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莉芬
-
2 # 春眠不覺曉wh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少年,無論你過得好與壞? 童年少年的生活總是令人難以忘懷。
有人說“小時候生活不幸福,長大後都會過得好” 。在我看來並不一定,至少不會所有的人都過得好。
可能有的過得好,有的過得並不好。同樣,小時候生活幸福,長大後也不一定就幸福。
其實啊,小時候生活幸福與否,可能會對以後的成長有些心靈上的影響。但與長大後是否過得好沒有必然聯絡。我命由我不由天,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努力的程度。
造成小時候生活不幸福的原因很多:家庭生活窘迫,條件艱苦,負擔過重,幼嫩的肩膀可能過早就要承受生活的重壓; 家庭父母感情不好,家庭不和諧,甚至存在暴力行為,幼小的心靈可能過早就要承受超出身體、心理年齡的心靈煎熬。
人的成長與進步,的確會受到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影響。至於影響到何種程度,又促使人往何處發展,最終還是由個人的態度與選擇決定。
我們從母親十月懷胎降臨人世,便無法選擇出生。無論貧窮與富貴,無論鄉村與城市。但我們卻可以選擇是留下來還是走出去?是安於現狀,接受命運的安排。還是打破困局,向命運挑戰。
生活之中,苦難與挫折,是人生對我們作出的一次考驗。有的人走不出它的陰影,從此對生活失去信心,對社會對他人充滿怨恨,自暴自棄,遊戲人生,走入一個極端。這樣的考試當然是不及格的,那有未來可言,更談不上所謂過得好,生活幸福了。
而有的人,面對苦難與挫折,不向命運低頭,從小立志,奮發圖強。苦難磨難了他們的心智,挫折堅定了他們的決心,環境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他們發誓改變現狀,對命運發出了挑戰。
這樣的心態,這樣的努力,這樣的堅守,想不成功都難。這樣的人生,未來可期,希望之門也會慢慢對其開啟。
幸福從來不靠施捨,會突然從天而降。付出總有回報,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幸福需要靠自己去爭取。人生唯有奮鬥才有出路,奮鬥創造幸福。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
3 # 不薄bubo
1、像我這樣,留守的人。
沒有很多和父母生活的記憶。
如果有的話,怎麼形容呢?
大概就是,極其少的快樂,極其多的期盼。
2、像我這樣,孤獨的人。
一個人,走在放學的路上,前方是漫長的山路,背後是如血的夕陽。
說好放學之後一起走,最後還是被放了鴿子。
有些路走起來真的很害怕呀,那些大人講的故事,那些書裡的壞蛋,總是不時的在腦海中出現,無可奈何,無法擺脫。
3、像我這樣,高興的人。
是有過一些高興的時候,轉身卻發現無人分享。
很久之後看到一句話: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手指摩挲著書頁,感到無比的淒涼。
我走過山路的時候,將自己聽到的歌,全部唱過一遍。
路邊的樹木,山間的蟲兒,他們都感受到過,我曾經短暫的愉悅。
只是不知道,那從何處飄來的風啊,吹啊吹,將他們吹到好遠的地方。
4、像我這樣,膽怯的人。
每當有好事要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總是惴惴不安。
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那幸運。
膽小的膽怯。
害怕鬼。
害怕蟲。
害怕巨物。
害怕深海。
害怕電梯。
害怕…
我更害怕,幸福。
因為當他靠近的時候,我卻失去可以自己長期持有的信心。
覺得難以置信。
覺得,自己,不配。
5、像我這樣,失眠的人。
總是在深黑的夜裡,反省自己白天的所作所為。
甚至會因為一些錯事,而羞惱哭泣。
為什麼,總是要在失去之後,才悔恨當初不夠珍惜?
為什麼,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為什麼,在有人說愛我的時候,我卻哭著去拒絕?
