歸屬感等等。
2、減少痛苦:玩遊戲的過程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從現實的各種痛苦中轉移過來。現實中的痛苦包括但不限於:學習本身帶來的痛苦,父母關係緊張,親子關係緊張,朋友關係緊張以及其他現實痛苦。
孩子沉溺於網路遊戲,父母該怎麼辦呢?
1、修復親子關係,重新取得孩子的信任。
2、表明自己的立場:孩子玩遊戲的需求爸媽完全認可,愛玩是人的天性無可厚非。同時,強調凡事都必須有節制,毫無節制地玩兒是不能允許的。(注意中間用的詞是“同時”,不是“但是”,因為“但是”相當於對前面陳述的否定。)
3、和孩子協商如何節制,並且對孩子願意節制要給予物質和精神的獎勵。(畢竟,遊戲上癮在某種程度上講,和毒品上癮沒有本質不同。)
4、過程中再苦再難,也不要再給孩子增加任何負能量,因為負能量本身就會增加孩子逃避現實,投入遊戲懷抱的動力。要和孩子一條心一起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一起成長。
特別強調第一條沒有做到位,不要開始第二條。如何判斷第一條是否做到位了呢?標準就是孩子願意對父母說心裡話。
備註:正能量對孩子包括關心,理解,接納,相信,認可,欣賞,感恩和付出。
-
3 # 家庭教育指導師異菲
孩子沉迷遊戲厭學,這種現象在青春期孩子期間也不少存在。甚至還有很多比這種更讓人頭痛的嚴重問題,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高中有個男同學,曾有一段時間一度沉迷遊戲不上課,大家齊心協力糾正了一段時間,後來他用了很少的時間考上了一般人都沒能考上的大學,工作後也不錯。說這個不是贊同沉迷遊戲,是想說會有轉機,並且這樣的孩子從另一個層面講其實是聰明的。所以放鬆心態,開始積極改善吧。
導致原因我覺得除了青春期,還有家庭結構、養育方式等多種因素。他沒有其他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來自父母的愛與尊重、認同、支援、成就……所以阻止遊戲只是解決表面問題,還是要給到孩子這些他想要的,有些東西自然迎刃而解。
首先我非常的理解您的不容易,也很尊重您的做法,知道用這種方式來求助。作為父母你是在積極解決問題,並沒有聽之任之無奈地去逃避。有您這樣的爸爸,我想一切會好起來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因為一種不良習慣的形成,也是長時間多種因素累積而成,要改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先做好這個長期解決的心理準備。家長要用各種渠道去學習青春期相關知識,或者買一本書,或者聽網課,現在有很多。不要覺得這裡沒什麼,只是孩子表面沉迷遊戲那麼簡單,這裡面有很多知識可以去了解。瞭解之後,才不會出現各種問題束手無策。除了厭學等,你可能還會學到其它知識,會讓您面對很多問題泰然處之,不要小看這一點該做的。尤其單親家庭,更應該需要多學習多成長。在家長學習青春期相關知識後,您會了解到,青春期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不願意溝通、沉迷自己的網路世界、抽菸酗酒、打架鬥毆、早戀、厭學等等。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如此,也不是一個孩子所有的都會發生。正視青春期孩子成熟的身體和扮成熟的心理之間的矛盾。多給孩子尊重理解、陪伴。比如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多創造機會和人交流,創造很多社交機會。帶他去做大運動,釋放他青春期的衝動性。父母需要自己先有改變,再去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問題。給他比以前更多的關注和愛,來取代他在遊戲世界找到的成就感、被重視感、無壓力感等。如果要別人信任,首先要建立關係。建立關係首先要共情,要理解孩子的訴求。青春期的他,特殊家庭結構的他,此時是否需要更多的自我探索、被尊重等。家長試著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拉近和孩子的關係,打破障礙進行溝通和交流,變成他的朋友。建立好關係後,適當放手,不能完全禁止。告訴他你信任他能安排好自己的學業和遊戲,讓他逐步縮短時間。一般遊戲上癮的孩子,都是在虛擬世界尋求現實世界缺少的東西。當孩子有所改善的時候,創造讓他做大運動的機會,或是幫助你做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大汗淋漓後,很容易讓人集中精力去學習,長期的堅持運動也會改善大腦。同時告訴他,他對自己人生的安排會像遊戲一樣有條理有計劃的,給他點時間。言談中也要充滿對孩子的信任。遊戲可以說任何階段的人都會喜歡,它是讓大腦最舒服,讓人最不費力氣來達到需求和發洩的世界。如果可以,家長試試和孩子一起進行有益的體感遊戲,父子倆來一場大汗淋漓的較量。童心是成年人都存在的,玩的高階點有文化一點,有時間限制。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人生是爸爸在陪自己,自己做主,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會努力投入到現實世界去拼一拼的。這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可能很難一兩句說完,最重要的還是家長首先要自己懂,才會去解決。用其它選擇代替孩子的遊戲,給到孩子需求。陪伴他度過問題難關,他也想成為學霸,也想滿身光環。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有所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才有效。所以家長也要去多聽相關課程。
-
4 # 珍珍心理諮詢
電子遊戲是一種安慰劑,可以用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諸多苦難和煩惱。
遊戲的設計,能滿足人心理上的多種需求。比如現實生活中受挫之後,人們可以在遊戲世界中快速得到滿足和補償。
在生活競爭中失利之後也可以快速地在遊戲中通過打怪升級獲得一種等級提高的虛擬滿足感。
能夠適度的緩解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焦慮。
因此,電子遊戲導致另外一個惡果,就是更多人陷入到虛擬的勝利中而逃避現實生活中所帶來的一切容易產生心理學裡面所謂的社會退縮,社會迴避和社會推行的現象。
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迷戀遊戲而不願意在記錄到學校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已經產生對真實世界,比如學校生活產生了厭惡,失去了驅動力。如果僅僅憑藉家庭教育,或者做點什麼小事情,就想改善,或者僅僅憑藉一場心理諮詢就想改善都沒那麼容易。這必須得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改變一個孩子目前在這一代年輕人裡面會頻繁的越來越多出現退出社會現象。
最主要的方法是什麼呢?
最核心的一個方法就是立志!
