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de縫隙

    唐朝作詩吟詩的風氣非常濃厚。參加個party要寫詩,如杜甫的《客至》;登個樓要寫詩,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爬個山還要寫詩,如李涉的《登山》;跟朋友告別當然少不了寫詩,如李白的《贈汪倫》。反正唐朝人民熱愛詩歌,動不動就寫詩。《全唐詩》三萬多首詩歌,作者有三千多名。唐朝是詩歌最高峰時期,鄉野村夫都會吟幾句,文化氛圍造就了唐朝詩歌的高峰。

  • 2 # 太史員外郎

    首先要知道是,提出“官員是詩意的主體”觀點的是雷家林,他在《從古代繪畫影象中看詩意的唐朝》一文中提出了此觀點。

    文中寫道:

    唐朝的詩人為了做好詩,往往要集會,三朋五友,做官的與不做官的都可聚集一起,但主要唐朝的詩人都是以做官為主,當時的官員成了詩意的主體。

    至於為何說“唐朝官員是詩意的主題”,我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唐詩的主體精神是由崇尚功名、追求建功立業以及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構成的.唐詩或以慷慨報國、昂奮熱情的豪邁見長,或以痛斥時弊、無所畏懼的批判著稱。它們共同建構的積極入世、弘揚自我、張揚個性的強烈的主體意識,都能在詩歌創作體現。

    而這些崇尚功名,或積極入世的人都是以做官為最終目的,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裴度,王起,元稹等等,或已經是官,或已貶官,但追根溯源都是官身。所以說“官員是詩意的主體”觀點,從這一點看是可以成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白小哥哥卻被評價長得太兇,內心可愛長相刻薄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