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靜心養性y

    1. 《明朝那些事兒》 當年明月著.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明朝的一些故事 。作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運用小說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最吸引人之處是在史學基礎上,輔之適可而止的評論,說主觀也客觀,說客觀也主觀。對於入門的你來說,這是一本最好讀的明史。但是這仍然是本小說,只可大致瞭解明代歷史,不可全信。

    2.《朱元璋傳》 吳晗著。想要研究明史,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那是一定要了解的。本書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潑,語言生動,正當盛年。在他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乞討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氣度恢巨集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複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本書終成明史及帝王傳記的不朽傑作。但吳晗的《朱元璋傳》卻以朱元璋影射蔣介石,顯然沒有貫徹唯物史觀的階級觀點。

    3.《正說明朝十六帝》 許文繼 陳時龍著。本書凸現了可貴的平民視角,以明朝十六帝為經、以歷史事件為緯、以“正說”歷史為號召、以解說疑案為重點。《正說明朝十六帝》是閻崇年先生著《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細緻描繪了明朝十六個皇帝的一生,對他們的性情、事功都有所發明。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宣宗的隱憂,英宗的仁慈,景帝的功績,武宗的多情,萬曆的有為……欲瞭解明朝各個特性不同的皇帝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特徵,《正說明朝十六帝》非讀不可。

    4.《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著。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融會了他數十年人生經歷與治學體會,首次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良多。作者經歷跨時代、跨國家的衝突動盪,閱世經驗豐富,對明史研究雖然半路出家,但自成體系,書人兩得,造就這一難得的神品。這本書可以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明代的歷史。

    5.《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黃仁宇著。這本書很難懂,很多人讀不進去,但如果讀進去了,絕對收穫非凡。這本書是黃仁宇大歷史觀的奠基石,從稅收角度解釋中國王朝統治的特色。本書小編還沒細讀,黃仁宇的書理論性太強。

    6.《晚明大變局》樊樹志著。本書是樊樹志先生五十餘年明史研究及對中國歷史思考的結晶,是繼《晚明史》之後,對晚明歷史研究的又一力作。本書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解讀中國的歷史與社會變遷,在進一步推進晚明史研究的同時,對中國大歷史的變遷發展提出了新的見解——晚明大變局是中國歷史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晚清以後中國社會發生顛覆性大變局的思想和文化潛源。

    7.《明史》張廷玉等修。《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中國明朝(1368—1644年)歷史情況的紀傳體通史。全書336卷,其中目錄4卷、本紀24卷、志75卷、表13卷、列傳220卷,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修成之後,得到後代史家的好評,認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1679年7月2日,清朝開始修撰《明史》。《明史》作為了解明朝權威史料,一定要讀。但《明史》記載不全可信。清代編修你想想就知道了。

    8.《明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著。本書記載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止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把這300年間的重要史事,分為80個專題。這本書將明朝歷史分成一些完整的事件進行記敘,便於簡明瞭解歷史。

  • 2 # 隴上陌客

    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歷經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朝真正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麼今人又如何通過書籍這種最原始的方式,走進這樣一個朝代,去探尋它那一席之地。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本。

    首先要推薦的,必須是這本《明朝那些事》,這是一本連載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它以一種網路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關於明朝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本書可在百度搜索可看。

    作者是黃仁宇,是一位美籍華裔的學者,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侷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彷彿能夠觸控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在那個看似平平淡淡的萬曆十五年,明代發生了許多末節的小事,殊不知,這卻為明朝的崩潰埋下了歷史的隱患。明朝的文官制度歷來是一個令人好奇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提升皇權,廢除了傳承千年的丞相制度。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他的子孫居然因為這件事而發展形成的文官制度最後卻束縛住皇權,讓皇帝,首輔等一系列掌權者為之困擾。皇權與文官集團的利益衝突貫穿了有明一代。

    本書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明末三大案等歷史事件,以及陳友諒、張士誠、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方孝孺、張居正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本書所採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采的史學著作。