要立出自己的志向。
這個志向一定要和社會生活有關的志向。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志向的,所以要想改變這個事情。首先應該"治未病"。意思就是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總是好過亡羊補牢。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而這一切核心的方法就是樹立孩子的立志。
讓他產生自己的價值觀
讓社會成為一種驅動力,吸引著他往前走。
如果我們一個孩子能夠把社會生活當作前面能夠吸引著他一直往前走的一盞明燈,人必然會一步一步的,走入到社會生活。
-
5 # 孫新蘭博士
學員:孫老師好,我的兒子晚上沉迷於遊戲,白天上課睡覺,經常口出網路垃圾語言,沒有上進心,很難激發自信,原先成績很優秀,現在行為習慣、學習成績都不好,和我們的關係也非常糟糕。我想帶他去看心理諮詢師,他也拒絕,請問該如何突破呢?
學員:我看到他學習成績越來越下滑,我著急。
生命不能被工具化,生命渴望的是相親相愛,渴望的是靈魂的共舞,渴望的是實現生命真正的價值。
當你把孩子工具化的時候意味著你把自己的生命也工具化了。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讀書,把自己工具化為一個陪讀的工具,鞭策的工具,書童的工具。
當大家一起把生命工具化,來謀分數、謀飯碗的時候,這個“遊戲”太苦了,苦到骨髓裡了,生命對這個“遊戲”是牴觸的,這個“遊戲”還不如網路遊戲更有吸引力。
你只看到孩子成績在下滑,你沒有看到他的心苦到骨髓裡,你就不知道怎麼幫助他,於是你的心也很苦。
貼近生命,貼近靈魂,你改變,你的孩子就會改變當你貼近生命,貼近靈魂,真正迴歸生命這一邊,真心這一邊,愛這一邊,當你迴歸,你的孩子就跟著你迴歸。孩子是你的鏡子,你一改變,孩子很快就會改變了。
父母改變孩子就會改變,不是讓你的孩子改變,因為他用那樣的方式,從生命的角度來愛你,幫你糾錯,來救贖走錯方向的你。
我們要聽到這個救贖的力量,啟動這個救贖的力量,蛻變自己的生命,活成孩子的典範,所有的痛苦都轉化成恩典。
聽到他靈魂的哭泣吧!孩子也在用這樣的方式給你祝福,讓你蛻變學員:我覺得我並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考試的工具,我只希望他將來有能力愛護自己,愛護自己的家人,過得幸福,做他喜歡做的工作,但現在我最大的困惑是他沒有珍惜自己,自暴自棄。
學員:那麼現在是他沉迷在遊戲中。。。
學員:我知道這個,所以我在生活上儘量幫助他,但我們跟他談什麼他都是抗拒的。
要敞開心來聽,不是聽他的表面,要聽到對方的心聲,聽到他自己都表達不出來的靈魂的心聲,這樣你的愛才能啟動孩子的生之趨力。
所以你要好好學習,你要好好成長,不是急於馬上找到一個靈丹妙藥,是你生命要改變,你蛻變他才會蛻變,這不是一個行為上的改變而已,你孩子用這樣的呈現,也在給你祝福。
你要用你的心、用你的靈魂來聽,聽到他靈魂的聲音,而不是還在那裡看著學習成績怎麼樣。
所有沉迷網路的小孩都是靈魂在哭泣的孩子,他們也許不會流淚,但是靈魂在哭泣,你聽到這份哭泣,貼近這份哭泣,悲憫這份哭泣,蛻變你自己,給到他愛和信任,這樣你的愛才有力量,才能成為一縷Sunny,穿透他內心的黑暗,孩子才會真正挺立起來。
-
6 # 心理諮詢師永華
首先,看了這位爸爸的問題,能感受到您對孩子的擔心,焦慮與無奈,這也是目前很多有類似情況家長的普遍反應。您很愛自己的孩子,才會這麼擔心他,擔心他的學業,擔心他的未來,以至於自己也很焦慮,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相信爸爸希望孩子的這一問題最好能很快得到解決。但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應該也不是僅僅因為這一次疫情才出現的吧?要解決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爸爸要能理解這一點。
其三,針對孩子的問題,給爸爸建議如下:
1.轉移自己的關注點。不去關注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多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孩子先搞好關係。這是前提之一。
2.爸爸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儘量保持克制,不對孩子說有損孩子自尊的話,不打擊孩子,也不抱怨孩子。這是前題之二
3.在上面兩個前題充分具備了以後,開始和孩子進行對話。選擇一個爸爸和孩子兩個人相對情緒都比較平和的時機,跟孩子做一次正式的溝通,讓孩子知道爸爸對孩子的關心,以及爸爸目前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大人,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讓他說說自己的想法,甚至於可以聽聽他對於自己未來的計劃,爸爸一定要耐心傾聽,並做出適當的迴應。爸爸一定記住,不管孩子說出什麼,爸爸都要予以接納,做到抱持!
只要能實現爸爸和孩子的順利對話,那問題基本上就會解決掉一大部分了,這也是最難的一步!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7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如果我是您的孩子,我也會這樣繼續沉迷於遊戲。
不是孩子和你對抗,是你在和孩子對抗你玩過遊戲嗎?知道遊戲有多吸引人麼?可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玩,讓孩子教你怎麼玩。你連玩遊戲都不會,你講的道理,對不對是一回事,你覺得別人跟你講道理的時候,有用嗎?你心理舒服嗎?何況還是個孩子。
如果孩子越來越沉迷於遊戲,你自己其實功不可沒!這麼說,是不是心裡更加的憋屈了!
另外,你自己捫心自問下,願不願意和動不動就發火的人一起溝通和生活!發火是自己教育孩子或者管理自己的人生不當的真實呈現,還覺得委屈?應該反思下了哦。每次發火前,可以有意覺察下自己,是不是又在評判孩子不對不對不對?發火有用嗎?除了自己更難受,更加助力孩子玩遊戲外,還有什麼好呢?
這種情況下講道理,孩子能聽你講就不錯了還要聽進去,那不是太難了麼。回想下自己,和誰生氣鬧矛盾時,或者情緒極度糟糕時,別人給你講道理能聽進去麼?大人都不喜歡,何況孩子?
嘗試著放下對抗,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她自己的優勢和天賦。
玩遊戲 就真的沒有一點好處麼?人天生就喜歡追求刺激、好玩、可以激發好奇心的事。遊戲也是這樣。您可以大膽去玩一把,然後和孩子交流、請教遊戲,先進入他的世界,再慢慢引導。一棒子打死的節奏,沒有人喜歡,孩子更是。自己設了密碼,孩子都能解開,你說你家孩子是不是很聰明!能堅持玩遊戲的孩子,是不是很有毅力!能把自己喜歡的事天天不吃不喝都去做,這樣的品性優勢,是不是自己可以在孩子身上發掘很多?
