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的由來 時間銀行不是一個新概念。中國農村為了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很早就普遍存在親友鄰居間的互助和以村寨為單位的互助。每當挖田、插秧、挑糞、摘禾時男勞動力互相換工,薅秧時女勞動力互相換工。這種換工不存在任何剝削因素,是一種原始的互助關係。 中國1951年開始的臨時互助組時期,推行了“農閒各顧各,農忙搞協作,以工換工,互利平等”的社會性有組織互助。 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家時間銀行是日本的水島照子(Teruko Mizushima)於1973年創立。她在上世紀40年代預見到未來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提出參與者服務他人獲得時間積分,可以使用這些積分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服務。 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埃德加·卡恩(Edgar S. Cahn)博士在美國發起了時間銀行運動並進行了系統的理論論述。他認為許多社會組織的缺點是不願意接受他們幫助物件的幫助,他把這種方法稱為“基於赤字的社會服務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組織只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看待他們試圖幫助的人,而不是“基於資產的社會服務”。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社群做出貢獻。時間銀行系統是“重建信任和關懷以強化家庭和社群的基礎設施”。他系統地提出了“人人都有價值、金錢無法衡量所有工作、互惠性幫助、社群網路是必要的、尊重所有人”共五項時間銀行的核心價值。 此後,時間銀行在全球推展開來,中國很多城市也開展了時間銀行的執行和探索。時間銀行被廣泛應用在社群建設、養老服務、志願活動中。
時間銀行的由來 時間銀行不是一個新概念。中國農村為了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很早就普遍存在親友鄰居間的互助和以村寨為單位的互助。每當挖田、插秧、挑糞、摘禾時男勞動力互相換工,薅秧時女勞動力互相換工。這種換工不存在任何剝削因素,是一種原始的互助關係。 中國1951年開始的臨時互助組時期,推行了“農閒各顧各,農忙搞協作,以工換工,互利平等”的社會性有組織互助。 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家時間銀行是日本的水島照子(Teruko Mizushima)於1973年創立。她在上世紀40年代預見到未來的老齡化社會問題,提出參與者服務他人獲得時間積分,可以使用這些積分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服務。 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埃德加·卡恩(Edgar S. Cahn)博士在美國發起了時間銀行運動並進行了系統的理論論述。他認為許多社會組織的缺點是不願意接受他們幫助物件的幫助,他把這種方法稱為“基於赤字的社會服務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組織只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看待他們試圖幫助的人,而不是“基於資產的社會服務”。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社群做出貢獻。時間銀行系統是“重建信任和關懷以強化家庭和社群的基礎設施”。他系統地提出了“人人都有價值、金錢無法衡量所有工作、互惠性幫助、社群網路是必要的、尊重所有人”共五項時間銀行的核心價值。 此後,時間銀行在全球推展開來,中國很多城市也開展了時間銀行的執行和探索。時間銀行被廣泛應用在社群建設、養老服務、志願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