想到汪國真的那句詩:
不是不想愛
不是不去愛
怕只怕
愛也是一種傷害
想到好多,好多,在每一個失眠的夜裡。
-
4 # 沙漠金丘
小時候過的不幸福與長大後過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而且,就好與壞而言,每個人的標準與感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
作為個體,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家庭環境與父母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有著天壤之別,這個是我們無法選擇的 。
但作為同體人,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時間與空間是一樣的,我們都會經過從嬰兒出生,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學校教育到成人這樣一個過程。我們也都呼吸同樣的空氣,同時擁有日月星辰,每天都度過24小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這樣來講,我們又是一樣的。
從古至今,小時候過的很苦,但一生有巨大成就的聖賢有很多 。
如孔子,三歲喪父,是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非常艱辛的撫養他到十七歲時,也去世離開了他 。但孔子有理想,有志向,一生顛沛流離走遍列國傳播儒家思想,言傳身教的帶出300多弟子,桃李滿天下,使儒家思想開枝散葉,流傳千古 。
再如舜,從小也是很苦,遭人欺辱,但因他為人厚道,有很大的包容心和能力而得到了當時堯和廣大民眾的認可,被推介為王, 一生為民 ,美譽流傳至今 。
還有從小出身高貴,但為了實現實現自己的理想,甘願受苦受難的佛法創始人釋迦摩尼 。他出生就是一位王子,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看到天下蒼生身心的苦難,走出王宮尋求正法,最終在菩提樹下七日七夜悟得正果 。
所以說,從小生活的不幸福與長大後是否過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而在於自己成人後的選擇 。
-
5 # 海冰
我的童年是乎備受上蒼關注
過往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每一個昨天才成就今天的你。
童年,需要我們用人生若只如初見般的溫柔以待。
童年,可能狡黠,可能自私,可能黑暗,可能屈辱,可能慌亂,可能莽撞,可能艱辛,可能無助。有些人的童年可能早己償盡人間喜怒哀樂,有些人風調雨順般的平凡。
人是時代環境的產物,不同時代必然有不一樣的童年,甚至不一樣的人生。
我的童年是乎備受上蒼關注。五歲時我身陷火災事故,我帶著一大團火焰從屋子裡跑出來,開始時沒覺得害怕,我只是想找媽媽幫我把火滅了,屋子外面的風瞬間讓我陷入了火焰之中。大火侵襲後給我的左上肢和左邊面部帶來了嚴重的傷害,面板完全被燒傷,大片大片的血紅的肉露在外面,場面十分恐怖。在媽媽用整盆水從我頭上澆下來時,不覺得痛也沒覺得害怕,就那麼杵在那裡,那一刻,我被驚嚇過度而失去了對七情六慾的感知能力。
媽媽以為我嚇傻了,順手給了我一個巴掌,正好打在了剛被燒傷的左臉。她也被嚇到了,這只是她當時能想到的喚醒我的方法。但在當時,我因為那一巴掌擊醒了我無邊無際的悲傷。我肯定不是你親生的,你肯定從來都沒有想要我這個女兒,我是你不得以帶到這個世界的,是你生活的包附。這是我當時的惡毒的想法,眼淚像決堤的洪水,噴湧而出,我緊緊的咬著牙關,不讓我的肩膀因為悲痛而抽搐。是心痛,萬箭穿心那樣的痛。
那個時候,貧窮是最深刻的記憶。也因為貧窮,我知道了我想要活著的話,我得自己做些什麼。
沒有錢去醫院,儘管我的傷非常的嚴重,就連赤腳醫生都沒有請來看看。
父親用冬天收集的放在床下面的雪水,用鵝的羽毛將冰涼的雪水輕輕刷在我的受傷的地方。我用咬牙的方式承受疼痛的感覺。因為是三月,天氣有些冷,需要穿棉衣保暖。每天夜裡脫衣睡覺和早上的起床穿衣,對我來說,就像是和那種叫痛的魔鬼的鬥爭。我和奶奶一起睡,她每天幫我一起完成這艱難的步驟。她能感覺到我的鑽心的疼,她咬著嘴脣小心翼翼,眼裡閃著淚光的樣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我說:奶奶,不疼。她強裝笑容。