引導方式 思路對了毫不費力2位有經驗的心理學老師,曾經這樣分享過案例:
1)欣賞孩子游戲打得真好 然後跟孩子去探索遊戲裡的高階玩法和細節,孩子立馬變得特自信特感恩,謝謝老師能理解他,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不僅知道了怎麼能把遊戲玩得更有趣更有意義,同時學習也不耽誤了。
2)告訴孩子是好玩,你在玩遊戲的時候,背後一堆人在玩你。 這位老師講孩子聽了這立馬反思,怎麼會有一堆人在玩我呢。老師跟她講,銀行家、設計遊戲的人、賣遊戲的人、玩伴等一堆人都在玩你。聽了這樣的啟發後,孩子從此知道了怎麼去看待遊戲,怎麼去探索遊戲的真正意義,甚至有了承擔家庭負擔的能力。
而我們呢,最常用的武器是:你不對、你玩遊戲就是錯的!……甚至更難聽的話,每天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不斷撞擊,甚至孩子失去了父母的信任、關愛、欣賞,嚴重的父母會放狠話拋棄孩子:你這孩子廢了,我怎麼養了你這個不求上進的孩子!!!等等,每天這些惡毒的語言,把孩子推進了遊戲的深淵,沉迷於其中而不知遊戲的價值和自己的價值。孩子越來越失去自信,失去活著的價值。
和老師一起要做的不是天天逼迫孩子寫作業先要把孩子的自我價值和信心調動起來,先把孩子看做一個人,人對了事就對了。作業交了有什麼用呢對吧,關鍵是先把孩子整個人給啟用咯。所以不要再和老師一起天天說孩子作業問題了。越說越沒有信心,越說越煩。用心去感化孩子,用行動和愛去引導孩子。
多瞭解下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這個時期正是逆反期,你如果按照原來的方式繼續用力下去,結果是你會給孩子沉迷於遊戲荒廢學業加油了。
自己的事不要牽連孩子和孩子的母親怎麼處理,那是你自己的事,和孩子無關,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遭遇牽連到孩子上。孩子就是你自己的,不要在此方面抱怨,,當父母的如果糾結是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只能說這孩子會比較可憐。
只有自己負起全部責任,不去依賴任何人的時候,自己會全力以赴,沒有任何怨言。苦逼的人生是多數人要經歷的人間修煉,在人生這場遊戲裡,自己就是主角,怪不得別人。自己怎樣和孩子無關。如果把自己的事牽連到孩子,只會給自己和孩子增加內心的負擔,解決不了問題。
孩子在這個人生關口,需要的是朋友和父母的陪伴與關愛,慢慢啟發孩子自身的能量,放下管控的心態。
#健康科普挑戰賽#
-
8 # 楊君lena
在尋找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辦法和思路之前,先深呼吸,泡杯茶,自己先平緩一下。
青少年厭學,是正常的成長過程。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有些打架,有些沉迷言情小說,有些追劇,有些逃學,玩遊戲,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
青少年厭學, 往往不是厭倦學習本身,玩遊戲也是一種學習體驗,而是缺上生活的安全感和精神的寄託,所以才會有偏離正常生活軌道的叛逆和自閉。
從您的文字描述來看,您是一位從成人高度看孩子生活的母親。這樣的方式在孩子眼裡通常比較強勢和武斷,孩子叛逆和自閉的過程程度會更嚴重一些,時間也會更長一些。
引導孩子按正常的生活軌跡成長,需要的是家長的權威和淡定。走得進孩子的內心,才會獲得權威和尊重。作為母親,你的溫柔是最好的禮物,也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礎。讓孩子走進你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你走進孩子內心的最好方式。
遊戲不是魔鬼。傾聽孩子的聲音,不打斷,不否認,分享孩子在玩遊戲時的喜怒哀樂,抓住孩子的心才能幫助孩子正確成長。
-
9 # 羅桂田心理諮詢
仔細看了題主的問題,十三歲男孩沉迷遊戲厭學怎麼辦?
從這個狀態可以看出問題的實質: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學生,有可能不能成為合格優秀的人。孩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有可能事業很成功,有可能生意興隆,有可能是優秀幹部,有可能工作很優秀,有可能是合格優秀的丈夫和妻子 ,有可能做兒子女兒優秀,只是這些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合格優秀),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是孩子今天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會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只是爸爸媽媽的原因是最大的。要孩子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孩子、學生、人,爸爸媽媽首先要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這是因果關係。孩子問題要徹底解決,首先要爸爸媽媽變成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怎麼辦???
不要指望父母不改變,只改變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任何機構都做不到,如果有機構說可以做到,一定是“大妄語”。因為孩子問題是跟父母的問題聯絡在一起的,父母問題的解決跟孩子問題的解決一定是要同步進行的。擔心害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建議爸爸媽媽儘快尋求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參入進來,一同學習成長改變,提高各自的智慧水平,爸爸媽媽成長成為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才能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合格優秀的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大工程 需要時間,需要爸爸媽媽跟心理諮詢師達成一致,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
10 # 大海之上
十三歲的孩子玩遊戲上癮,家長想將他扭轉回來,這樣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
小孩子為什麼會玩遊戲?心裡空虛,家裡大人忙,沒時間管他,沒人陪他,他這才接觸遊戲,俗話說:空虛的心靈最容易長草。
家長多陪陪孩子,瞭解他的需求,多與孩孑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歡樂。再用一些瘋狂打遊戲學業無成的灰色案例來疏導他,並引導孩子樹立理想,用理想的力量和種子來充滿他的心田,並規定每週或每天完成作業可在家長陪同下玩半小時,逐漸過渡到他自律自斷遊戲。
還有一種以毒攻毒的方法,看清孩子最愛玩的遊戲名稱,從周邊找幾個玩這個遊戲的高手,在網上邀請孩子比賽,虐得他生不如死,在網上埋伏,虐他幾回,讓他懷疑自己不會玩遊戲,他慢慢的就淡了玩遊戲,再引他報美朮,書法,跆拳道,音樂,程式設計,手工製作等興趣班,轉移他的愛好。
還記得湖南電視臺的《變形計》不,那裡面的例子可多啦。你也可以勸導他去參加一次節目,在他吃了生活的苦後,他也會發生轉變。
最後,我們來分享馬雲治兒子玩遊戲上癮的一招。馬雲在發現12歲兒子玩遊戲上癮後,先是想著去說服他,沒想到向來口舌便給的他在兒子面前一敗塗地,兒子:你們平時都忙,沒人管我,我一個人很無聊,為什麼不能玩遊戲?
