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真的越橘
-
2 # 心理醫生楊白勞
在現在的社會裡,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社交恐懼症:我們會在演講時忍不住結巴,遇到認識的人時會因為是否要打招呼而在心裡展開了一系列的激烈鬥爭……但是這些表現只有出於恐懼而不是害羞時才可以被稱為社交恐懼。而極端的是,部分人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直接選擇了迴避一切社交活動,像刺蝟般保護自己不受外界的傷害。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社交恐懼症呢?你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特徵。
1、說話時總是躲閃別人的眼睛,不敢和別人對視,怕被別人窺探到自己的內心。或是總是多動用一些掩飾的動作去極力掩飾自己的內心。
2、了新的環境(比如換學校,換工作等、或一個新的交際圈子)會害怕要重新認識新的朋友,總是不好意思不想主動先打招呼,內心總是莫名主動的迴避與人正面相遇或接觸。
3、聚會總是一個人埋頭吃喝,很少和別人交談,也不想和別人交談(因為找不到話題);或是在聽到一些不想聽的話就會走神或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
4、不喜歡跟陌生人相處。內心總覺得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呆在一塊比打架還累,會感覺很沒有意思、沒有共同話題、沒有想要表達的東西。
5、躲避心理,在遠遠的看到有認識的人的時候,就會無意識開始糾結是打招呼還是繞道走,有時候甚至會直接繞開,或有時候裝作沒有看見,或有的過激的會直接轉身走到一個不會被發現自認為比較安全的角落裡。
6、不會主動維繫友誼,或者說不知道怎麼去維繫友誼,導致和初中、高中、大學的同學都不怎麼聯絡,幾乎沒有常聯絡的朋友,沒有真正可信任的人;不知道該相信誰,寧願自己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打遊戲、一個人聽歌都不會去聯絡朋友。
如何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懼症?1.沒那麼多人關注你
很多患有社交恐懼的人都會覺得在公共場所特別受人矚目,即使做一件小事都會吸引很多目光,於是更加害怕犯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嘲笑或是害怕別人的責備,然而,其實你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受人關注,就算有目光的注視也不一定是惡意的。所以,你可以在進入公共場所等人多的地方前進行心理暗示:他們並不都會看著我。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人群密集處的緊張情緒。
2.學會與自己和解
社交恐懼中很多恐懼情緒的源頭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的否定,覺得自己不能讓每個人滿意。但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因此,學會接納自己內心的恐懼,不要厭惡這樣的自己,沒人能使所有人滿意,只有坦蕩承認自身缺點,才能走出自信的第一步,一再懷疑、否認自己,只會讓自己陷入一個惡性迴圈。
3.改變思維模式
4.改變行為模式
目的是找到直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迴避,並承擔不使用安全行為所帶來的風險。這樣做是為了弄清楚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並藉此看到改變行為模式帶來的效果。你在實驗中獲取的資訊能夠幫助你反思舊的思維模式。
建立信心的過程可能是短暫的,也可能是漫長的。如果進度很緩慢,則說明你可能需要同時改變自己的潛在信念和猜想。
-
3 # 舒你心懷
有些人渴望與別人交往,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與別人打交道充滿恐懼,這就是社交恐懼症。
例子某大學的女生在班上性格內向,自尊心也強,平常不怎麼喜歡和同學說話,她在班上暗暗的喜歡上班裡的一個男生。有一次同學和她開玩笑,你明明就喜歡他的,但是你不敢表露出來,生怕大家知道,她聽後恐慌了起來,害怕別人評論她。此後,她見人就躲,害怕別人與她說話,對她進行評頭論足,不敢抬頭見人。
社交恐懼症是心理因素導致的心因性疾病,只有積極治療就可以治癒。01、改善自己的性格
鍛鍊自己的性格,積極的參與各種活動,嘗試與同伴們交往,主動大膽的開口說話,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去掉膽怯,恐懼感,讓自己的性格變得大膽,開朗,豁達。
