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畫中人
-
2 # 老孔講故事
首先,太廟是皇帝的家廟,主要供奉的是皇帝的祖先,功勞特別大的大臣或者皇室成員也有進太廟的,但是極少。所以能進太廟是一種很高的殊榮,雖然沒有經濟利益,卻能帶來極高的榮譽感,要知道封建社會能夠配享太廟,連皇帝都會祭祀你,這種榮譽感比生命都重要。
另外,太廟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治,於明永樂十八年建造的。在大殿的兩側各有十五間配殿,中殿叫寢殿,後殿叫祧廟,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由於是皇帝家用的祭祀場所,所以理論上是隻有皇帝的先輩才能享有的榮耀,一般的皇族想都別想,除非對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還要經過皇帝的允許。
由此來看,配享太廟只是封建社會文人的至高榮譽,而這份對於封建時期的後人而言,也是光耀門楣的事,雖然沒有經濟上的利益,但是這份榮譽一定會為後人帶來各方面的影響。
-
3 # 青年史學家
什麼是“配享太廟”?
太廟在古代就是皇帝的家廟,配享太廟就是,一般祭祀的時候,太廟正位上供奉的都是神仙以及保佑百姓和皇族的神,在他們旁邊或者側面可以放上地位稍低的一些普通人的神位,這些人的神位可以享受和太廟裡大神一樣的祭祀供奉!!
後代會有什麼好處?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配享太廟並不是王爵,王爵例如鐵帽子王還可以世襲罔替,但是太廟不可以繼承,這就是一個榮譽,比較虛的榮譽,純粹是政治需要!
-
4 # 舊史辛說2019
宗法家庭制度是舊中國社會的基礎,宗族觀念在人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因此,同一宗族一般都有供奉祖先的宗詞,也叫祠堂,祠堂內供有祖先的牌位。中國最大的祠堂當屬皇帝家的太廟,其次是各諸侯,王公的宗廟,這是按照《周禮》的規定,一級一級下來,到了士大夫,還有資格建祠堂,普通庶民就沒資格建祠堂,只能路祭。
要說對後代有什麼直接的好處,可能沒有。但封建社會講究封妻廕子,一個人得到那麼大的榮譽,他的家庭、家族肯定也成了世族大家,族中子弟既可以分享榮耀,也可以藉助祖先的功德,在各方面得到優待。因此,顯性的福利可能沒有,但隱性的福利那是多得數不勝數。
-
5 # 孔六十三
太廟就是供奉皇帝的宗廟,有些功勞非常大的宗親或者功臣,經過皇帝特批,牌位也可以放在太廟供奉,這就叫配享太廟。
-
6 # 淡看天上月
如果我們身處那種文化和禮制的氛圍之中,很容易理解功臣死後能配享太廟的榮幸感,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他們能在死後享受國家層面的祭祀,這種感覺可能我們現在部分人體會不到了。武則天為了能夠進入太廟享受祭祀,把皇位歸還了李唐宗室,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一般能夠配享太廟的功臣,都有爵位,有些是在這個朝代能世襲的爵位,不過能享受“好處”的後人每一代一般只有一人,一般是嫡長子。但若是這人犯了嚴重的錯誤,爵位照樣被易主或者直接削去,故而即使後代得到了好處,也得且行且珍惜。歷史上有一個家族的後代能享受祖先帶來的福報上千年,即孔子的後人,也是限於嫡長子繼承爵位。不過孔子的牌位不在太廟中,而在孔廟之中。
-
7 # 正文山長
配享太廟比配享八寶山的難度大得多。
首先必須是位極人臣,這點就比八寶山的難度大得多。
如果是文官的話,學術上必須要著書立言,政治上必須要有經世之功。
如果是武官的話,也要有開疆擴土,匡扶救駕這種功勞。
而且還必須有德,人緣也得好。
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接班人也厲害,有權有勢。
滿足這幾個條件就差不多配享太廟了。
這種人的後代一般要避嫌,爵位一般很高,但是職務不會太高。
-
8 # 不書
太廟既古代皇帝的宗廟,說白了就是歷代皇帝放牌子給後人祭奠上香火的地方。
滿清臣工,生前以位入內閣大學士,死後配享太廟為最高追求。位列內閣者常有,配享太廟者卻不常有。配享太廟並非有功就行,還得皇帝喜歡、倚重你,乃至於皇帝希望死後也能繼續為股肱大臣輔助他。配享太廟說到底對於絕大多數位極人臣的臣工來看,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位而已,更不用說是一個漢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配享太廟,僅僅只是殊榮,除了榮譽,並不能給配享之人的後代帶來切實的利益,它並非可以世襲罔替的爵位,僅僅限於配享之人而已。