馬雲轉身給老婆張瑛做工作,兒子跟錢,你挑一樣,要哪個?於是老婆辭職,專門一天三餐照顧兒子。
到了暑假,他給了兒子200元錢,讓他約同學去玩遊戲,一直玩上三天三夜再回來,不過回來的時候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找出一個玩遊戲的好處。
過了三天,兒子回來了,先猛吃一頓又大睡一覺,然後才去回話:又累又困又餓,身上哪兒都不舒服,錢花光了,也沒想到有什麼好處。
馬雲:那你還玩,玩得捨不得回家?這下兒子沉默了。
最後在張瑛的悉心教導下,兒子最終擺脫了網癮。
不得不說馬雲這一手欲擒故縱玩得好,兒子幡然醒悟!
我有個兄弟,特愛好打麻將,老愛和人一干一通宵,有一天晚上和幾個同學又幹了起來,約好打一毛的菜票,結果我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他們早撤攤了,而且從此再不幹通宵了。我很好奇,追問原由,他臉抽了抽:一晚上點燈熬油,天亮一算帳,嬴了一毛錢!白費了我那麼多精神,還不如睡覺呢!
孩子是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生命延續,投資孩子教育,就是照顧好我們的未來,馬雲在遊戲上從未投一分錢,他說:"我不想看到我的兒子在我做的遊戲裡出不來!"
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不要玩遊戲上癮!
-
11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13歲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父母和老師對其進行管教講道理,但是沒有用,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幫助孩子有效擺脫對手機遊戲的依賴?
其次,父母應該退出親子鬥爭的怪圈。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這種親子鬥爭是傷害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當原生家庭當中,親子關係不和諧,夫妻關係不和諧,都將使得孩子在內心產生一種無助感和無力感,並且會製造出大量的負面消極的情緒,而孩子一旦有負面消極情緒,他就需要排解。但是父母又沒有幫助孩子建立積極有效的情緒排解通道,孩子就只能逃避現實,而手機和遊戲恰恰在逃避現實這一點充分地滿足了孩子,這也是孩子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的根源所在。
最後,父母一定要去審視自己的管教方式。我們要向過去學習,當我們發現講道理髮火,怒火中燒、氣急敗壞、歇斯底里這些方式都不見效的時候,我們要去思考:是否應該要改善管教方式,提升教養智慧?管教孩子,他需要理性的思維、科學的思維、平和的思維作為支撐。而父母如果容易被情緒所驅動,被情緒所綁架,容易受孩子的不良行為影響而變得氣急敗壞,就會難以進入幫助孩子理性解決問題的頻道。
最後,由於孩子所處在原生家庭是離異家庭,因此這個時候作為父親壓力就更大更重了。因為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由父母雙方錯誤的思維觀念和態度導致的。所以這一點,爸爸不僅要擔當好爸爸的角色,而且還要通過正確的語言理性的溝通智慧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塑造符合孩子期待的媽媽的形象,以彌補孩子在家庭教育當中媽媽正確管教的缺失,這都需要爸爸去自我提升,自我改善,才能夠真正地給予孩子有效的幫助,孩子的問題反映了父母的問題,父母只有在原生家庭當中找病根,孩子的問題才能夠藥到病除。
-
12 # 主播加好友嗎
讓孩子玩遊戲厭學好(純屬搞笑)設定螢幕使用時間考試滿分加時間,後來孩子發現越不學習時間越少。
-
13 # 卓壯讀書
第一,想辦法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可以給孩子設計一些有興趣的話題,讓孩子試著去選擇,夫做另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能夠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讓他做他感興趣事,如果不玩遊戲,可以帶她去玩兒一玩兒,帶她去她喜歡去的地方,讓他暫時離開遊戲。或者看書,畫畫,或者去旅遊等都可以帶她去看一下,讓他暫時離開遊戲。
第二,不能硬碰硬,要想辦法,講策略
如果把遊戲給他一刀斷絕,這樣往往會造成逆反的心理,你 不讓他玩遊戲,他就會偷偷的玩,跟你對著幹。那麼這樣往往是適得其反。所以要想辦法。告訴他遊戲的危害,從側面告訴他某某人或者身邊的他熟悉的人因為玩遊戲造成了怎麼樣傷害,希望他能改正。你嘴裡是建議他改正,讓孩子慢慢的從遊戲窩中自己拔出來,才能有效,而不是強硬的,壓力下讓他改。
第三,真誠的與孩子談心
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他的責任是幹什麼,可以適量的慢慢的給他改變,告訴他,想玩遊戲可以,但是你首先把你自己的任務完成,把你的作業完成,我就給你多長時間玩遊戲,給她限定時間玩。玩多長時間的遊戲,要先完成哪些任務的前提下,你才可以玩遊戲。這樣就慢慢的限制他玩遊戲的時間。
第四,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逆反的時候不能硬碰硬,要慢慢的讓他從遊戲中讓他自已我爬出來。
慢慢的讓他從遊戲的漩渦裡,讓他自己慢慢的爬出來,才能離開遊戲,告訴她玩遊戲約危害,會浪費青春,浪費時間。讓他轉移注意力,讓他轉移到看書,畫畫,運動等,讓他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一點一點的轉移他的注意力。
-
14 # L語文田園
十三歲男孩沉迷遊戲怎麼辦?十三歲年紀還小,家長還有能力可以管住,如果等十七八歲,家長再想管理就難了。根據我多年的教育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收集身邊和從各種渠道收集玩遊戲帶來危害的事例,拿來講給他聽,用真實案例來打動他的心。勸他少玩遊戲。
二,以毒攻毒。看他玩的什麼遊戲,請幾個遊戲高手在他玩的遊戲中獵殺他,讓他遊戲角色沒有翻身機會。這樣他每次都輸,這樣他就沒興趣了。
三,停止他上學。向學校給他請幾個星期的假,帶他去工地或者農村去幹幾天的活,勞動是最能磨練人的,最能讓人頭腦清醒的。
四,帶他去醫院,檢查視力和頸椎,讓醫生告訴他,玩遊戲會給視力和身體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五,和孩子達成協議,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每天可以給一小時時間玩遊戲,其他時間手機上交。如果他不同意,可以適當來點小“武力”。畢竟十三歲的年紀,大人還能鎮住他。
六,給他佈置一些家務活讓他幹,如果完成勞動允許他玩一定時間的遊戲。
七,給他多報幾個興趣班,讓他沒時間玩遊戲。
總之,家長管理孩子要趁小管理,等再長大一點,恐怕就管不住了。
-
15 # 劉浩妍老師