02、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
過於自尊和盲目自卑是沒有必要的,你可以暗示自己:我只是集體當中的一份子,別人是不會把眼光投向於我在意我的,關鍵的是我要怎麼提升自己。記住別人能夠做到的事你也可以,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這樣你的自信心隨之而來。
03:系統脫敏療法
先從輕微的較弱的刺激,再到增強刺激的程度,使行為失常的患者沒有焦慮不安的反應,逐漸適應,最後達到矯正行為失常的目的。引到青少年患者先從家裡人接觸,再到親朋好友接觸,然後再到一般的熟人接觸,最後到陌生人接觸,一步步地引導脫敏,使其鞏固。
04:學習掌握相關知識
知道開展社交的主要意義,但是相關的社交的知識,技巧和藝術以及心理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的知識是掌握不夠的。因此要學習全面相關的知識,明白其中的道理,對消除心病是非常有用的。
結語:放下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多微笑,擺脫那種過多考慮別人評價的思維方式,你不比他人差,相信自己。
-
4 # 小陽羊愛剪輯
首先,盤點一下自己的優點,哪怕是很小的優點也不放過;
其次,做自己最拿手且最感興趣的事,併力爭取得成功;
第三,做舉手之勞就可成功的事,特別是助人方面的;
第四,尊重、欣賞和讚美他人等等,通過自我激勵、自我認可,以及他人的激勵和認可來獲得自信心。
第五,要善於把緊張情緒放鬆。使用一些平靜、放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有自信心,並不時用內心的語言激勵自己:“我很棒”、“我表現得很好”、“人們都很喜歡我”。
第六,凡事儘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積極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為有能力才會有自信,才能挑戰自我走向成功。
第七,主動去參加體育、文娛等集體活動,這些活動由於隨著生理機能和血液迴圈的加劇,人的心理也會隨之開放,這樣就更有利於他把不良的心緒宣洩出去,當然也可以增加人際交流和人際關係的和諧。當人際關係和諧之後,讓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援您,使您在融洽、關愛之中淡化或消除對他人的懷疑心理。第八,積極與他人交往。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當個體獨處時心理活動會向自己的內部轉化,它的範圍、內容、認知都受的侷限,這樣就會造成孤獨、焦慮、自卑、情緒化的“第三狀態”,以及不被他人理解。所以,這就需要關心和注意他人,積極與他人健康交往。當自己被他人關心、關注的時候,心中就會有一種倍感溫暖、倍感安全的自信和快樂油然而生;同時心理也得到淨化,心態也會得到平衡,當然自卑心理也就會在健康的交往中逐漸消除。
第九,和親人、知心朋友傾訴,發洩心理不良和鬱悶,經常和親人、知心朋友在一起坐下來聊聊天,感受親情、關懷、支援和友誼的溫暖。或者充分利用您身邊的好朋友,將自己的困惑、苦惱、鬱悶向她們訴說(當然也可以用寫日記的形式),她們肯定會替您分憂解愁,體諒、理解和幫助您走出困惑、苦惱、鬱悶的心境,進而化解或消除您對他人的懷疑心理。人的不良心理就像垃圾箱的垃圾一樣會越積越多的,而且這些垃圾還會像煙霧一樣彌散而侵害心靈,一旦傾訴出去就會顯得心曠神怡、開朗和樂。
第十,相信並運用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變生活,並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我、改造自我,並掌握自己的發展道路。
-
5 # 啊坪a
一提到社交恐懼症,大家可能都會多或少的知道一些情況。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裡邊最常見的一種,很多人們在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都不願去出去,也不願意跟別人交流,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會非常的緊張。
當人們在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就非常容易緊張,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一個共同的特點,且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雖然是沒有任何精神症狀的,但是社交恐懼症的確是精神問題中的一種。很多人都非常的痛苦,那麼要怎麼才能夠走去社交恐懼症呢?
