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曙光照亮前面的路
-
2 # 夜航船水手
俠與帝勢不兩立。張無忌是大俠,成不了皇帝。
俠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中國有俠客。顧頡剛認為俠產生於戰國時期:
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為二,憚用力者歸‘儒’,好用力者為‘俠’。所業既專,則文者益文,武者益武,各作極端之表現耳。
還說,‘儒重名譽,俠重意氣’。然而,中國的俠客自古不侷限於貴族之內,殺豬屠狗之輩在《史記》的《遊俠列傳》出現次數可不少。
俠士與帝王勢不兩立歷代以來,俠士難容於強權政府,帝王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明確給俠客定位:以武範禁。在韓非子眼裡,帝國要穩固,首先收拾的就是俠士。
所謂的皇帝,正是:
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
乃是真正的‘大盜’。
歷代以來的俠客小說,俠客多數與官府為難,就是三俠五義,小八義,白眉大俠這樣俠客與官府配合密切的小說,徐良的結局也是歸隱江湖,不再為趙家所用。這一切不是沒有道理的。
張無忌是俠士的頭頭。這麼看來,張無忌可以在造反的時候出力,但是無論如何成不了皇帝。
-
3 # 魚醉千年
張無忌,武當張翠山和天鷹教殷素素之子,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人物關係賊硬,武當開山祖師張三丰是其師公,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是其外公,另一法王金毛獅王謝遜是其義父,而他又救過青翼蝠王和紫衫龍王。張無忌身負九陽神功、太極拳、太極劍、乾坤大挪移、聖火令武功等多項絕世武功,光明頂一戰名揚天下。在小說中明教義軍是反元的主力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推翻元朝的統治後,張無忌應該是妥妥的新朝的皇帝,但是我們都知道,張無忌最終跟趙敏退出江湖,浪跡天涯。當然根據小說的發展,我們都希望張無忌能夠當皇帝,但是金庸先生肯定不能這麼寫,因為畢竟真實的歷史在那擺著呢,小說再真實也不能違背歷史。
張無忌劇照
所以我們假設:如果張無忌不退出江湖,他能否當皇帝呢?
個人認為,即使張無忌不退出江湖,他也當不成皇帝,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
張無忌的性格較為軟弱,雖然他天性淳樸、慷慨大度、仁義為先、豪氣干雲,但是過於優柔寡斷、心慈手軟,天生的不適合當領導,而且縱貫小說,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受他人、環境的影響而自己無法解脫束縛。他的一生只關注別人的好,寬恕別人的缺點。讀完整部小說,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找不到張無忌殺人的案例,他的一生都在救人。
冰火島回來,武當山上,各派中人因為屠龍刀的事逼死張翠山和殷素素,殷素素臨死前還讓張無忌記住這些人的模樣以便長大後報仇,但是光明頂一戰,張無忌阻止了六大派與明教的仇殺並醫治了崆峒派掌門等人。
光明頂上為救五行旗人與滅絕師太單挑;年幼時受到玄冥神掌的禍害,但是長大後碰到玄冥二老每次都放過他們,即使在萬安寺。
光明頂之戰劇照
明教教主,張無忌本就不願意做,但是在外公白眉鷹王和眾人的極力推薦之下不得不坐上教主之位,成為教主後,張無忌化解了明教與六大派的恩怨,在少林寺救出義父。並帶領大家打敗元朝軍隊。
凡此種種,張無忌的一生都是在行俠仗義,救治他人。他自己本身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會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而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不是他的強項,按照小說的發展,這一點他根本就鬥不過朱元璋。因此在明教教主之位上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之後,退隱江湖是他最好的選擇。