沉迷遊戲世界的孩子一部分原因是在現實世界有一些心理營養沒有給足,第二個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剛好想要獨立處理的主權,分虛擬與現實。而且學習本身是一件比較艱苦的事情,不是立刻就能得到一個積極的反饋和即時獎勵給自己,而在遊戲裡可以得到及時的獎勵反饋,可以刺激神經中樞的興奮。首先你不能生氣,生氣不解決問題可以坐下來好好跟孩子聊一下,聊一下你的想法,讓孩子知道你的處境,也讓他知道你的艱辛。給他講清楚玩遊戲的利與弊,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厄基礎開始,在學習方面建立信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不要給它設定太高的學習目標,從一點一滴的做起,嗯,重建他學習的自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所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但是隻要堅持,我相信一定會有結果的。首先父母還是要有耐心,有信心去改變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家裡的環境條件是造成他玩遊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習的興趣是值得去思考的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可以從時間管理入手,限制一下他玩遊戲的時間是多少,每天可以給他規定一個非常短的,或者是設定一個非常短的一個時間逐漸的慢慢的減少。
-
16 # 幸福媽咪Cathy
對於,這個問題,父母要先找到根源,因為,厭學、孩子沉迷遊戲,只是行為結果,不是原因。所以,父母要先找到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再說,這個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已經形成十幾年了,只不過,是在十三歲這一年,表現出來了而已。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行的。需要父母極大的耐心和平和的心態。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沉迷遊戲,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人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的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學習,經常遭受到父母的批評、指責、比較、打罵等,那麼,孩子就會牴觸學習,因為,帶給他這些不愉快的經歷,都是由學習造成的。所以,他不喜歡學習。
然而,在遊戲中,每透過一關,他都能找到,內心渴望已久的成就感,完成每一次的挑戰,能夠激發他的自信,遊戲可以讓他忘記學習帶給他的痛苦的感覺。所以,孩子喜歡玩遊戲。
2、難得一次,就會格外珍惜這個就好比,坐公共汽車和坐飛機。為什麼,坐公共汽車,我們都要爭先恐後的搶;而坐飛機,我們就可以安安靜靜的排隊?因為,坐公共汽車,你上晚了,就沒有坐位了,所以要搶;而坐飛機,是一人一坐,你很清楚,上晚了,你也會有坐位的,用不著搶,所以,會定定心心的排隊。
有些女生,省吃儉用,算這算那的,每天還惦記著,什麼時候能夠買上某品牌的包包;可為什麼富二代,就不用天天惦記著,因為她想要,隨時能買,所以,她的心思根本沒有放在包包上。
其實,細想想,孩子沉迷遊戲也是一樣的道理。他越得不到,就越想要。就像有句網路語說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當他,好不容易,有機會玩遊戲,當然是能多玩一點是一點了。時間一長,就慢慢沉迷了。
所以,當孩子覺得,玩遊戲,我想玩就能玩,想不玩就能不玩時,他就不會沉迷。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花時間或精力去跟父母鬥智鬥勇,爭取玩遊戲的機會。
3、陪伴不夠,手機遊戲已經成為孩子的“夥伴”孩子不玩遊戲,能幹嘛呢?大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回到家,還恨不得,拿著手機,看這看那。以前,有一大幫孩子可以一起玩,現在呢?孩子已經沒有夥伴啦,手機已經變成了孩子的夥伴了,他不打遊戲,能幹嘛呢?
4、情緒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以前的孩子,調皮搗蛋,被父母批評了,甚至是打了,出個門,就會有夥伴一起玩,一起瘋,一會情緒就宣洩掉了。
現在的孩子呢,沒的玩,沒的瘋,情緒只能壓抑。但是,總壓抑會很難受啊,宣洩是需要啊,那麼,遊戲就會成為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
我們大人,不開心時,還會喝酒,找朋友聊天呢,那孩子呢?
因此,基於這些原因,想要讓孩子不沉迷遊戲:
1、父母要做好榜樣父母每天都不學習,也不看書,就看電視,棒著個手機,看來看去的,你卻要求孩子學習,不玩遊戲,這對孩子公平?孩子心裡會服氣?
所以,父母先做出樣子,你說出去的話,孩子才會聽。
2、放低姿態跟孩子說話,可別一副高高在上,“我是你父母,你就得聽我的”樣子,青春期的孩子,可不吃這一套。
只有做到尊重,孩子才會尊重你。只有做到平等對話,孩子才會願意聽。
3、開闊孩子的視野當孩子的眼見寬了,他就不會覺得手機遊戲有多麼的誘人了。當孩子見過,更精彩的世界,他就不會覺得手機遊戲是唯一了。
開闊視野,可以透過旅行和閱讀。這個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4、先建立關係,再談教育親子關係,重要過於一切養育技巧。沒有關係,所以的教育都無效。
孩子跟你親近,聽你的話,願意跟你說話、交流,取決於你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和諧。
所以,現在不是說,你要怎麼做,去改變孩子愛上學習。現在你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跟孩子建立一個和諧的關係。
建立和諧關係,少不了尊重、包容、理解、接納、肯定和鼓勵。打罵、指責、數落、謾罵是建立不了和諧關係的,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5、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多看看孩子學習以外的優點,讓他有自信。讓他覺得,雖然自己學習不好,但是在其它方面,他還是行的。
一個人,不可能全都是缺點,也不可能全都是優點。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的優點,讓他在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那他也用不著去遊戲裡面找了。
再說了,人都喜歡跟欣賞自己的人在一起。所以,你欣賞孩子,孩子自然就願意多跟你親近。
孩子的成長路上,有很多的可能性。父母要放下擔憂和焦慮,接納孩子,肯定多於批評、認可多於否定,當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提升了,慢慢地,孩子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
17 # 丹娜媽育兒寶箱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必須立刻放下我手頭的工作,作為1位過來人,為你分享一下我的建議!
我也是1名父母離異的孩子,當然我現在已經成為2個孩子的母親。我是從小就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大部分離異家庭,很多孩子都會寧願跟隨母親生活,而很多父親都不願意再養育孩子。而您作為1位父親,願意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實屬不易!接下來,我會根據您的敘述給您分析和給予建議!