  • 3 # FLYING我心飛翔

    有《明史》、《細說明朝》、《正說明朝十六帝》、《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等。

    1、《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2、《細說明朝》

    本書由旅美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先生撰寫。它敘述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滅亡期間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明太祖的北伐、西征,以及土木之變、奪門之變、明末三大案等歷史事件,以及陳友諒、張士誠、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方孝孺、張居正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本書所採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采的史學著作。

    3、《正說明朝十六帝》

    《正說明朝十六帝》是閻崇年先生著《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整體風格基本不變。

    也是以人物(明朝皇帝)為經、以歷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個人命運)為緯,以正說歷史為號召,以解說歷史疑案為重點,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 選配精美圖片200餘幅。

    總的字數在17萬字左右。 每個章節後面有“個人小檔案”、“相關閱讀書目推薦”等欄目,附錄有“明代帝王世系”。

    4、《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網路連載歷史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 。2006年3月在天涯社群首次發表,2009年3月21日連載完畢,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5、《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

    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慼慼焉。

  • 4 # 漂泊的爾東

    先說些題外話,給各位想看史書的朋友提些拙見。文末會介紹從易到難的關於明代的史書。

    大多數人以為歷史就同高中教科書裡那般簡單且有趣。但事實呢,學生時代學到的歷史都是那些學者仔細挑選而後精簡而成,從廣闊的歷史河流中舀上一碗給我們解渴罷了。

    真正的歷史是晦澀難懂且枯燥的,數千年時光流淌匯聚而成的歷史長河,我們窮盡一生也難窺一二。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追求,歷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變化讓我們學會思考,學會為人處世,學會遇事不驚。歷史也讓我們看到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和關聯性。

    若真有興趣,不妨由簡入繁,體驗一次暢遊在歷史河流中的感覺。等愛上歷史並願意一直學習的時候,會發現,歷史是那麼的生動,那麼的有趣。

    你會知道有唐睿宗李旦,他父親唐高宗是皇帝,母親武則天是皇帝,哥哥李顯是皇帝,侄兒李重茂也是皇帝,兒子李隆基還是皇帝。

    你也會知道中國史上毀書最多的並不是“焚書坑儒”(焚書焚的是術士和那些不利於國家的書籍,坑儒坑殺的也是那些術士。),而是乾隆,為了文化專治編寫《四庫全書》燒了近71萬卷書。

    史書中的那些死故事,因為有我們去學習去了解而活了過來。

    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而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呂祖謙

    閒話至此,接下來介紹明代的書單。

    能簡單瞭解的書:

    《細說明朝》,《正說明朝十六帝》,《明會要》,還有就是最被大眾熟知的《明朝那些事》。

    有了簡單的瞭解就可以正式開啟明代歷史的大門了:

    《萬曆十五年》,《明史講義》,《劍橋中國明代史》

    如果還覺得不過癮,那就來兩部重磅級的書,注意,這裡用的是部,而不是本:

    《明史》,《明史》作為官修史書,耗時近百年,通篇文言文,得有心裡準備再讀,一般不是專修歷史的人都不會去讀《二十四史》。

    第二本就是《明實錄》,1600多萬字的明代官修史書,囊括了明代各個方面的記述。同樣是文言文。

    如果真要讀上面這兩本書,你會發現,為理解文意去查閱的資料都是按堆來算的,所以讀之前做好準備。

    歷史是死的,人是活的,歷史是因為人才生動起來,望諸君莫要本末倒置。

  • 5 # 爛柯人my

    1、《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纂修明史,因國家初創,諸事叢雜,未能全面開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張廷玉最後定稿,進呈刊刻。

    從第一次開館至最後定稿刊刻,前後經過九十多年,是官修史書歷時最長的一部。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妥、行文簡潔為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

    這反映出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

    2、《明實錄》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書中記錄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約兩百五十年的大量資料,具有重要史學價值,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基礎史籍之一。