我發覺在那以後我不再哭,任何情況下,我都會告誡自己不要眼淚。
因為這樣的經歷,演變成了一些邪惡的種子,悄無聲息的埋在了我的心裡。
七歲時,我又重病了一場,因為營養不良和嚴重睡眠不足導致的神精衰弱。在當時的村子裡,這叫鬼上身。白天我胡言亂語,夜裡不敢睡而逼著自己睜大眼睛,和黑夜對抗。傍晚太陽快下山時分,爸媽會拿著一個臉盆一邊敲一邊叫著我的小名。說是這樣可以趕走追著我的鬼魂。
時光慢慢讓我的身體恢復了健康,也賦予了我對抗苦難的堅強和能力。
今天,我那苦難深刻的童年,對我來說,只是過往,是故事,沒有悲傷。
但我再次回到那段時光,我看到了媽媽的痛,勝過我所有的傷痛的痛,還有那個時代那無能為力的虛弱的痛。我真該死,我怎麼能這麼粗心,你很痛吧,你這麼小的身子,你肯定承受不了的,我,我也承受不了,我孩死,,,我被火燒死也沒關係,怎麼讓你遭受,,,
媽媽感受著我的痛在自責中,悔恨中度日如年。
在幾年前的某一天。媽媽眼裡閃著淚,喉嚨根咽:你的傷,你小時候。我握著媽媽的手:媽媽,我很好,傷痕那沒什麼,小時候,那也沒什麼,就是老天的意思,讓我變得勇敢、強大又積極向上,你看我,我多好。我笑著起身轉了個圈,將要脫框而出的眼淚轉回了眼睛裡。
童年或好或壞,或幸福或不幸,那只是那個時期的經歷,是那個時代和環境下的一部分。歲月讓我們成長體魄,還賦予我們更新除舊,洗滌淨化那些初生時就帶的邪惡和壞的念頭的力量。我們會變化,變得更強大,心胸變得更廣闊,心裡的世界變得更大,時間的長廊變得更深遠。
心廣闊了,事兒就小了。
時光久遠了,我們很渺小,記憶就變得更可貴了,貴到所有的事物都妙不可言。
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而這種選擇的權利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不由童年來決定,如果要說其影響深遠,那麼你生活的空間裡影響本身就無處不在。
-
6 # 退之317
小時候生活不幸,長大都過得好嗎?這是不能用都過得好,或者都過得不好來簡單定義與回答。比如最近非常紅火的一個生長在四川大山裡的李子柒,很小的時候就遭遇父母離異。後來父親早逝,子柒又遭受了繼母的虐待。一個還沒有灶臺高的孩子,被逼著生火做飯乾重活。一旦做得不好就會遭受繼母毒打,子柒卻回回倔強地忍著淚。後來,她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今天被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受邀擔任首批推廣大使的6個人。即:全國勞動模範申紀蘭、相聲演員馮鞏、主持人海霞、學者馮驥才、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網紅”李子柒。這是苦難不幸的生活成就了韌性倔強頑強拼搏的性格與精神,所以,她過得非常好。李子柒雖然不幸,但她的爺爺奶奶供她讀書的眼光以及爺爺奶奶自食其力,年老體弱而又能槓起生活的重負來培養她,這種精神,這種承受生活的不幸的毅力,影響了她,這是她的血液裡就具有的遺傳影響,造就了她韌性與承受生活苦難的心性。她6歲繼母折磨她,她倔強而不落淚,這種骨子裡的倔強奠定了她長大便後,面對苦難生活而倔強的承受力,與努力改變自己的改變力。
但大多數人小時候生活不幸,而生活又沒有造就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環境與氛圍。可能他們的上一代人聽天由命,相信天命等消極性緒與消極思想的影響,他們少的是努力奮鬥的倔強基因,少的是承受苦難而不倒的進取心,這部分人是受爛船當作爛船放的人的影響,環境改變著他們,也薰染著他們,這種環境下生長起來的人,大都過得不好!當然,這種人換一種環境,周圍都是積極進取,努力向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他就會受其影響,受其感染,最終改變以前的自己,成為過得好的人。
所以,小時候生活不幸福,長大後有幾種結果,一種是過得好,一種是不好不壞,一種是仍過得不好。
不管小時如何不幸,努力上進,努力改變,讓自己來到這個社會走一遭後,晚年能自豪地說:我這一生改變了自己小時候的不幸,走向了幸福,這一生無愧於心,無愧於社會,無惚於家,無愧於自己,過得好而值!
