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ylar弈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後來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之說,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莊嚴神聖的泰山一直是歷代帝王朝拜的物件。

    何謂封禪?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雲:「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封禪活動實質上是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

    裴駰所寫《史記集解》:“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

    泰山位於古代九州版圖的最東邊,古人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加上陰陽五行學說的加持,春秋儒家對泰山不懈的宣傳,於是泰山就成了帝王封禪,宣示自己受命於天,昭示國家統一,彰顯國泰民安的最佳選擇。

  • 2 # 尼古拉斯憶心

    位於山東境內的泰山自古以來就是神聖的象徵,泰山,巍峨雄偉,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泰山位於古中原地區的最東部,被黃河和汶河所環繞,在具有神祕色彩的遠古時代被人們視作太陽初升萬物生長之地。

    “岱”:“岱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意思是說:"岱,代表著生長,象徵著陰陽融合,萬物的開端。"而泰山在中華五嶽中就是東嶽,山處東方,東方,五行中主木,萬物生髮,太陽升起,生機之地,所以泰山為五嶽之首,也就是岱宗,岱嶽。   

    “泰山、太山”這個名字的文字記錄,最早見於《詩經》(約公元前1100年—500年),所謂“泰山岩巖,魯邦所瞻”,意思是泰山雄偉,支撐天地,是魯中國人所瞻仰的。古魯國就在泰山之南,都城在曲阜,孔子的出生地。

    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這句話是對泰山最好的寫照。泰山具有厚重的歷史沉澱和其特有的神祕色彩和歷史地位。 而泰山封禪是泰山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特色。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歷史上歷朝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一種舉足輕重的政治象徵作用,泰山才逐漸演化成為中國的“國山”,從而在名氣上凌駕於其他名山之上。

    泰山封禪起於何朝何人,很難考證,但結束於宋真宗卻可以定論,雖然後來許多帝王登臨泰山,但性質已轉化。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後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對此,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書虛》中也有記載:“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可見,早在遠古時期,泰山封禪就已經成為聖明帝王所必須舉行的國家大典。

    這些遠古帝王,要麼是華夏祖先,要麼是明君賢主,都為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在後來的皇帝們看來,能夠重溫遠古帝王的光輝歷程,能夠在泰山封禪方面與之並駕齊驅,絕對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選擇泰山封禪 ,而不是其他高山呢? 首先泰山為黃河下游地區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龍山文化充分說明泰山地區在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山腳至山頂兩步一人。 除了歷朝皇帝重視泰山之外,名人騷客也對泰山情有獨鍾,並以在泰山銘文刻石為榮耀。許多緣於泰山的詩文、遊記成為人們廣為傳頌的篇章,對傳播光大泰山文化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3 # 沁冷墨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多位帝王都進行過封禪,而且封禪之地也基本都選擇在泰山,泰山又因為何故,會被帝王們如此看重,甚至帝王們會把封禪泰山視為自己一生最耀眼的功績!這其中到底有何奧妙呢?

    泰山

    泰山在今天的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在遠古時代被稱為岱山,又被稱為岱宗,直到春秋時期才改名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泰山。古時候的人習慣稱其為“東嶽”,是為五嶽之首。古代帝王們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儀式被稱為“泰山封禪”,其中“封”和“禪”是最重要的部分,“封”是為祭天,就是在泰山的山頂上用土築成高臺祭祀天帝,之所以要築一個高臺,是為了表示帝王們的功績是天帝的恩寵,以此來報答上天的功績;“禪”是為祭地,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上用土築一個方臺祭祀大地,用增加大地的厚度,來報答大地的福廣厚恩之功績。帝王封禪根本的目的,主要是因為帝王們取得天下後,以天之子的身份來祭告黃天厚土,以此來向天下百姓告示自己的統治符合天意,是合乎正統的。

    始皇封禪泰山

    祭祀泰山的活動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人們對於高大山嶽的崇拜,在《史記。封禪書》之中就記載有七十二帝王封禪泰山的事蹟,這就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動的記錄。古代帝王們封禪的活動基本都是選擇在泰山舉行,也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獨尊於天下;更是因帝王們認為泰山是離天最近,能直接於天底對話的地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泰山一直以來就被稱為東嶽,在古代的人們都很是相信五行之說,古人認為東方為生門,這是萬物起始陰陽交匯的地方。帝王們一向視自己為天帝的兒子,之所以能統治天下,是受命於天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只有登臨泰山祭告了天帝,才算是正真的完成了天子登臨人間帝王的禮制。