    《明實錄》共十三部,兩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萬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書,系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

    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敕、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

    其中建文朝實錄附於《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於《英宗實錄》中,思宗崇禎朝、安宗弘光朝、紹宗隆武朝、昭宗永曆朝因戰亂無實錄。

    3、《國榷》

    《國榷》為記載明朝歷史的私家編修編年體史書,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冊出版,作者談遷。

    該書鑑於經史官員壟斷了明歷代實錄,很多地方忌諱失實,而各家編年史書又多膚淺偽陋。談遷尋訪到各種資料,廣徵博引,力求徵信。

    天啟元年(1621年)始編著,初稿六年後完成,據稱此書“六易其稿,匯至百卷。”順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竊,他又發憤重寫。

    順治十年(1653年),談遷應弘文院編修朱之錫邀請,攜稿赴北京,訪問前朝遺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閱讀公家檔案,重新校訂《國榷》,以三十餘年編成《國榷》一書,署名“江左遺民”。

    4、《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是紀事本末體史書。清谷應泰(1620~1690)撰。記載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止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把這300年間的重要史事,分為80個專題。

    5、《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網路連載歷史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本名石悅,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

    2006年3月在天涯社群首次發表,2009年3月21日連載完畢,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一共7本 。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6、《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是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

    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慼慼焉。

    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侷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彷彿能夠觸控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7、《顯微鏡下的大明》

    作者是有“文字鬼才”之稱的馬伯庸,該書講述的,是六個深藏於故紙堆中的明代基層政治事件。

    作者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裡,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這些檔案是中國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奇蹟,它們著眼於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在這裡,我們能看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髒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裡,展現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圖景。

    這六個事件聚焦於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當遭遇稅收不公時,他們如何憤起抗爭;當家族權益受到損害時,他們如何興起訴訟;當政治利益與商業利益發生矛盾,他們如何與官府周旋博弈;當朝廷要求整頓戶籍,他們又如何從中造假牟利……

  • 6 # 歷史檔案館館長

    我集中推薦一批有關明朝歷史的圖書。 按難易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有代表性之書籍,基本可以滿足廣大網友的需求。入門級為通俗好讀的作品,研究級為引人深思之作,骨灰級為進一步研究明朝歷史所需之作。在某種意義上說,你只要瞭解明朝,你就可以大體理解古代中國。

    入門級:

    語言淺顯易懂。如書名,講了明朝十六位皇帝的故事。17萬字左右,插畫多,讀起來很有趣味。適合孩子看,成人看;適合女人看,男人看;適合床上看,廁所蹲坑看,火車飛機上看。在高中的一個暑假看過。和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教材放在一起時,簡直判若雲泥,會發現原來歷史其實這麼好玩,原來皇帝也是人,原來皇帝的生活是這樣子的。

    感謝這樣不是戲說歷史但是同樣有趣的書,讓我對歷史的興趣不至於被當年的應試教育泯滅乾淨。

    時下最流行的關於明朝歷史的書籍。有溫度有感情地講訴明史,並且是鴻篇鉅製,非常全面,值得一看。屬於通俗歷史演義小說,裡面夾雜了作者的一些私貨,故而一部分細節和史料有出入。但從整體來講,還是不錯的。

    研究級:

    大明歷史是條浩浩湯湯的長河,作者抽刀斷水,形成一個水截面 - 萬曆十五年。這個截面有政治線,軍事線,思想線組成。而這根線由這幾個人物點串聯勾勒而出: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

    如果說前幾本書可以速讀,那這本書已經需要一字一字認真讀才好懂了。但並不失有趣。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 》

    七張面孔分別是: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賢、張獻忠、吳三桂、鄭成功;本書用了很大篇幅,整整十六章介紹了明朝創始人朱元璋的生平傳記,其他人物各有一章。七個人物身份各異,作者試圖通過介紹他們,勾勒起大明朝的基本輪廓。

    一些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顛覆了我對某些歷史人物固有的刻板印象。比如,其實魏忠賢是個老實苦命人,在沒有油水的普通的太監崗位上了過了幾十年,常受其他太監欺負,最後是老天眷顧,用真情照顧的主當了皇帝才迎來了開掛人生;再比如海瑞的另一面:怒罵5歲的女兒,令其餓死身亡;海瑞的妻妾們也都是因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自殺身亡的;比如吳三桂,其實是個社會精英,風度翩翩,英姿颯爽,八面玲瓏......

