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春節想怎麼過就怎麼過,有的跟家人過、有的跟朋友過、有的去旅遊過、有的跟工作過、有的自我清靜的過…… 看著比較貧窮的人很在意過傳統的地區性春節。常年在外面做事,平常沒時間回家,也怕花費,只想著過年回家跟家人團聚熱鬧一下。 或許這是貧與富的思想的不同。貧窮的思想容易在原地走,只知道春節不都是那樣過的嘛,有很多折騰人的風俗,感覺在跟民俗過春節;富裕的思想跟自我開放,不願意在原點內,變著法兒過想要的春節情景,富裕的思想裡生活基本天天是春節。
3
回覆列表
  • 1 # 天行月影

    越來越沒意思了。政府不給放煙花爆竹好多年了,街道上也沒有張燈結綵了。外來務工的回家過年了,冷冷清清的。平時吃的不差,年夜飯也不知道吃啥了,沒什麼特別想吃的。單位國有企業,屬於市場競爭型的,沒有年夜飯,沒有聯歡會,簡單一個小時表彰下,沒什麼意思

  • 2 # 知青詩人陳志學

    人到暮年心坦然

    不愁吃來不缺錢

    天天都當年來過

    雞鴨魚肉不覺鮮

    過年只是增年壽

    跨年方覺光陰短

    古稀不老再奮進

    爭取活它一百年

  • 3 # 楊柳惠子

    我的回答肯定是平淡了。以前是感覺吃穿不愁,過年和平常一樣,想吃想穿什麼,馬上就能實現,那種求而不得的珍貴感消失了。

    而近二年,禁止放煙花炮竹,更是打破了中國年那種特有的傳統的熱鬧與氣氛。過年,其實過的就是孩子,大人覺得過年沒意思,那是因為過一年老一年,而且感覺過年就是過累。而孩子們天真無邪無壓力的本性,讓他們覺得過年就是快樂就是幸福,有壓歲錢,有平時想要而不敢要的東西,在新年都能實現。

    所以,過年,過的是一種儀式感,一種莊重感,之所以感覺平淡,大多還是來自心理原因吧。物質的富足和精神的匱乏,讓很多人失去了體驗快樂與幸福的那種體會與品味。缺者為貴,拼盡全力爭取到的東西誰都會珍惜,而過年時,那種追逐的艱難不復存在,心裡的失落感為這種平淡抹上了一層陰影。

    無論怎樣,忙碌了一年,我們都應該懷揣一顆快樂而明媚的心迎接新年,展望未來,畢竟,過去的已成了回憶,未來的還不確定,何不一個猛子扎進這月圓人圓的金豬年呢?喧囂也好,平淡也罷,日子是自己的,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還是過好當下,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有質量地過好人生的每一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青銅器具的藝術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