1、“十三歲孩子迷戀遊戲厭學,家長和老師給孩子講了道理,但是就是聽不進去!孩子大了,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又不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和“內心孤獨”!接納孤獨:首先,家長您要放下姿態接受孩子目前迷戀遊戲的狀態。他是1位青春期的少年,並且是生於離異家庭,他缺少了母愛,缺少了父愛(孩子有可能會認為爸爸都只管工作,不陪伴他)。青春期的少年男性荷爾蒙激增,這裡你沒有提到他有無跟你對抗或對話。如果有,其實反而還好一點,他懂得自己是1個獨立的個體,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一直講道理他都不聽,不給到你任何反饋,證明孩子已經把你和老師的話“遮蔽”了!接納不完美: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舒緩內心的消極情緒,遊戲可以讓他感到開心或者擁有安全感。遊戲設計者就是透過各種通關獎勵的方式激勵玩家沉迷,開始的關卡都是簡單的,簡單就能獲得獎勵,玩家就有成就感。具體不清楚您家孩子玩什麼型別的遊戲,有些角色扮演的遊戲甚至會讓孩子真的陷進去以為那個遊戲角色就是他自己,這樣他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安全感”或“快感”,他能在遊戲中獲得,為什麼他不沉迷呢?所以,我認為孩子和父親您缺少真誠的溝通,“父子代溝”很嚴重,但不必驚慌失措!早發現,早治理。放下成人的姿態,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對症下藥”: 父親您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為什麼孩子不喜歡聽你講道理?您知道孩子除了玩遊戲,真的什麼都沒有興趣?電子產品或遊戲本身是一個產品服務,根本的問題在於父親您是否有為處在離異家庭的兒子提供“健康的家庭環境”。家長要有意識跟遊戲做競爭比賽,帶兒子到戶外運動,讓運動的快感和成就感充滿孩子的內心,孩子就不需要到遊戲中找滿足感!同時,邀請兒子好朋友和同學一起參與!有了社交滿足,孩子不會再沉迷遊戲!“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
即使您工作再忙,您都需要從小回家陪兒子聊聊天,不是聊學習,是聊兒子喜歡的事情。如果像你說的現在孩子就只懂玩遊戲,那麼,您能否從他喜歡玩的遊戲型別中出發和思考,來進一步推測孩子喜歡的興趣愛好!例如:
槍擊、射獵、戰爭等:孩子有可能喜歡冒險,攀巖、蹦床、射箭等都可以。運動:直接週末帶兒子去戶外運動,比賽!與陌生人組隊或邀約同學好朋友也可以,加強團隊意識!團隊運動或活動都能從其他人與兒子的交談互動得到啟發。角色扮演:從他喜歡的角色出發挖掘他理想的性格特徵,在日常生活中,你讓兒子來嘗試擔任他理想的角色。家庭中只有父子倆,是否可以把“決策權”移交給兒子,讓兒子自主選擇一些非大原則的事情。讓日常物資的購買和家務活、下廚也可以讓孩子去做,或父子一起下廚。這些都是加深親子感情的最簡單的方法。一開始,兒子可能不理會,能否像父親您工作那樣鍥而不捨地去嘗試呢?讓兒子感到“原來我比父親強,很多東西我長大了,我也可以做得很好!”給孩子增強自信!2、“我對他要求不高,每天按時上課,認真完成作業,盡力學習,學習盡力就行了,但是不能消極怠工。”換位思考,平等對話:我們都是家長,都覺得這要求確實挺正常,要求不高。可是對於孩子,這要求就會“高”!站在您孩子的角度,他沒有1個理想和目標讓他學習盡力。沒有人與他談心,沒有人理解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們大人說道理,我為什麼要聽你們的話?聽完我學習就好了?我就開心了?建議家長先了解清楚孩子的興趣愛好,每個孩子對不同的學科都有不一樣的興趣和看法。然後,跟孩子一起討論和定下他的理想,再具體到學習的任務目標!所有任務規劃都要很仔細,其實,我在企業工作也是如此,1年的工作計劃都要提早定好,然後細化到每個季度、每月、每週和每天!3、現在疫情期間又要用電腦,為了防止遊戲設定遮蔽密碼。現在每天和孩子鬥智鬥勇,過幾天他就把密碼破解了,不好好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幾乎每門課老師都給我反應孩子學習問題,我每天還要上班,帶他來單位他不願意,放在家裡又沒人監管。——循序漸進幫孩子加強自律和時間管理的學習習慣!6、“看到他就是看電腦就是不寫作業就忍不住發火,告訴過他,要是把我氣死了他就只能當孤兒了!”——“暴力語言溝通”會容易造成孩子心理陰影,自暴自棄!我非常理解父親您的感受!您這麼用心付出得不到兒子的迴應!我知道您非常愛您的兒子!只是您的方法不對,而且,以上這種型別的話以後絕對不能對孩子說!父親您這是氣話,但對於兒子,他會當真的一樣!這樣您是對兒子造成2次傷害!你和前妻的離婚,已經對兒子造成很大心理傷害,您再放棄兒子,兒子可能會有心理疾病!這種激將法對於孩子毫無用處!總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身的興趣愛好,可以從孩子喜歡玩的遊戲種類出發,挖掘您兒子的興趣,再關聯到學習中每一個學科。父親放下姿態,先傾聽兒子內心想法,與孩子平等對話,給予孩子選擇權和尊重。跟孩子一起討論和定下他的理想,再具體到學習的任務目標!我認為孩子和您還是有父子之間難以割捨的羈絆!請父親您不要氣餒和放棄兒子!希望以上建議能幫助父親您和您兒子!
-
18 # 松風雅韻
現在遊戲對青少年的毒害非常大,當孩子沉溺於遊戲,產生厭學情緒時家長該怎麼辦呢?試試以下方法。
1.不要把厭學看的太重很多家長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有厭學表現的時候,立馬就開始暴跳如雷,採用一些體罰,毆打,辱罵等激烈的手段教育孩子。厭學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情況,是正常情況,學習並不是一件特別愉快的事情,我想父母當年都深有體會。青少年學生厭學家長怎麼辦?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厭學這種情況,不要過度苛責孩子,家長要靜下心來,慢慢的和孩子交談,一步步走進他們內心世界,找到他們厭學的原因,再透過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育,來幫助孩子告別厭學,重新走進校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才,在中國更是如此,成績成了很多父母衡量子女是否成才的標準。為了成績,很多父母強迫孩子學習,給孩子報很多的輔導班,導致孩子沒有一點自由玩耍的時間,每天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學習。看到孩子玩耍,就會呵斥,讓他們去學習,學習成了孩子的負擔。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會不耐煩,對學習失去興趣,進而產生厭倦的心理。孩子愛玩是天性,不要去壓抑,不然只會適得其反。要合理安排學習和遊戲的時間,給孩子時間去玩耍,做到勞逸結合,比如告訴孩子你做完什麼就可以玩多長時間嗎,這樣才能發揮孩子的積極性。
3.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起到榜樣作用父母要努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儘量避免做一些吵鬧的事情,比如看電視,打麻將,大聲談話等。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學習,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在一旁看書,或者輔導孩子學習,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還能增進和孩子的感情。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給孩子購買相關的學習用品和相關工具。
4.多讚美和鼓勵,少命令和呵斥任何人都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美和鼓勵,小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正式在成長期,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父母的鼓勵和讚美會極大的增強孩子自信心和動力,讓孩子更有積極性去學習。所以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吝嗇鼓勵和讚美,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青少年學生厭學家長怎麼辦?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不要老是用命令或者呵斥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如果你尊重孩子,他們也會自覺的規範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有不良行為或者習慣時,父母要嚴肅的和他交談,指出他的錯誤和危害,教導他如何去改正,並制定一定的懲罰措施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要解析一下你敘述孩子的一些現象,我們共同找一找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十三歲孩子迷戀遊戲厭學,家長和老師給孩子講了道理,但是就是聽不進去!孩子大了,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又不聽。……不好好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幾乎每門課老師都給我反應孩子學習問題,……其實現在他的問題就是厭學,除了遊戲對其他沒有興趣,每天完成不了作業老師就給我打電話、發信息。我都快崩潰了!”
