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帽姑娘龔雪
-
2 # 漁人老趙
生產上危害水稻的稻飛蝨主要種類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3種,尤以隨高空氣流遠距離遷飛危害的褐飛蝨、白背飛蝨在水稻產區發生量較大,對水稻產量威脅大。由於稻飛蝨的發生危害具有遷飛性、隱蔽性、暴發性、絕產性等特點,害蟲一旦暴發後,常造成水稻“冒穿”、“穿頂”、“通火”等現象,直接導致水稻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稻飛蝨一年發生8代,世代重疊。成蟲趨光性強,卵多產於葉鞘裡;短翅型成蟲產卵量大,如數量多為大發生預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見,以第三、四代為主害代,發生為害高峰期分別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般8月中下旬始見,以第六、七代為主害代,發生為害高峰分別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
稻飛蝨害蟲災變的條件:
1、遷入基數是大發生的前提(包括前期和後期遷入)
2、適宜的氣象條件是大發生的關鍵(包括遷飛的本地繁殖條件)
3、防治手段和技術的效果是形成災害的原因(目前抗藥是性主要的原因)
在遷入頻繁、稻飛蝨迅速繁殖力強、種植結構複雜、農戶用水量不足等因素下:前期預防、壓低基數、殺蟲殺卵,是有效防治稻飛蝨關鍵!
在加強稻飛蝨預測預報的同時,針對各地不同的抗性水平,要交替輪換地選用藥劑,優先選用對天敵低毒的殺蟲劑,做到適期用藥。藥劑選擇時,避免使用已產生抗藥性的單劑品種,如對褐飛蝨要避免使用吡蟲啉、噻嗪酮等品種。可選用稻吸客,超強滲透、擊倒快,是專治稻飛蝨的特效藥。
建議噴灑吡蟲啉、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異丙威等農藥都可防治稻飛蝨,建議選前兩類藥混合敵敵畏輪換施用,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