    封禪泰山演繹活動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登臨泰山,且封禪泰山的帝王是秦始皇,始皇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帝,兼併六國,統一天下,車同軌,書同文,開創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封禪也是無可厚非了。

  • 4 # 天地詩詞館

    這個問題很好,但是並不準確。

    先聊聊為什麼泰山叫泰山。這個泰,是平和安定的意思,因為是自古皇帝祈福之地,故名泰山。再往深一點說,是與三皇有關。

    三皇之說,初見於戰國後期《呂氏春秋》。而三皇之名,則見於秦始皇二十六年丞相李斯等人的廷議。劉安的《淮南子》也說,崑崙山上三倍之,可登天,是太帝的住所。這裡的太帝就是上帝無疑,也就是泰皇。漢武帝時期,曾經兩次提到了泰帝。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山岩巖,魯邦所瞻。就是泰山是山東第一高峰。

    另外《易.說卦》有“履而泰,然後安”,也就是泰安市名稱的由來。所謂泰山安,則天下皆安。所以泰山是一座平安吉祥的山。

    泰山又被稱為“岱宗”,據《風俗通義》:“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後來“岱”就成了泰山的別稱。

    再說說泰山封禪。

    其一,古代帝王封禪地方很多,並不單獨在泰山,比如中嶽嵩山,樑父山等等。

    封禪之舉,早在遠古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已經有很多。封禪其實是兩個意思,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古代有作為的帝王在天平盛世祭祀天地的典禮。根據史記記載,封禪必須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帝王賢明,有功社稷百姓和後世,才可以封禪。宋代皇帝封禪其實就沒有資格。

    其二,為什麼古代帝王封禪偏愛泰山?

    泰山自古聞名天下,是有著諸多原因的。

    1、地理位置的原因。泰山地處華北平原,山東丘陵之間,周圍大多是海拔一二百米平原,丘陵,只有泰山海拔1524米,所以有很大的高度差,巍峨的泰山看起來是拔地而起,凸出天際,大氣磅礴,很有氣勢。

    2、太陽崇拜的原因。泰山所在的泰安市地處山東中部,距離大海不過300多公里,尤其是古代文明核心區域,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泰山是核心地帶之一,也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所以備受古人推崇和崇拜。

    3、文明發展的原因。如上所述,古代尤其是奴隸社會,人們的視野大多在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周邊,春秋戰國後期,山東都有130多個國家。所以,人們的眼界有限,看到的知道的大山並不很多。

    4、歷史傳承的原因。遠古時期,據傳有72位君王登泰山封禪,堯舜禹以後,尤其是秦漢帝國引領封建王朝,人們對泰山的崇拜,除了神話色彩,還增添了很多天授君權的迷信。封禪泰山也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儀式。

    三,封建社會2000年只有12位皇帝封禪泰山,其中還有宋代的冒牌貨

    北宋景德五年(1008年)宋真宗假託夢中仙人託夢,傳授天書,指教封禪泰山。仙書有“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之類。然後和朝堂上的大臣們下令十月封禪泰山。

    為什麼宋真宗封禪泰山引發如此口水之爭?

    看看封建社會王朝哪些人曾封禪泰山,大家就會明白什麼樣的皇帝才是真正符合三大硬體“受命於天,天下一統,文治武功”。

    第一個,秦始皇,石刻只留下十個字。

    第二個,秦二世,皇二代,真的有資格嗎?

    第三個,漢武帝,曾八次登泰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讚譽泰山: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咳矣!惑矣!

