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如何在選擇性培養這種修身養性的愛好?

83

文化

回覆列表
  • 1 # 沁冷墨

    琴棋書畫( qín qí shū huà )

    解釋 :在古代,彈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圍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今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出 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高測,彭州人。聰明博識,文翰縱橫。至於天文歷數,琴棋書畫,長笛胡琴,率樑朝朱異之流。”

    古時懂琴棋書畫的人很多,而今這樣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古時的人主要憑這些來衡量一個人的才氣,如今的時代也不需要這些了,只是作為個人的一種修養,學習學習倒是很受用的。我從小沒有這個愛好,也覺得學習這些純粹是浪費時間,沒想到後來覺得學習琴棋書畫的用處之大時,已經很晚了。學習它的最明顯的好處是能鍛鍊人的耐性,還有悟性,促進智力發育,同時也可陶冶情操,讓人的神情舒緩,身心放鬆。

    以前的時候,總覺得學習一樣東西好象就得靠它吃飯一樣,而學習這類東西確實又解決不了生存問題,所以就徹底的同它決裂了,之後上學時遇善琴棋書畫之人,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人家咋那麼有才呢?而多年我的個人履歷表上特長那欄總是空著。再後來到畢業時,因找工作需要才違心的在那個空欄裡填上英語及計算機,還有寫作,其實這純屬胡說八道,但也是被迫,因為那時畢業生如果連英語和計算機都不懂,恐怕不會有單位青睞,為了混口飯先吃著,也就那麼地了。其實生活中要說能用上的地方還真不多,只要不是在文化部門,不過要真趕上用時,你就會想起“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古話。學習琴棋書畫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恆,所以我說它可以鍛鍊耐性;學習琴棋書畫能激發一個人的智慧,三國時的孔明能成功導演空城計,恐怕也得益於琴棋書畫的影響吧!總之,沒事時多學習這寫東西還是大有裨益,如果懷疑,不妨試試!

  • 2 # 意泊之

    琴棋書畫在現代社會分別適合什麼樣的人去學習?問題是好問題,卻不太好回答。換一個角度,不妨想想對於琴棋書畫,什麼樣的人什麼時候需要學什麼?

    琴棋書畫都屬於藝術範疇,藝術多多少少都是需要一點天分的。所以你看,有一些藝術大家,成名都比較早,其個人行為性格也異於常人,甚至於天夭其才。但我們這裡談的是平常人,什麼時候學,為什麼學,學什麼。

    現在的學校教育是有藝術課的,還有專門的藝術考生,有藝術特長的一些人在中考、高考中可以多拿一些分數,所以很多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很早就去學習琴棋書畫,有可能是四門逐一而試,以發現其某方面的特長,陶冶情操之外,也可以漲點分數,家長投點錢,花些時間,還是划算的,可是對於即沒有藝術天分也沒有藝術興趣的孩子來說,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與孩子年紀相對的,是老人,退休以後,工作了一輩子,忙碌了幾十年,想休息休息了,上班的時候沒有時間,現在退休了有機會了,一天到晚一大把的時間,也可以去學習。所以有很多老人,會去學習一下書法,繪畫,當然也有拉拉琴、吹吹簫的,路邊院子裡下下棋的也有。

    什麼時候學,這兩個年齡段其實最適合。而位於這兩者的中間階段,基本上是一個人的工作階段,如果工作不忙,略有閒暇,業餘時間也可以學習學習,順便也可以放鬆下心情,休息下身心。畢竟,即便你有工作上的成就,比這些藝術享受相比,也是完全不一樣的精神體驗。

    藝術需要欣賞,藝術欣賞是一種享受。所以對於學齡人來講,如果沒有多少興趣,不太建議家長逼迫著學。脫離了學生階段,一個人可以自主自己了,這就看這個人的興趣愛好了,有哪方面的興趣愛好,不妨找個機會嘗試一下,現代人生活好了,這些學習琴棋書畫的投資可大可小,各人可以斟酌量力而行,也許花了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這個,甚至會忽然發現,自己不僅在這方面有興趣,而且還有很大的天賦。記得最近新聞上有講到外國的一位老太,退休了才開始學繪畫,並沒有經歷太長時間的煅燒,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水準,開個人的畫展,並廣受好評,如果是能有這樣的效果,真是讓人倍感開心。

    另者,琴棋書畫,這是四樣東西,四門技藝,都是藝術相關的,唯獨琴是有聲的,是動的,而後三者棋、書、畫是靜的,從這個角度分析,針對不同人的性格,其實也可以做一些選擇判斷。

    喜歡熱鬧的,可以玩玩樂器,而喜歡安靜的,喝喝茶,下下棋,畫幅畫,練練書法。

    你說呢?

