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醫生楊白勞
-
2 # 心理老師左叔
我是一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一所大學裡做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
你提的“焦慮不安,是不是得焦慮症了?”問題,也是我們在做心理諮詢時,學生經常問到的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答。
首先,我們看焦慮是什麼?
焦慮是人類個體情感情緒反應的一種功能,是人類進化來的一種安全防衛機制,即人類及人類個體為了免於外界威脅而發展出來的一種防禦心理,通過情緒表達出來就是擔心、害怕、不安、恐懼等。
你說的焦慮不安,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焦慮情緒,遇到難做的事、遇到未知的情況、遇到不能完成的任務、遇到不可預測的明天等事情,我們都會表現出焦慮情緒,即不安、害怕、來回走動,甚至恐懼;但是,還不能僅僅憑焦慮不安,就說是得了焦慮症。
在精神病臨床、臨床心理學實際中,診斷焦慮症是有標準的。
其次,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得了焦慮症,要看這個人的心理行為表現是否具備被診斷為焦慮症的條件;在精神病和臨床心理學實際工作中,對焦慮症的診斷一般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與環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沒有確定客觀物件和具體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二是精神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心情煩躁,甚至奔跑喊叫,身體發抖;三是伴有身體不適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心悸、噁心嘔吐、尿急、頭暈等症狀。
在診斷一個人是否是焦慮症時,上述三個方面的症狀都必須具備,僅憑其中一條或者兩條,都不能診斷為焦慮症,這是精神病學工作者、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在臨床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原則。
-
3 # 黑色的眼
不管是不是焦慮症,都有辦法解決的。
人有時受了處罰,犯了錯,心理擔心一些事情都會焦慮不安的,這都很正常。
如果說沒啥事,還是感覺焦慮不安,或者說有時不是你犯的錯,你也會焦慮不安,那麼可能稍有點小心理問題,這都沒關係的。都是可以調過來的。
一。感覺焦慮時拿個本,拿支筆把焦慮的內容寫下來,有啥寫啥,
二。等你完全寫完後,你就會感覺你自己一下輕鬆了。
三。然後等心情平靜下來後,你再把焦慮的事情分析一下,有一些可能是根本沒必要的擔心,那就把他劃掉,有些可能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那你就想辦法解決他。
有一些可能近期也不會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你也控制不了,如天災,地震等,那就也勾掉,
四,再次感覺焦慮時上面的方法繼續執行,反覆幾次估計一就一週時間吧,你可能就不會太焦慮了。
五,另外就是加強身體鍛鍊,鍛鍊身體可以抵抗壓力。
-
4 # 寫作者王建平
焦慮不安不一定意味著得了焦慮症。焦慮是一種正常情緒,焦慮症是神經症的一種類別。鑑別兩者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自省法。通過幾個方面去判斷。第一,焦慮情緒有無具體的起因,如果有,一般來說就不是焦慮症。第二,焦慮原因已經解決後,焦慮情緒是否依然存在?如果有,且超過兩個星期,可以初步判斷為輕度焦慮症。需要休息,調節身體和心理。第三,焦慮是否引起生理上的不適?比如胸悶氣短髮慌等。第四,焦慮有沒有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如果因為焦慮導致不能正常上班,就可以確定是中度以上焦慮症了。第五,焦慮有沒有泛化?比如你原本看到某個人會感到非常焦慮,但現在你看到和他類似的人也會產生焦慮。如果有,就可以判斷為神經性焦慮症。
二是測量法。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去判斷焦慮程度。每個醫院的精神科都會有類似的量表,可以放心去測試。
如果確定為焦慮症,也不用著急。只有重度焦慮症才需要吃藥,中度以上可以通過正念療治進行治療。請記住,吃藥本身並不能治癒焦慮症,而是通過抑制交感神經緩解生理上的焦慮感覺。單純通過吃藥治療複發率其實非常高。要標本兼治,就必須心理和生理一起治療。冥想,適度運動,可以有效地緩解焦慮情緒。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對待焦慮的態度,大部分心理諮詢師都會採取和焦慮敵對的方式治療,但請記住,學會如何和焦慮共處才是最根本之道。因為,沒有人一輩子不焦慮。想要消滅焦慮獲得快樂,可能就是焦慮的原因之一。
如果還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參考拙作《超限思維》。
-
5 # 睡眠管理師
焦慮症是什麼?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
如果有上述狀況出現,您已經進入焦慮症的前兆啦。那麼,究竟到達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才算焦慮症呢?