這段文字的重心就是“厭學”,對學習不感興趣,轉而對遊戲感興趣。
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人對活動的直接結果感到愉悅和需要而引發的參與心理傾向,間接興趣則是人對活動結果能夠帶來預期的需要而主動參與的心理傾向。對於學習來說,它的結果很少能滿足人的現實需要,而是它的預期能夠滿足人對於精神和物質的追求。因此,學習更多需要間接興趣來維持。
學習過程是辛苦的、枯燥無味的,而結果又不能讓人感受到現實好處,因此要讓學習活動持續地進行下去,並且始終保有充沛動力,想一想就應當感受到得有多難!因此好學生須有遠大的理想,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獲得強大的精神支撐,讓學習能夠迎難而上,而不是知難而退。
理想和目標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是老師和家長一遍又一遍的說教嗎?有一點,但不多,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自我感悟和在學習中一次次獲得成功後的自信體驗。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心理傾向引發的參與行動,要能持續保有充沛動力和熱情,“成功體驗”必不可少。孩子之所以“迷戀”遊戲,除了它是一種由直接興趣主導的活動,還是因為遊戲中孩子能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體驗”,尋找到“自信”和“滿足”。
仔細觀察孩子,從遊戲中獲得的“快感”應當是短暫的,“焦慮”和“不安”才是他內心的真實情緒。其實孩子也知道遊戲不是他的未來,只是找不到在哪裡去尋得自信,只得在遊戲裡去尋找刺激,尋找逃避,尋得一時片刻的“成就感”和精神滿足。
怎樣才能在學習中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體驗”,使學習成為一種需要,一種習慣?學習效果好壞與“學習能力”強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學習能力”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也是學習必須擁有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資訊感知和處理(聽、說、看、做等)、思維、情緒控制、行為管控、學習策略與方法等多個方面。不是智商高學習能力就一定強,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必然影響到資訊的感知和處理,智商再高也必然效率低下。
智商不高但學習策略方法正確,行為和情緒控制好,注意力集中,資訊接收和處理科學同樣可以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生理學的實驗表明,發育正常的人智商上的差別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學習效果好壞取決於由綜合學習能力決定的學習習慣。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後來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
學習上挫敗感會嚴重打擊學習的信心,沒有堅定意志力品質和強大的間接興趣作支撐很難在學習的道路上負重前行。沒有父母和老師的關愛和鼓勵,孩子憑什麼成為學習路途中的“苦行僧”?就象家長您的孩子,父母不共情,不懂心,作業不完成老師只會給家長髮簡訊,有什麼力量可以支援孩子在學習上去做得好?
“我對他要求不高,每天按時上課,認真完成作業,盡力學習,學習盡力就行了,但是不能消極怠工。現在疫情期間又要用電腦,為了防止遊戲設定遮蔽密碼。現在每天和孩子鬥智鬥勇,過幾天他就把密碼破解了,……”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的確不高,但家長想過沒有,不高的要求對孩子意味著什麼?是意味著容易做到還是做不做到都一樣?孩子是不是會想,每天規規矩矩,忍受煎熬熬個初中畢業和在遊戲裡轟轟烈烈,開心刺激混個初中畢業哪一個更划算?因此家長不高的要求對孩子來講,就是沒有要求,就是對他最終有一個什麼樣的文化水平的確認。
孩子其實是挺聰明的,幾天就破解了父親設定的遮蔽密碼,只是聰明沒用在正道上!
十三歲的孩子,心理髮展已進入到困惑與阻礙、成熟與跨越激烈對抗時期,會出現情緒多變,心理上“鎖”、向成熟過渡,行為衝動叛逆,獨立性增強等心理特徵。這一時期的孩子,既非大人,又非兒童,渴望被外界理解,贊同他們的觀點和主張,但畢竟兒童的世界並未完全脫去,成人的世界還遠未建立起來,自己的主張會和外界發生深刻的矛盾和衝突,這時候他們會選擇固執己見,用行動捍衛“尊嚴”,或者是給自己內心“上鎖”,對外界的聲音不予理會。
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開始,這一過程是漫長的,在得不到理解和支援的情況下,這一過程又是痛苦的。生理在快速走向成熟,心理髮展卻嚴重滯後,獨立意識在不斷增強,實際管制能力卻嚴重偏低,渴望被他人理解,但言行往往遭受批評,諸多矛盾讓孩子內心衝突不安,他們會選擇沉默寡言,有意迴避,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甚至拒絕關愛。
這一時期孩子的父母,如果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你憑什麼去引導他,你的話憑什麼讓他聽?這一時期孩子的家長,因此會有太多的沒轍,太多的無可奈何,所有方法用盡之後,只能向孩子妥協,向孩子提出最低的要求,最起碼的要求。但家長想過沒有,孩子會願意接受你這“最低的要求”?你這些最低的要求對孩子意味著什麼?是在保護他還是在消遣他?
“我每天要上班,帶他來單位他不願意,放在家裡又沒人管。……是離異,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母親幾乎不管,和她溝通過,她說給孩子溝通過,感覺聽不進去,她也沒辦法。感覺孩子就我一個人的責任,我現在實在不知道怎麼管,好話說盡,道理也講了,他現在才十三歲,不上學幹啥啊!自己心裡憋屈,難受!”
