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鵬遠

    我們的古人其實也是很注重身體健康和生命長壽的,所以同樣會鍛鍊身體。但在觀念上一定是不同於今天的健身的。

    首先,我們今天把健身作為一項業餘活動,有著明確的健康或者塑形目的,也將其變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透過鍛鍊獲取生活的愉悅感。但古人尤其是普通百姓是沒有特別明確的鍛鍊或健身觀念的,一方面那個時候整個文明就是農耕或遊牧文明,大多數人所從事就是體力勞動,本身已經進行了體力消耗,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再投入專門的體育活動,另一方面無論是對身體的認知還是醫學概念上,都沒有相應的知識提供,更無談科學的方法。

    其次,我們今天的鍛鍊,或者為了塑造身形,或者為了強壯機能,而古人的健體意識基本只為了一個目的——延年益壽。像八段錦、五禽戲這種保健手段,在今天的科學分析下似乎都具有相應的鍛鍊指向,但古人並沒有如此細分,一來對身體的認知與今天完全不同,二來其功能在於整體上對生命的延長,而非對身體本身的作用。包括中國的武術,除了防衛功能,一個主要的目的也是在於健體。

    可以確定地說,體育觀念是從近代才開始形成的。從晚清時期,一些先覺之士就認識到華人身體上的孱弱,比如梁啟超、比如嚴復。而且在他們的論述中,這種身體上的孱弱進而造成了國家孱弱的局面,“病夫”是“病國”的一部分也是“病國”的隱喻。由此才有了對現代體育的興起,才有了“新民”的觀念。這種意識一直延續著,之後像革命黨對霍元甲精武體育會的支援也是基於這一思路,青年毛澤東發表《體育之研究》、推崇斯巴達人是五四一代對這一觀念的傳承,包括民國的新生活運動、1949年後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制”、廣播體操、衛生運動等等都是相同的觀念作用,同時也藉由對國民身體的塑造期望實現對新式國家的塑造。

  • 2 # 逝世的悲哀

    在古代普通人是不會刻意去鍛鍊的,喜歡鍛鍊的都是一些僧人,習武之人。因為古代老百姓普遍都吃不飽穿不暖保命才是要緊,所以在古代講的武術,講的是功夫。只有一身好本領才不會被欺負。

    所以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鍛鍊身體只是愛好。他們主要講的是勤奮的幹農活,多吃多做才不會生病。因古時戰亂嚴重,為了保家衛國。他們一般會向高人學習功夫。一般都是基本工開練的,最常見的有扎馬步,金雞獨立等等。

    總之普通人鍛鍊就是幹農活,勤快點就是健身。古代人注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的養身。日子很瀟灑隨意,日子酸酸甜甜的。不像我們現代人,一定要比誰牛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克薩斯Rx主動安全配置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