    第四個,漢光武帝。中興漢室,功勞不小。

    第五個,漢章帝。書法大家,章草創始人,但是政績似乎並不是那麼突出。

    第六個,漢安帝,比漢章帝知名度還低,據說是被鄧太后扶上去的。

    第七個,隋文帝,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混亂局面,而且實行一夫一妻制。

    第八個,唐高宗,有點代父上山的意思。

    第九個,唐玄宗,開元盛世,都聽說過吧?第一個公開了祭天的牒文。

    第十個,就是宋真宗。

    十一個,康熙帝,平三藩,收臺灣,格爾丹,抗擊沙俄。但是東北柳條編也是他。

    十二個,乾隆,自有後人評說。

    最後,說完了泰山封禪,還要囉嗦一句,現在封禪大典已經是一個遊覽節目。

    還有“登泰山,保平安”似乎永遠都不過時!

  • 5 # 誰是誰的菜

    泰山為什麼名“泰”

    泰山,遠古時叫做太山。春秋戰國時,由於同音字的引申和同義字的演變,“太”與“泰”也互相變通了,這樣就有了”泰山”之說。“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裡面說,“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由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了。

    為什麼封禪

    皇帝為什麼封禪。其實這句話他是有毛病的,並不是皇帝才會封禪,在秦始皇之前的那些古代統治者們,也搞封禪,叫法不同而已。所謂封禪,其實是一種祭祀,一種大型的典禮,所以封禪後面往往加倆字兒叫封禪大典。那這東西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沒有人能說的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其實封禪就是祭祀大自然,就是祭祀天與地。

    《史記》裡邊有記載,封禪產生於伏羲氏以前的無懷氏。而且在這裡邊說的非常清楚,無懷氏曾封泰山,禪云云。什麼叫封,什麼叫禪,為什麼給分開了來說呢?因為封是指祭天,禪是指祭地,封禪就是祭天地。那不就是拜拜大自然嗎?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之後,他就想搞一個祭天地的儀式。這個時候,管仲就說,”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有七十二個人曾經幹過這種祭天地的事兒,有名的有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等等一大堆,什麼堯舜禹湯,周成王都封過。所以說,封禪的歷史肯定比春秋時期要遙遠。要不然,齊桓公怎麼能有這麼一個念想呢?他肯定是聽說過各種傳說了,對吧。

    告訴上天我乾的非常好。當然這個很虛啊,皇上信與不信,是不是真實的?相信這個事兒誰也說不準。但是有一點是真的,老百姓相信。天子啊,皇上啊,統治者呀,這都是應該應份的,他們是一定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才幹這個事的。所以有哪個皇帝封禪泰山了,那一定是老天給他派的任務,他完成的非常好。作為帝王來說,最終目的是想昭示一件事情就是我乾的非常好。至於真的好與不好,那另當別論。這也是封禪粉飾世間太平的作用。封禪可以讓你的鄰居看看你有多厲害。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要是不強大,肯定有人會對你動歪腦筋。中國近代史上,我們受的欺負已經不少了,難道我們不想自強不息嗎?非常想,我們被欺負的時候,那也真是發出了憤怒的吼聲,可是沒有用,你得有實力。實力怎麼體現呢?不能沒事上人家門口打仗去,還是得希望和平。所以封禪就是一個很好行為,就是我既不對你造成任何的傷害,還可以給你顯示一下,我多有錢,多有能力。朋友們,今天你明白了吧,為什麼有錢人家他們乾點什麼喜事兒啊,或者乾點什麼喪事的時候,一定會大操大辦。其實就是想彰顯一下,我這麼多年到底混的怎麼樣,讓你們看看,不要小瞧於我。感覺好像這些人特別淺薄、膚淺,但是這就是生命,這就是人世間,這就是人生啊!為什麼選泰山

    大家先看看泰山的位置。我們知道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這是五大名山。那麼這裡邊兒,泰山怎麼就第一個出現呢?因為他資格最老。在《尚書》裡邊兒有記載,舜帝曾在岱宗打獵,而岱宗經考證就是泰山,所以泰山最早確立為是中國的神山。但是泰山有名氣,並不是統治者選擇泰山進行封禪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這麼多的條件限制,古代的帝王就一定要去泰山去搞這個封禪了。