男孩子與父親生活在一起,這也沒有什麼不好,關鍵是父親忙於工作,家裡沒有他人,更多的時候是孩子一人在家獨處,這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孩子如果沒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把時間花在打遊戲上是順理成章的事。
把孩子帶到單位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孩子已經具有獨立性,而且會擁有越來越強的獨立性,怎麼可能跟父親到單位去?再說孩子的成績不好,到單位去除了丟人現眼還能有什麼呢?對孩子的自尊心只能是傷害,孩子有自知之明,不吃那一套。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孩子沉迷遊戲,是因為對學習缺少興趣,而學習主要是間接興趣。間接興趣的獲得,需要孩子有理想、有追求,並且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為基礎。學習能力的形成,依賴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孩子學習缺少目標,習慣也不好,缺少內生動力;家長不善引導,迫於無奈,對孩子要求不高,至孩子學習缺少外驅動力;離異家庭,孩子與父母溝通不暢,孩子情緒無處渲洩,家裡獨處時間多,自律能力差,客觀上為沉迷遊戲創造了條件。
針對以上對孩子和家庭情況的分析,在這裡為家長提出改進建議。建議一:放下手裡的工作,與孩子去作一次交心之旅。
都這個樣子了,家長應當考慮掙錢除了為“吃飯”還有其他什麼意義?掙多點和掙少點又有多大的區別?是時候該把手裡的工作放一放,去拉近與孩子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無論如何也要向單位爭取七到十天的休假時間,帶孩子去做一次輕鬆的旅行。父親和孩子之間有太多的不愉快之後,相信一次旅行可以消弭許多隔閡,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帶孩子去到科技和成果足以讓孩子內心震撼的地方,帶孩子去到辦公樓林立的地方,給他講那裡面的人在怎樣的工作,怎樣讓財富在這個世界上加速流轉。帶孩子去到任何足以體現知識和學問價值的地方,讓孩子心生嚮往。你不用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讀書是多麼多麼的重要,只要孩子心有所往,勝過你經年累月的一千遍一萬遍說教。
你要給孩子說清楚,這次出去是認識外面的世界,是去感受更多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出去不玩遊戲,讓旅行成為一次沒有遊戲的輕鬆之旅。還要在旅途中讓孩子多出主意,多分擔責任,儘量讓孩子多表現自己。父親在各方面不要表現得太強大,太包辦,不要把孩子當成不喑事的兒童,要相信他的辦事能力,要讓孩子感受到能為父親分擔的成就感。
如果這次旅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主意是孩子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事是孩子辦成的,那這次出行基本上是成功的,反之如是孩子獨立體驗太少,依然生活在父親的安排和呵護之下,出行就是失敗的,拉近不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建議二:敞開心扉與孩子溝通,開啟共情大門。
要總結以往與孩子溝通失敗的教訓,其實就是太把孩子當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走向成熟,渴望自己的獨立思想得到認可,判斷得到支援,即便不成熟,家長也應象朋友一樣給他提出友好的建議。因此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應當放下自己的身段,把孩子提升到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保留觀點,質疑家長的觀點。
和孩子平等協商,孩子才願意與你協商,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會尊重你的想法,交流才可以是雙向的,無礙的,情感才可以引發共鳴,才可以找到一扇可以開啟的共情之門。
家裡的大事要讓孩子知道,並允許孩子發表意見甚至參與其中。不能迴避在孩子面前談父母離異的原因,孩子有權知道。不要刻意去歸責一方,講另一方是多麼不盡人情,要讓孩子相信為維護這個家庭的完整,父母都盡力了,但是認識差異巨大,不得已走向分離。但無論父母是合是離,孩子始終是父母雙方的孩子,有權利享受完整的父愛和母愛,雖然名利上是和父親生活在一起,但你隨時可以去看望你的母親,母親也隨時可以關愛你。
孩子所有的情感關節點都疏通之後,才有建立正常生活秩序的可能,才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視,才能夠激發起向更高一級目標奮鬥的熱情,也才會願意配合父母規劃未來的生活。
建議三:為孩子樹立理想,落實奮鬥目標,制定行動計劃。
希望通過前兩個步驟的實施,已為孩子開啟心結,點燃起內心的理想之光。達到這一步,父親可以和孩子暢談理想,談人生抱負,談奮鬥目標,相信這時候孩子不會拒絕。任何人,在任何落魄的時候,內心的嚮往,期望之光都會不曾泯滅,何況孩子,未來的路還那麼長,只要善引導,怎麼不可以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為孩子樹立理想,落實奮鬥目標要讓孩子主動參與,照顧孩子關切,讓孩子真心想要。有了目標之後就要制定可行的計劃,這時候必須考慮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實際,以及行為習慣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不能期望一切都那麼簡單可以一蹴而就,思想的反覆,變與不變的反覆較量,舊習慣的蛻去,新習慣的養成,必然是一個點點滴滴辛苦積累的過程,每走一步來自家長的肯定和鼓勵非常重要。
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大目標下有小目標階段目標,總體行動計劃裡有小計劃階段計劃,讓孩子通過努力可以獲得小小的成功,從而使他倍受鼓舞,能夠堅持沿著自己的路走下去。無數的小成功彙集成大成功,無數的小進步彙集成大進步。家長要有耐心,要有信心。
建議四:家長要教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教會孩子有愛心,懂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承擔一份責任。
孩子喜歡玩遊戲不是說不玩就可以不玩的,允許他在一段時期之內慢慢淡去,甚至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有所保留。學習期間不使用智慧手機,家裡的電腦置密碼還是很有必要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後,父親也在家的時候適當玩一下是可以的,不可以未經父親同意破解密碼。
父親因工作很多時候不在家,孩子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能夠做得了的家務還是要佈置孩子做的,如果能為父親分擔一點生活方面的事務那就更好了,比如學會做飯,學會做菜。當孩子願意為父親分擔了家庭事務,父親一定要讚賞肯定,讓孩子感受到分擔的快樂。因為分擔,因為有愛,孩子會有好的品格塑型。
如果能為孩子找到一處可以提供愛心助力的地方就更好了,比如說為獨居老人跑跑腿,做點事,為殘疾人提供點幫助。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孩子會因幫助人感到內心富足,同時也沖淡了打遊戲的時間和念想,何樂而不為!
建議五:與學校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保持聯絡溝通,將孩子的轉變及自己的安排隨時通報老師知道,並且和老師商量,制定更加貼切的適合孩子成長進步的方案。
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參與的事,尤其是家庭和學校,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校聯絡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的老師加強聯絡,尤其是和班主任的聯絡,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徵求老師的意見,和老師一起,探討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方案。
老師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把一個差生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學生,更能體現老師的教育能力,更是一份為師的光榮。家長只要相信老師,尊重老師,獲得老師的幫助與配合並不困難。
建議六:“父愛如山”是怎麼煉成的。
“父愛如山”是怎麼煉成的,不就是父親犧牲了自己的權利才這樣一寸一寸地壘積起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