    個人很喜歡張巨集傑的書,它沒有學術書那麼艱深難嚥,但是不失專業,普及了真實的歷史,引人深思,而且讀來文筆流暢,有趣有味。強力推介他的其他書籍,《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坐天下很累》,《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等等。

    骨灰級的明史書:

    張廷玉等編撰; 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清朝政府寫的明朝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屬於官修史書,前後修了近百年,雖然後人對此褒貶不一,而且訛誤不少,但質量還是有相對保證的。可《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八千六百多頁,二百八十多萬字,還全是文言文,貿然通讀全文肯定行不通。如何閱讀呢?

    我的建議是:先讀目錄,然後精讀志、表,再細讀本紀,然後從後往前看列傳。

    《明實錄》

    明朝史官著。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書中記錄了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大量資料,是研究明朝歷史的基礎史籍之一。

    《明實錄》共十三部,兩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萬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書,系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敕、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實錄附於《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於《英宗實錄》中,思宗崇禎朝、安宗弘光朝、紹宗隆武朝、昭宗永曆朝因戰亂無實錄。

    《明史紀事本末》(清)谷應泰著

    《皇明通紀》陳建;

  • 7 # 高高在下喲

    首先不要看明史,因為明史是滿清韃子編的沒有絲毫價值。

    然後不要看明實錄,因為明實錄已經被滿清韃子修改地面目全非。

    各種個人筆記和縣誌、野史也都不要看,因為這些都已經被滿清韃子別有用心地修改了。

    當年明月的《那些事兒》居然誇讚明史評價成祖的內容,簡直是大逆不道,也不要看!

    《大明王朝1566》也可以,但因為滿遺的文化操縱,已經被全網封禁了!嗚呼哀哉!

    題主想要看“真實”的歷史,那當然只能找貼吧和知乎er了,他們打出來的每一個字都閃爍著真理的光輝,他們說的都是真的!

    其次也可以看一看穿明小說,必須搞清楚,是天殺的東林黨、晉商和不做安安餓殍的農民軍搞死的大明,我大明皇帝一平方釐米的鍋都不背,而閹黨都是聖人!這是基本的立場。

    而且拯救大明的唯一路線就是:發明蒸餾器做鹽,砍了袁崇煥這個大奸賊,族誅東林、晉商並預先幹掉未來的農民軍領袖,找洋人買高產作物玉米土豆,操練近代化新軍,然後征服世界!

    總而言之一句話,只要是正式的、受廣泛承認的第二手資料正史都不要看,文學作品只要吹滿的一律不看

    你看,這年頭吧,你踩明粉不行,人家分分鐘開你漢籍。你吹明也不行,人家覺得你陰陽怪氣。

    老實說我對明粉的反感很大一部分來自那些根本沒看過明史卻張口閉口就是《明史》造假汙衊論的雲歷史學家。但總體來說,碰到這種雲歷史學家我頂多問候母親,這是學藝不精還賣弄。但如果碰到滿遺,那就是屁股問題,咱也不是文明人士……

    你要和我說《明史》在一些方面存在事實錯誤,或者非常具有儒家特色的“為尊者諱”,我都信了。畢竟確實萬貴妃充滿了儒家特色妖女背鍋主義的故事真不知道是從旮旯角的野史整來的,虛空出生的沈萬三以及顧誠認為不存在的李巖,東林黨人個個都是英雄好漢等。從《實錄》來看,吹捧袁崇煥過甚,儼然岳飛第二,崇禎成了徽宗威力加強版。淡化了滿洲部族和明庭的從屬關係,略過甚至不提明末清初滿洲的斑斑劣跡、甚至直接甩鍋農民軍等。