-
7 # 田心開心生活
原生家庭(即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往往具有極大的影響。這種經歷的影響和作用並非僅限於我們的童年時期。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們的整個世界觀,都是由原生家庭的環境塑造的。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各種觀念也會伴隨我們一生。
在臨床心理諮詢中,原生家庭之傷可以簡單歸為以下幾種型別:身體之傷、言語之傷、性之傷和情感之傷。
找到小時候不幸福,原生家庭之傷的源頭後,我們會發現,其實並不能把人生中所有的不順心都歸咎於父母,因為我們和我們的父母一樣,都是時代、家庭、個人共同作用下的產物。我們的父母可能至今依然沒有很多的資源和途徑去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緣由,他們不知不覺地當了受害者,又不知不覺地當了加害者。
但是我們不同,在如今資訊如此發達社會,我就有理由認為你已經擁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被動的原生家庭之傷受害者的角色抽離開來,轉變為主動的自我人生和家庭命運的掌控者。
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承認和接納原生家庭之傷給我們成年之後的生活造成的影響。我們意識到,和健全家庭中孩子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成長道路相比,我們的成長道路曲折且泥濘。
在父母創傷的傳遞下,我們對於自己的看法、評價和意識也變得充滿“毒性”,產生了非常負面和消極的自我認知。這些自我認知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們對客觀事實的判斷,對自己能力的信任,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
為了儘可能地減少原生家庭之傷給我們目前生活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通過重新開始自我成長,來改善這樣的“毒性”自我認知。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哪些自我看法、評價和意識是適用於我們現狀的,哪些是不適用的。我們也需要重新塑造更加健康的、合理的、全面的自我認知,來給自己提供原生家庭不能給予的愛和滋養。
然而,重新成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勇氣、毅力、同理心,再加上對自己的誠實,是我們在重新成長之路上的最佳伴侶。
在原生家庭裡,在工作環境中,在親密關係中,在社交往來中……在每個場合中,我們都希望自己就是“模範生”“照顧者”“隱身者”等。這是原生家庭讓我們養成的自我保護習慣。成長在不健全的原生家庭中,我們必須每時每刻都戴著面具生活,因為我們害怕只要有一刻的鬆懈,自己就可能會陷入原生家庭之傷的危險中。
當意識到自己是在“扮演”而不“正是”不同的角色時,我們就發現自己有很多選擇的餘地。比如,如果我們工作得很開心,我們可以一直繼續扮演這一角色。然而,當我們工作得不開心時,我們也可以選擇跳槽,扮演其他公司這一角色。又比如,我們在某段親密關係中扮演伴侶的角色,但是,如果這段關係越來越不健康,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隨時終止扮演伴侶的角色,離開這段關係。
一生中,我們會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有些角色對我們個人來說必不可少,我們的生活因為這些角色的存在而閃閃發光,比如作為伴侶的角色、為人父母的角色、為人兒女的角色等。
但是,不論這些角色多麼重要,我們的自我永遠是獨立的、自由的、流動的,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百分之百地誠實,才可能更好地承擔扮演這些角色的責任。
癒合原生家庭之傷是一條漫長而且反覆的道路。當選擇了這條道路,我們就選擇了踏出自我的“舒適圈”,敞開雙臂來擁抱未知的人生體驗和感悟。
在這條嶄新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必將經歷困難和艱辛。我們需要允許自己體會喪失帶來的哀悼,鼓起勇氣去挑戰創傷認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重新塑造自我認知。
