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睛970

    1.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孔子的孔姓,就是從他的六世祖傳承,這個名字不奇怪,奇怪的是孔父嘉生了一個獨生子,也就是孔子的五世祖,叫做木金父,這個名字就有點意思,難道是因為五行缺木、缺金?

    2.春秋時期的越國,有位著名的女劍客,叫做處女,沒錯,人家就叫這個名字,在很多古籍中都提到她,“南林有處女”。據說全名叫趙處女,恐怕是後人加的姓,春秋時期的很多平民都沒有姓氏,只有光禿禿一個名字。

    3.諸侯國鄭國的鄭莊公時代,有位大夫,是莊公的重臣,後來先後扶立了鄭莊公四個兒子做國君,也就是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前先執掌鄭國政權數十年,這位大夫名字叫做祭足,祭千萬別讀成ji,當祭作姓的時候,讀zhài,為什麼在名字中用“足”?也是個千古謎團。

    4.春秋時期晉國國相趙盾的門客,有一位叫做公孫杵臼,杵臼是古代搗糧食去殼用的工具,大概他是母親在生他時正在搗糧食去殼?

    5.楚國有位公子,也是楚靈王的兒子,名字叫做公子罷敵,這個名字霸氣嗎?

    6.魯國有位大貴族叫做惠伯,他有位家臣,叫做公冉務人,這個名字看著熟悉嗎?日本人的很多名字,都是從俺們山東(魯國)抄襲的吧!

    7.衛國有位大夫,叫長牂,牂讀zāng,該字看著和羊有點關係,沒錯,母羊的意思,衛國這位高階官員,男性,名字裡居然有一隻母羊!

    8.楚武王熊通,他有位能幹的大夫,後來官拜令尹,相當於楚國總理,名字叫鬥伯比,不知道當時有沒人叫他名字的簡稱:逗逼。

    9.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國國君秦莊襄王,他的名字叫做嬴異人。異人,是異於常人的意思?還是異口同聲的意思?在異口同聲這句裡,異通常引申為分開的意思,嬴異人倒是很早被送到趙國作人質,大概是後者的意思吧。

    10.越國名相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成功打敗吳國之後,知道勾踐是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於是自動離職了,到齊國去經商,改了個名字,叫做鴟夷子皮,這個名字也是有趣。

    11.晉國獻公有二個寵臣,一個叫樑五,一個叫東關五,這兩人幹盡了壞事,現代粵語中有個名詞叫二五仔,內奸、叛徒的意思,據說就是從這二人的名字中來的。

    12.晉楚爭霸時,齊國與秦國聯手攻打晉國,我們看看齊秦聯軍的將領名錄:齊孝公派出的大將叫國歸父,副將叫崔夭;秦穆公派出的大將是他兒子,叫小子憗,副將叫白乙丙,名字一個比一個奇葩。

    13. 春秋時期,衛國有位公子,叫歂犬,歂讀chuǎn,姓。歂犬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大反派,其人讒毒,劣跡斑斑。他的名字究竟是出生時父母起的呢?還是因為幹了很多壞事,史家給起的?搞不清楚,總之,史書上記載的都是這個狗名字。

    14.晉厲公有五個寵臣,分別叫胥童、夷羊五、長魚矯、匠麗氏,幾個人的名字也是說不盡的詭異,一眼看去,就不是什麼好人。

  • 2 # 張顧之

    這題其實很簡單。先習慣性反對那個說“不是漢語因為漢朝還沒有”的大哥……想當然了……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沒有漢朝,不存在“漢語”,但是,還是有通用語的,古中國通用語分了三個部分,包括雅言、官話和流行方言。其中雅言是所謂的文人用語,相當於現在覺得英語倫敦腔很有味道那個意思;官話是指官方的用語,約等於現在的普通話,不過由於春秋戰國時期政權比較散,所以官話也分了地域,流行方言其實也是官話的變種。(注:那個時期的官話沒有統一,所以也沒有官話這個說法,只是方便理解,請不要槓這個名稱)

    其次是文化演變,題主說到的怪,可能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其名一般是我們不常用的字,比如,管仲,公子夷吾,公子重耳等等,這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是我們如今的中華文化正在成形的時期。雖然歷經3000年之久,但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

    名字的發展是有明確傳承的,但傳承的背景我們現在不是特別清楚(其實考證是有的,只不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太偏僻且沒有意義了)。