    下面這些是額外補充的,我認為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皇帝封禪都乾點啥

    皇帝封禪都乾點啥呢?其實,每朝每代各自有自己的傳統,有自己的想法。

    比方說我們先以秦始皇為例,這是最著名的。中國第一個封禪的皇帝就是他了,因為中國第一個皇帝就是他,是吧。那秦始皇怎麼封禪呢?當他決定要幹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召集了儒生博士,頂級智囊團在泰山聚會了。秦始皇問,封禪怎麼個辦法?皇上不問還行,這一問可慘了,眾說紛紜,沒一個靠譜的。秦始皇一聽,我的天吶,不用你們好了,於是秦始皇自定了封禪儀式,怎麼封呢?坐車從泰山的南坡上到山頂,立碑舉行了封禮,然後打山北坡下來,在樑父山行禪禮。就是他在山頂上搞的是祭天,在樑父山搞的是祭地。這其中的禮節沒有被記載下來,因為我覺得,能寫歷史的人也不一定有資格參與這個儀式。就即便有資格參與這個儀式,他能不能把這個記錄下來呢?只是留下了一些傳說而已。比方說,在泰山頂上有一個松樹叫五大夫,當年秦始皇在泰山上的時候,遇上了暴風雨,就躲在這棵松樹底下避雨。有人說,我現在去看看,過去這麼多年的是不是還在?,我跟你說,早沒啦。現在泰山上的五大夫松,那是清朝人重新栽種的,早就不是秦始皇的時候,那棵松樹了。這是秦始皇的封禪泰山有限的訊息,讓我們知道是一封一禪。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中間沒隔多少年,漢武帝封禪又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呢?他和秦始皇一樣,找了一堆儒生進行討論。你說儒生哪見過這個啊!也是一人一個說法,給漢武帝氣得說,拉倒吧,我也不用你們了。於是,漢武帝也自定封禪禮,跑到樑父山祭地,然後在泰山下東邊兒設壇祭天。記載的還比較詳細。建封土,一尺二丈這麼一個平面,九尺那麼高,底下埋個玉碟書。然後行祭天之禮,刑完祭天之禮,漢武帝帶著少數親近大臣登上泰山頂,再搞一次祭天。當天下不來了,第二天從北山坡下,在泰山下的肅然山再一次祭地。祭品很多,為了防止被偷,就用五色土封住。緊接著奏樂,漢武帝穿著黃色的衣服跪拜上天,跪拜大地。這就算封禪完畢了。

    那麼因為有漢武帝和秦始皇的先例,所以後世的很多皇帝都想封禪。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南宋以後,皇上到泰山封禪,基本上就沒有了,但是封禪這個事兒,實質上還保留著,還得有。所以後來的那些皇帝怎麼辦呢?就把封禪和普通的祭祀一樣了,找個山包祭祀得了。

    明成祖朱棣的時候,永樂十八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壇,合祭天地,這才不用上泰山。到了嘉靖年間又把天地分祭,在北郊搞了一個地壇,把南郊原來的那個改個名兒叫天壇。這些名詞大家都已經非常的熟悉了。

  • 6 # 空山新雨前

    比較正經的原因其它答主已經回答了。

    下面說一下我的看法吧!主要是泰山高度和地理位置合適。

    五嶽是指哪五座山?按照東西南北中,我排列了一下高度和地理位置。

    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

    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可以看出,五嶽之中,泰山高度排行第三。對於養尊處優的皇帝來講,這個高度合適,再高,那就有點辛苦了,就是做個戲,沒必要太過。同樣高度差不多的嵩山,也曾被作為封禪之地。中國封禪的皇帝統共就那麼幾個,其中在泰山6個,1個在嵩山。恰好這倆山高相似,可以看出點什麼吧。

    而且從地理位置看,適合封禪的山應該不能距離都城太遠,不然就太折騰了,勞民傷財。那麼在湖南的衡山和在山西的恆山就被排除了。山東泰山,河南嵩山,陝西華山成功入圍。

    但是這個山還得好爬,以險聞名的華山可以出局了,唐以前就很少有人爬上去過,別說還要帶一大堆人上去聚會。

    上去後還要有俯瞰眾生,放眼天下的氣勢。不然,皇帝辛辛苦苦爬上去想展示一番,發現自己還是這個山中最渺小的仔,那有什麼意思?感覺自己被挑釁被藐視了好不好,皇帝生涯真是從沒有這麼憋屈過!剩下的嵩山泰山,泰山完勝,本身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最高的山,站在上面,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不要太爽,感覺自己就是宇宙第一!