    你要是因此說明史有錯漏,不可盡信,那我是絕對讚賞這種態度的。畢竟保持謹慎與辯證的態度,是一個極大的優點,尤其是在史學研究上。

    但說實話,你要是覺得這完全無法接受,甚至乾脆在看都沒看的情況下把《明史》打成滿清汙衊明朝的小冊子,那你大概就沒有看的進去的官修史書了。

    因為就算是沒有飯碗問題的私編史書,也會有“失期,法皆斬”這種誤導性正無窮大的句子,秉筆人對秦朝的偏見態度也可見一斑,但你要是因此直接說《史記》是漢朝編纂來抹黑秦朝的,那你基本就告別史學了,抱持這種觀點的人需要升級大腦。

    最快的入門方式是當年明月的《那些事兒》,語言詼諧,屁股正確,閱讀難度不會高於網路小說。但不要翻一遍就過了,把那些存在感極高的“主角”記住,和一些歷史大事。如果真把《那些事兒》當小說翻,翻完就忘,我尋思當年明月得傷心一會兒。

    雖然說現代人很缺乏大片的閱讀時間,但《明史》文字直白,敘事簡潔扼要,上下班通勤期間翻一篇本紀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你把從高皇帝到思(烈)宗的本紀都翻過一遍,對明史也就算入了大門了,在這種情況下再看看那些存在感極高的“主角”,例如圓嘟嘟、張居正、戚繼光、徐光啟(有時候會懷疑此君是否是穿越者,但可惜明史對他的記載太簡略了)、嚴嵩等,瞭解他們的人際關係,再慢慢了解一些“配角”的人生路,例如李善長、徐達、高拱等。這裡劃拉成配角不是說他們的貢獻和作為不如那些“主角”,只是“主角”們就算沒研究過明史的人都能聽說個一二,從這些人入手,瞭解明朝的歷史應該是難度相對較低的。

    既然你花了一個多月的地鐵時間來搞定《明史》,那麼這說明你真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真的喜歡這段歷史,願意投入自己的精力,那麼你就可以把“明史後傳”《南明史》打開了。《南明史》涵蓋了北京淪陷(1644)到夔東十三家抗清失敗(1664)之間二十年的歷史,顧誠(不是詩人)這本書的靠譜程度應該說是達到了無可置疑的地步。而且顧誠一直以冷峻的筆調書寫,根本不為任何勢力避諱(滿洲、農民軍和南明朝廷),你會知道,農民軍在四川並不是像滿洲御用文人和傳教士指責汙衊的那樣大開殺戒、像瘋子一樣殺人,湖廣填四川的始作俑者更可能是滿洲軍隊自己,當然,多年的戰亂導致生產秩序被嚴重破壞,產生的饑荒或者單純的兵亂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滿洲應該負主要責任。而南明朝廷“聯虜平寇”的方針也讓其悲情的色彩弱化了很多,甚至有一點南宋背刺金的即視感?

    當然啦,眾所周知,現在的XX已經被滿遺滲透完畢了!所以你在網上是不能夠免費看這本書的!滿遺給這本書定了價,就是為了不讓你看這本書,滿遺真是太壞了!(這句話純屬黑屁,略過就好)

    總而言之,《南明史》會把你從《明史》營造的溫情脈脈的環境中強行拉出來,讓你明瞭“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句話可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在刷完《南明史》之後你就已經對明朝的跌其興衰乃至中國歷史的“真正相貌”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亂世可不是英雄們的浪漫舞臺,而是無數無辜平民用血肉給某些勢力壘成的踏向龍椅的血汗之路。讀完之後,我總覺得(在勢力領袖層面來說)南明就國姓爺一個人算是沒啥公認的劣跡的……