社交恐懼症的心理經常是高度緊張的,尤其是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所以要想走出社交恐懼症,患者需要能夠轉移注意力。不要過分關注可能會出醜,出醜後怎麼辦,接受自己的缺點,接受自己犯過的錯誤,不要給自己很大壓力,這樣長時間下去對自己有幫助的。
想要走出社交恐懼症,自己可以每天設定一個交談的小目標。先從你身邊的人開始,家人、朋友、同事,事情可公可私,但是你要儘量多說,延長自己的談話時間,享受談話和交流的過程。不要害怕出糗,要給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的。多出去跟朋友聚會,人多時不要待在角落裡,要試著走到大部分人看到你的位置。抬頭挺胸相信自己可以的。
-
6 # 趣聞有道
自卑、敏感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著手,下面從五個方面來說明可以怎麼進行初步的心理調整。
【第一,破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想法】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這樣就把自己的快樂與否的選擇權交付給了別人。自己就變的被動了。
然而,即使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一條魚嘲笑鳥兒不會游泳,就等於鳥不好嗎?
你不夠好,這是真的嗎?
你好不好是由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無窮的生命力,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特色,每個人都是跟他人不同的足夠好的自己!
【第二,破誤以為需要獲得別人認可的想法】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獲得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總統、總理也會被人說哪些做的不夠好。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 好人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也有人說他們壞話。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拼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地位尊為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
所以,愛自己、理解自己是誰的責任呢?例項: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第三,不在意別人評價】在意別人看法,害怕別人嘲笑,緊張而躲避交往,能真正的自由嗎
你唱歌不好聽”、“你穿這個顏色不好看”、“你這麼笨,學什麼數學”.......諸如此類評頭論足的話每個人都聽過無數次。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的自由嗎?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他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的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害怕去愛,而且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他人對你的行為動機的解讀,是透過了每個人自己價值觀的濾網。
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說話或者你非常不擅長說話,都可以感謝他們的反饋。
但也請你記得,你擅不擅長說話,跟他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此刻一切你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永遠不要在意任何人對我們的評價,這樣的你,就不會在不知不覺中種下限制自己的信念、價值觀。你生命的流動性,複雜性和豐盛性,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我親愛的朋友,才是是真正的自由!
【第四,超越自卑】自卑感其實是生命的信使,是提高心理素質的禮物。你不是有一個待解決的恐懼交往的問題,而是有一個正在經由自卑喚醒而展開向內心探索從而開啟自己內心的潛能和奇蹟旅程。從內心深處喚醒我們的潛能和智慧。
一般有兩種人生:問題人生,和智慧人生。把問題當成問題,則給自己製造了對立面,就陷在所謂的問題的陷阱裡。而即便沒有所謂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膽識去面對人生,還有會這個擔心而那個擔心。所以眼前的所謂的“問題”、“困境”是來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心胸的格局和智慧的臺階,是開啟生命智慧的禮物。越把遇到的人事物當做不幸,越創造自己不幸的人生。心理和行為由於存在慣性,需要系統的心理訓練調整,一層一層穿越限制自己的心理反應習慣。穿透目前的阻礙和糾結。體驗到生命的本自自在、自由。通過心智模式的層層化解。任何事情不是問題。現在的痛苦其實是你找回自信的臺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切發生都是來成就我們的,所有發生都是借事練心,都是生命的禮物,經由這個過程我們活出自在、喜悅的生命狀態。一個人不自信,就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卡在自己限制性的信念裡,通過破解自卑的心理諮詢,和詳細的人生目標的梳理,找會自己真正的生命驅動力。從看到別人不好看到自己不好的這種看待事情的心理模式中發現閃光,你就可以看到一切都有恩於你都有利於你,是你生命的禮物,是來滋養你的。這樣你就會有幸福感,也會更強大。