  • 3 # 玄一紫逸

    琴棋書畫,表達的是中華民族自古文人的情懷和文人代表性。

    當今什麼人可以去學,什麼人可以學,這個問題過於敷衍。殊不知“環境造就人”之說。當今國學文化的沒落,代表著民族文化的沒落。當今沒落的程度不必言說了吧!還談什麼“琴棋書畫”。

    鋼琴的流行,吉他的流行,DJ的時尚等等,但不知國有琴之時,這些當今時尚樂器產生國家有些尚未形成。

    但是琴棋書畫自古都是文人的標榜,是雅士的典範。為什麼當今會有“分別適合什麼樣的人去學”這樣的問題呢?這就不得不承認環境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利於回答。

    那我就說一說“琴”吧!

    琴棋書畫裡的琴說的就是《古琴》

    古琴

    古琴本身就充滿著傳奇,他的神祕色彩一直就是一個遠古的神祕的文化符號,他包容永珍,可謂容納宇宙,貫通千古,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遺產,更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關於古琴誕生的年代,眾說紛紜。由此上溯3000多年,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等說法。古琴分為伏羲式、神農式、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等。從琴式上看,從伏羲畫八卦開始,就誕生了古琴,可見其年代之久遠。

    古琴琴身長3尺6寸5分,正是一年有365天的代表;琴面為弧形,則象徵著“天之為圓”,琴底為平面,則又象徵著“地之為方”。另為古琴上有13個徽點,用以標誌泛音的位置,則代表著一年的12個月及閏月。最初,古琴有五絃,代表著“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同時又代表著“宮、商、角、徵、羽”五音;大約公元前1000多年,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後來,武王伐紂時,為了鼓舞士兵必勝的信心和戰鬥的士氣,又增加了一根弦,於是古琴有五根弦演變成為今天的七根弦,史人又稱之為“文武七絃琴”。

      琴面示意圖“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永珍。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絃。其下有七個用以調絃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古琴的韻味是虛靜高雅的,“和雅”、“清淡”是琴樂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琴者,禁也。作為“聖人之器”

    “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古琴首當其衝地擔負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責任。

    “琴為之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時文人心中視琴為高雅的代表,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記·曲禮下》中有一句:“士無故不撤琴瑟”,更是彰顯了古代文人對琴的熱愛。

    儒家與道家是中國哲學的兩大支柱。在中國眾多的音樂形式中,古琴應當說是儒道兩家在音樂中體現的集大成者。

    《道德經》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美的聲音就是超然灑脫之聲,追求的是一份悠然的意境。世上樂器如此多樣,那麼哪一種樂器最接近“大音希聲”的境界呢?那就是古琴。道教與古琴有著密切的聯絡,道教教理對古琴美學思想影響深遠。道教講求自然、逍遙和超脫世俗的羈絆,追求的音樂“大音希聲”,具有道的境界,所以道教對音樂的精神層面非常看重,講求弦外之音的審美理想。《道德經》提出的“淡乎其無味”、“大音希聲”的觀點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淡乎其無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頤、徐上瀛等人吸收、發展,在音樂審美上形成對“淡和”之樂的崇尚;“大音希聲”的思想則為陶淵明、白居易、薛易簡等人所繼承,使崇尚“希聲”之境成為眾多琴人追求的目標。此外,南華真君“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淵明等眾琴人所繼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樂審美中的重要特徵。許多道門的高道祖師也是古琴演奏的大家。

    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絲絃與木質共鳴器發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先秦和兩漢時期,古琴就以其高貴、神祕的身價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存在與廟堂殿宇之上。

    公元2003年11月7日下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巴黎總部宣佈了“中國古琴”被列為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古琴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在音樂領域的精髓之一。

  • 4 # 平步學畫

    個人看法:在現代社會琴棋書畫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去學習,無所謂分別適合不適合。 從幾歲的小孩子到老年人,只要喜歡,只要愛好,這就是最大的前提和動力。