張無忌與趙敏劇照
所以,即使張無忌不退隱江湖,他也不可能成為皇帝。
-
4 # 愛讀歷史的人
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主人公張無忌可以說是勵志的典範人物,他在童年不幸、父母早亡的情況下發憤圖強,非常堅韌地活了下來,憑藉自身的努力,在機緣巧合之下練成了一身絕世武功,還成為了天下間首屈一指的醫術高手,後來他又數次挽救明教於危難之中,成為了這個江湖第一大教的教主。
成年以後事業發展順風順水的張無忌,未來形勢一片大好,他年紀輕輕、武功高強、德高望重,所統領的明教又是抗元的重要力量,明教的義軍發展非常迅猛,面對元軍連戰連捷,眼看著就要傾覆大元的江山,而身為明教教主的張無忌,自然是將來皇帝的首選人物,他的部下們也經常勸諫他早日稱王稱帝。
然而,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張無忌並沒有登上皇位,這究竟是為何呢?其實原因只有一點,很現實,那就是張無忌根本就沒有經世濟國的意願。連明教教主的位置,張無忌都是迫於形勢才去當的,他還時刻想著讓義父謝遜回來,好趕緊扔掉這個燙手山芋,從他平時的各種表現就可以看出,對於繁重的事務、複雜的人際關機,他時常感到十分頭痛。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張無忌也是如此,他有著一身蓋世武功和一副慈悲心腸,但卻非常缺乏為國為民的意願和統領一方的韜略,很現實的事情是,他適合做個行走江湖的大俠,或者是隱於民間的一個郎中,可讓他成天去做一些重要緊急的大事,那是萬萬不行的,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不是張無忌,畢竟張無忌最嚮往的生活,其實是和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等姑娘們和睦相處、逍遙人間罷了,最終他也是這麼做的。
-
5 # 飛哥說史
張無忌絕對是矛盾的綜合體,他武功高強,卻不輕易以武欺人;他身負血海深仇,卻又能寬容當年的敵人;明明愛著小昭,卻是說放手就放手。
但這些所有的矛盾體,構成了張無忌,這個頗具傳奇的武俠人物。
而這一切都是張無忌的功勞,以德報怨,收服六大派,以理服人,整合明教上下。讓名叫成為了一團火,燃燒了整個大地。
有那麼一個時刻,張無忌離皇位就一步之遙,甚至可以說是唾手可得。但是他卻選擇了放棄,將名利放下,將權力交給了朱老四。
我們不妨想一想,張無忌為何這樣做?如果他不這樣做,張無忌有沒有可能成為皇帝?
張無忌的性格天生就屬於糾結型的,他多愁善感,優柔寡斷。他重情重義,絕不可能殺伐果斷。
這一點,張無忌可能並不清楚,但是他身邊的趙敏卻是很清楚。趙敏知道,張無忌一旦聽從眾人意見,坐上了那個皇位,那麼他將要面對的是無盡的陰謀和權勢的鬥爭。
-
6 # sallyface
在秦時明月中有俠道和王道。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少羽選擇了王道成就了西楚霸王的稱號,而天明選擇了俠道成為墨家年輕的鉅子。所以說張無忌如果不退出江湖的話也是不大可能當皇帝的。因為當皇帝需要運籌帷幄,駕馭大臣通過法、術、勢來駕馭群臣。而俠義之人是懲凶除惡,幫助弱小同情他人的俠義之人上任墨家鉅子就主張兼愛非攻。所以張無忌是不能勝任皇帝的。
-
7 # 石湖魚
按金庸最早的想法,張無忌的人設是隱忍,精明甚至工於心計,而金庸在書中用了陳友諒,朱元璋等歷史人物,也是想寫到有關明朝立國之爭上。但寫著寫著,發現這種人設不討好,讀者還是更喜歡忠厚老實型的。所以讀倚天屠龍記,會覺得少年張無忌和成年有很大反差,少年時還有過用計騙何太沖的手筆,長大了就傻乎乎只能給別人騙。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金老先生本來就打算這樣寫,只是後來修改了,如果你能找到最早報紙上連載的版本,一定會大吃一驚。
-
8 # 暗黑的Jorker
不可以的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是以歷史為藍本 卻無法顛覆歷史的 江湖之人只能在江湖裡出彩 廟堂之上並不是鬥狠逞勇之輩