    綜上,皇帝們只要不傻就知道選泰山,何況封禪的皇帝秦皇漢武,哪個不是雄才大略的!

  • 7 # 雨雨淋溼了眼眶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自古以來有太多的江山如畫,名山名嶽,在群山當中當屬泰山之最。五嶽之首泰山,令多少英雄好漢,多少詩詞畫家流連忘返,吟詩作畫,對酒當歌,更有誇彈指說,登泰山觀日出,乃人生一大興事。泰山的起源,據神話傳說,源自盤古開天,很久以前天地混沌,盤古得天時而開天闢地,創造天地,但是他的身體卻留在之間,據說他的頭部化為了東嶽,腹部化成了中嶽,左臂化成了南嶽,眼睛變成了日月,雙腳變為了西嶽,毛髮化為草木,血液成為江河,因為他造就了世界是人類的祖先,頭部化成泰山,所以泰山就成為了天下第一山。

    自古泰山被譽為權力的象徵,皇家的威嚴。自商朝到漢朝就有72位君王來此敕封,可見泰山的威望,以及後世對其的尊崇。自古流傳“泰山安則天下安”,所以皇家一直在泰山封禪大典,另外連一代聖人孔子都在此作下大名鼎鼎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嶽,這些大名人,大詩人,都對泰山做出了至高的評價,為泰山的名望打下堅實基礎。

    泰山是五嶽之最,它的年齡大約在25億年左右。泰山的別名又稱岱山,東嶽,泰嶽,在山東省中部地區,泰安市,面積24200公頃,玉皇頂高1545米,五嶽至尊,名氣之大震驚南北。泰山在古代曾被認為是生命之源,也有紫氣東來之說,所以在那個年代泰山被視為神靈。

    關於泰山真是有說不完的歷史,講不完故事,因為它的久遠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到如今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8 # 今古雜壇

    封禪猶如家族祠堂的祭祀活動,但由於主祭人是皇帝,故而上升為國家大典。

    唐朝張守節對這兩個字做了解釋:在泰山極頂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在泰山腳下的小山上除地,感地之厚,報地之福,故曰“禪”。

    01

    泰山獨特的自然景觀

    泰山拔地通天,氣勢雄偉,登上南天門,視野開闊襟懷豪放,極目四望天朗氣清,至剛至陽氣大氣正,一種霸氣隱隱心生。

    登上玉皇頂,但見群山輻輳,子孫俯首,匍匐腳下是萬峰,這種獨特的“一覽眾山小”的奇觀,恰當的迎合了帝王藐視萬物的視覺感官,極大的滿足了帝王唯我獨尊的日常心理,這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名山所不具備的一個硬體。

    泰山優越的地理位置

    中國的來龍發源於崑崙,去脈歸於大海,泰山是“左襟滄海,右帶崑崙”,正好位於中國東南西北古都連線的十字中心,北京到南京沉沉一線穿南北,長安、洛陽、開封一線珠璣到泰山,泰山處於中心位置,就像今天的CBD,交通比較方便,路途比較適中,最遠的也才3個多月的路程,即時後院發生政變,也能及時迴鑾,穩住寶座,這是帝王離京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恰好泰山不會給他帶來這種後顧之憂。

    泰山的東方情結

    東西南北中東居首。陰陽五行學說盛行以來,東為震,為長,就是老大;東屬木,顏色為青,東方為廣生帝君-----青帝的居所,青帝主管萬物蓬勃,東方又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昭示著新的開始,象徵著萬物的新生,泰山日出為何有名,也與此有關。

    因此岱頂有青帝宮,山下有廣生泉(泰山四大名泉之一,原為貞婦廟的生活用水,現僅供少數人吃喝)。紫氣代表王氣,是帝王的象徵,紫氣只能東來,泰山正好是華東最大的一座高山,也滿足了群臣的各種挑剔。