2、伴有痛苦體驗和/或功能損害, 如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或者周圍的人造成痛苦
3、與普通人、與本人過去比較,在認知、情緒、行為等有“不合理”的表現。
特殊性格傾向人群:另外有一些特殊的性格傾向會使人在面臨特殊的心理社會壓力以後,引發內在的心理衝突,從而導致焦慮症。
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個事都要完美無缺,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事情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很強的佔有慾、控制慾。
在臨床上常常稱這一類人具有強迫傾向。
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在某些事情沒有完成的時候就會產生相當強烈的焦慮感,覺得渾身不對勁兒。所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必須今日事今日畢,一旦碰到什麼事情沒法馬上做完,就會緊張萬分。例如跟別人一起做事,別人不根據他的標準來做的話,他也會如坐鍼氈,就會很容易焦慮。
具有自卑傾向的人: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深信自己的容貌、身體特徵、學業成績、體能不如別人,堅信不疑的導致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當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想法就會蜂擁而至,使他沒法和別人建立這種交流,甚至嘴巴都張不開,連喉嚨也會發出阻塞感,過分自卑往往就會發生社交焦慮障礙。
-
6 # 李國慶心理
焦慮症在臨床心理學上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表現為坐立不安,心神不寧,擔心那些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患者多,也就出現了很多種治療方法,但有的方法不科學,效果差,也有效果好的。
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事情的擔心,所以說焦慮是大腦想出來的,從這點看,吃藥是治標不治本的無奈之舉。焦慮源自大腦,分為三種情況,一是不合理認知會產生焦慮,如杞人憂天就是對天的人只有偏差,造成焦慮,二是受刺激驚嚇形成的條件反射,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到了那個環境就焦慮,三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性格,這種性格有時會無緣無故的感覺緊張焦慮。
焦慮對人的影響和危害是很大的,如工作學習能力退縮或喪失,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軀體症狀,睡眠飲食都不好,內分泌失調,如月經不調,神經遞質減少,焦慮時間長了,任免免疫力下降,體質變弱等。
消除焦慮的方法是改變不合理認知,通過練習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優化個性,培養自信,如果這幾個方面做得好,焦慮症可以徹底康復,並且這種方法效果快,時間短。
-
7 # 雁過無痕2020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於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症”和“病”的標籤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飯症、睡覺症一樣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麼,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於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慾望,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並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慾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就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並沒有什麼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幹啥幹啥。我們既然是正常人,既然沒有病當然也只能該幹啥幹啥,否則還有其它需要乾的嗎?但這時的該幹啥幹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於當下,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於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麼回事,不明就裡,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症”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讚歎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籤。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歸因於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於外在,認為是由於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於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開不開心,抑不抑鬱,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願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係,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於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任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幹。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後,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並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麼,什麼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裡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
8 # 祥濟堂康復理療工作室
並不一定,要看具體症狀,焦慮的患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物件和內容,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很難靜下心來;急性焦慮表現為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且持續時間有1~3個月,甚至更長,可確定是焦慮症了。
-
9 # 使用者9829727383551
焦慮也是抑鬱症中的一種,主要是失眠,想這想那的,幻聽,總感覺有人,在給你說話一樣,主要原因,還是操心過度,心裡有事放心不下,大腦得不到好的休息。有的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好了。如果長時間失眠,焦慮,就要到專業的醫院,如:南京仁康醫院,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南京腦康醫院等,去治療。切勿,任其發展下去,變成精神分裂症。
-
10 # 一元電影解說
大家好好好。很高興的,來回答這個問題,焦慮不安是不是得了抑鬱症,我的直覺告訴我是焦慮不安,不一定是得了鬱抑鬱症焦慮不安,很大的原因是,跟自己的工作壓力和長時間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所造成的焦慮不安,可以使我們,筆記,暴躁,失去了原有的分析,能力使我們理智的對待事件或是對待生活,人和事物,所以說呢,我覺得,如果是我們變得焦慮不安的話有這個問題的存在,我們一定要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一定要,多吃有機蔬菜有機米一類的食物,還有就是讓我們的身體,要完全的放鬆下來,按照一定的時間,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再有空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自己的身體。你鍛鍊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身體能夠得到完全充分的恢復,這樣呢,我們的心情才會平復下來,焦慮不安才會失去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向上。
回覆列表
自己常常感到焦慮、失眠,除了因為睡眠不足帶來的頭暈和胃口不好外並未有其他軀體症狀,但他堅信自己得了焦慮症,這又加重了他的焦慮情緒。
焦慮症包含一組相關症狀的精神疾病,比如: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OCD)、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社交恐懼症和一般恐懼症.
焦慮、憂慮和壓力都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隻是感到焦慮或壓力並不意味著你需要得到專業的幫助或者你有焦慮症。事實上,焦慮也是在危險或困難的情況下重要的,有事也是有必要的警告訊號。如果沒有焦慮,我們就無法預見前方的困難併為之做好準備。
當症狀變得慢性並干擾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時,焦慮就變成了一種障礙。患有慢性全身性焦慮症的人經常有以下症狀:肌肉張力、身體虛弱、記憶力差、汗手、恐懼或困惑、不能放鬆、常憂、呼吸急促、心悸、胃不適、注意力不集中。
當這些症狀嚴重到令人不安,使人感到極度不舒服、失控或無助時,通常是焦慮症的徵兆。
焦慮症可分為一組不同的診斷,這取決於患者所經歷的焦慮症狀以及其嚴重程度。焦慮症與對未來威脅的預期相同,但在誘發恐懼或逃避行為的情境或物件型別上有所不同。不同型別的焦慮症也有不同型別的不良思想與之相關。
因此如果你僅僅感受到焦慮與壓力,那是大家普遍存在的,但如果伴隨以上軀體反應並持續一段時間反覆發作,那一定要尋求專業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