-
9 # 超哥有點帥520
我來回答吧,就一句話,後代都能認識他,因為清朝就他一個漢人能進,不管拍電視或者幹嘛,總之都帶上他,這是流芳千古啊
回覆列表
宗廟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秦漢時期才正式命名為太廟,僅供皇帝而且供奉,一些有功勞的大臣可以配享太廟,去世之後,將他的名字刻在一個木頭上,然後放在皇帝列祖列宗的牌位旁邊,這代表著後代皇帝到太廟去祭祀,還要給配享太廟的大臣們也跪下磕頭了,這在古代社會來說是非常高的榮譽。
當然這是最高門檻的一種榮譽,含金量也是最高的,能夠得到配享太廟的人物相當的少。
古代的配享太廟是一種怎樣的死後哀榮,後代會有什麼好處嗎?太廟是古代王朝供奉歷代皇帝的地方,如果大臣功勞甚大,有時皇帝也會恩准其配享太廟,那麼古代的配享太廟究竟有何意義,後代又會有什麼好處嗎?先說第二個問題,實際上,配享太廟的大臣後代並沒有所謂“特權”,比如滿清漢臣唯一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其四個兒子張若溎、張若靄、張若澄 、張若渟都是舉科舉入仕途,並沒有受到什麼優待,所以這些大臣的後代們其實好處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最多也就是能在皇帝面前露個姓名,博得存在感罷了,當然這也是一種好處。
清朝兩百多年裡,只有27個人享受到這個崇高的榮譽,漢人裡頭只有張廷玉死後有幸進去。那些有幸進去的滿人也都是在國家危難時候,為愛新覺羅家族的統治建立過奇功,力挽狂瀾的有頭有臉的滿人。張廷玉是誰,為什麼有那樣的榮耀呢?張廷玉是官二代,老爸就是大清的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一樣的大官。張廷玉先後給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當過馬仔,從禮部尚書到吏部尚書到戶部尚書、再到軍機大臣,大清的各部門一把手幾乎當了個遍。後來雍正病危的時候也惦記著自己的馬仔,駕崩前囑咐張廷玉跟允祿和鄂爾泰當了顧命大臣,並在遺囑中寫明讓張廷玉死後到自己身邊配享太廟。由於張廷玉的才幹和忠心出了名,乾隆上臺後,張廷玉繼續受到重用,直到年邁退休。張廷玉活到83歲去世,死後配享太廟。
一、皇帝寵愛的皇后。比如說司馬炎的皇后出生玄弘農楊氏,他的皇后,所以說得到了配享太廟的殊榮。
二、皇帝認可的有功之臣。他們自然擁有很大的功勞,比如說是開疆拓土,而得到這種功勞的人士一般有,常遇春 、徐達 、司馬光、趙普等等,
三、皇帝非常信任的人。這些人雖然沒有什麼功勞,但是皇帝特別信任他與皇帝的關係相當密切,所以說。皇帝也給了他們最高的榮譽,比如說張廷玉等等。
當然配強代表之後不代表這個榮譽就會一直擁有,如果家裡的後人不爭氣,還是會被撤掉這個榮譽的,比如說和珅倒臺之後 他弟弟排位就被撤出。房玄齡的兒子謀反之後,牌位也被移走了,而隨著王朝的變更,配享太廟的資格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武則天的父親在武則天稱帝的時候,自然能夠配享太廟,而當武則天退位之後,他也被撤出了太廟。
還有一個特殊的例子,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是誰,為什麼有那樣的榮耀呢?張廷玉是官二代,老爸就是大清的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一樣的大官。張廷玉先後給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當過馬仔,從禮部尚書到吏部尚書到戶部尚書、再到軍機大臣,大清的各部門一把手幾乎當了個遍。張廷玉為主子可以說是玩命的工作,宵衣旰食、兢兢業業、沒玩一點虛的。張廷玉才思敏捷敏捷,善於揣摩領導的意圖,領導話音未落,中央檔案就起草出來了。往往跟雍正的意思不差分毫,這樣的馬仔老闆能不賞識嗎?
一番話說得張廷玉熱淚盈眶,工作更賣力了。看看,這就是手腕,就是情商,就是用人之道。皇帝懂得了管理學,管理國家就輕鬆多了。後來雍正病危的時候也惦記著自己的馬仔,駕崩前囑咐張廷玉跟允祿和鄂爾泰當了顧命大臣,並在遺囑中寫明讓張廷玉死後到自己身邊配享太廟。由於張廷玉的才幹和忠心出了名,乾隆上臺後,張廷玉繼續受到重用,直到年邁退休。張廷玉活到83歲去世,死後配享太廟。
總結:配享太廟,不管是對配享的本人,還是其家族,都是一項莫大的榮譽,但也像是虛名,可以帶來關注度,並不能為後代帶來實實在在的權利與富貴。傳之後世的是爵位、財富與家學,以及官位恩蔭附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