    對一些大事或者正史不會花費大量筆墨的地方(生活風貌等),請閱讀相關的論文,善用知網這個知識寶庫。

    至於《明實錄》,如果不是真的頭鐵到非讀不可,我建議是不要讀的。因為《實錄》的龐雜程度真的超乎你的想象。要真通讀明實錄,是要死人的。光神宗實錄就五百卷,一卷至少五千字起步,不少說的都是大員任免、大員事蹟和皇帝褒揚批評某個大員,乃至皇室生孩子、地震都能寫進去……所以實錄作為讀史的參照,是良好的材料,但要是真的去生啃,怕是現代人多半會中途而棄的。

    中華書局的其他明史書籍,例如清朝欽點沒有不良內容的《明史紀事本末》(括弧笑),有些戲說性質的《正說明朝十六帝》都可以參考著看。想要給自己大腦升級的請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吳思《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二連擊。

    有一個壞處是,我本來也是一個整天想著穿越的中二少年,看完這些書之後,誰讓我穿越我把誰頭打爆。真的,社會主義真美好

    有朋友認為初學者讀不懂《明史》,我也只能說自己量力而行吧。我沒有裝X也沒有瞎扯,主觀上也不想誤人子弟。但我覺得讀懂《明史》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祖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我覺得你能讀懂這段,其他的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

    版區有朋友認為我是野狐禪說,換句話說覺得我寫的東西是歪門邪道。但總體來說,這就是我自己學明史的路程。還是希望讀者能抱著謹慎辯證的態度看待我這篇回答,只要你不覺得明史是毫無價值的黑明小冊子我們都能是異父異母的兄弟。

  • 8 # 洞察天下007

    1.《明實錄》明朝官方正史(可信度最高,畢竟是官方正史,再者明朝的史官也比較公正,後期部分內容被清朝篡改過,所以要辨別的閱讀(感謝評論區的小夥伴指正我的錯誤)。需要讀者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2.《明史》清朝編寫的明朝正史(可信度比較高,當然也有個別地方不符合史實,個人覺得比較枯燥,個別地方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很難讀懂。)

    3.《萬曆十五年》黃仁宇(作者以萬曆十五年為視角,以小見大,解釋了明朝的財政、君臣關係、軍事制度利弊、文武地位,社會思潮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並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答主認為這本書很有深度。作者以“大歷史觀”聞名,在本書中提出了很多關於明朝的真知灼見。推薦閱讀)

    4.《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以有趣的筆觸再現明朝歷史,有一些地方可圈可點,比如建文帝的下落問題。但本書也採用了大量的野史內容,有些內容可信度並不高,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讀者需要自己辨別和區分)

    題主如果只是想初步瞭解明朝歷史的話,看後兩本就差不多可以了。如果想深入學習與研究的話,還是看前兩本正史比較好。

  • 9 # 左痞子老五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漢族紀事本末體史書。

    該書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且屬私人著述﹐頗為當時人所重視。該書仿《通鑑紀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蹟﹐凡八十卷﹐每卷為一目。

    紀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朱由檢自殺。選錄其中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編排﹐記述始末﹐首尾一貫﹐簡明扼要

    《正說明朝十六帝》

    中國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年輕學者許文繼和陳時龍合著。

    此書細緻描繪了明朝十六個皇帝的一生,對他們的性情、功績都有所深度發掘。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宣宗的隱憂,英宗的仁慈,武宗的多情,萬曆的有為……這些都與我們往常的印象有所不同。

    欲瞭解明朝各個特性不同的皇帝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正說明朝十六帝》不可不讀

    《明史講義》

    全書分兩編:第一篇總論,為提綱挈領的說明文字;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曆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鑑、南明之顛沛七部分,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評述。

  • 10 # 硯傾茗

    通俗的:

    《黎東方細說系列》明朝部分

    《蔡東藩通俗演義》明朝部分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專業的:

    《明實錄》

    張廷玉修《明史》

    孟森《明史講義》

    南炳文《明史》

    顧誠《南明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多元的防晒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