在不斷前行中,我們會發掘內心的愛與滋養能量,最終與自我重新建立聯結。
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雙腿、自身的聰明才智、對世界和自我的理解走出原生家庭的深處。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是我們做出人生選擇的契機。是繼續走在這癒合的道路上,還是停留在原生家庭深處,全憑我們此時此刻的選擇。
幸福與否,不是別人說了算,也不是原生家庭可以左右,關鍵在於自己。心若向往幸福,何懼原生家庭不幸。事在人為。
-
8 # 酉月冷暖
當然可以,肯定會更幸福。只要你努力奮鬥,只要你珍惜擁有的,你就會幸福的。
小時候的不幸福,雖然會對你造成或深或淺的影響,但並不代表長大後就不幸福。
幸福是要靠自己奮鬥的,不要等著別人給予。
小時候我們並沒有選擇,也沒有多少能力可以改變,只能被動接受。
但是未來是自己的,我們要向前看,讓過去的過去,要相信明天依然值得奮鬥。
你想要怎樣的未來,那就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但如果你被生活打倒,爬著不動,那你就會永遠沉淪下去,翻不了身了。不要等著別人來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其實,小時候生活不幸福,長大後會更加努力奮鬥,因為你知道,只有自己才是靠得住的。
小時候的不幸福,只會讓你更加珍惜幸福,知足常樂,所以你一定會幸福的。
-
9 # 名媛14
缺愛的人的性格特徵有哪些?大部分人從小都是被父母寵愛著長大的,自然不知道缺愛是什麼滋味,但是也有一些人生來很不幸,從小就缺愛的他們自然會有很多症狀。
1、缺乏安全感
一個沒有被極度寵愛的人,內心是乾澀的。童年也好、婚姻中也罷,缺愛的人最典型的是安全感不足。容易焦慮、擔心、惶恐,害怕,這樣的情緒很容易產生。
那麼安全感不足在每個人身上的行為表現是不同的,有人會表現出很歇斯底里,有人會非常非常的努力,有人則會很憂鬱。
2、自卑
總覺的自己不夠好,有些人在外人看來已經很優秀了,但在內心卻總認為還不夠,有些人因為自卑,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不夠勇敢,甚至關閉心靈不與外界接觸,內心不夠強大,總是在內心深處找不到力量感。
3、不懂得愛自己,但願意討好他人
4、金錢缺失
都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有錢會變壞,沒錢也會變壞。金錢缺失往往會滋生出貪婪、吝嗇等病態心理。
金錢缺失還會帶來不健康的金錢觀,表現在錙銖必較或者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者財產管理方面的不合格。
5、家庭氛圍的缺失
家庭氛圍也就是整個家庭的氣氛,你會發現各家不一樣,傳達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這就是家庭氣氛。那麼會帶來一些什麼呢?責任感薄弱、心理的淒涼感、心理的無歸屬感等。
6、情商缺失
情商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的。情商的啟蒙老師父母當之無愧,但是無奈的是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好這一點。
7、三觀缺失
會影響很多方面,比如格局小、認知偏失、自我價值認識偏失、人生價值偏失、情感認識偏失等。個體差異,有著更多可能性,也有著更多的正向發展。
一棵小樹苗,需要雨露的時候沒有得到好好澆灌,長大後可能會營養不良。從小缺愛的人,尤其渴望別人的愛,也尤其害怕失去別人的愛。
我們誰都不想當缺愛的人,也不想讓我們的身邊人,缺少愛和關注。
狄更斯曾在《雙城記》中,談及愛情應該具有的樣子: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健康的愛情,應該是相互欣賞、相互尊重,而不是此消彼長。好的愛情關係,讓我們成長;而壞的愛情,只會帶來損傷。
童年缺少的愛,將它遺忘在過去,長大後,才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帶給自己滿滿的愛。
年少時,無論父母家人,有沒有給予我們足夠的愛,我們都有權利去愛,也有能力去愛。
只是,無論多麼熱烈的愛,都需要我們理性對待。
-
10 # 雨中一滴你