    泰山的宗教淵源

    封禪是秦始皇改革的產物,司馬遷認為,始皇之前已經有72代明君登臨泰山,舉行古老的“柴望”儀式,《尚書》記載最早是舜,山頂北斗臺下有“舜至孔登”的刻石。舜作為部落領袖,在山頂首先堆柴引火,進行敬天,這個儀式叫“燔柴祭天”,然後領袖再舉起一隻火把,站在山頂向四周遙望,此時中原大地的各部落首領分別在自己的“域內高山”上進行遙拜,萬眾一心臣服於泰山,表示歸順於舜的領導,這個儀式叫“望秩山川”,河流山川都有了秩序,部族姓氏也有了歸屬,泰山成為一種崇高的象徵,漸次發展為國家民族的象徵。

    古來如此,代代帝王自是虔誠追求,形成了泰山“萬乘馳逐”的場面。極頂有座玉皇廟,現在大殿前還掛著一副“柴望遺風”的匾額,即是指此。

    泰山三界齊全

    宗教儀式,帝王在仙界祭天,在冥界祀鬼,泰山都有,圖個方便,一舉兩得。

    而且,泰山的天上、人間、地獄的各種名稱,本身就散發著一種神祕氣氛,為封禪儀式又增添了神祕色彩,使來向上天做述職報告的“真龍天子”欣欣然樂於接受,同時心中不禁暗暗讚歎:“泰山真是個搞封禪大典的最佳平臺!”

    泰山,氣衝霄漢,氣勢巖巖,氣象萬千,徜徉在天街上,看腳下浩浩蕩蕩的雲海,使你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看過了泰山雲海

    你才更懂得了什麼叫“五嶽獨尊”了

  • 9 # 蘭星辰說風水

    那我就從風水的角度告訴你吧,泰山為何是封禪之地?

    第一,

    在民間傳說中,泰山是神明居所,

    在道教體系中,泰山是仙山,

    在佛教體系中,泰山是佛國。

    千年帝王,做夢都想去泰山封禪,但這份帝王榮耀,除了上古先賢堯舜禹等,自秦以下只有六位皇帝享受過: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最後一位宋真宗,德不配泰山,反倒成了千古笑柄。此後再無一位帝王到泰山封禪。

    那你有沒有想過,若從海拔來說,泰山似乎與“尊”字毫無瓜葛,中國山川無數,比泰山高的成百上千,單以五嶽來說,西嶽華山更高更險。

    若論位置,古代以“中”為尊,五嶽之中是嵩山,但沒人說嵩山是“五嶽至尊”。

    泰山憑什麼,天下為尊?

    易經《說卦傳》有言:“帝出乎震”,雖然關於“帝”的具體所指,有諸多解釋與爭議,但是一般指的是天帝,帝王,也有人說天地正氣,震指的是震卦就是東面的意思。太陽東昇西落,陽氣最旺盛,而泰山就在東面,迎接第一縷紫氣東來之氣。這正是古代帝王想要的龍氣。

    第二,就是以地勢來說,古代人從洛陽出發,途徑黃河、淮河之間遼闊無邊的大平原,而後突兀間出現一座大山立於天地之間,那種突然降臨的壓迫感,不是其他四嶽能夠媲美的,所以才有孔子所說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雖然海拔在五嶽中不是最高,但氣勢卻是獨一無二。

  • 10 # 邵哥說

    自秦朝開始,秦始皇開封建王朝帝王封禪先河,到明朝朱元璋廢除封禪,期間共有七位皇帝十次封禪。

    一、封禪之地不僅是泰山還有嵩山:

    六位皇帝中,女皇武則天於公元695年登嵩山封禪,封神嶽,大赦天下,改嵩陽縣為登峰縣。其餘五位均在泰山封禪。

    二、何為封禪: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古代有作為的帝王在天平盛世祭祀天地的典禮。根據史記記載,封禪必須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帝王賢明,有功社稷百姓和後世,才可以封禪。

    三、為何選在泰山:

    因為古人認為泰山是最高山,“天下第一山”,是離天帝最近的地方,帝王被稱為“天子”,只有去過泰山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依次向世人昭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是強調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

    秦始皇因為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所以在公元219年東行,在泰山封禪。秦始皇以後,依次有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在泰山封禪。

    公元1004年,宋真宗簽訂傷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為掩人耳目,自編自導天降異象,在泰山封禪。

    後世明朝朱元璋認為宋真宗侮辱了封禪,從此取消了泰山的封號,後世改為祭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洲龍,凌志ES汽油版選哪款好呢,各自的技術,包括?