    如果是為了工作,為了生活要學一門作為職業,那在這個現代社會還不是太適合,因為琴、棋、書、畫,每一門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長期的訓練,投入財力,請教專業老師,才能達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生活來源,生計問題不解決,那肯定是不行的。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作為愛好,投入精力和時間,在某一方面深耕,假以時日,就會達到一個高度。有一技之長,可以發展成一生的職業。

    在古代,琴棋書畫是文人墨客修身的技能,經常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現代社會物質豐富,有一門自己的愛好,在工作學習之餘,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揮灑自己的情感,是漫漫人生路更有色彩,更有韻味。

  • 5 # 阿林的詩琴畫影

    總體而言,琴棋書畫,適合任何人學習。但就個體而言,就有是否更適合的問題,個人之見,可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個人是否喜歡,有時可能是一時興起,看到別人會這會那,就心血來潮,也弄兩下,然後就沒然後了,半途而廢都算不上;二是看自己的工作性質和業餘時間,如果平時基本沒時間從事這方面的學習,練習和創作,那也會使自己半途而廢;三是家裡或者周圍有沒有這種氛圍。這點有時候會起到很大推動作用。總之,現代社會,業餘愛好會點琴棋書畫,對個人修身養性,交朋結友,都是大有好處的

  • 6 # 說客先生dys123

    都可以去學一學接觸接觸,才會知道自己是否會喜歡,才會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沒有這方面的。

    琴棋書畫入門是根據喜歡愛好,能進一步是堅持磨鍊的毅力,“勤”這個字適合做任何事,只要把勤發揮到高峰,必有收穫。

    琴棋書畫內部涵蓋的東西並不是表面名稱所指的那些,在學習過程中,在長期磨鍊裡,在靈感迸發上,在人性陶冶上,在人生修行上,在品行修為上等等都會有所提高。

    琴棋書畫作為生存主業的人很少,因為他想到達價值回報的境地需要的時間週期太長了,這都是需要很多年,很多精力,很多培養,很多漸進,很多機會……才可以到達高峰之地。作為業餘愛好的人反而是很多的。

  • 7 # 焄戨

    琴棋書畫是古代八雅之中的四雅,有著較高的藝術性和濃郁的文化內涵符號。要說在現在社會什麼人可以學。個人認為,什麼人都可以學,每個要學精成為“家”有很大的難度,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及精力。不過,分開攻一門,倒是可以學,前提是喜歡,熱愛,還要有時間,精力,肯下功夫;人都說,“喜歡是最大的動力”,既然有想法就去學吧,在現在社會沒有任何限制。如今,中國富強了,強大了,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人也多了;這說明中中國人對我們自己的民族的文化,越來越自信了;也展示了,中中國人的文化情懷,是非常值得可欣的事。

    如果喜歡就去學,沒有什麼可學不可學的。學不精,就當作增加雅興,陶冶情操的一種愛好。同時也是對中國民族文化的一種繼承。

  • 8 # 楊炳升66

    在當今這個時代,將琴,棋,書,畫分開來,什麼人都可以學。

    若是合起來都學,做到門門精,真的不知道什麼人適合了。

  • 9 # 我是個老頑童湖北竹子

    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認為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大,像琴棋書畫這種以高雅,陶冶情操為主的愛好,主要適合學生和退休後的老年人。學生是長知識的階段,在搞好學習的同時,參加一些琴棋書畫培訓,對自己的成長和踏入社會後的工作都是有很大幫忙的。老年人退休了,空閒時間多,學習琴棋書畫,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從中獲得樂趣。當然,年輕人如果有興趣,工作之餘也可以學習琴棋書畫,通過這個交朋結友,減輕工作壓力,對工作也有幫助,讓生活豐富多彩。無論哪類人,要學琴棋書畫,首先得對它感興趣才行,生活是多樣化的,興趣愛好也是廣泛的,有的愛體育鍛煉,有的愛休閒旅遊,所以,無論是琴棋書畫,還是其他別的,只要你感興趣,都可以參與其中。

  • 10 # 河清胡

    琴棋書畫現在社會有很多不同年齡的愛好者。按我所瞭解,最合適剛剛退休人員,以前有愛好,沒有時間,退休後,有時間去追求自己愛好生活,因為我見証兩位身邊朋友努力,書畫方便出了成績,在官方刊物上登載他們各自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同樣是音樂,流行歌曲聽聽就膩了?而古典音樂幾百年都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