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瓣淡綠226
-
2 # 青年雜記
作為一名持有二級心理諮詢師證的非專業人士,絕對有權來吐槽兩句:
第一,國內的心理諮詢市場很難養活全職的心理諮詢師,除非大一點的城市,不然很難混下去;
第二,華人對心理諮詢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一方面跟一直以來的傳統認知有關,覺得去找心理諮詢師的,都是腦袋不正常的“神經病”,這樣的標籤化認知,讓很多真正有心理問題的人也拒絕心理諮詢服務;另一方面,國內心理諮詢師的培養模式太隨意,人社部的心理諮詢師考試門檻低,條件也寬鬆,既無專業的督導,也沒有足夠時限的臨床實踐,一考定角色,導致諮詢人員良莠不齊、甚至濫竽充數,著實有些荒唐可笑;
第三,國內心理諮詢師考試雖然目前已經取消,但是之前的考試參考書籍拼湊的感覺比較濃烈,基本沿用國外的理論和標準,完全沒有中國本土化的心理諮詢策略,導致考過了都不知道怎麼用,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2015年的時候,因為專業學的是心理學,所以沒個心理諮詢師證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可是真正畢業後發現,沒證的人混的也還可以,有證的人混的也就那樣,實屬雞肋,還花了我上千塊和兩個月時間。
一,我覺得心理諮詢師應該跟師兩年,不是考了證就可以開展業務的,有的年輕人經歷少閱歷不足,溝通交流方式和語言藝術有限,導致療效打折扣。
二,大家都知道心理諮詢收費高,而且需要系統治療,而且有可能醫患有個相互適應和選擇的過程,所以,如果醫患之間經過適應雙選好,應該適當降低系統治療費用,這樣就不會把條件差的患者拒之門外,畢竟救人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