-
9 # 鴻文談職場
不能。
1、張教主性格太軟弱,優柔寡斷,當斷不斷的,註定成不了大事;
2、不會管理,手下沒兵,經常一個人單打獨鬥,沒有兵,哪來的權;
3、自身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野心,一心就想跟女人孤懸島外;
4、太仁慈,守國的時候,尚且可以,但是開國就不成了。
-
10 # 揚揚156319522
只能組織一個幫派。皇帝先組識一個有威力的幫派。所重用的人不僅自己能服從。他還能讓他手下的人都要服從。有了這個健康良好的自建幫派。再去組織無方向的其他幫派。至到全國有力的幫派都被組織容化就是完全成功。
回覆列表
倚天這本金庸武俠小說歷史背景發生在元朝末期,裡面出現的例如朱元璋、張三丰、陳友諒、常遇春等人都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而朱元璋最後能夠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跟明教(歷史原型為白蓮教)同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但是小說裡,張無忌不論是聲望還是武功都遠遠超過了朱元璋,他為什麼會突然選擇退隱江湖,不等著享受勝利果實當皇帝呢?拋開歷史角度,從小說的視角出發,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跟張無忌的性格有關係,從少時的經歷來看,父母被六大門派逼死,自己身中玄冥神掌時日無多,如果按照網文的發展路線主角很快會成為冷血無情的殺戮機器,但金庸先生畢竟是大師。張無忌很小便受過其父張翠山仁愛的教育,不僅面對昔日仇人他能做到為了大局而放下,而且在感情上面更是發展性的做到了博愛,四個紅顏知己他在其中優容寡斷,到最後傷了三個女子心。古人都講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連齊家張無忌都如此畏畏縮縮,又哪能執掌國之大器呢!
第二點跟張無忌的家庭背景有關,父親張翠山是張三丰的親傳五弟子,仁義之名遠播江湖,雖說其母親是明教出生,但心理依然存在著對於明教的輕視。這一點從張無忌多次推辭明教教主可以看出,小說中給的理由是【小子年輕識淺、無德無能,如何敢當此重任,加之我太師父張真人當年諄諄告誡,名我不可身入明教。】除開前面的客套話之外,可以看出張無忌解明教被六大派屠戮之危,是為了避免元朝漁翁得利,但從心底來說他始終存在著正邪有別的思想,揹著這個包袱,他必然不可能長時間擔任教主之外。
第三點跟這個人的死有關,張無忌為了去少林寺中救出義父謝遜,曾率領明教高手破解三渡的金剛伏魔圈,此戰導致親外公白眉鷹王殷天正力竭而死。再為殷天正辦完頭七之後,一個人出現了【這日午後,山下教眾來報,明教濠泗一支的龍鳳兵馬,在朱元璋的率領之下,趕來登封,要聽奉張教主指揮,進攻少林寺相救謝法王。】然而朱元璋真的是來救人的嗎,答案很快被否定了,朱元璋帶如此多的人馬來為的就是立威,告訴這些明教高手,今時不同往日,【楊逍、範遙聽了這番話,早想到朱元璋是攜著近來反元大勝之威,帶了自己的兵馬,竟欲逼去張無忌的教主之位。】
朱元璋為何突然如此膽大了呢?首先張無忌在天下群雄面前公然悔婚,錯失了明教與正派武林重歸於好的機會,還跟著元朝公主私奔,這樣的行徑對於底下用生命反元的普通士兵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其次便是殷天正的突然死去,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張無忌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親外公,明教中層的高手也會人人自危,雖說是為了救謝遜,但張無忌打的名號是救義父,如果下次武當有難,張無忌會不會傾明教眾高手的命去填呢?他們無法預料,這也是朱元璋敢逼宮的底氣,也是張無忌當不成皇帝的主因,考慮私人感情時,容易衝動,做不到一個上位者敢於犧牲一切的魄力,哪怕是一代宗師張三丰這種面對內部權力鬥爭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