    好像我們現在起名字,一個字要好聽好記,最好還有點美好的祝願,古人也是一樣,起名字自然是要有點意思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只有貴族士大夫階層才能起名,普通人是沒有名字,只有姓氏的,因為姓氏代表的是族群和部落,而名字是代表階級。

    (古代分姓、氏、名、字)

    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逐漸湧現,中華文化的脈絡才開始理順,而在這之前,大家遵守的文化一方面來自商周的官方指定,一方面來自於民間對於文化運用的自我發展,所以,很多東西都在劇烈變化中。

    大家如果有記憶的話,應該知道,商周時期,甚至春秋和戰國大部分時期,都還是青銅時代,殷商甚至還有部分屬於石器時代,所以,那個時候的名字,你看起來奇怪,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些字我們很少用在名字上。

    回答有些散亂,因為名字和語言的演變實在是個複雜的問題,拿著手機就有點不知所云,還請原諒則個。

  • 3 # 宦官

    《左傳 桓公六年》:

    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古人名字有五種起法:

    信/以名生:「以生日名子,或聽其聲,以律定其名。」義/以德命:「若文王為昌,武王為發也。」「以祥瑞之字為名。」象/以類命:「以類名為象,若孔子名丘也。」假/取於物:「假借萬物之名以名子,如宋昭公名杵臼,孔丘名其子為鯉。」類/取於父:「莊公之生與桓公同日,故名曰同。」

    同時還要避開國、官、山川、隱疾、畜牲、器幣之類的「大物」。

    現在我們回望古人名字,會有一種怪異感,主要是因為現在「以德命」已經成了主流,另外幾種很少見了。

  • 4 # 有史快看

    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對相同的字都是有不同的意義,就比如現在的中國,56個名族,有時光聽名字,一聽就能聽出是什麼名族。

    比如雲南哈尼族

    名字裡常見的字是:者、黑、夫、麼、皮、仰、收、夥……,

    很多哈尼族名字就可以用這些字拼接起來,比如:白夫黑、李麼者、李皮仰、李皮收、李夫者,李黑者

  • 5 # 土豆之淚

    如果你生在春秋,你會覺得今天的人都名字很奇怪

    如果你生在清朝之前,他們會問你字什麼,眾所周知,建國後中中國人沒有字了

    社會是變化的嘛

  • 6 # 時光-似水1

    當時傳統的統一的漢族文化還沒有形成,各個地方的習俗差別極大,甚至連語言也是不統一的,比如齊國學楚語,而當時文化座標是中原,尤其是齊魯一代,魯中國人修史,名字就相對正常點,像是秦楚晉等地,名字就相對古怪,可能類似現在的少數民族…

    秦朝是個奇怪的民族,一方面他們的文字繼承周朝,最正統的文字,不像六國文字,很多簡化的不像樣,但是文化上,卻被中原看不起…他們的文字發音也不同,同樣的名字,用魯國是怪異,用秦字可能就正常點,但是歷史上魯國史書比較正統…

    還有當時的名字和後世也不一樣,後世姓加名,但是先秦時代,貴族的名字都是氏加名,和後世很大不同…

    相對而言,貴族們的名字相對正常點,因為周朝雅言在貴族中比較普及,但是民間人士,名字記錄成文字時,寫法就很糾結了,百姓起名是隻是聲音,他們大多沒有文字概念…

  • 7 # 陳皮阿四

    其實根本就不好奇

    (一)是我們理解錯了、他們都真正的名字、我的意思是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他們是沒有用漢字取名字的、而是他名字,漢語的同音字。所以聽去怪怪的

    (二)比如蒙古語、(menguluwuruci)就我們當然不會蒙古語,,所以就直接叫蒙古同字的發音

    (三)在比如現代不知道大家接觸過多少雲南人?他們的名字(金粥)(阿奶吉吉)(阿米訥)聽去也一樣怪怪的,因為根本就不是漢語發音。是人家自己民族的發音

    (四)在打個比喻我們讀過中學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名字可否記得(買呢一絲chenxiaomei)英國老聽我們名字也一樣怪怪,當然我們可以取個英文名字。可是古代所有民族,他們沒有取漢文名字。。因為戰國那時候還沒有漢朝!

    (五)所以他們都是各個民族,全部用現在的漢文叫法,當然怪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之前很期待,但讓你越看越揪心,還不捨得棄劇的電視劇是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