【第五,重塑心靈之路】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餘光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小便緊張不自然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症狀糾結在一起。回想我在20多年前高中的一段經歷:曾經非常自卑而變的異常敏感。就是高中時候課間十分鐘休息時候,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在說話、聊天我就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幾個同學在一起講笑話,我就認為他們在嘲笑我。上課的時候覺得後脊樑骨發涼,因為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戳戳點點的說我學習也不好、也不會玩,什麼都不會。誰要是發出什麼聲音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對我有意見。現在看其實都是自己因為自卑而過於敏感。那個時候都覺得自己敏感的精神分裂了一樣。害怕高考考不上,結果考場裡直接暈場,頭腦一片空白,不得不讀三次高三,參加三次高考。大學裡的時候跟任何人說話都害怕說錯話,害怕被嘲笑,說話就臉紅、出汗、身體發抖、說話結巴。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無條件的愛與接納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或自卑。
-
7 # 鮽沉
為什麼會恐懼,恐懼又等於害怕。
1.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說服自己不去想某件事的時候,注意力反而會集中到這件事上面。因此,當我們感到害怕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使自己慢慢平靜下來
2.還是先來談談恐懼情緒。其實“恐懼”情緒對我們人的生存起到適應性作用,進化心理學家指出,原始人類在遇到危險事物的時候,人會產生恐懼情緒,而這種情緒的產生是為了保護人其免受傷害。
3.首先你的安全感比較低,性格太過內向,對陌生人有下意識的排斥,潛意百識把陌生人定義為會妨害自己的人,也過度可能是你幼年時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所以相比與常人更還將事情往壞處想,缺少自信心。
4.最重要是缺乏信心比較自卑,首先可以嘗試去鍛鍊跟陌生人說話,聊天有時候也是一門藝術。
5.比如你買東西時要溝通吧,可以乘機多多和陌生人溝通,但是要對陌生人要有相互尊重,不卑不亢才是最正確,其次我們在和朋友交往當中等等做一下主觀性的問題,和同事多交流工作遇到的問題都是經過時間的積累慢慢改變的。
-
8 # 雁過無痕2020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於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症”和“病”的標籤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麼,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於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慾望,自己它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並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慾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再燃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並沒有什麼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幹啥幹啥,只是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於當下,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於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麼回事,不明就裡,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症”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讚歎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籤。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歸因於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於外在,認為是由於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於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開不開心,抑不抑鬱,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願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係,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於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仍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幹。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後,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並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麼,什麼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裡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
9 # 依雲心理
您好!社交恐懼症是一個群體,您不是個例!社交恐懼症患者有著共同的特徵,往往被動、反應慢、生硬呆板、性格軟弱等。由於是被動型的,人在現實中大都無能為力,坐以待斃!