每個人都無法預料生命之初的瑕疵,有人從小殘疾,有人家庭極其貧困,但習總書記說過,只有奮鬥的青春才是幸福的。因此長大後的幸福,決定於奔赴美好未來的決心與行動。
回覆列表
從來沒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我的童年生活,說真的一點都不幸福。
嬰兒到學齡前的階段,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並且經常的更換代養家庭,致使我的童年記憶都是非常不完整的,能想起的都只是某個片段
住在外婆家時,媽媽回來看我,我想跟著媽媽回她在南京的家。我用大方巾把我的衣服,全部包住,打成包裹,想跟著媽媽走。媽媽總是趁我上學的時候坐車走,同學跟我說,媽媽要走了。我從教室,飛奔回去,追在媽媽身後,一直哭,一直哭。
後來外婆和姑姑都不願意帶我,看著姑姑和外婆,因為我的代養問題,爭執不休,我站在旁邊放聲大哭。那時候才明白,或許多一個孩子,對誰家來說,都是負擔。
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我的原生家庭也並不幸福,因為我爸,他是一個極度自卑,極度多疑,又很大男子主義的人,在家裡,一點家務活都不幹,連吃飯,都是我媽給他拿碗筷,盛好飯還要端到他面前才行。我媽在他面前是一點自主權都沒有,買個衛生紙,還得向他要錢,買件衣服,還得偷偷的說是以前的舊衣服,或者說是女兒買給她的。
當然每個人的個性和脾氣,有一部分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我爸他自己的童年就是殘缺的,他3歲的時候,我奶奶就因為生病走了,他從此就成了沒媽的孩子,幸好我爸最小,上面還有兩個姐姐,所以也沒有吃太多的苦。但是我的爺爺,基本上就和我爸現在是一樣的,不幹活,還愛罵人,村子裡都知道我爺爺這個人很喜歡胡攪蠻纏,據說奶奶就是被我爺爺活活氣出病來的。我姑姑和大伯他們也完美的遺傳了我爺爺的個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心理上的問題,估計跟從小沒了媽,也是有關係的,反正我覺得基因遺傳這東西,真的挺可怕的。
其實我媽嫁我爸那會兒,都是父母做主的,我媽婚後,就發現和我爸完全沒有共同語言,想離婚,可我外公死活不同意,說離婚太丟人了。那麼沒辦法,湊合著過吧,我媽這個人的個性極要強,什麼活兒都攬著自己幹,偏偏我爸可能是在家時,被他那幾個姐姐給寵壞了,什麼活兒都不怎麼擅長,笨手笨腳的,我媽看著就很煩,往往都是自己上手,並且又受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認為家務活本來就該女人幹。所以導致後面,我爸徹底成了甩手掌櫃,家務不幹,生意上的事情也都是我媽自己來的。
結果我爸就得寸進尺,越來越過分了,不僅不幹活,還指使我媽幹這幹那的。不幫忙也就算了,還對我媽指手畫腳、頤指氣使。非常不尊重我媽,明明是我媽乾的活,賺的錢,沒有一句好話,還在別人面前,說我媽什麼都不懂,活都是他乾的,辛苦都變成他的了。我媽也跟他反抗過,吵過打過,離家出走都有過,但是因為孩子,最後還是妥協了。所以孩子真的就是女人的軟肋啊。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選擇反擊生活我和老公結婚之後,包括結婚前的相處模式,都是我比較凶悍的,因為我怕有第一次的忍讓,就有後面無數次的遷就,怕忍讓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怕自己會變成我媽那樣。所以我是一言不合,就開吵;一觸到敏感神經,就開爆。我老公一說什麼,我不愛聽的話,我基本都是馬上甩臉子,輕則給臉色,甩手走人;重則扔東西,喊人滾蛋。各種難聽的話,都說出口。但久了,發現這樣的相處也不行,因為我不快樂,還是覺得很難受。我極度的沒有安全感,表面凶悍,心裡卻又怕的要死,害怕爭吵,害怕對方離開自己。我知道其實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把對方當成大海里的一根枯木,那拯救不了我,如果我不能克服自己的心理,最終還是會溺死。
還好遇到了現在的老公,他因為家庭的關係,相對我來說,個性就比較完滿。我在他的影響下,慢慢也在改變,他經常跟我說,“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可以選擇反擊生活”。雖然我還是偶爾有奔潰的時候,但是我已經在治癒的過程中。我知道這是一段很艱難的歷程,或許需要用一輩子,才能走出來,也或許永遠無法走出,但至少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