一個枯萎的人,通過長期的滋潤,社交恐怖症患者是完全可以康復的。這當然不可能很快就康復,就如一顆失去了生氣的樹,要慢慢的保養培育,這是自然界的規律。
康復後,你得到的獎勵是,經過磨難免疫力增強很多,就如一棵樹,遭遇劣質的環境仍生存了下來,便經得起風吹雨打。社交恐怖症患者這些特徵是怎樣慢慢形成的呢?是由於存在一些關鍵錯誤認知行為方式,長期下來便形成了某種消極的特徵。
首先,一個必須修正的行為方式是迴避。
社交恐懼症患者都是有迴避性人格的,不敢面對某些東西,比如別人的眼睛。長期的迴避導致了條件反射式的敏感,敏感和恐懼都來自迴避,如果長時間的面對是不會有敏感和恐懼的,即使以前有,當你不斷的去面對,就會漸漸消退。誰都知道,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社交恐懼症,患者必須慢慢學會去面對一切,包括面對真實的自己。
第二個必須修正的行為方式是被動。性格強的人必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動的人,被動的人都是性格軟弱的,通常在現實中無能為力不能做主,處於一種等死的狀態,毫無生機。遺憾的是,沒有一個社交恐懼症患者有主動的行為習慣。
第三個必須修正的是自我封閉,不敢開放自我的去面對這個世界是沒有辦法談康復的,人的精神需要某種刺激,不然就會失去生命力。任何健康的人讓他長期封閉起來都會出現問題,精神會萎縮,而說話是一種刺激大腦的工作,現實的需求會激勵你的精神不讓你退步。
要想修正自己的性格,首先無論你目前有多痛苦,也無論有任何藉口,永遠不要自虐,不要做對自己有破壞性的事情。社交恐懼症患者一般都不會珍惜和保養自己,如果繼續自虐的話,是不可能好起來的。
堅持去做有建設性的事情,這類事情有很多:堅持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抽出時間跑步或打球,學習技能,就算你現在不康復,也要為將來的康復打下基。
把身體鍛鍊好,保持健康活力等,要懂得珍惜保養自己,培養自己的能力,就算有社交恐懼症也要這樣做,你非要找藉口的話,只會與康復無緣,你會發現積極建設性的是有潛移默化的治療作用。
社交恐懼行動上如何去做1、順其自然。
對出現的情緒和症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既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2、精神互動作用。
對於症狀的發展,有決定作用的是精神互動作用。對某種感覺,如果過度注意,對這種感覺就會變得敏感,對這種敏感的感覺越來越注意,並會使之固定,這種感覺與注意力進一步相互作用,就會形成感覺過敏的精神過程。
3、預想一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迭起。
意思是說,如若企圖一浪平息一浪,反倒會出現更多的波浪。極力要消除症狀,反而接二連三的出現新的症狀,最後弄得不可收拾。不要光想著治病,首先要作為一個有益於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4、外表自然,內心健康。
意思是說,像健康人一樣的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症狀,然後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恢復到健康人的生活。對情緒不予理會,首先要像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而然就變成健康的情緒。
情緒本身不受自己意志所支配,這種看重情緒的生活態度是神經質者所共有的。森田療法要求,對於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緒不必予以理睬,讓我們重視符合自己心願的行動。
當患者認為自己有病,並對症狀感到精神負擔時。醫生就會告訴患者,這不是症狀,只是一種情緒。“能體會你的價值,著眼於行動的生活態度”。
5、行動為準則。
唯有行動,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神經症患者很容易被大腦劫持,念頭此消彼長,頭腦裡任何想法都是想法而已,如果不在現實生活進行檢驗,很難“習得”為自己的經驗。既來之則安之,要為實現既定目標去行動。
-
10 # 才哥很詭異
社交恐懼症是從小培養上面出了問題。可能從小到大沒有那種特別多人特別多的場合供給你去讓你去講話。就像吃飯喝水,你做的多了,你自然不會緊張。
其實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你不夠自信,是因為你沒有自己的閃光點,是你沒有自己所擅長的東西。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了解社交恐懼症是什麼
社交恐懼一直在心理學界被認為是最具毀滅性的恐懼,因為它會嚴重傷害到人類這種孟德斯鳩口中的「社會動物」。這種恐懼能奪走對我們來說,最珍貴、最不可或缺的東西,那就是人際關係的食糧,而這種食糧對我們的生存來說,與物質食糧同等重要。
有哪些症狀:
不敢與人對視
害怕與人交往,容易自卑
焦慮抑鬱恐懼疑心病重……
為了合群,為了變得像被所定義的外向,但其實不必要為了這樣委屈自己,每個人生命都是獨特的,生命很短暫,如果社交讓你覺得很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直至筋疲力盡,那就沒必要為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求自己,所以怎麼開心怎麼來吧!做自己就很好了!
那如果你真的想逼自己一把,走出社交恐懼症,幾點建議:1 儘量走出舒適圈,去參加一些社團比賽,比如演講比賽等,如果你害怕,你可以先對著鏡子或者對著家裡的玩偶演示,如果你覺得你有點適應了,可以找個自己信任的朋友對著她/他演示,一步一步來,不要太著急
2,在你覺得很不舒服的時候,你可以儘可能找個安靜的地方,戴上耳機聽會歌,看會書,調節一下自己的心情,這會是一個好辦法。其實社交恐懼症的源頭往往不在於社交上,而在於自我人格的重塑和建設上,社交恐懼症只是極度自卑的人格的一個衍生毛病,所以你要突破自己,提高自己對自己的價值認可!
其實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舒適的那個平衡點!生命很短暫,希望你在有生之時,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